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159章

作者:北城二千

散朝之后,他回到了勖勤宫,却有一些闷闷不乐。

对于河套部敢于掠杀大明数万百姓,这件事情如果在他刚来大明朝的时候,他的反应一定和众多文臣一样,叫嚣着要犁庭扫穴。

可现在不一样了,他知道朝廷的底子。

在努尔哈赤在和科尔沁部结盟,西南陷入拉锯战的时候,他就已经放弃了今年出兵河套的想法。

可即便如此,一想到奏疏上所说的延安惨状,他心中就有一口气,吐不出来、咽不下去。

忧烦之余,他起身走到书房,抓起了放在架子上的雁翎刀以及一面圆盾。

“过来陪我练练。”

他将盾牌丢给了门口的锦衣卫千户陆修,而陆修似乎也不是第一次做这事了,当即和朱由检走到了勖勤宫的院内。

毕竟是冷热兵器交替时代,练习兵器和拳脚还是必要的,从泰昌元年开始,朱由检就已经练习,如今已经一年多了。

他手里持着没有开刃,专门用来练习的雁翎刀、对面的陆修一手持着没有开刃的铁刀,一手持盾。

两人在庭院间一边身法的左转右旋,一边变化出噼、扎、撩、砍、抹、带、摊、拉、截等刀法。

兵器和盾牌的碰撞间,释放着朱由检心中那口吐不出咽不下的怒气。

在一刻钟的交手练习后,大汗淋漓的朱由检才感觉消了不少气,于是收起了雁翎刀,对陆修道:“你明日也休息一天吧,让化淳给你支二两银子,回家好好陪家里人休息一天。”

“谢殿下,不过卑职还没娶妻生子。”陆修咧着嘴笑了起来,每次他和朱由检练习,都能拿到二两银子。

虽然这些银子、大多被他拿去买酒喝了,不过陪练一场能拿二两银子还是不错的。

想着,陆修扭了扭肩膀,随后才道:“一个月没练,殿下的力气好像又大了一些。”

“恭维的话就别说了,你去叫陆文昭和化淳来。”朱由检用毛巾擦了擦汗,吩咐一声后,便走回了书房。

陆修见状,也让人把刀盾收了起来,随后去找陆文昭和曹化淳去了。

朱由检让人帮他放水洗澡,而一个十四五岁的宫女,和一个懵懂的四五岁宫女引起了他的注意。

“你们俩是新来的?”

坐在木桶中,朱由检披散着头发,靠在木桶边缘看着两个为木桶掺水的宫女询问道。

“回殿下、家父是燕山所教习杨路,听曹提督说勖勤宫需要人,家父就将我二人送入宫了。”

“嗯……”听到杨路居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送入宫里,朱由检也不觉得奇怪。

在皇宫里,宫女每日打扫卫生、服侍人便能领三十文的日俸,在外人看来可是了不得的差事。

加上杨路知道朱由检的脾气好,所以才敢送她们来勖勤宫当值的。

在朱由检这么想的时候,芊柔的手搭上了他的左臂,宫女为他搓洗起了身子,而朱由检见状也问道:“你和你妹妹叫什么?”

“奴婢叫杨媛爱,妹妹叫杨爱……”

杨媛爱小心为朱由检搓洗身子,不过朱由检一听“杨爱”两个字,立马就看向了旁边端着毛巾的杨爱。

杨爱不过四五岁,人还十分懵懂,见朱由检看向她,立马就低下了头。

“你们几岁了?”朱由检心中有一丝不妙。

“奴婢虚十四岁,家妹虚五岁了。”杨媛爱一开口,朱由检就感觉心虚了起来。

他如果没记错,柳如是的本名好像就是杨爱,并且这个时候也应该是实四岁,虚五岁……

幼年不幸,身世不清,入吴江盛泽镇归家院名妓徐佛家为婢。

“淮安到吴江……应该不至于……”

想到柳如是初次登场的地方,朱由检暂时放下了这个猜想,随后站了起来。

杨媛爱为朱由检搓洗身体,等搓洗的差不多后,换了毛巾为他擦干净身体,叫来其他宫女为他换上衣服,擦拭头发。

坐在椅子上,朱由检闭着眼睛,让宫女们帮他擦拭头发,随后束其了干燥的头发,换上了青色的常服。

“殿下……”

