家兄朱由校 第310章

作者:北城二千

好不容易等所有台吉都到来,林丹汗这才开口道:“我们在燕山里的一些哨骑发现了明军北上,这次是朱由检那个娃娃领兵出征,看规模应该有五六万战兵。”

“五六万?”

“这么多?”

“那算上民夫得有四五十万了吧?”

“趁着还远,可以迁移了。”

“安静!”看着乱成一团的诸部台吉,林丹汗很不高兴的呵斥他们:“明军的人数虽然多,但骑兵只有两三万,况且距离我们还有七八百里,你们慌什么?”

林丹汗很威风、他没有把朱由检放在眼里,甚至在他口中,朱由检似乎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

不过、他的威风也只代表了他,在他呵斥完后,伯晕歹就有些坐立不安地说道:“大汗,明军骑兵的奔袭距离和速度很长很快,朱由检在河套只花了六七天时间就奔袭了上千里,我们应该现在就迁移。”

“对啊、现在迁移还来得及,等札萨克图汗他们南下,我们再打草谷也不迟。”

“现在开春不久,牛马还没有育肥,一些马匹瘦弱的连孩子都乘载不了,这怎么打仗?”

“大汗、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暂时往北迁移,明军的补给跟不上的。”

伯晕歹的话,顿时让许许多多的喀喇沁领主跟着附和了起来,毕竟他们就是隐藏在蒙古人之中的内鬼,谁都不想和朱由检起冲突。

如果他们知道伯晕歹这家伙偷偷和女真人结盟了,他们绝对会在第一时间抛弃伯晕歹,带着消息投靠大明,而不是让伯晕歹火烧白马关互市。

现在屁没捞到一个,还要被朱由检带兵追着打……

想到这里、一些喀喇沁的贝勒台吉纷纷用充满怨念的眼神看向了伯晕歹。

至于伯晕歹他倒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毕竟在土蛮被灭、河套三大部也被灭后,卡在中间的他,绝对会被大明吞并。

只有吞并了,获得了燕山北部的缓冲地带,北京城才能安全,明军骑兵才能在关外筑城。

所以他从来没有后悔,他后悔的是当时动手没那么利落。

如果当时他攻破了白马关,带兵冲到京城附近劫掠一番,说不定大明只能提高自己的岁赏,而不会像现在一样尴尬。

谁又能想到朱由检在扫套的情况下,还能在燕山军营留下三卫精锐来驻守白马关……

只是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伯晕歹现在想的就是先跑,等朱由检去打女真的时候,他再去打草谷。

他对朱由检是真的怕得要死,如果不是被范文寀一阵忽悠,担心朱由检打完河套就要收拾他,他也不会起兵造反。

说白了、还是因为他以前对大明做的亏心事太多了,即便朱由检给他开出侯爵的条件,他也不敢去大明当官。

论起入寇的频繁程度,他比火落赤和素囊加起来还多……

“北迁?迁什么?”

不曾想、在所有人都想着北迁的时候,林丹汗这厮却突然冷笑道:“他朱由检能随便来漠南,那岂不是代表大蒙古国成为了他可进可出的牧场了吗?那我们又是什么?他的牧民?”

“形式比人强,暂时迁移让他空耗钱粮比较好,等秋季人强马壮的时候再南下去河套打草谷,他朱由检总不可能有我们的马快吧?”伯晕歹听着林丹汗的话,耐心劝导着。

在他看来、和明军正面交手就好像被马踢了脑子一样。

他当初带着两万多人都没有拿下白马关,现在明军上直出动,他们只有五六万人,怎么可能打得过?

“他来哈剌温山,我就去宣府!”

林丹汗固执的要南下,但见状的伯晕歹当即怒了:“你要去就你去,我要带人去北麓!”

说罢、他转头看向了喀喇沁诸部的贝勒台吉,而他们见状也纷纷附和道:“先躲一躲比较好。”

“避明军锋芒,等秋季再南下打草谷。”

“兵力相当,即便打赢了也死伤惨重。”

支持北迁的人依旧占据大多数,而这一幕让林丹汗瞬间不满道:“伯晕歹!你既然认了我做大汗,现在就要服从我的汗令。”

