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22章

作者:北城二千

第44章 听墙角的起居注官

“朕以眇躬嗣登大宝,夙夜祗惧罔敢宁居于凡用人行政遵明,皇考遗命力疾举行哀劳……”

“皇长子茂质英资克荷神器宜蚤,嗣皇帝位其恪守祖宗彝宪,亲贤勤学、立政安民、遵典制冠、婚择吉蚤行出入起居倍宜兢慎左右侍御务近端良内外文武百执……”

“诏谕中外咸使闻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承天门上、当朱常洛的遗诏被宣读完毕,三千京城官员唱礼,而朱由校也拿出了自己的登基诏书,由太监们唱声道:“维我国家受天命累洽重熙,列圣相承代增其德我,皇考大行皇帝元良主器二十余年、睿智英资夙炳……”

“遗诏以十月初二日祗告,天地、祖宗、社稷,即皇帝位朕以凉德方在幼冲深维……”

洋洋洒洒数千字的登基诏书,等二十四衙门的太监念完,天已经彻底亮了。

时间来到了辰时,而承天门的戏份也就这样结束了。

按照历史上来说、朱由校继位应该在文华殿和文华门、午门的,但是由于登基大典延迟了近一个月,有更多时间准备,因此在他没有像朱常洛一样草草即位。

当流程走完,接下来便是要前往奉先殿偈拜讣告大明历代先皇了。

身着天子冕服、手持大明朝从洪武年间传下来大圭的朱由校走在百官前面,下了承天门后,便登临大辂,而朱由检也上了象辂。

相较于他们还能坐车,其他五六十岁的百官只能跟着走路前往了皇宫外廷西面的奉先殿。

朱由检坐在象辂上无聊,于是见御史们看不到车里的情况,跑到象辂车门对驾车的王承恩道:“承恩、叫人等一下回去准备东西吃,饿死了。”

“殿下稍微等等,等一下陛下说不定要让您陪同去奉先殿呢。”王承恩不动声色的回应,但朱由检却无奈道:“一大早的做登基大典,大庖厨和御膳房也不准备点吃的,这是要把人先饿死再进行登基大典?”

朱由检这人、不管是前世还是这辈子,什么事情都能忍得住气,就是挨不了饿。

一挨饿他就容易焦躁,而王承恩见状,只能把驾驭象辂的缰绳递给了旁边的曹化淳,然后躲着御史们的视线,偷偷从怀里拿出了一个用黄绸缎包裹的袋子,推门递了进去。

“好,我果然没有看错你,承恩!”

接过黄绸缎,朱由检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起来,连忙把绸缎打开,见到了他喜欢吃的绿豆糕。

“殿下,您慢点吃,别噎着,别弄在冕服上,容易被看出来。”

曹化淳推进来了一个竹筒水壶,而朱由检哪里想回应他,张开嘴巴就炫了七八块绿豆糕,随后灌了一口水吞了下去。

“嗝……”

打嗝声从象辂中传出,一名距离他们较近的御史疑惑看了过来,好在王承恩小声咳嗽了一下,把声音掩饰了过去。

手中的绿豆糕吃了八块,倒是还剩四块。

朱由检没自己吃,而是用绸缎包好,藏在了怀里。

他想了想、感觉朱由校估计也没有吃,等一下入奉先殿的时候倒是可以给他吃几个。

这么想着、他擦了擦嘴巴,又用象辂里面的铜镜照了照,确定没有破绽后,才重新端起玉圭,等着前往奉先殿的消息。

这鸿胪寺卿也没让他等太久,过了一炷香时间,便击钟道:“止步!”

