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297章

作者:北城二千

“正如今年,恩科之后,三万多书吏下放,这么多人如果丢到一个地方,足以经营一省之地。”

“按照殿下在燕山的布置,最多七年,天下胥吏皆可更换。”

“不过,殿下还需要防备吏家和地方好像拉拢这些燕山出身的学子们……”

顾秉谦说的小心翼翼,而朱由检却听得直皱眉头。

他可没有那么多时间等着胥吏正常的更迭,按照燕山的储备来说,天启六年加天启七年,顶多毕业十七万学子。

这十七万学子中,担任胥吏的就算有十五万,那也顶多布置在陕西、山西、北直隶。

但问题是,天启七年大旱爆发的时候,四川的川东地区也是被波及的。

基层必须全部更换,才能减少贪污的比例,提高办事的效率,不至于让百姓因为赈灾不力而饿到肚子,最后被逼造反。

对于朱由检,就他前世主动去扶贫的性格和想法来说,他可以对徐鸿儒这些邪教大开杀戒,也能对北虏南蛮大开杀戒,可让他对因为自己赈灾不力,而被逼造反的人下杀手,这就有些考验他自己了。

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逼。

对于前者,他是为了维护大明和百姓的安危而痛下杀手,没有必要自责,但是对于后者呢?

明明是他朱家统治不力,让老百姓没饭吃,最后不得已造反,自己还要带兵去镇压?这算什么?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作为一个现代灵魂,古代最大地主阶级的复杂体,朱由检要面对的局势本来就十分复杂,如果再做出为了统治而屠杀饥民的事情,那他和满清没有区别。

想到这里,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随后坚定目光道:“胥吏势大,但天下属于百姓,属于朝廷。”

“碍我者可杀,阻我者当诛。”

“不是朝廷要跟着胥吏妥协,是胥吏要和朝廷妥协。”

“天下士子千千万,我就不信坏了他百家、千家、万家,就没有其他家来接手!”

朱由检的话让顾秉谦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踌蹴了片刻,随后才道:“如果殿下真的要这样,那最好还是留一批书吏在身边,以免地方上阳奉阴违。”

“行了,你退下吧”朱由检坐了下来,示意顾秉谦可以退下了,而顾秉谦也作揖回礼,随后慢慢退出了书房。

在他退出之后,朱由检想要处理军报,但手刚刚拿到军报,却又抽了回来。

或许是顾秉谦的一席话让朱由检内心产生了挣扎,一时间他也开始反思到底要不要这么做。

他是不愿意做首尾两端的人,但政治政策这种东西,发下去,想要平淡收回来就难了。

胥吏集团是支持文官集团最大的助力之一,就和顾秉谦说的一样,从洪武年间就担任吏家的他们,在地方上的势力极大。

有道是官员流水升调,营盘胥吏常驻。

胥吏在地方的稳定性决定了各方势力都需要他们,用他们来巴结官员,然后维持地方豪强利益。

现在他朱由检要动这个盘子了,一个不小心,或许事情就会超出他的控制。

到了那种时候,他也只有开始提前进行军管了。

“……”想到自己手中的八十多万大军,以及即将成立的兵马司和刑部衙役,朱由检有了些底气。

每年更换一省、乃至两省的胥吏,让大明的基层班子永远处于年轻、朝气蓬勃的状态,才是朱由检最需要的。

他不怕燕山的学子拉帮结派,也不怕他们贪污,就怕他们不办事。

只要他们能办事,朱由检可以慢慢地熬过这十七年大灾,之后再用的燕山学子来替换他们。

“殿下……”

“进来。”

