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30章

作者:北城二千

说完、朱由检看向了陆文昭,开口道:“叫羽林三卫协助,锦衣卫负责测量身高,记录军籍造册。”

“军饷的事情先不要告诉他们,明日校场演武再说。”

“卑职领命。”听到这话,陆文昭微微作辑行礼,随后看向了孙应元道:“孙代指挥使,你负责腾骧左右卫的选兵,能做好吗?!”

“标下必不辱使命!”听到这话,孙应元大声回应,躬身回礼。

“好!那么开始吧!我现在宣布新兵的要求。”陆文昭按照朱由检的话进行解释,而朱由检回到了椅子上,坐着喝茶。

“第一、身长五尺五以下者不要!”

“这……”当陆文昭说出第一条,台下的诸多千户纷纷面露难色,而陆文昭也皱眉道:“大明丁口数千万,你们还怕找不到几万五尺五以上的男丁吗?!”

一句话堵住了众人的嘴巴,而陆文昭也继续道:“第二、过三十五者不要!”

“第三、举石墩三十斤,不超过十个呼吸者不要。”

“此为三不要,尔等记住没有?!”

“回将军、我等记住了!”听到只有三不要,众千户纷纷松了一口气。

如果五殿下的要求再多些,那这一万三千多人,真的留不下几个人了。

不过他们不知道、不是朱由检不想再定多一些规矩,而是时间不够招兵了。

他必须在戚金带浙兵赶到昌平前,稳定好大军,随后先练出一支骨干力量,再以骨干力量扩军。

羽林三卫都是宫中禁卫,平均身高在五尺六寸,因此配合他们的军队不能低于五尺五,再往下就不太行了。

他朱由检要的是精锐,若是普通步卒,他大可不用那么挑剔。

既然御马监有实力和本钱,那么就应该武装成为精锐的骑兵部队。

哪怕是步兵,也要做有马的步兵。

也就是在这样的高标准下,台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筛选,而朱由检也看向了王承恩道:“工部武功三卫的工匠、盔甲厂的军械,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

王承恩微微躬身道:“回殿下、武功三卫的工匠,一共一千六百名整,预计十日后抵达。”

“盔甲厂的军械,还需要几天准备好,随后由化淳他与浙兵接洽后,由浙兵统一押运。”

“押运的甲胄中,也有兵部的甲胄,都是按照您向万岁为浙兵、石柱兵求的军械甲胄。”

“另外一个月后,万岁会拨内帑银二十七万两运抵昌平,为石柱兵和浙兵发响银。”

“嗯……”听到时间安排得很是充裕,朱由检点了点头,不过紧接着想起了户部的事情,因此问道:“户部的荒田批下来了没有?”

“目前批下来了昌平燕山脚下一带的坡地,一共二十九万四千三百亩。”

“按照万岁的旨意、还有怀柔、密云一带的荒地,户部官员说,大约还有八十万亩左右。”

“也就是说,有一百多万亩了?”朱由检由衷高兴了起来,不过他侧目一看,却看到了杨涟冷若冰霜的脸。

“杨给事中,怎么面色如此难看?”

朱由检开口询问,却不想杨涟道:“殿下、您自己看看您脚下还有多少兵马吧……”

闻言、朱由检转头看去,果然校场上一下子消失了数千人马。

原本一万三千多人的四卫一营,眼下走了三分之二的人,只剩下了五千人不到。

要知道、这些兵丁已经算是精挑细选过的了,但朱由检一句五尺五,直接干掉了三分之二的人。

这点人就算全部剩下,加上羽林三卫,那也不过只有一万出头的兵马了。

七卫一营,本该有四万二千二百的人马,眼下却只凑到了四分之一,连两个卫都不一定能凑齐,杨涟能高兴才有鬼。

不过对此、朱由检却笑道:“大军在战场之上的胜算,不是看人多人少,而是看哪一方更精锐。”

“如果只是看人多人少,那么熊廷弼先前掌握辽东驻军、客军二十八万,为何没有直接将老奴的老巢给端掉,反而是连续裁军?”

“再往远了说,当初辽镇兵马八万二,结果李成梁却主要依靠七千辽东铁骑,便能西控内喀尔喀,北控建州、海西女真,东控朝鲜?”

“这些不都解释了,兵贵在精、不在多的道理吗?”

“那蓟镇,自隆庆到万历十二年,这么多兵马的斩首却不过数千,而戚少保来了之后,不过三年便斩首数千,叫董狐狸等北虏无法南下而求和,这还不能说明情况吗?”