“下车、诸臣回避,天子亲王入奉先殿,讣告大明诸位先帝。”

声音响起,所有臣工纷纷转过身去,而朱由校和朱由检则是慢步向着奉先殿走去。

一般来说、皇帝想看自己祖宗,都是来奉先殿祭拜的。

太庙前殿的位置只有九个,分别是明德祖(朱元璋高祖父朱百六,追封,享有永不离开太庙的“特权”)、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明睿宗(嘉靖老爹)、明武宗。

这九个人怎么看,都觉得有些疏远,倒不如来奉先殿看看画像。

不过一般闲着没事,也不会有人跑来这里观摩祖宗的模样。

朱由校和朱由检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奉先殿,而此刻奉先殿内空荡荡的,只有鸿胪寺卿和起居注官跟了进来。

殿内、挂着大明十四位皇帝的画像,这其中朱由检特意看了一眼朱元璋的画像。

“这不是后世正常的那幅画像么,我就说正常人不可能长成那模样……”

看着奉先殿高挂的是朱元璋珠圆玉润,身着圆领袍端坐殿中的画像,朱由检不由吐槽了一句后世的鞋拔子脸画像。

不过看着看着,他又觉得有些不对劲。

他看了看朱由校、又看了看万历,再看看朱常洛,又想了想自己。

“晦气……”

想到自己长得更像朱常洛,朱由检心中大骂晦气。

“行礼……”

这时、鸿胪寺卿开始击钟唱礼,而朱由检和朱由校分别开始了五拜三叩大礼。

等大礼结束后,起居注官和鸿胪寺卿也走出了奉先殿。

按照流程,朱由校和朱由检需要在里面待上一刻钟,而这就是朱由检的好机会。

“哥哥……”

朱由检用玉圭戳了戳朱由校的背,而朱由校不解转头看向了,脸色有些苍白。

“怎么了?”朱由校有点不解,不过下一秒他眼睛就亮了起来。

只见朱由检从怀里掏出了用黄绸缎裹着的绿豆糕,朱由校见状都来不及问他吃没吃,抓过去就塞到了嘴里。

“慢点、别弄到衣服上……”

看着朱由校狼吞虎咽的模样,朱由检不由心里得意。

“果然、还是我优先见之明。”

“有水吗?”朱由校吃着,感觉有点噎得慌,不过朱由检能带绿豆糕就不错了,哪里有带水的空间。

他只能看了看奉先殿的四周,最后看到了摆在祭祀桌案上的金酒壶。

他当着朱由校睁大眼睛的面,直接把金酒壶端了过来,嘴里还念叨道:“老祖宗总不能看着自己后人在殿前噎死吧……”

说着他就递给了朱由校,而朱由校都快噎的翻白眼了,哪里管得了这么多,猛地就是一大口灌了下去。

好不容易平息了那被噎到的窒息感,他长呼一口气,随后毕恭毕敬的把酒壶摆了回去,双手合十道:“列祖列宗在上,弟弟顽皮,千万不要和他见怪……”

“……”看着朱由校的举动,朱由检人都麻了。

他明明是给朱由校救命才拿的酒壶,怎么这就成了自己玩闹呢?

不过看着朱由校也吃的差不多了,他帮朱由校拍了拍身上的绿豆糕残渣,检查没问题后,才跟着走出了奉先殿。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在他们走出奉先殿的时候,奉先殿外窗户下墙角那里,一个咬着笔的起居注官正五官紧皱,纠结道:“这事情……记不记呢……”

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

“陛下的脸怎么这么红?”

“难不成是在奉先殿内叩首的时候太用力了?”

“不应该啊,若是这样的话,那五殿下为何面色如常?”

“额……这……”

奉先殿走出来,不胜酒力的朱由校立马脸色通红了起来,好在他只是容易上头,而没有喝醉,不然朱由检罪过可大了。

“陛下,您无碍吧?”

看到朱由校的模样,内阁首辅方从哲走上来关心道。

“朕无碍,移驾几筵殿,速速结束登基大典后,主持朝会才是要紧事。”

朱由校也知道自己失态了,他看了一眼朱由检,却见自己弟弟心虚的眼观鼻、鼻观心。

没办法、他只能和方从哲解释着,心中庆幸绿豆糕的味道盖过了米酒味。

“既然无碍,那么请陛下上大辂,现在前往几筵殿吧,微臣先带群臣前往文华殿准备朝会的事情了。”

见朱由校坚持说自己没事,方从哲只能作辑告退一步,而作为亲王的朱由检,这个时候倒是不需要去几筵殿了。

前番他们去,是以父子的身份去,眼下则是继任皇帝前往祭拜前代皇帝,他一个藩王没必要去。

因此见到群臣离去,他也准备坐上象辂开溜,不过他刚想开溜,魏忠贤就走了过来,一脸献媚道:“五殿下,陛下说了,叫您在朝会的时候回东宫换一身衣服,去乾清宫等他。”

