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第100章

作者:北城二千

“剩下的田交给百姓分,分田的时候把事情都说好,御马监与他们三七分粮,赋税御马监出。”

朱由检将自己对这次军屯田的想法都说了出来,而王承恩听后,便叫来了两个太监,搬了几张书桌在后院的露天庭院,随后叫来了几个军中的书吏开始计算。

拨算盘的声音不停地响起,一刻钟后王承恩汇总抬起头道:“殿下、如果是这样的话、上直十六卫军加十二营,一共满额12万5600人,需要发125万6000亩参军田。”

“算其父母、子嗣,应该发田最少五人,每人四亩便是二十亩,大约需要预备三百万亩田。”

“这些天再减去之后,还有大概一千万亩。”

说到这里、王承恩似乎想到了什么,又笑道:“不过眼下军中招募的人马,都是从原来卫所军户之中招募的,这边发了参军将士和其家卷的田,加上原先七卫一营中部分将士父母是直隶以外的人。”

“算下来、应该只需要给三百五十万人发田就足够了。”

王承恩的笑容逐渐凝固,似乎感觉到了不对劲,他们的田似乎还差一些……

三百五十万人,每人三亩就是一千零五十万亩,眼下好像有几十万亩的缺额。

他的笑容凝固了,而朱由检却摇头道:“缺额我知道了,参军田多预留五十万亩就足够了,之后还需要对北直隶的其它卫所动手。”

“先把眼下的军户给满足,只要十六卫军和十二营编练成材,北直隶和辽东、以及九边的事情就轻松许多了。”

近十三万兵马,如果真的能编练成眼下七卫一营的程度,朱由检就有了和文臣翻脸的本钱。

只是、这个时间会很长,因为要装备这十三万兵马,以御马监的财力,或许需要两三年。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王承恩开口道:“算一下南北场今年的岁入,大概是多少。”

“是”听到朱由检的话,王承恩又开始敲响了算盘,而其他几名军吏也开始用算盘计算了起来。

不过这次要稍微久一点,因为南北场有草束、有粮食、有牛羊、还有养殖的官场。

由于时间有点久,朱由检叫人准备了一些酸梅汤,虽然没有冰块,但喝着也算不错。

山泉水冰凉,也能起到消热的作用。

“殿下、算好了!”

半个时辰过去,王承恩将各种收入做出了汇总,随后对朱由检开口道:“账本奴婢已经写好,殿下可以过目了。”

“眼下御马监南北场一块,如果水军三卫也招募完毕,每年支出银子540万2140两,每年岁入现银124万8000两。”

“目前少了水师三卫,因此每年支出少了39万1140两。”

“另外、南北场一块收入粮食预计1342万石左右,如果在当地卖出,可以卖到557万两银子左右,也就是总岁入681万8000两。”

“去了支出,今岁年底的预计岁入记正入180万7000两。”

王承恩是算好了、但朱由检却心情沉重了。

他对王承恩询问道:“蜂窝煤窑、皇店、养殖官场、南场茶引,这些收入都算上去了?”

“回殿下、都算上去了,那每岁入的124万8000两现银就是这四处应该能赚到的银子。”王承恩回应道:“殿下不用担心,御马监的大头主要还是田赋、眼下的岁入还是正入。”

王承恩以为朱由检是担心银钱的事情,却不想朱由检是在心累。

到了最后、他也走到了要吃田赋的路子,与他当初想要对盐酒茶等税动手的想法相驳。

想到这里、朱由检沉默数秒后问道:“若是粮食长得好,麾下的百姓每岁每人能大概有多少粮食……”

朱由检这问题很莫名其妙,但王承恩还是想了想,随后敲打了几下算盘说道:“南场的百姓,正常来说,每岁交了咱们的三成租子,还能有一千斤左右的粮食。”

“那北场呢……”朱由检皱眉询问。

“北场眼下一人三亩,交了租子后应该在六百多斤粮食。”

明代一斤差不多是后世的一斤二两,也就是说、北场的百姓能收到七百二十斤左右的粮食,平均每天两斤米。

这算好吗?好像不算,哪怕两斤米能煮出来四斤米饭,但对于肚子里没有油水、没有荤腥的百姓来说、只能说勉强活着罢了。

朱由检的心情一时间很沉重,他问心自问、自己这样做,与那些地主又有什么区别?

