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110章

作者:北城二千

“满桂可以去,但弟弟你可不能去。”朱由校突然端着脸道:“弟弟可别一时意气上头,自己领兵出塞。”

“我这模样,去了战场怕也是累赘……”朱由检苦笑的比划了自己。

诚然、尽管因为锻炼和吃得好,朱由检在这四个月里长高了不少,但也就是五尺一寸的程度,相当于后世一米六三。

这样的身高,加上他勉强才能将三力弓拉个满月的力气,上了战场确实有些累赘。

他十分清楚,自然也不会干出十一岁领兵的事情。

“那就行……”朱由校叹了一口气,随后摆手道:“既然如此、那便去吧,从这里到卢龙县近四百里,没有个三天时间怕是赶不到。”

“哥哥放心,顶多两天就能赶到卢龙县!”朱由检作揖,随后笑着道:“那就提前祝哥哥新婚大喜了!”

“去去去、这时候贺喜有什么用?”朱由校一脸嫌弃,并向着勖勤宫外走去。

朱由检也跟了上去,准备送朱由校出东宫,但两人刚走到门口,朱由校便对站在门口的魏忠贤道:“拟旨、册封皇五弟由检为齐王、奉京就藩,代朕总督御马监,上直十六卫军、上直十二拱卫营。”

“齐王千岁!”听到这话、魏忠贤最先反应过来,对朱由检贺礼,而陆文昭等人也纷纷唱声贺礼。

朱由检还没反应过来,只能看向了朱由校,而朱由校也一脸无奈道:“诸多王爵,汉王与魏王、梁王在我朝寓意不好,信阳又太小,因此想来想去,似乎真的是齐王比较符合弟弟,古来知兵者、亦不过齐王韩信了。”

“臣弟何德何能与兵仙相比……”朱由检汗颜,就他这三脚猫的功夫,还不如被韩信击败的董翳和司马欣,估计韩信手下的将领都能吊打自己。

不过虽然这么说、但朱由检心底还是有点不服气的。

他才十一岁、给他几年历练,他也会一步步追上那些古之名将,所谓名将不就是仗打的多了,赢得多了就是吗?那自己就打下一个大大的疆域!

想到这里、朱由检不由暗叹,今年真是一个多事之秋。

只希望今年熬过之后,能给他平稳几年来对大明变法。

“走吧……”

当朱由校的声音再次响起,朱由检回过神来时,他已经坐上了步辇,而八名太监也抬起了步辇。

“弟弟珍重,千万别太靠近边疆。”

临行前,朱由校还是很担心的交代,甚至因为不放心,还对陆文昭道:“陆文昭、你跟着齐王前往卢龙县,切记保护好齐王。”

“臣誓死保卫齐王殿下安危!”陆文昭单膝下跪,唱声作揖。

见状、朱由校欲言又止,怕自己说得多了,耽误了时辰,因此千言万语都被他憋在了心里,最后叹息一口气后,才挥手示意步辇返回乾清宫。

望着朱由校离去的背影,朱由检也有些不舍,但最终还是转身看向了陆文昭。

此刻的他贵不可言,拿出了作为亲王的气势,对陆文昭开口道:“两个时辰后出发,你亲自前往天策和羽林卫,让他们把军马喂饱,再把龙骧卫的军马调给他们,这样应该能一人双马了。”

“五天后大军出塞,孤先行一步前往卢龙。”

“卑职领命!”陆文昭回礼,而朱由检也走回了自己的书房内。

陆文昭在他走后,亲自前往了司礼监,拿到了朱由检为齐王,并且天策和羽林卫的调兵圣旨后,连忙赶往了城外的天策和羽林卫宣旨。

对于训练了半年多的老卒们来说、他们磨拳擦脚的等待斩下几个北虏首级,而对于一些参军不足三月的新卒来说,他们十分恍惚,甚至不安。

紧接着、他们每人都得到了三十斤干豆,随后被安排喂马。

同时、一些老卒也来给他们做心理工作,主要还是说清楚己方甲胄精良,而北虏多为皮甲,不堪一击的话。

随后、北边龙骧卫将他们的六千军马带给了天策、羽林卫,让他们勉强达到了一人双马的程度。

两个时辰后、朱由检策马出城、在午后的安定门外十里,见到了将甲胄放在驽马背上,牵着两匹军马的两卫军士卒,以及站在他们面前的指挥使和千户。

策马阵前,朱由检一身圆领袍,对着前排的将士道:“战况紧急、时间不够给将士们发开拔银,但此战、只要斩首北虏一级,赏银五十两!”