“我愿意服从,但前提是不愚蠢的汗令!”伯晕歹反怼起了林丹汗。

他也有自己的骄傲,当年他和他父亲入寇袭扰明军的时候,林丹汗不过是一个娃娃。

他才和明军交过几次手?现在自己放下身段,苦口婆心劝了半天,他还这么执拗。

那就没有办法了,反正送死的事情他是不会去做的。

“你……”林丹汗下意识把手放在了腰间的刀柄上,但喀喇沁的诸部台吉也注意到了这一点,纷纷把手放到了腰间。

这一幕被林丹汗看见,即便他再怎么自大,也知道帐内的喀喇沁台吉和贝勒比较多,真打起来说不定他自己的安危也没有办法保证。

因此、他只能强压着怒气道:“你可以带着部众走,但要留下五千骑兵断后。”

“可以!”听到要留五千骑兵,伯晕歹虽然不愿意,但他还不想和林丹汗撕破脸皮,况且五千骑兵也不是他一家出。

“苏布地、宣召各部各出一百骑兵,我们出一千五,凑够五千断后的骑兵给呼图克图汗!”

“是!”听到自家阿布的话,苏布地也主动站了出来,而林丹汗见状也稍微平复了不舒服的情绪,抬手示意伯晕歹离开。

伯晕歹见状也当即带着喀喇沁诸部的人离开了黄金大帐,而在他们离开后,林丹汗望着帐内仅剩的察哈尔诸部台吉、贝勒,也阴沉着脸色说道:“你们集结兵马,家卷跟随喀喇沁北迁。”

“是……”听到林丹汗的话,诸部贝勒台吉松了一口气。

他们虽然对和明军交手有些忌惮,但最忌惮的还是家人的安危。

如果能先北迁部众,那即便打起来不顺利也可以北逃,而不至于出现带不走部众的情况。

只是他们松了一口气,却引来了林丹汗的不满。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伯晕歹要带人撤走,他是不愿意让诸部部众北迁的。

毕竟在他看来、素囊和火落赤被朱由检战败,是因为他们废物。

喀喇沁和土蛮也就一个水平,土蛮都被他和黄台吉灭了,喀喇沁和废物也没有区别。

既然明军一直没有征服喀喇沁和土蛮,肯定是因为实力的不足。

那么能轻松击败土蛮的自己本部,哪怕不能击败明军,也不至于落个惨败的下场。

所以他想的是,指挥察哈尔和喀喇沁两大部的兵力,先挫挫明军的锐气,挫完就带着一部分的战利品北上,然后趁机收服漠北的外喀尔喀。

只要把外喀尔喀收服了,那他手下就有十万控弦之士了。

到时候等明军去打女真的时候,他就去收服科尔沁,然后西征,征服漠西卫拉特。

只要把这几大部征服,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四十万蒙古人之主,手下控弦十数万,轻而易举的就能入侵河套、袭扰河西。

到时候只要集结兵力打赢一场,就可以趁机向明朝提出互市和岁赏。

这么一来、他就是自达延汗后,第二个大蒙古国的中兴之主了。

只是想法很不错,施行起来却很难,伯晕歹带头反对他的行为,这让林丹汗十分生气。

如果不是朱由检带兵即将到来,他绝对不介意在收拾朱由检之前,教训一顿伯晕歹。

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发展到了这个地步,他也不能收回自己说要出兵的话。

出兵是必须的,但还要做好第二手准备,所以他才安排部众北迁。

说实话就是,他也做好了打不过就跑的准备。

虽然有些丢人,但只要能捞到一些战利品,他就可以回去吹嘘自己对明军的“战果”了。

反正明军追不上他就得撤走,到时候他怎么说都没有人揭穿。

凭借这份战果,他就能稳定外喀尔喀和喀喇沁,趁机把科尔沁争取过来了。

想到这里、林丹汗盘算了一下这一场仗要怎么打。

不过不管怎么打,首先他们不能被明军拖住,不然就要面对被明军追击的场面了。

另外、他也不能死伤太多部众,不然就算拿到了不少明军的战利品,也会打击到他在察哈尔内部的威望。

因此、在诸多联想后,他最后下令道:“集结大军,我们先南下教训一下朱由检的先锋军。”

第282章 兴京城的垂死野猪

“明军出塞,各部调出男丁,明日我们要去南边打草谷!部众随伯晕歹太师北牧。”

黄昏、伴随着令骑的不断奔跑传令,很快察哈尔各部部众都知道了林丹汗要组织大军南下打草谷的事情了。

“北牧北牧、不打仗哪有这么多事!”

