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286章

作者:北城二千

然而他也是人,哪里又能守多久?不过五六个时辰,他的上下眼皮就开始了打架,整个人也摇摇晃晃。

不过每当这个时候,他都立马惊醒,随后强撑着继续守卫朱由检。

哪怕中途王肯堂恢复了力气,再度赶来施针,他都没有合上眼睛,全程盯得死死的。

只有骁骑卫指挥使曹猛前来接班的时候,他才躺在朱由检的榻下,简陋的趴了一会。

只是当有脚步声响起的时候,他立马又惊醒看向了帐门,这让被他吓了好几次的曹猛连忙出声道:“你个蛮子就好好睡吧,一个时辰诈尸十二次,我看你是想吓死我。”

被曹猛骂了一嘴,作为后进的人,虽然官职比曹猛高,但孙守法还是顶着满是血丝的眼睛,老老实实的趴下了。

不过这种老实也就持续了一刻钟,之后他又开始断断续续的诈尸,看的曹猛相当无奈。

最后、曹猛干脆无视了这厮,等到孙守法彻底精疲力尽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然而不等他吸一口气,闷雷般的鼾声立马响起,曹猛下意识就一脚踹了过去。

“回你营房睡去,别吵到殿下!”

曹猛瞪了一眼孙守法,孙守法也迷迷糊糊的按照他的话,踉踉跄跄返回了自己的营房,随后鼾声如雷。

接下来的几天里,两人轮流换班,而朱由检的病情也稍稍好转了一些。

只可惜和王肯堂说的一样,到了第五天,朱由检还是觉得有些难受,四肢无力不说,连步子迈得大一点都觉得腿软。

“不能再休息了,京城那边若是长久不见到我返回,恐怕会生出事端……”

“殿下、再休息三天吧。”

“再休息三天就好,殿下您就听损庵先生的话吧。”

军帐外、哪怕被人搀扶,朱由检执拗的要返回京城,而旁边的王肯堂也是好生劝阻,孙守法和曹猛也异口同声的劝解。

只不过他们的劝解,朱由检根本听不到耳中去,而是挺直了脊背道:“上百藩王齐聚京城,哥哥一个人搞不定这局面,如果没有献俘的大功来震慑百官和诸王,宵小之徒的心思只会越发活络!”

朱由检很清楚,哪怕现在文官被收拾的死死的,但只要一有机会,齐楚浙宣昆五党就会趁机搞小动作。

强如朱元璋,杀了一辈子的文官,最后还不是在死前一年遭到了文官集团的试探,弄出了一个南北榜的案子。

最后还是靠朱元璋强撑着身体,迁移了江南各地的豪强士绅落户于南京,才使这些豪强失去原有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实力。

朱由检不敢拿如此重要的局面来做赌注,他得去京城才行。

他不过病倒五天的时间,房山地界就已经开始有一些流言蜚语了,而这些消息朱由检也都通过随军的锦衣卫知道了。

如果房山都有了这些流言蜚语,那么传到京城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殿下……”孙守法和王肯堂、曹猛等人还想劝说,但朱由检却苍白着脸色抬手道:“留哥哥一人对付,我不放心……”

“传我令,休整一夜,明日启程回京!”

第265章 多方震动

“快快快快!都动作快点沿街大小巷子、各处府邸院落纷纷搜查,不管官阶多高,品级多大!”

天启五年八月二十日,趁着夜色,接到消息的南北镇抚司锦衣卫纷纷出动,近三千锦衣卫开始搜查正阳门大街两侧的院落和房屋。

不仅是他们,便是留守京城的上直六营也开始加强了巡查。

皇城三卫更是开始对皇城四周搜查,但凡府中有违反《大明律》的存在,都被他们抓到了诏狱。

一时间、整个京城的所有兵马都动了起来,只有听命兵部的五城兵马司一脸懵逼。

“乖乖……整个京城的人都动了,就我们不明所以,果然现在还是跟着五军都督府好混。”

“别扯淡了,被上面的人听到,少不了挨一顿板子。”

在街道上巡查的一些五城兵马司兵丁不由感叹,同时也对被五军都督府直辖的军队流露出了羡慕的眼光。

不过同时、他们也都好奇了起来,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才值得京城的军队和锦衣卫全部出动。