“万胜!万胜!万胜!”

得到赏银的允诺,前排将士纷纷高呼了起来,尽管后面的将士不明白自家的“五殿下”说了什么,但他们也跟着喊了起来。

看着眼前的上万骑军,朱由检心中一时间有着无数豪情想要抒发,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简单了两个字:“出发!”

第135章 出塞

“唏律律……”

四月十三的科尔沁南部草原草肥水美,在这辽阔的草原上,一支行军缓慢的人马正在向着西南方向赶路。

近三千人的阵容中,有三百身着明朝边军布面甲的骑兵,一千二百身着边军布面甲的步卒,在他们身后、一千五百的汉卒辅兵在押运一千车的物资。

这些车上的物资用厚厚的油布盖着,因为驽马不够用,因此每一匹马都吃力的拉拽着马车。

看着那车轮陷入草地的模样,估计每辆车重达七八百斤。

这时、一名将领策马到了队伍前列的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小将身边,开口便是汉人无法听懂的女真话:“主子、今天已经走了二十里,得让驽马休息吃一下草了,申时应该就能抵达额驸的牧场。”

“可以。”听到这话、青年小将点了点头,用女真话回应。

“下马休整、放马吃料!”

将领闻言,回头就叫喊了起来,于是乎这支人马开始脱下头盔,将战马身上的马鞍也卸下,放它们吃草。

他们从一辆车上拿出了一袋袋豆料,然后根据驽马一斤,军马两斤的量开始喂马。

当他们脱下头盔时,露出了头顶和脑后的两根金钱鼠尾,模样丑陋,十分难看。

不过他们却不以为意,只是将马鞍放在草地上,坐在地上用辎重车将马和人围了起来,在阵中说说笑笑。

这是他们出发的第八天,由于科尔沁南部草原也并不太平,内喀尔喀中也有针对他们劫掠的部落,因此他们赶路的很慢。

从努尔哈赤下令,让二十一岁的硕讬领兵开始,他们花了两天准备了豆料和干粮,又调来了甲胄和辎重车,将所有缴获的明军甲胄收集在一起后才开始出发。

眼下已经是四月十二,而下午的申时他们就能抵达后金第一位蒙古额驸的恩格德尔的部落。

到时候就是由恩格德尔请内喀尔喀其他几个部落的头人,前来商讨甲胄的价格了。

硕讬这次只带了一个甲喇的兵力,所以需要步步为营,行军太快,消耗了马力,就容易被一些反对后金的人有机可乘。

他带人休息了半个时辰,随后一行人马继续上路。

在草原上走了半个时辰后,他们就看到了放牧着牛羊的牧民。

一些后金士兵见状有些忍不住地想动刀抢羊,但硕讬却命人叫牧民去通知恩格德尔前来见他。

那些牧民一开始还以为是明军出塞了,吓得慌忙想跑,结果知道是后金的人,加上自己是巴约部的人后,便放下了戒备。

恩格德尔是巴约部的台吉,也是后金一方的附属,后金再凶残,也不至于对他们下手。

这么想着、牧民驱赶着牛羊向巴约部的驻地赶去。

半个时辰后,硕讬他们就见到了远处策马而来的百余骑,领头的则是身穿蒙古服饰的一个四旬蒙古人,而他也就是巴约部台吉的恩格德尔,后金的第一位蒙古额驸了。

他见到了硕讬,便翻身下马,作势要抱对方,硕讬虽然厌恶蒙古人,但还是强颜欢笑的和对方抱在了一起,笑道:“额驸、我们这次是来互市的。”

“互市好啊!今年的春季草肥水美,牛羊都多了不少,你们要换多少牛羊?”