这时、卧房门口传来了曹化淳的声音,朱由检闻言也在收拾好后站了起来,走出了卧房。

打开门的瞬间,他就见到了站在门口的陆文昭和曹化淳,他越过二人,走到了正厅的主位坐下,挥手抓袖、倚靠在椅子的扶手上,示意二人入座。

二人见状入座,而陆文昭也拿出了一份军报道:“殿下、这是西南最新的军报。”

“嗯……”朱由检让人接过,送到自己手上后,才不紧不慢的拆开了军报。

这军报,是延续腊月二十八朱燮元攻克永宁卫城的后续。

腊月二十九日,朱燮元统兵东进,在第二天与洪承畴会和,于正月初七攻破蔺州城,樊虎自刎而死。

就这样永宁宣抚司奢崇明的叛乱,在持续了八十八天后,以奢崇明的失败告终。

这样的失败,直接导致了明军北部可以腾出正辅兵近四万的兵力对贵州的土司进行围剿。

正月初一,当大明所有百姓都还在高高兴兴过着正旦新春的时候,朱燮元下令各部出兵。

孙传庭、杨文岳、吴阿衡、曹文诏统率本部战后一万六百人马,与永宁四千降卒南下,前往贵阳,解开贵阳之围。

同时、朱燮元与杜文焕、洪承畴领本部一万六,辅兵九千人东出,前往镇远府,与秦良玉会和。

开鸦驿木增所部,接令东进,向安邦彦老巢织金行军。

一时间、随着奢崇明被剿灭,明军和叛军的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贵州境内,明军数量达到了恐怖的八万多人,然而叛军还剩下十数万兵马。

好在进犯广西等地的贵州土司也被胡应台击溃,逃回贵州,广西失陷的两府之地被收复。

同时间、孙应元统领腾骧、武骧两卫进攻黎平府,正月初九收复黎平府全境,而朱燮元领兵与秦良玉等人会和。

一时间、叛军重新陷入了被困贵州的局面,而这样的捷报,也让朱由检心情舒服了许多。

瞧这架势,安邦彦是不可能脱困的了,只有在贵南和贵西南和明军开展拉锯战了。

虽然叛军数量还有十万七千多人,但他们缺少火器,仅有的六十多门火炮,也不过是缴获的大将军炮和佛朗机炮,磅数在六磅到二磅不等。

现在只要等自己调往西南的两百三十位火炮抵达,叛军就只有失败一条路。

不过贵州的喀斯特地貌,注定了火炮只有在攻城的事情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山地战,还是得看短兵能力。

这么想着、朱由检将手中的军报递给了旁边的太监,说道:“拿给皇兄看,让他也高兴高兴。”

“另外请皇兄拨内帑银十万两犒劳大军,再从御马监拨二十万两给朱燮元。”

“如果可以,再派松潘官员与朵甘、乌思藏土司联络,命他们抽调三千男丁,补充曹文诏的朵甘营。”

“奴婢领命……”听闻朱由检的安排,太监作揖应下,随后便拿着军报退出了勖勤宫。

至于朱由检,他则是将目光放到了陆文昭和曹化淳的身上,准备说一些其他的事情……

第171章 诸事繁杂

“河套蒙古四十二部,北镇抚司需要上心,把他们各自的游牧位置给我打探出来。”

随着朱由检一开口,曹化淳和陆文昭就知道、河套部的好日子不多了。

他们都了解自家殿下,明显是一个不肯吃亏的主。

这次河套部掠杀大明百姓数万,这样的仇必须以血来偿还。

打探游牧规模,是为了方便之后的扫套。

要想不和这群家伙打游击战,快速结束战斗,探查情报才是必须的。

陆文昭作揖应下,而朱由检侧头看向曹化淳道:“燕山所的军械几何,兵马装备还差多少?”

见朱由检询问,曹化淳作揖回应道:“除去调往南方孙应元所部的二百三十位火炮,军械所内还有五斤炮九百一十九位,十斤炮三百二十五位,二十斤炮一百三十五位,二十四斤炮九十五位。”

“这些火炮还没有调给十六卫军,因为您还没有下达怎么分配。”

“倒是骑铳和短铳,四骑卫已经全部装备骑铳,九卫步军里,步铳按照每卫三千支,已经全部装备。”

“目前九卫步军还缺少骑铳和火炮,而库存的骑铳六千余支,步铳九千余支,战马还缺七万二千匹。”

曹化淳说出了燕山军械所的库存,而朱由检听后,便直接开口道:“拨六千骑铳、九千步铳给大宁三卫的骑兵,另外火炮这块……”

朱由检想了想,随后才开口道:“调六百一十九位五斤炮,二百位十斤炮,分别运往辽阳、沈阳、宽甸三城。”