朱由检说到这里,没有继续再说下去了,只是看着杨涟,而杨涟听完他的话,也觉得其中确实有道理,因此对朱由检作辑道:“五殿下说得对,老夫受教了。”

杨涟就是这样、拿得起放得下,你若是说得对,他必然会支持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大部分死鸭子嘴硬的东林党人不同。

正如历史上熊廷弼和王化贞的事情,明明王化贞才是东林党,但在东林党人都想着保住王化贞,而追责熊廷弼的时候,杨涟却敢站出来,以东林党人的身份为熊廷弼说话就能看出。

“杨给事中客气了。”见杨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朱由检也转头继续和王承恩聊了起来。

第60章 谋划草原

“那昌平脚下的坡地,传令御马监麾下的卫所,凡身高五尺五以上、年龄三十五以下而从军者,军饷十五两一年。”

“另外、从军者全家按人头分地,一人一亩,免赋两年,第三年与御马监收成只需要交两成。”

校场台上、朱由检一开口就是大手笔,而他针对的,更是御马监背后那一百六十多万人的佃户。

一百六十万人,哪怕男女对半后只有八十万男丁,而其中身高五尺五的人百不足一,也足够找到八千人。

并且这还不算完,朱由检继续道:“另外、在北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甚至江南、浙江、或者两京十三省内除云贵、广西外其余地方,也可以发出招兵的告示。”

“大明六千万丁口,难道还找不到四万五尺五以上的汉子?”

“额……”听到自家殿下这话,王承恩只能艰难道:“殿下、若是按照十五两银子一年的饷银,恐怕御马监难以为继啊……”

王承恩倒不是在说假话,只是御马监的皇店、外加皇庄、还有牧场,这些地方经过整顿后,顶多也就岁入七十万两。

且不提羽林三卫,单单四卫一营若是足额,便有两万五千四百人,每人一年十五两银子,便是三十八万一千两。

这还只是军饷,两万五千四百人,最少每年要吃三十万石粮食,而御马监一年岁入也不过一百二十万石粮食、草束。

这一算、能卖的粮食只有九十万石,加上草束、顶多收入四十万两,加上皇店的十七万两,岁入只有五十七万两。

五十七万两拿来养军三十八万,那么就只有十九万两了。

这还只算了主食,若是算上逢年过节的鸡鸭鱼肉,那最少要吃去三四万两银子,到时候就只剩下十一万两了。

然而、这还只是四卫一营的用度。

在四卫一营旁,眼下可还有羽林三卫的人马。

三卫人马,满编之后的军饷加上用度,一年最少也要用去四十万两银子,因此御马监根本养不起,而这点朱由检也清楚。

但是他想要的军队,可不是就这样傻乎乎在京城呆着的军队。

眼下、他有一个很好用来练兵的对手,那就是内喀尔喀蒙古部落。

内喀尔喀蒙古诸部的势力地盘,位于燕山东北,辽西走廊西部的广袤的丘陵草原地带,兵力雄厚。

五大部总人口十五万左右,兵力在两到四万,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轻装骑兵,只有少量重甲骑兵,牛羊马匹却有数十万。

单从牛羊马匹来看、他们富得流油,并且从万历四十三年和明朝建立互市之后,获得了短暂的稳定,恐怕牛羊突破百万也不是不可能。

由于内喀尔喀的地理位置很特殊,西边是察哈尔蒙古,北边是科尔沁蒙古,东边是后金,南边邻近广宁,处在明朝、察哈尔和后金三家之间,因此被拉拢的机会很多。

眼下内喀尔喀蒙古分为两个大部、五个小部,其中一个小部的巴约特部,台吉是一个叫做恩格德尔的人,而他是努尔哈赤的女婿,后金的第一个蒙古驸马。

这个恩格德尔,显然是属于不可收服的那一种。

相比较他,比较依赖明朝的内喀尔喀两个大部,炒花、宰赛两位台吉是朱由检可以拉拢的。

只是可惜,去年三月,努尔哈赤在获得萨尔浒大捷后,六月陷开原,七月又攻占铁岭。

由于翁吉剌特、巴岳特、扎鲁特三部和明朝贸易的地点就是铁岭,因此铁岭被后金攻克,就意味着三部失去和明朝互市的市口。

作为内喀尔喀一大部的台吉,宰赛联络了扎鲁特台吉巴克、色本,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子桑阿尔寨大小台吉二十多人,纠集万余军队准备伏击后金军队,夺回铁岭的控制权。

结果努尔哈赤亲自率军反击宰赛军,把宰赛一方头头脑脑全都擒获,曾经横行一时的内喀尔喀五部领头羊宰赛,一战就被打断脊梁骨。

铁岭之战的结果惊呆了内喀尔喀五部众贝勒,为了保住宰赛的命,内喀尔喀蒙古人请求用牲畜万头、外加宰赛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为条件,来交换宰赛回来。