恩格德尔笑着回应,眼睛不停的打量后面的辎重车。

硕讬也不害怕恩格德尔黑吃黑,解释道:“都是辽东那边战败明军的甲胄,还有一些铁锅和盐,我们准备换上万头牛,四万只羊。”

“五万头牛羊……这不是小数目。”听到这个数目,恩格德尔点了点头道:“我需要请几个部落的台吉一起来,才能确定能不能把东西都换完。”

“多谢额驸。”硕讬感谢了一句,随后对旁边的甲喇额真道:“把我带给额驸的礼物拉上来。”

“是!”甲喇额真转头挥手,随后上千辆车中,立马拉出了二十辆车,油布掀开后、清一色的都是比较完整的布面甲和有些发黄的盐。

“四百套布面甲,三千斤盐,这是给额驸的礼物。”硕讬笑着回应,而恩格德尔看着这些布面甲,更是眼前一亮。

他的部众并不算多,不过区区万人,十五岁以上的男丁更是只有四千不到。

四百套布面甲,足以装备部族十分之一的男丁。

算上以前和后金贸易的布面甲,他的部族中已经有大半男丁有布面甲了,在内喀尔喀五部之中也算得上战力斐然了。

“额驸也给你准备了五百头牛,三千只羊作为礼物,你可不要嫌弃太少了啊,哈哈……”

恩格德尔笑着,随后便叫人接收这二十车的甲胄和盐巴。

他们一行人有说有笑的翻越了前方的小丘陵,随后映入眼帘的便是广袤的一处小平原,以及屹立在平原上的一座土城,还有在土城四周耕种的一两千汉人。

与后世人印象中游牧民族只会放牧不同,游牧民族实际上更喜欢吸纳北逃的汉人来耕种。

毕竟战马需要吃足够的豆子,而人也不可能一直吃肉,还是要吃粮食的。

因此、不止是巴约部,其他各部都有吸收北逃汉人耕种的习性。

“额驸的田地比之前我来的时候更多了。”

硕讬看着在土城道路四周耕种的汉人,心中十分厌恶,恨不得把他们都杀光,但嘴上还是恭维着恩格德尔。

恩格德尔也笑着说道:“这几年北逃的辽东汉人很多,我的部落里已经有两千汉人了,用他们的话,差不多就是开垦了两万多亩耕地。”

“只是天气越来越冷了,每年的豆只有三四千石,粮食也不过只有一二万石。”

“不过你们击败了宰赛,我占了一块宰赛的牧场,部落里的人还能活下去。”

“对了。”硕讬突然开口道:“这次还需要额驸帮我们去买一些粮食,我带来了六万四千多两银子,和三百多万枚铜钱。”

“额驸可以去广宁互市,到时候希望能帮我们买来些粮食。”

“广宁的粮食现在是一两二钱一石,这里应该能买回五万石粮。”听到这话、恩格德尔卖了一个乖,他把广宁一石一两银子的粮食说成了一石一两二钱,并且只说了五万石。

这代表他要吃掉其中的一部分,而硕讬也知道,但他选择了不揭穿,而是询问道:“召集各部,让他们带牛羊来、需要多久?”

“大概半个多月吧,这个季节,牛羊最多的部落都去北面了,请他们带牛羊过来需要不短的时间。”恩格德尔说这话的时候,他们也进入了这座土城内。

接下来的几天、硕讬一直在等待北方各部蒙古人带牛羊南下,不过他没等来牛羊,却等来了一队行商。

四月十七的清晨、一队数百人的行商抵达了巴约部的土城,并在城外开始贩卖铁锅和粮食、盐蜂窝煤等各种东西。

走私商人的到来,让巴约部热闹了起来,就连恩格德尔和硕讬都被吸引,来到了城外的草原上,并看到了数百车货物。

“这些人是哪里来的?”

恩格德尔询问自己的千夫长,千夫长却指着领头的一个三旬商贾道:“没见过、是生面孔,我们不懂汉话,所以向请台吉您问问他们的货物。”

“嗯,知道了,你把那商人带过来吧。”坐在马背上、恩格德尔一挥马鞭,而旁边的硕讬也问道:“现在躲避长城的商贾很多吗?”