“明军都多少年没出北塞了,也不知道来了多少人。”

在令骑走后,一些察哈尔部落的部众开始大骂,不过骂归骂,所有人还是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北逃,虽然这所谓的北逃被称为“北牧”。

只是比起察哈尔部众的大骂,喀喇沁的许多领主则是返回了自己的大帐,找到隐藏在部落里的锦衣卫,把林丹汗的行动告诉了他们。

得知消息的锦衣卫们冒充喀喇沁的哨骑南下,在第三天的时候,将林丹汗要南下,伯晕歹北上的消息纷纷告诉了刚刚带兵走出燕山山脉的朱由检。

“他倒是挺勇敢的……”

辽阔的多伦草原上,两万多先锋上直马步兵已经在曹勐和赛罕的带领下北上,而朱由检在听到锦衣卫的消息后,转头看向孙守法,直接笑了出来。

他是真的觉得林丹汗挺勇的,河套三大部的贝勒台吉都被他抓到京城跳舞了,这个林丹汗还觉得他能南下试试明军的刀锋。

“殿下、干脆让我带龙骧卫,直接去找虎兔墩主力决战。”

孙守法骑在马背上,跃跃欲试的模样,看来并没有把林丹汗那三万多骑兵放在眼里。

对此、朱由检笑了笑没说什么,随后展开了地图,扫了一眼地图,又看了一眼眼前的多伦草原地形。

多伦草原处于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卡在了燕山山脉和哈剌温山脉之间,总体看来,它的地形是四周高,中间低。

其中、南部稍高,北部稍低,而由高原从西南向东北逐渐低缓,为一宽缓的半环形盆地。

也就是说、明军现在在缓缓的下坡,而林丹汗的骑兵在缓缓地上坡。

这种情况下,似乎派出骑兵,就足够击垮林丹汗。

但击垮林丹汗对朱由检目前来说,暂时没有什么好处。

林丹汗还活着,那他最少可以名义上联合漠北喀尔喀、漠南伯晕歹。

如果他死了,说不准漠北喀尔喀和漠南的伯晕歹会病急乱投医,像历史上林丹汗西迁一样,主动去投靠黄台吉。

喀喇沁和外喀尔喀部众近二十万,男丁七八万。

要是这么一股力量成为了黄台吉的扈从或者同盟,这对明军之后的扫虏之战显然不利。

况且、击败林丹汗之后,占领的地方全是降水量低于四百毫升的草原,朱由检要了干嘛?

放牧?没放两年就小冰河大旱了,到时候漠南诸多部落不是迁移到河套就是哈剌温山东部的科尔沁草原,历史上连林丹汗都因为各种天气原因、政治原因迁移青海,大明不可能在这里筑城。

因为、结合一切来看,朱由检需要的就是击退林丹汗,然后拿下多伦草原,再将哈剌温山以西的地方全部囊入大明的疆域,这就已经足够了。

只要做完这些事情,大明就可以安心的聚集全部力量来对抗小冰河灾害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旁边的孙守法说道:“派人告诉曹勐和赛罕,如果遇到了虎兔墩的哨骑,尽数打杀。”

“如果虎兔墩亲领骑兵前来,告诉他们不要着急,用火炮和步铳对敌便是。”

“伤亡到了,他自己会撤走,我们没有必要浪费力气对付他。”

“是!”孙守法应下,随后派一名百户率领骑兵百人,将消息通传向了先锋军。

同样的、在安排完先锋的事情,朱由检又说道:“这多伦草原很容易被袭,四骑卫暂时不能动,让满桂守好辎重线,后续的兵力如果不足,那就派鹰扬卫、神武卫、卢龙卫接上。”

“末将领命!”孙守法闻言,再度安排人将消息传递回后军。

做完了这一切,朱由检才转头看向了中军。

此刻的中军,基本就只有龙骧卫的五千多人在行军。

他们一人五马,一匹驽马,四匹战马。

驽马背上背负布面甲和十天的军粮、马料。

弹子、火药和兵器火铳这些比较轻的东西,则是分别挂在四匹军马背上。

龙骧卫的将士就穿着鸳鸯战袄和棉甲,半身甲在草地上走着,一身甲胄重量十三斤,倒也不是很重。

他们的行军速度,必然是先锋军的马步兵要快,毕竟累了的人也能把东西分摊给战马,然后骑驽马走个十几里路。

这样不会太损耗战马和驽马的体力,并且还能达到一日八十里的行军速度。

这一战毕竟不是奔袭战,没有必要全程着甲,那是在浪费体力。

不仅是他们,就连后军和先锋军也是这样行军,不同的是各军外放塘骑的力度大小罢了。

总的来说、三十里的范围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时间,哪怕发现敌军,然后通知本部,本部也有两三刻钟的着甲时间。

当然、上直的标准是五十里,这和其他外拱卫营不同。

收回目光,朱由检推算了一下时间。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