死太监……

看着魏忠贤那张五十多岁,擦粉厚的要死的老脸,朱由检无语的同时只能微微颔首,随后顶着咕咕叫的肚子上了象辂。

“承恩、快快快,回勖勤宫,叫东宫的庖厨给我多做点吃的。”

“是。”

见朱由检这么说,王承恩当即驱使象辂向着勖勤宫赶去。

过了两刻钟,等他们到了勖勤宫的时候,刚好东宫的庖厨也把菜做好了。

两个小太监抬着端菜的轿子,见到朱由检的时候手忙脚乱,行礼怕菜撒了,不行礼怕被责骂。

“别行礼了,赶紧把菜端进去,另外承恩你叫人去户部问问,修皇陵的银子,什么时候才拨过来。”

朱由检火急火燎的进了勖勤宫,王承恩见状,只能叫人去户部问问,自己跟着曹化淳进了宫殿。

倒是进殿之后,一盘盘菜肴被摆上了桌。

所有菜肴上桌后、朱由检刚换下了冕服,传菜太监也报菜道:“勖勤宫早膳:煎烂拖磼鹅,猪肉炒黄菜,素蒿插清汁,蒸猪蹄肚,筭子面,豆汤,泡茶。”

五菜一汤一碗面,一杯泡茶,这在内廷的早膳中并不算丰富,但是朱由检自己定下的早膳。

他才不会像历史上的崇祯那样,傻乎乎的天天白菜豆腐汤。

节约银子不会节约出一支大军,会赚银子才是王道。

因此、他早就告诉了东宫的庖厨,将他的一日三餐给定了标准。

他的三餐早膳三荤、两素、一汤、一主食、一茶。

午膳四荤、六素、两汤、一主食、一茶。

晚膳两荤、四素、一汤、一主食、一茶。

所有菜,每日一换,不重样,十日一个轮回。

也就是说、十天时间,除了主食外,他要轮着吃两百五十道菜,三十种茶。

看起来好像很多,但仔细算下来,他的膳食银、每月不过六百二十两银子罢了,一年七千四百四十两。

相较他,朱由校单单养心殿的汤饭银就六千多两一年,算上其他菜肴,可以说近三万两的开销。

这还算节俭的,他的老祖宗朱高炽和朱瞻基,还有近了的万历皇帝,一年最少在吃上面开销五万两银子。

不过就算这样,在吃这上面,明朝皇帝已经算是除秦汉外,稍微节俭的皇室了。

朱由检是不会亏待自己的,等衣服一换好,他就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了饭菜。

时间紧迫,按理来说登基大典后的朝会,顶多就是确定一下明年开始的年号,还有一些其他的小事,时间不会太长。

因此给他吃饭的时间不多。

等吃完了饭、他还得去乾清宫和好皇兄讨要东西,顺带把户部该发的银子要过来呢。

这么想着、朱由检三下五除二把东西吃完,顺带用泡茶漱了漱口。

等什么都做完了,他才起身换回了常服。

“走吧、乾清宫!”

他一句话说出,王承恩和曹化淳就有得忙了。

他们安排前后,随后命人准备车辇,等什么都准备好了,才护送朱由检前往了乾清宫。

正巧、他们刚出东宫,就看到了文华殿散朝的样子,想来朱由校已经返回了乾清宫。

这么一来、朱由检倒是不急了,叫王承恩慢慢走,而他则是想想要怎么和好皇兄要东西。

他想了想,自己好皇兄最吃的一套就是自己呆在他身边。

这玩意最简单不过了。

从昌平到京城,不过一百二十里路,他要是骑马骑的熟练,沿途的驿站也弄成自己的人,换马的情况下,顶多一天就到京城了。

实在不行,他就五天回一次京城。

这么想着、朱由检心里也有了主意。

等车辇抵达了乾清宫门,早早在这里等待的王安就迎接了上来。

“殿下、万岁正在里面等您呢。”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