“以前没有那么多,不过自从昆都仑汗在萨尔浒击败了明人的军队后,躲避长城前来草原贩卖商货的商贾就多了起来。”恩格德尔解释着,并用马鞭指了指那数百车货物道:“您看看那里,那里的货物堆得鼓鼓的,应该是粮食,看来这次贝子您也不用等待了,可以直接买一批粮食带回去。”

“嗯、只是看起来数量不多。”硕讬点了点头,而这时那领头的商人也被带了过来。

不过当商人看到硕讬的时候,明显愣了一下,因为那极具特征的金钱鼠尾辫着实醒目。

“山西行商李贺,见过巴约台吉……”

李贺做了一个蒙古的介绍礼,而恩格德尔微微颌首,随后用并不熟练的汉话说道:“你带来了什么货物?有什么新奇的吗?如果只是粮食和铁锅、盐,那么我可以去广宁互市。”

“我们带来了铁锭和盐、还有粮食和北直隶新出现的一种蜂窝煤。”李贺笑呵呵的回应,随后恩格德尔皱眉道:“蜂窝煤?我听喀喇沁的人说过,那个东西很好,但是太贵了。”

春季是蒙古各部活动最频繁的时候,蜂窝煤虽然主要在张家口和白马关对喀喇沁蒙古人贩卖,但喀喇沁的蒙古人也把蜂窝煤介绍给了土默特、察哈尔、内喀尔喀诸部。

恩格德尔就见过喀喇沁蒙古中一个台吉帐篷内的蜂窝煤,但他也了解了价格。

内喀尔喀不如喀喇沁强盛,并且由于靠近东北,他们有木柴可以砍伐,所以对蜂窝煤并不热衷。

不过李贺却微微行礼道:“这次我们只带来了一些样品,如果台吉愿意和我们建立长期的贸易,我们愿意用便宜的价格贩卖蜂窝煤和铁锅、盐给您。”

“那得看你的价格能不能让我满意。”恩格德尔皱眉说着,而李贺也笑道:“我们愿意一千斤蜂窝煤换一匹下等马,或者三只羊,三千斤换一匹中等马,一头牛,六千斤换一匹上等马。”

“至于粮食,北直隶的粮食太贵了,我们愿意用豆来换,十石豆一匹下等马,或者三只羊,三十石换一匹中等马,或者一头牛,一百石换一匹上等马。”

“铁锅的话,如果您需要,我们可以用一百斤铁换一匹下等马,或者三只羊,三百斤铁换一匹中等马,或者一头牛,六百斤铁换一匹上等马。”

当李贺的话说出来,恩格德尔立马就心动了,尤其是最后一项的铁。

只要有足够的铁,他就能装备自己麾下的四千骑兵,成为内喀尔喀五部中实力最强大的一部。

至于豆料也是很重要的东西,盐也是一样。

想到这里,恩格德尔立马就要开口答应,但是他的模样却引起了硕讬的不满。

由于后金可以开采长白山余脉中露天矿石,因此他们经常用铁和盐作为联盟蒙古人的手段。

如果这两种资源有了其他的获得渠道,那么他们对于内喀尔喀的控制就会下降。

但硕讬也知道,自己带来的兵马不足,加上其他内喀尔喀诸部在南下的路上,如果他动手,很有可能会遭受到仇视后金的内喀尔喀其他部落给围困。

所以他选择了闭嘴,但心里依旧想着等沈阳之战结束后,要好好敲打这群在草原上的野蛮人。

他闭上了嘴,但恩格德尔却和李贺聊了起来:“你如果能在下次货物运送来时,送来四万斤铁,那么我就可以和你贸易。”

“这个……四万斤铁,或许需要不少时间,来回最少三个月。”李贺犹豫着。

“三个月而已,只要你在冬季前带来巴约部,我就给你对应的牛马。”说完,他马鞭指向了所有物资,开口道:“这里的所有物资我都买下了,就按照你刚才说的价格,具体的你去和我的千夫长谈,他们会给你足够的牛马。”

“多谢多谢!长生天会祝福您的……”李贺欣喜若狂,随后便和千夫长去一旁讨论贸易的事情去了。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