“四骑卫中,每卫拨六百人为炮手,每卫五十门火炮五斤炮。”

“四骑卫只有五斤炮,其他九步卫以五斤、十斤火炮为主,每卫一百位。”

“满足四骑卫后,剩余调五斤炮十九位,十斤炮一百二十五位前往大宁三卫。”

“至于二十斤、二十四斤火炮,调往天津,交付水军三卫,让他们自己分去。”

“奴婢领命……”听到自家殿下这么说,曹化淳领命,而朱由检继续问道:“火炮厂、每月制造泥模多少?成功多少?全力造火炮,耗费银两几何?”

几个问题被提出,但对于曹化淳来说,并不难回答:“回殿下、火炮厂每月制造五斤炮一千位,十斤炮五百位,二十斤炮三百位,二十四斤炮一百位。”

“成功的几率,在三成左右,每月出产火炮在550~700门左右,耗银在六万到九万两左右。”

“至于军械所的火铳厂,每月要用银一万二千多两。”

“不过……”说到这里、曹化淳面露尴尬道:“火炮和火铳造价倒是不高,但火药的造价就有些高了,每月训练所消耗火药十万斤,花费三千两。”

“已经不错了。”听到曹化淳这话,朱由检笑了笑。

眼下这个时代,中原王朝是毫无疑问的火药霸主。

明清时期的中原军队在某些火器上已经落后,比如缅甸和清军作战已经有了燧发枪,日本某些精致鸟枪已经超过明军,在具体运用上也有优势。

但明清军队对四周国家,都是战争的胜利者,原因就是明清的火药产量太“犯规”。

眼下的中原火药产量不但碾压周边,甚至比百年之后独立战争时期的美国要高四十倍。

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只生产了十万磅火药,折合九万多斤,之后还是靠从加勒比地区进口九十多万斤火药才勉强将战争进行到底。

同时期进行在大小金川之战中,清军一共使用了427万多斤火药,北美大陆火药生产差的原因就是硝石太少。

这个矛盾在中原王朝周边也经常出现,明清时期就有人总结说日本等国硫磺多硝石少,西北诸部硝石多硫磺少,只有中原硝石和硫磺都多,是火药生产的风水宝地。

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火药原材料,所以才有了发明火药的基础。

就眼下来说,盔甲厂每年限制下,火药产量是五十万斤,而燕山所是二十万斤。

这只是两个军械所,如果加上工部,还有地方,大明的火药产量无疑可怕的吓人。

一年的火药产量,就足够欧洲各国来一场维持几年的大战。

曹化淳他们在叫苦,却不知道西方的欧洲人才叫苦。

朱由检是比较乐观的,就火药这个东西来说,他可操作性的事情就有很多。

不过那些都是之后的事情,眼下的事情还是筹划对辽东收复失地的计划。

今日的朝会,朱由检可不是说说就算了,而是他本来就在想着收复失地。

一昧的防守终究会出现问题,会拖垮大明财政,必须打残建虏,把辽东兵力减少,调往中原准备中原的卫所裁撤,皇店开设才行。

开原、铁岭、抚顺这些长城以内的城堡还在努尔哈赤手上,那么女真人的粮食只会是危机,而不会发展成饥荒。

他要做的,就是收复失地。

当然、这个收复失地,不可能他脑袋一热,说出兵就出兵,而是需要准备时间的。

首先、根据去年戚金和老奴交手来看,即便是戚金、大兵团作战也是很弱的。

他自己都在之后给朱由检的书信中承认,兵马超过了四千人后,他对指挥兵马的反应力下降了很多。

虽然事后朱由检安慰了他,就算当做经验。

但朱由检也知道,人脑也是有巅峰期的,而打仗正好是一个消耗脑力的事情。

戚金这个年纪,不可能会有太大的进步了,因此他还是想培养秦、马、戚三家的二代、三代子弟。

戚元功、戚元辅、戚元弼、秦民屏、秦邦翰、秦邦屏、秦拱明、秦翼明、马祥麟……

这些都是可以培养的二代、三代子弟。

朱由检不要求他们成为可以指挥数万兵马的统帅,但只要能单独指挥两个营、乃至三个营,四个营的兵马就足够了。

换句话说、也就是成为统帅之下的左右前后各军将领。

因此、从这点实际看出,辽东眼下的诸将,是没有能指挥数万兵马的将才的。

或许熊廷弼可以统筹诸军,但统筹需要有限度。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