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2章

作者:北城二千

可是当时万历皇帝已经病入膏肓,没有管东宫的事情,交给了朱常洛自己管理,而朱常洛对李康妃没有任何处罚,反而让她来抚养朱由校。

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对于两兄弟而言,这个直接、间接杀了自己母亲的人,却成为了自己名义上的母亲。

要每日对杀母之仇毕恭毕敬,笑脸相迎,长期下来朱由校和朱由检都患上了不同的心理病症。

朱由校对于亲情十分看重,对权力十分厌恶,面对李康妃时怯懦胆小,毫无主见。

朱由检更是兼容自傲、自卑、自恋、多疑、毫无责任感等多重病态心理。

说来更可笑的是,作为杀了两人母亲的帮凶,作为他们父亲的朱常洛自身就是一个被人欺杀了母亲的“可怜人”。

他的母亲王恭妃,被郑贵妃排挤,压迫、欺辱。

她被幽禁在景阳宫,整整十年不能与儿子见面,思念到以泪洗面,哭瞎了眼睛,临终之前才见到了朱常洛一面。

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朱常洛却让自己的两个儿子,都体验了他曾经体验过的痛苦……

朱由检看着十几步外,与自己一样遭遇的朱由校,心中急切。

他明白、李康妃要挟持朱由校,妄图执掌朝纲。

历史上、她足足拖了六天,才在杨链、刘一燝等人的胁迫下,放朱由校走出了乾清宫。

这被历史上称为移宫案,也是让东林党声望大涨的一次事件。

朱由检不希望这事情发生,因此、他能做的,就是按照历史上杨链等人所做的事情,重新做一遍,救出朱由校的同时,不让任何党派有机会大涨声望。

只是眼下、看着朱由校止步不前的样子,他心里着实着急。

急切之下,他只能大声喊出了:“皇兄、你难道忘了王娘娘是怎么逝世了的吗?!”

一句话、仿佛惊雷般,打醒了止步不前,恐惧李康妃的朱由校。

对啊……

父皇已经驾崩了,自己是爷爷立下的皇太孙,眼下的皇太子,自己马上就是皇帝了,自己为什么要怕她?

自己的弟弟都敢挟持她的女儿,自己难道还不如年仅十岁的弟弟吗?

这么一想、朱由校猛地挣开了李康妃的手,朝着朱由检大步走去。

“站住!给我拦住他!”李康妃发怒大喊,四周太监宫女跃跃欲试。

“我看谁敢!”朱由检用锉刀抵住了小女孩的脖子,吓退了想要上前的众人,却又小声道:“徽媞娖别怕,皇兄不会伤害你,我们只是在过家家。”

“嗯……”小女孩听到朱由检的话,小声点了点头,而朱由检见状也胆子大了些。

眼下这一招、是历史上大太监王安用来对付李康妃,迫使李康妃放出朱由校的手段,而现在、它被朱由检用上了,并且效果依旧。

朱由校走向了朱由检,朱由检不敢松懈,在他走到了自己身边后,就抓着朱由校的手,朝着乾清宫外走去。

四周的宫女太监不敢追的太紧,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两兄弟走出宫殿。

李康妃在两兄弟跨出乾清宫门槛的同时,仿佛失去了所有力气,跌倒在地,脸色苍白,浑身发颤。

朱由校则是看着自己身前,一只手抓着自己手腕,一只手拉着小女孩的朱由检背影,心头一暖……

第3章 难兄难弟

紫禁城乾清宫的广场上、朱由检就这样拉着比自己大了六岁的朱由校,在一众净军和宫女、太监、以及李康妃等人的视线下,顺着大道走向了乾清门。

“阉奴莫见皇太子不拜乎?!”

看着乾清门几个把手搭在刀柄上的净军,朱由检对着他们怒叱,吓得几个净军太监连忙跪在了地上,低头惶恐。

朱由检的这模样,让带着太监宫女跟着他们身后十几米外的李康妃恨得牙痒痒。

她知道、一旦朱由检和朱由校走出了乾清门,那么到了前廷,距谨身殿不过三百步了。

她虽然在内廷嚣张跋扈,可以操控净军、宫女,但前廷三大殿和东宫的大汉将军都是锦衣卫充当,她是万万指挥不动的。

也就是说、一旦朱由检他们走出乾清门,她就完了……

李康妃突然害怕了起来,她回想起自己曾经蛊惑朱常洛,将宫中嫔妃随意打杀的举动。

其中最要命的,还数朱由检、朱由校两人的母亲。

刘淑女和王才人都死在了她的手上,她们两人的儿子,不论谁坐上皇位,都不会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想到这里、李康妃吓得心悸,额头渗出冷汗,想要阻止这两个少年人,却又怕朱由检用她女儿朱徽媞做威胁。