正当朱由检做好了决断的时候,满桂的声音却在门口响起,而朱由检也在传唤之后返回了座椅上。

当他刚刚坐下,满桂也走进了书房内,手中还拿着一份手书。

“殿下、洪经略和孙经略来信了。”满桂双手呈上手书,而朱由检也伸手接过,并下意识先打开了孙传庭的手书。

孙传庭的性格执拗,手书上也是直来直去,所以对朱由检来说,看他的手书轻松舒坦。

手书里,孙传庭主要讲了一下接管丽江木氏在朵甘南部的城池和势力,另外就是和曹文诏一起训练朵甘十营。

末了孙传庭将朵甘的一切情况都做出了回禀,包括了人口和牛马的数量。

由于朵甘藏人少,明军人多,所以统计起来并不难。

经过统计,朵甘一共有藏人十五万四千六百余人,蒙古人三万五千多人,另外还有两千多汉人,合计十九万两千人不到。

偌大的朵甘,只有这么点人,听上去确实不可思议,好在朱由检早有准备。

他接着往下看去,之后的牦牛和羊群数量他没有仔细看。

牦牛虽然也可以种地,但效率太低,远不如水牛和黄牛。

“告诉孙传庭,把汉人、蒙古人留在当地,其他的人,若是愿意,可以迁往镇番和张掖放牧,朝廷出粮食,每户一次性给十二石粮票。”

“是……”

朱由检轻飘飘一句话,就定下了十多万藏人的去向,不过这并不是强制的迁移。

要去的可以去,不去的也不强求。

反正等大旱降临,不用朱由检组织,也会有大批难民向着青海挤去。

别的不说、西宁卫一带,朱由检的记忆里可是没有遭遇大旱的好地方。

哪怕大旱结束后,大量的百姓回迁,但最少他们能让当地变得繁华些。

想清楚利弊,朱由检撕开了洪承畴的书信,随后扫视了一眼,脸上挂起了笑意。

“洪承畴倒是能读懂我的想法,看来选他镇守西南没有错。”

“之后安南和三宣六慰的事情交给他,估计也不会出错。”

“不过为了让安南不再脱离我大明,还是得先做一手的准备。”

说着、朱由检放下了手里的手书,对满桂吩咐道:“告诉沈廷扬,旧港各地的金银矿要加紧开采,另外水泥厂先满足当地,有了熟练管理水泥厂的官吏就把他们派回大明。”

“再将燕山三百万斤火药调拨山西、四川,传令洪承畴、孙传庭,拓宽川陕、川云之间的驿道。”

“返回大明的水泥厂官吏,就现在云南呆着。”

“等打下安南,就在安南准备建立作坊,铺设前往云南和广西的驿道。”

“最后告诉黄龙,让他准备粮秣和兵马舰队,下西洋的船队会在冬月初一出发,大概二月抵达旧港,随后会出发向小西洋。”

“我要他拿下锡兰,顺带派出船队前往利未亚,看看迁移利未亚是否可行。”

朱由检的话说完了,而满桂也作揖回应:“是,末将知道了。”

“退下吧,叫陆文昭来找我。”朱由检摆手示意可以退下,而满桂也小心翼翼的退下。

在他退下后,朱由检继续处理起了军情,而满桂却在走出书房后,脸色变得阴沉了起来。

“迁移利未亚……”

想着朱由检刚才的话,满桂一路阴沉着脸回到了自己的院落,随后让人去找陆文昭,自己则是坐在书房内,开始执笔写下了朱由检的吩咐。

一份份手书被他写好,关于孙传庭和洪承畴的、沈廷扬的,他一个字都没有出错,将朱由检的军令传达。

可当手书写到了黄龙的时候,他的表情却开始略微狰狞了起来。

他先是将攻打锡兰和保护下西洋使团的事情写下,随后在关于利未亚的时候,他却停下了。

也在他停下的时候,院外传来了脚步声。

“都督,陆指挥使来了。”

“请进。”满桂没有藏匿桌上的手书,而是平静地等待着陆文昭进屋。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陆文昭走进了屋内,看着不对劲的满桂,微微皱眉,但还是自己找了个地方坐下。

“殿下说他要就藩利未亚的事情,你知道了吧……”

满桂若有所指的说着,而陆文昭闻言,准备端起茶杯的动作不由一滞,随后又恢复了平静。

“知道,这是殿下的决定,怎么了?”他强装镇定的喝起了茶水,而这一举动却被满桂注意到。

满桂眯了眯眼,随后才道:“殿下若是去了利未亚,我们应该如何自处?”

