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252章

作者:北城二千

“噗嗤……”

黄龙拔出长剑,结果了最后一名西班牙士兵的生命,并擦了擦脸道:“这群西夷有些骨气,居然到死都没有投降。”

“……”听到黄龙这话的李旦欲言又止,但继续闭上了嘴巴。

刚才西班牙人投降的时候,他是看到的,但是他制止了麾下的翻译,因为他想让西班牙人也体验一下被人屠戮的滋味。

现在看来、虽然屠戮成功了,但居然让黄龙以为这群西夷有骨气了起来……

“黄蜚!”黄龙喊了一声,而他身边的副将也收起了长剑,跑了过来。

“都督……”黄蜚作揖回应,而黄龙也将长剑收鞘道:“你带人将此城所有西夷抄家,扣押后让他们自己写信。”

说罢、黄龙看向了李旦道:“赎金的事情,就由你来定价吧。”

“是……”李旦面带微笑应下,随后指着马尼拉城开口道:“都督,此城既然已经攻下,是否需要换名?”

“嗯、自然需要。”黄龙微微颌首,随后从怀里拿出了朱由检的书信,重新拆开后,将目光放在了信的末尾道:“尊殿下军令,此城改命‘佂夷城’,是日后吕宋府的治所。”

“另外,黄蜚你派人按照殿下的图纸北上,把地图上的金矿找到,找到后第一时间将消息飞鸽送往南港。”

“太子周岁在即,这礼物不能耽搁。”

“末将领命!”黄蜚应下,随后带领上万明军步卫将整座佂夷城的欧洲人全部抓了起来,而李旦则是负责带人劝说他们写信,向自己的亲友索要赎金。

李旦给出的价格“非常符合”市场,每个人一百两银子,出不起的就老实留在吕宋当工人还债吧。

就这样,大明为被灭国半个世纪的吕宋报了仇,很好的完成了身为宗主国的身份。

至于这块土地上残存的吕宋人,大明自然也会为他们找好工作,让他们能养家糊口,不再经历被欧洲殖民者剥削的生活……

第240章 备战河套

“八百里加急!海军十二卫收复吕宋,我大明向南拓土万里!”

“八百里加急!海军十二卫收复吕宋,我大明向南拓土万里……”

十月中旬、经过信鸽南飞数日,琉球府的沈廷扬得到了吕宋收复的消息后,立马就飞鸽让福州等待的快马带着消息由南向北奔走,传递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十余骑快马五百里加急,从福建出浙江、走南直隶北上山东,入北直隶,进入京城,将消息传遍了沿途诸省。

这样的消息让江南和福建等地的海商脸色阴沉,但同时也心生畏惧,而百姓们则是不管什么,只知道敲锣打鼓的庆祝了起来。

自辽饷废除以来,大明百姓的日子总算恢复到了万历中期的水平,敲锣打鼓是个人高兴,而沿途官府闻言则是知道齐王又要迁移百姓了。

自收复琉球,复辽以来,官员早就摸清楚了朱由检的性子。

但凡只要打下一寸疆土,便要迁移一户百姓。

各地方官员都不希望自己麾下的百姓被迁移离开,因为他们的俸禄和百姓有着一定的关联。

只是他们即便再不希望,但当朱由检的军令和朱由校的旨意下达时,他们依旧只有乖乖服从。

带着官员们的绝望,哨骑进入了京城,进入了皇宫外廷,将这加急的好消息送到了乾清宫的朱由校手中,也送到了正在这里陪伴朱由校批阅奏疏的曹化淳、王承恩手中。

“把地图换了吧……”

拿到军情的曹化淳,第一反应就是换了《大明坤舆总图》,让皇帝更为直观的明白,大明开拓了多大的疆域。

在他的下令下,几个小太监一阵忙碌,从勖勤宫取来了朱由检早就准备好的新地图。

曹化淳见状,带着他们走进了养心殿,对正在处理奏疏的朱由校道:“万岁,吕宋收复了,这下可以更换《大明坤舆总图》了。”

“嗯?收复了?这么快?”听到曹化淳的话,朱由校猛地抬头,有些狐疑着询问。

毕竟在他的印象里,万历年间的文官们总是把出兵海外讲的多么多么的困难,怎么到了自家弟弟这里,就这么轻松?

“是的,收复了……”

曹化淳带着笑意回应,而朱由校闻言也懒得处理奏疏了,起身走到了一旁,亲眼看着曹化淳带人将曾经的《大明坤舆总图》撤下来,换上了新的地图。

在新的地图里,大明得到了吕宋全境,而这样的直观以地图的方式呈现出来时,朱由校所看到的吕宋,要比浙江加福建还要大。

“这吕宋之地这么多大?”

朱由校不由开口询问,得到了曹化淳带笑的颔首。

“如此地方,能耕种多少良田?西夷有开垦了多少良田?”