努尔哈赤也没有杀宰赛,而是利用宰赛挟制内喀尔喀五部,派大臣前往内喀尔喀、与五部贝勒签订盟约,此次会盟内喀尔喀五部有实力的贵族几乎全部到场。

至此、内喀尔喀全部倒向了后金。

因此按理来说、从阵营上讲,盘踞在距离朱由检脚下昌平不足三百里外的燕山北部余脉上的内喀尔喀蒙古人,是此时明朝的敌人。

不过、所有的军事都是围绕着经济和政治来运作的,并不是所有的内喀尔喀部落都不能为他所用。

这些部落,都需要和明朝互市才能保证牧民和贵族的生活,这就代表了他们只会表面服从后金,而不会为了帮后金而出兵袭击大明。

朱由检看过了兵部的军报,大概了解了内喀尔喀的情况。

虽然眼下内喀尔喀五部与后金签订盟约,但并不是每个领主都遵循盟约的,以扎鲁特部为首的钟嫩、昂阿两兄弟和其他小部落贝勒,经常抢劫后金的使者,抢夺财物牲畜。

从这里说、只要朱由检出奇兵,在某一时间击垮死忠后金的恩格德尔,就能威慑内喀尔喀其余几部。

到时候只需要在白马关一带建立和四部的官方互市,那么到时候四部就会倒向自己。

从恩格德尔部掠来的牛羊马匹可以充实御马监的财货,而四部的彻底倒向明朝,会给后金带来政治局面的尴尬。

朱由检则是可以用皇店来进行互市,和四部互惠互利,充实御马监。

别的不谈,只要他手下的兵马足以镇压内喀尔喀四部,互市的时候就一个简单的煤炭和盐巴就能让四部老老实实。

小冰河期虽然还没有来,但低温期已经来了。

燕山北部的树木始终会被他们砍伐光的,牛羊还要吃草,而一旦朱由检搞出蜂窝煤,就能收割四部。

蜂窝煤这玩意不难,朱由检前世还小的时候,家里不远处就是蜂窝煤工厂,手艺简单得很。

顺天府一带的煤炭物价他也了解到了,中等煤炭十斤不过十三文钱。

按照煤和土10:3的比例来弄,弄一百三十斤蜂窝煤不过一百三十文成本,等于一斤一文。

他完全可以用徭役来叫御马监每户出一人,三十万人的劳作下,人工零成本。

没有助燃剂不要紧,量大管饱就行。

哪怕他一千三百斤蜂窝煤卖一匹下等马的价格,他也是赚的。

一千三百斤蜂窝煤顶多一两三钱的成本,按照每日烧四十斤来说,足够昼夜不停的烧一个月。

哪怕冬季长达120天,顶多也就是四头下等马罢了。

也就是说、成本不到五两二钱银子的蜂窝煤,可以换到价值近三十两银子的四匹下等马。

因此、朱由检脑中,已经开始准备怎么招呼内喀尔喀这几个墙头草了,而此刻、校场下的选兵也结束了……

第61章 高标准养军

“殿下、御马监四卫一营,选兵之后尚存四千六百三十二人……”

当选兵结束,一万三千余人中,只选出了三分之一不到的人马。

朱由检起身看向他们,点了点头后便道:“尔等的官职照旧,不用担心,这几天继续带着人为大营挖护城河。”

“三日后戚家军抵达军营,提前为他们清理出军营,他们会带来新的甲胄和军械,四日后大军换装,接受戚家军训练。”

“是!”听到朱由检的话,孙应元等人纷纷精神一振。

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等人居然能得到戚家军的指点。

戚家军北上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尤其是领头将领居然是当年随戚少保征战的戚金,更是让他们精神的不行。

不过他们的精神朱由检不在意,他在意的是怎么让自己手下的大军变得彪悍。

他扫了一眼校场上的队列,果然是清一色的五尺五以上大汉,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其中大半人都有些偏瘦。

从军者、个头在这里,就拼命的练,用命的吃。

因此、要想把大军训练出来,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孙应元,带着御马监和羽林三卫去挖壕沟吧,陆文昭、你留下。”

“标下领命!”听到这话,孙应元并不害怕领禁军的羽林三卫干活,直接用自己熟练的旗语指挥大军出了校场。

等他们都走出校场后,杨涟也起身道:“五殿下、老夫需要前往庆陵,看看庆陵目前的情况。”

“好。”闻言,朱由检对陆文昭道:“安排一个总旗的锦衣卫,保护杨给事中他们。”

这样、杨涟也离开了校场,而他走后,朱由检也对王承恩道:“承恩、说说眼下我们手上的银子,还有御马监的牲畜。”

“是……”王承恩微微行礼,随后叫小太监去取来了御马监的文册,递给朱由检后解释道:“眼下御马监内有军马三千二百二十四匹,种马一千四百三十匹,母马六千七百五十九匹。”

“此外、还有耕牛六千四百七十二头,羊二万四千二百三十四只。”

“另外还有骆驼三百七十五头,暹罗进贡的大象三十四头,驴六百四十七头。”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