“我和应元、黄龙还好说,手中握有兵权,不管是万岁还是未来的新皇都会忌惮我们,不敢太过分。”

“但你呢……”

“……”一席话,让陆文昭沉默了片刻。

过了许久、他才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表情假装平淡道:“我只想把殿下吩咐的事情做好,对得起天下和朝廷。”

“呵呵……”听着陆文昭的话,满桂轻笑摇了摇头,又看向陆文昭道:“芸芸众生,谁不想随心所以,可要把朝廷的事情做好,还想要保全自身,这可不容易……”

“你什么意思?”陆文昭眼神锐利地看向满桂,手不自觉的摸向了腰间。

“我的意思很简单……”满桂平淡的回应,并伸出手执笔在面前的手书添上许多。

“这就是我的意思。”满桂将手书对朝了陆文昭那边,而陆文昭也皱眉起身,来到了书桌前。

只是当他看到了手书上的内容,尤其是最后一段后,他表情一变,瞬间变抬手握住了刀柄,直勾勾地看着满桂:“被殿下知道,一万个你也不够死!”

“可我若是不做,你就得死!”满桂猛地起身,表情狰狞。

陆文昭一时语塞,而满桂则在数秒内变换表情,随后旁若无人的将信装进信封内,印上火漆就要走出书房找人送信。

他慢吞吞的动作,就好像给足了陆文昭杀他的机会。

不仅如此、在和陆文昭错身的同时,他的动作顿了一下,转头看向陆文昭:“想想你家里的妻儿老小,想想我这样做的原因,再想想谁的好处最大……”

“最后、殿下找你。”满桂瞥了一眼陆文昭的表情,又轻描淡写道:“你要是想说出去,大可以说,不过最好先想清楚再说。”

“这步子一旦迈出,可就收不回来了,日后你若是被人针对,别后悔便是。”

说罢、满桂走出书房,而陆文昭则是攥紧了腰间的雁翎刀柄……

第273章 钱粮不够用啊

“生病了?怎么表情不太对劲?”

“昨夜受了风,估计染了些风寒,不碍事……”

书房内,当陆文昭坐下,朱由检第一时间就看到了他有些难看的脸色。

在他好心开口的同时,陆文昭张了张嘴,给出了有些别扭回应。

“风寒可不是小事,莫不是想像我一样,躺在床上半月养病不成?”

朱由检带着笑意调侃了一下自己,也提醒了一下陆文昭,末了不忘带着笑意交代道:“等下聊完事情,你去太医院看看。”

“是……”陆文昭心情复杂,而朱由检只当他是生病难受。

“叫你来没别的事情,主要还是想问问你,安南和三宣六慰、还有辽东女真的问题罢了。”

朱由检双手拇指交叉在桌上,整个人十分放松。

陆文昭是除了王承恩外,他第二个接触的齐王党骨干,陪伴他近六年,他对陆文昭十分放松。

一些对满桂、对孙应元、甚至对曹化淳都不能袒露的舒坦,在陆文昭这里却可以。

面对朱由检的态度,陆文昭欲言又止,但最后还是放下了心中所想,摒弃了杂念后顺带说道:“安南的事情,北镇抚司已经调查许久了,耕地的数量不会低于一千万,人口不会低于五百万……”

“对他们,我们可以雷霆一击,从海上、北面发动进攻,瞬间瓦解武氏、莫氏,然后打下北面的郑主,最后拿下阮主,再收复占婆。”

“他们的兵力不值一提,火炮也是大多从濠镜购买的弗朗机火炮。”

陆文昭三言两语给安南诸多势力定了性,而朱由检闻言也没有多想。

他一直没把安南当成什么难对付的角色,说到底是因为除了宋朝以外,其他汉人大一统王朝打安南基本是碾压局。

朱瞻基维持不了安南的统治,不是安南太厉害,而是政策有问题。

怎么杜绝造反?那就是把想造反的人都解决。

解决得利的人,再分地给被压榨的人,然后迁移人口,将安南人汉化。

只要选对人,安南的事情并不难解决。

朱瞻基手下没有太多名将可以调动坐镇,但朱由检可以。

孙传庭、洪承畴、卢象升、杨文岳、吴阿衡,秦马两家……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人供他用。

这些都是从奢安之乱这场西南山地战争中锻炼起来的将领,放他们去安南,谁和他们打游击就是老寿星上吊。

更何况,洪承畴已经理解清楚了朱由检的意思,想来到了需要派驻将领的时候,安南的局势会稳定的让人发慌……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