朱由校的询问,让曹化淳当即解释道:“殿下说过、吕宋建国不过二百余年,随后便被灭国,加之此地耕种开垦田地大多还是从三宝太监下南洋时学会的,因此耕地应该不会太多,大约数十万亩。”

“不过、若是仔细开垦,迁移的百姓足够多,数十年的时间,此地便可开垦数千万亩良田。”

“数千万?”朱由校被这个数目给刺激到了,急忙询问道:“眼下琉球府招募有多少百姓屯垦?弟弟准备迁移多少过去吕宋?”

“琉球百姓已经有一百九十余万,殿下的意思是,先厘清南洋已经开垦的土地,随后按照一人两亩进行迁移,下船后立即分地。”曹化淳解释道:“按照殿下的估计,南洋之地,若是只讨伐不尊我大明的小国,留下对我大明尊敬的小国的话,应该能收获二百余万亩耕地……”

“如此一来,迁移百万人口下南洋并不难,而黄龙都督也会带领海军前往暹罗国,商讨暹罗国与我朝粮食贸易的同时,再度押运柚木返回琉球府。”

曹化淳的解释,让朱由校十分满意。

南洋这种地方,即便有造船的实力,也不能在当地建立造船厂。

说白了、一旦南洋拥有造船厂,就很容易形成割据势力,依托大海来反击大明。

不仅是不能有造船厂,还不能修建炮台这些东西。

以《大明坤舆总图》来看,只有旧港可以修建炮台,其余各岛都不能。

只要大明把造船厂和铸炮厂握在手里,南洋便难以反叛……

就这点上,朱由校还是很满意自家弟弟的做法的,不过知道了南洋的好处后,朱由校的心思也起来了,追问道:“四个月的时间,确定能打下整个南洋吗?”

“按照黄龙都督的估计,应该够……”曹化淳说道:“眼下大弗朗机已经被攻灭,南洋便只剩下了弗朗机、暗厄利亚、弗朗擦、红毛夷四国西夷,其兵力不超过一万,而弗朗机应该不敢与我大明交手,毕竟眼下他们有四分之一的兵力在濠镜(澳门)。”

“除此之外,其余不敬之国也将被扫除,而尊敬我大明之国,殿下的意思则是想要用封爵来将他们降为属地。”

“封爵并非不可,只要他们愿意接受我大明治理他们,岁赏多多……”朱由校说罢,便走回位置上,坐下的同时继续道:“南洋的事情看来不会很难,眼下就等大雪过去,收复河套了。”

“是……”曹化淳回应,却没有多说什么,而朱由校在知道了南洋只要人力充足就可以开垦广袤的田地后,一时间有些按捺不住,过了片刻才道:“忠贤,从内帑拨银二百万两,再下旨将天下刑徒及其家眷发配南洋!”

“奴婢领命……”听到朱由校的话,魏忠贤赶紧应下。

一个天下刑徒,最少就有十数万人被强制迁移南洋,不过朱由校并不管这些,他要的是南洋成为大明的聚宝盆。

不过、在下旨之后,朱由校继续埋头处理起了奏疏。

处理奏疏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继上次赵南星组织弹劾阉党后,朱由校惩处了大量的阉党官员和胥吏。

除了类似崔呈秀、杨寰等阉党骨干没有受到牵连以外,一些阉党和后来投靠阉党的齐楚浙宣昆诸党官员都被论罪流放。

不过、如姚宗文、汤宾尹、顾天峻这样的诸党临时领头人还是被他保下了。

尽管他也想处置所有齐楚浙宣昆的官员,但如果一下子处理得太狠,他们就会把仇恨从东林转移到皇权了。

大量官员被流放西南,而西南之地的叛乱也在洪承畴的镇压下被遏制。

四川行都司的大量土司还没开始反叛,就遭到了秦邦屏、秦良玉等人的带兵镇压。

一时间西南之地众多意图造反的土司都在被平定的结果上。

奢安之乱被平定,吾必奎又被沐昌祚裹挟投降,西南有实力的土司就只剩下了龙在田和普名声、沙定洲等几人。

龙在田无心叛乱,普名声在叛乱第六天就被洪承畴杀于乱军中,现在只剩下了沙定洲。

沙定洲一旦被解决,整个西南土司的改土归流也就可以宣告结束了。

不过滇东南也桂西之地毕竟易守难攻,瘴气繁多,估计平定他们恐怕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这么想着、朱由校又埋头进入了处理奏疏的状态,而曹化淳见状,也行礼离开,随后让锦衣卫将吕宋收复的消息送往了大同府杀虎口。

缇骑加急将消息送往杀虎口,只是当他们刚刚进入宣府地界,便见到了官道两侧有零散的人也向着杀虎口赶去。

这些人随着时间和杀虎口的距离而越来越多,当缇骑经过一天一夜的奔袭抵达杀虎口时,此时的杀虎口人声鼎沸。

山西、陕西……

两省之地在前些日子发布了招募民夫的告示,告示以每日工钱二十文招募民夫。

如果仅仅是这样,百姓之中也只会有一些缺少钱财的人去。

真正让两省之地的男丁都踊跃报名的,是告示的最后一行字。

“收复河套、还我太平……”