刚才朱由检的凶狠,她是看到了的。

如果她敢带人上前,朱由检绝对敢对朱徽媞下手。

只是李康妃不明白,为什么当初那个怯懦无刚的小子,会在这么短时间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不过、她的疑惑或许没有人能为她解释了,而朱由检也带着朱由校跨过了乾清宫。

“皇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齐声的唱礼声响起,让李康妃差点咬了舌头。

只见乾清门外的宫道上、一名锦衣卫百户带着几十名身着甲胄的大汉将军半跪在地,叉手作辑,向朱由校、朱由检行礼唱声。

“怎么会……”李康妃不明白、没有人的调令,锦衣卫怎么会这么快就来到了乾清门。

想不通的她、将目光放到了朱由检身上,心中暗恨:“一定是这小兔崽子……”

“陆文昭,你带人护送我二人前往文华殿,令在京诸寺道观各声钟三万杵!”

乾清门口,朱由检将牵着的朱徽媞给了那个身穿锦衣卫百户服饰的男人,并下达着自己的命令。

这锦衣卫百户三十岁出头,身材修长、螳螂腿、马峰腰,腰间一柄雁翎刀,修长厚重。

他是朱由检在锦衣卫中,拉拢的第一个人,也是他在锦衣卫中的一颗重要棋子。

一个月的时间、为了应对移宫案,朱由检做了许多准备,而为了完成他之后的计划,他必须要在锦衣卫中有人,才不至于像历史上的崇祯一样,两眼一抓瞎。

就好像陆文昭,早在三日前、他就交代了陆文昭,今夜五更带锦衣卫前来乾清门,目前看来、他没有让自己失望。

“殿下、是否先带太子更衣?”

陆文昭听到朱由检的话,不由小心翼翼看了一眼朱由校,毕竟朱由校穿了一身常服,这样的穿着去文华殿,显然不太好。

朱由检听到他的话,摇头道:“你令人先把皇兄在皇祖大丧时的冕服带去文华殿,我护送皇兄前往文华殿登基。”

“臣领旨!”陆文昭对朱由检的安排没有异议,示意可以起身后,他连忙起身,安排了一队锦衣卫去春和宫取冕服,自己则是带着剩下的八十多名锦衣卫拱卫朱由检二人。

朱由检一直紧紧拉着朱由校的手,见到安全之后,才松开手对朱由校作辑道:“皇兄谅解,臣弟刚才对皇兄失礼了。”

见朱由检松开自己的手,并且拘泥礼数的模样,朱由校心中有些失落,但离了李康妃带来的压迫感,他还是恢复了往日的冷静,对朱由检安抚道:“弟弟莫怕,我幸得弟弟援救,不然恐怕此时还在那毒妇宫中。”

朱由校对于朱由检感情很好,只因为朱由检是他为数不多的几个弟弟中,唯一存活的一个,并且也是由他带大的一个。

他安抚着朱由检,随后主动抓住了他的手道:“此危难之际,当你我兄弟二人齐心同力,好好对付那毒妇。”

朱由校还在想着怎么找李康妃报仇,而朱由检心中却苦笑。

在他看来、只要走出了乾清宫,想要收拾李康妃再简单不过,甚至连李康妃背后的郑贵妃,也能轻易拿捏。

眼下的重中之重,是怎么对付前朝的那些虚伪文官。

“千岁!”

正在朱由检这么想的时候,一群文官从破败的谨身殿遗址后门跑了出来,他们顾不得礼仪,生怕李康妃挟持了朱由校。

由于万历二十五年三大殿被大火焚毁,而工部又报价修缮三大殿又需要三千万两银子,因此三大殿一直没有修缮好。

目前三大殿除了皇极殿经过简单修葺外,另外的华盖殿和谨身殿显得十分破败。

朱由检两兄弟,就看着十数名文臣身着成服(国丧的礼服)一路从谨身殿废墟小跑了过来,领头的正是一个朱由检十分熟悉的老文臣……方从哲。

方从哲今年六十有三,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颇有才干,万历四十一年叶向高致仕后,他独自为相,梳理朝政,不过由于他北方人的身份,一直被南方士子遍地的官场排挤。

不过在史书上、这厮凭借祖籍浙江的身份,混入了浙党的圈子,对浙党官员多有照顾。

努尔哈赤建国的时候,他就要求万历皇帝发内帑,拨银两数十万,迅速平定辽事。

只是万历拨银三十万两后,占据朝野和党争主力的言官又开始了扯皮,白白浪费了大好时间,让努尔哈赤坐大。

朱由检打量着方从哲,对方佝偻着背,发须皆白,十分老迈,面容也有些清瘦。

他没想过方从哲会敢来,不过既然他来了,那么移宫案的果子,就轮不到东林党采摘了。

“万岁!先皇驾崩,请万岁临文华殿,登基主持大局!”