不止是他们,便是连朝中的衮衮诸公也是好奇不已。

在这样的好奇中,一人透着门缝看了一眼巡街的上直拱卫营兵马,随后转身走回了后院的书房。

在他踏入书房的时候,书房内的烛火照亮了他的脸庞。

身着道袍的姚宗文对着屋内的十余名文臣皱眉开口道:“这模样,看来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十余名官员,品级虽然跨越很大,但无不是掌握实权的文官,而其中,作为宣党、昆党魁首的汤宾尹和顾天峻也皱眉分析道:“如果说大事,只有可能是齐王那边出了事情。”

“应该是、毕竟原定是今天太庙献俘的,结果上直四骑卫的一个人影都没露面。”

文臣们并不傻,太庙献俘这种事情,可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今天朱由校带着近三千京官和几万大军,数十万百姓等着为朱由检举行献俘大典,结果事情很诡异的耽搁了。

当时陆文昭去到皇帝旁边的时候,皇帝的脸色变得有多难看,众人都不是瞎子。

既然皇帝白天还好好的,那只有可能是朱由检那边出事情了。

至于是不是北虏打过来,文臣们根本就不考虑这个可能。

他们虽然和朱由检是政敌,但不可否认朱由检麾下的上直兵马,将北直隶保卫的固若金汤。

“按照齐王的性子,恐怕不会爽约。”姚宗文若有所指的细细说来:“老夫听闻进来房山一带有流言,说是齐王探查房山煤矿时染病,因此才一连几日都没有前来京城,也没有入驻房山县城之中。”

“染病倒也不是没有可能……”闻言的其他文臣面面相觑,而有一人更是大胆说道:“古人云,早慧易早夭,而先皇子嗣十七人,男丁只存活万岁和齐王,千金不过只存活三人。”

“古往今来,如齐王这等早慧而建功之人物,无非就是秦之甘罗、两汉之霍去病罢了。”

“或许此次扫套,染上了什么恶疾也说不定……”

这人若有所指的话,让群臣纷纷精神一振。

如果朱由检真的染了恶疾,时日无多的话,那接下来就是他们开始拉拢齐王党麾下文武官员的时候了。

朱由检要是真死了,他的人可不会就直接全部都跟随皇帝,而是会发展成各党派的抢人大战。

到时候五党也就可以直接跳出阉党,开始准备接收朱由检的“遗产”了。

朱由检的这份遗产,不管是五军都督府、御马监、还是市舶司。

只要吃下一份,五党立马就能恢复元气,而如果能吃下两份,东林和皇权就会被他们重新压制回去。

因此、众人的心思开始了活络,但同样的他们也十分警惕。

朱由检给他们下套子不是一两次了,不管是当年复辽之役前的辽商事件,还是淮北大饥的事件,朱由检都是靠示弱来换取五党掉以轻心,然后再迎头痛击,瓜分利益的。

谁知道现在的局面,是不是朱由检又在下套?

再吃朱由检的几次圈套,五党怕是连人都剩不下来几个。

方从哲等人离去所造成的损失,到现在姚宗文他们都没有补回来。

“得防备一些,况且眼下兵部的五城兵马司不在我们手上,皇城还有皇城三卫和大汉将军驻守,现在还是先静静围观局势比较好。”

顾天峻表情沉重的开口,并且赢得了众人的认可。

“如果齐王真的一直不出面,或者内廷里发生了什么事,到时候再出手也不迟。”

“没了齐王,再安抚好诸藩,拉拢到孙应元,那即便是万岁出手,也晚了。”

顾天峻的话让所有人都内心忐忑了起来,此刻的他们,只希望他们所想成真,朱由检这厮……最好真的病死。

——————

“朱由检这小子,不会真的和传闻一样染病,已经在弥留之际了吧……”

福王府内,朱常洵左右渡步,心里十分不安。

眼下这京城,四处都是他的敌人,唯有自己的娘亲郑贵妃能传递一些消息,但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如果朱由检真的死了、不难预判,一场远超皇帝驾崩的政治动荡会彻底爆发。

更重要的就是,朱由检如果死了,那诸王海外就藩的事情就悬了。

没有人会比朱由检那么大力的去推动海外就藩的事情,因此朱常洵才会这么担心朱由检。

这一刻他甚至觉得,哪怕死朱由校,也不能死朱由检。

“父王,老周王请您和诸王前往周王府叙旧。”

正在朱常洵担忧的时候,朱由菘带着一个不太好的消息走进了书房,并告知了朱常洵。

闻言的朱常洵当即就知道,这是诸王在抱团。

“走!”