简单八个字,对于常年生活在北虏入侵南下的百姓来说,可以说是豪饮了一口烈酒。

尤其是每年都遭受套虏劫掠的陕西三边一带的百姓,他们无比期望三边太平,但朝廷一直不收复河套的举动,让他们只能常年饱受劫掠。

大明怕死的百姓很多,但不怕死的也不少。

只是简单八个字,随即调动了一些有着热血的男丁北上。

不仅仅是他们,还有享受分田待遇的大量百姓在得知复套由“齐王”指挥后,他们也在各地城墙根报名,随后便赶往了五大塞口。

如杀虎口,曾经的山西各地军户在得知齐王亲至的时候,便踊跃的自带干粮,前来报名。

至眼下,杀虎口三万明军铁骑的背后,是十二万乌压压的民夫,而这个数量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多。

“殿下、五大塞口的民夫已经突破四十四万了,但眼下还是十月中旬,咱们还得供他们吃喝两个半月,每个月可是三十多万石粮食啊……”

“殿下、不如先停止招募民夫吧,再这么下去,御马监也撑不住……”

杀虎口、北直隶总兵孙可法、以及朵甘营曹文诏、曹文耀正在杀虎口的大营内谏言,而他们谏言的对象朱由检,则是没良心的坐在主位,品着茶……

“解散?不,民夫越多越好……”

听到三人谏言的朱由检没良心一笑,而这样的举动让所有人一愣。

要知道今岁在还完复辽之战欠下的债,又发了八十八万大军和御马监、五军都督府十几万书吏的俸禄、军饷后,眼下的御马监便只剩下了白银二百余万两,粮食一千四百余万石。

这其中还包含了复套之后的屯垦粮,因此真的要白白养民夫三个月,每个月的开支恐怕不小于四十万两银子,并且还会随着人数提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三人才不明白,自家殿下为什么要这么白白浪费钱粮。

对此,朱由检瞥了一眼他们,随即在心底叹了一口气。

山西、陕西……

这两个地方是爆发大旱的起始地,而朱由检之所以要用这种撒钱粮的方式养民夫,便是在提高百姓的抗风险性。

四十多万民夫在五大塞口看似没有什么作用,但眼下只需要朱由检开口,他们就会很快有事情做。

以工赈灾,以战赈灾,以战迁移百姓……

简单的三点,才是朱由检这一战打河套的重中之重。

“传令五大塞口,已经抵达五大塞口的民夫,由军队掩护出塞,修整出塞口的道路。”

朱由检一开口,便给这四十四万大军找了活干,也为大军出塞做了准备。

曹文诏三人见状,只能应下,而与此同时、哨骑的消息也传到了朱由检手中。

只是面对收复吕宋,朱由检没有旁人想象的那么激动,他只是淡淡回了一句知道了,随后便不再有别的吩咐。

只等众人离去后,朱由检才靠在了椅子上,并对门外道:“传钦天监的官员!”

“标下领命!”他一开口,门口的百户便派人传来了钦天监的官员,而钦天监的官员在过了一刻钟后,便也来到了大帐内。

这次朱由检准备复套,顺带也是考察一下西北,因此带来了十余名钦天监的官员,并且还为他们准备了十几台简陋的天文望远镜。

“千里眼你们都看过了,说说看天文吧。”

朱由检俯视他们,而他们之中为首的博士也站出来作揖道:“殿下、臣等用千里眼观察天文,只觉得天地之间阴阳二炁失调,按照以往钦天监的记载来看,今岁恐怕会有大旱……”

“……”听到钦天监博士的话,朱由检微微皱眉。

他现在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大旱二字,因此他只能开口道:“是山西?又或者是陕西?”

“额……这……下官无法判断,只知道规模应该不小,但也不会太大……”博士小心翼翼的回应,这让朱由检有些不喜。

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像极了骗子。

如果不是钦天监真有点本事在身上,估计以他的性子,早就把这群人革职了。

“阴气上升,阳气下降,恐怕北方大雪会持续,并且会出现阴中有阳的情况……”

博士见朱由检不喜的模样,又试探着说出了自己的推测,而朱由检也皱眉道:“说清楚些。”

博士被吓得不轻,只能又上前一步解释道:“这……下官也是按照历代钦天监的经验论谈,只是我大明立国二百余年,从未出现过如此天象……”

“便是追溯前朝,或者历朝历代,也没有这样的天象……”

“行了、退下吧。”发现听不出什么东西的朱由检,只能拂袖让众人退下。

一时间他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被骗了,什么阴阴阳阳的,他根本听不懂。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