正当朱由检打量方从哲的时候,一个官员却推金山、倒玉柱,直接高呼万岁,让朱由校连忙继位。

他这做法,引起了不少文官的皱眉,包括朱由检也是十分无语。

按理来说他应该是最急切的人了,但他也还知道,就这样让朱由校穿常服去继位有些失礼,却不想现在冒出了一个更着急的人。

他看向那官员、却不想这人年过五旬,却一个劲地献媚。

朱由检仔细回忆了一下这个人,脑海中不久就出现了“浙党、户部给事中姚宗文”六个字。

“原来是你这厮……”

知道这人的身份后,朱由检顿时对他感官下降了起来。

第4章 一年换三帝

姚宗文、这个人原先任户科给事,因守丧离职回乡。

回朝以后想入补做官,就一路拍马溜须,才得以坐上了给事中的职位。

在今年八月的时候,当时朱由检的爷爷万历皇帝刚刚驾崩,努尔哈赤而进攻沈阳的蒲河所。

由于实力悬殊,蒲河所明军散亡七百多人,不过贺世贤等将领也有斩敌俘敌的功劳。

按理来说、这一战非战之过,毕竟双发兵力悬殊,蒲河所败亡是正常的,贺世贤能斩获后金首级,俘虏士兵已经不错了。

然而姚宗文这家伙因为当年熊廷弼不举荐他做官,所以在朝廷里腾舌诽谤,之后还诬陷熊廷弼不练兵马、私吞军饷,导致朝廷罢免了熊廷弼,而努尔哈赤趁虚而入,直接攻占了辽东半岛,让明朝退到了辽河以西的广宁一带。

总结来说、这家伙是靠拍马溜须上位,随后凭借恩仇,随意诬陷他人的家伙。

朱由检知道了他的经过后,自然对他没有什么好脸色。

不过他也不把脸色摆在面上,只是打断了姚宗文的话,对朱由校轻声开口:“国事艰难,这种时候礼制可以稍稍放在身后,皇兄当早早继位,主持皇考的丧葬才对。”

朱由检一开口、立马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们这才注意到,是朱由检将朱由校从乾清宫带出,并且还安排了锦衣卫护送。

朱由检不过十岁,居然能有这样的成熟稳重,不少文官都暗自点头,却有暗自惋惜。

他们只叹朱由检不是嫡长子,不能继承皇统。

不过这种想法只能藏在心底,却不能直接说出来。

“嗯、弟弟说得不错。”

朱由校现在对朱由检很是依赖,虽然感觉上有些奇怪,但朱由检刚才的所作所为,给了他不少安全感。

“陆文昭,由你护送皇兄和诸位臣工前往文华殿,另令在京诸寺道观各声钟三万杵!”

“遵命!”陆文昭不在意这话朱由检是第二次说,因为刚才说的时候,各位文官都不在,无法显示朱由检的沉稳。

眼下再说一次、不过是为了做戏给文官看罢了。

见陆文昭回应,朱由检也对朱由校叉手作辑道:“皇兄劳累了、臣弟先返回勖[xù]勤宫了。”

“且慢!”朱由校抓住了朱由检的手,那长相清秀而稚嫩的脸上露出了亲切的笑容:“弟弟与我同道。”

说着、朱由校就不管朱由检是否愿意,抓着朱由检的手腕,朝着文华殿走去。

朱由检本人也愣了,因为按理来说,他这个年纪、肯定是不会参加这种国本大事的。

然而在朱由校的拉拽下,尽管朱由检因为重生的缘故,力气是寻常同龄人的几倍,但在他善于木匠活计,变相锻炼身体的哥哥面前,却只能被拽着走。

或者说、他心底实际上也想去那文华殿,亲眼见证历史。

陆文昭看着朱由校两兄弟的举动,连忙带锦衣卫跟上去,而方从哲等文臣则是大眼瞪小眼,却不敢在这种时候得罪朱由校。

毕竟在明代,藩王见证太子继位的事情不少,甚至藩王监国的事情也不少。

如朱由校两兄弟的爷爷万历皇帝,他每次出宫时、便将朝廷交给弟弟潞王,由潞王监国。

眼下朱由校开口,他们这群没有立功的老臣自然是不敢制止的。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让朱由校快快继位,随后将朱常洛驾崩的事情宣告天下,而后主持朱由校的登基事宜。

可怜一群老臣,火急火燎跑过来,还没歇上几口气,就要继续随着朱由校他们向着文华殿赶去。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