没有迟疑,朱常洵当即就带着朱由菘前往了周王府,而与此同时、整个百王府城内的所有亲王、郡王纷纷前往了周王府。

周王府外的护卫,一时间乌压压有上千之多,将整个周王府都包围了起来。

这些都是诸王的护卫,朱由校和朱由检允许亲王带一百名护卫北上,郡王带五十名。

因此、实际上百王城内的护卫力量也不容小觑,数量有近九千之多。

不过、这也就是数量多罢了,面对守在齐王府的上直拱卫营,没有哪个藩王会脑子抽了,想和上直过过招。

只是这也说明了,能压住诸王的不是朱由校,而是朱由检。

朱由校对诸王海外就藩的态度,本来就没有朱由检那么显而易见,更有点像是半推半就。

如果朱由检真的病死了,那么人亡政息,诸王岂不是成了小丑?

这个想法,不仅仅是朱常洵在想,也是所有的藩王在想。

因此、面对周王朱肃溱的号召,所有藩王都聚集到了一起。

朱常洵在进入周王府后,便被人带着坐进了承运殿内,而足以容纳数百余人的承运殿,此刻显得十分拥挤。

诸多藩王亲至,朱常洵以福藩的身份坐到了前排,而他的身后则是同父异母的三个弟弟,瑞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

“三哥……”

见到朱常洵来,在国本之争中作为小虾米的三王,对他十分恭敬,而朱常洵在这种时候也没有犯傻。

如果真的有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爆发,或许他这三个弟弟身边的三百多护卫,会成为一股不小的力量。

“待会,你们三人注意听我的话,别被朱肃溱那老匹夫给绕进去。”朱常洵交代了一句。

“是……”三王老实应下,而与此同时,伴随着拐杖杵在地砖上的声音响起,所有人也都停止了交谈,纷纷看向了承运殿上的主位。

“咳咳……”

朱肃溱在朱恭枵,朱绍烔的陪伴下走了出来,咳嗽表示自己出来后,又笑着对众人作揖道:“诸位王弟、王侄,王孙……大家能赏脸前来,着实让老夫高兴。”

说着、他坐在了王位上,继续说道:“诸位都知道,今夜的京城不算太平,而老夫聚集各位宗室前来,也不过是为了报团取暖。”

“我等并不贪恋权势,只不过万岁既然答应了让我等海外就藩,而我等也变卖了大部分资产,那事情必然是需要有一个着落的。”

“皇宫那边,孤已经派人前往了,只要万岁给个准信,我等便可以散去了。”

“不过……”朱肃溱顿了顿,扫视了一眼殿下的诸王,心思活络。

“我等毕竟要迁移去海外,而海外就藩这种事情,古往今来未曾有过。”

“齐王当初允诺我等的条件,也大差不多,因此诸王如果海外就藩,老夫举荐齐王为监察百王的宗室监察使,以此来向万岁,向大明表示我等没有不臣之心。”

“老东西……”听到朱肃溱大义凛然的话,如果是不明所以的人,指不定还真以为他要保举朱由检。

可问题是,在这里的人都不是傻子,朱由检现在是死是活还说不定。

如果他们同意了朱肃溱的建议,那就代表朱肃溱可以用这份认可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了。

一旦朱由检死了,恐怕那个什么所谓的“宗室监察使”的职位,就落到这老匹夫身上了。

到时候就算海外就藩的事情妥了,山高皇帝远的,这老匹夫恐怕就要用这个职位来成为百王盟主了……

不过、即便知道了对方的想法,但周藩毕竟是天下第一大藩,没有人想正面硬钢,而是想要跟从他人。

所以、在第一时间居然没有人主动站出来驳回朱肃溱的话。

朱肃溱对这样的局面很满意,在他看来、秦藩是旁系上位,不敢和他对垒,楚藩有伪楚王案这个黑料在,也不敢站出来当出头鸟。

再加上有能力威胁他的蜀王朱奉铨此刻还在路上,剩下的、便只有福藩、晋藩、赵藩了。

因此,他将目光着重放在了朱常洵、朱求桂、朱慈(yú)三人身上。

不过、晋王朱求桂、赵王朱慈两人此刻紧闭唇齿,显然不想做出头鸟。

见到二人的表现,朱常洵也不由在心底大骂“废物”,并准备开口驳回朱肃溱的话。

“这……”

“这件事情恐怕应该由齐王定夺,老殿下有些越俎代庖了。”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