相比较他老祖宗朱元璋只要求每百亩交十二石粮食的标准,他的标准更加难以接受。

每百亩要让百姓交六十石粮食,只留下一百四十石给百姓。

但如果与同时代对比,相比较那些与佃户六四,甚至七三的地主士绅,他麾下御马监三七分简直就是天堂。

“尽快结束这局面吧……”

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知道如果不靠军屯田,他就没办法养军,也就没办法击败外敌,收拾内贼。

眼下的局势已经很不错了,哪怕现在爆发百万流贼、朱由检也有自信在很短的时间把他们都收拾了。

哪怕十六卫军和十二营还没有编练好,但仅凭七卫一营就足够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对王承恩开口道:“兵马估计很快就招募结束了,传我令,将七卫一营打散,混入现有的十三卫军、十二营之中之中。”

“至于水军三卫,等着暹罗的柚木运到天津卫,看看能不能造出大船再说。”

“奴婢领命……”听到朱由检的话,王承恩回礼应下。

在他应下之后,朱由检也询问道:“戚元辅的八千正兵和两千辅兵应该抵达辽阳了吧?”

“回殿下……”王承恩点头道:“八日前就已经入驻辽阳,戚总兵也将辽阳军粮运送了五万石抵达沈阳,并安全回辽阳城了。”

“眼下辽阳有浙兵一万四千六,辽兵一千,辅兵四千,总共一万九千六百人。”

“沈阳有川兵六千,辽兵七千,辅兵三千,一共一万六千人。”

“另外、之前秦总兵拜托殿下招募蓟镇新卒送往沈阳的事情,目前满参将已经在永平额外招募了九千蓟镇新卒,再训练一个月就能前往沈阳。”

“赶不上了……”朱由检忽地开口,让王承恩一愣。

赶不上?什么意思?

“估计、现在老奴已经准备出兵席卷辽沉了……”朱由检看着远处的燕山,眉头紧锁。

也似乎验证了他的话,同一时间的沈阳,也捕捉到了新萨尔浒城有粮船顺水而下的情报。

沈阳之战要开始了,老奴能不能把死局盘活,全看这一战。

老奴胜、则明军退往辽河以西,后金国运会再昌盛数年。

明军胜、后金必须变法,寻找新的粮食补充地,不然几十万汉虏都要饿死在长白山余脉之中……

第128章 杀人诛心

“呜呜~~~~”

“敌袭!”

铛铛铛铛——

天启元年三月初十清晨卯时三刻,伴随着春水融化,整个辽东大地彻底解冻,等待许久的努尔哈赤终于下令出兵!

沈阳城头、铁钟被不断的敲响,号角也被连番吹起。

很快、早早守在城墙根的六千白杆兵与七千辽兵在辅兵的帮忙中穿上甲胄,纷纷登上了城墙。

两千辅兵开始搬运各种火药、石弹等守城物资。

一些守城器械也被搬到了城墙过道和马面、角楼上。

一门门火炮被摆到了马面上,狼牙拍、夜叉擂、滚木、滚石等等物件都已经准备完毕。

不多时、穿着鱼鳞甲,头戴兜鍪的秦邦屏等人便登上了城墙,站在女墙背后眺望护城河外的远方。

只见就在东城的永宁门四里外,那里站着一排排乌压压的人群,如同一堵又一堵大山矗立在那里。

这不是身材上的高大,而是气势上的磅礴,在震慑。

他们站在那里,冷漠如冰渊,前排站立的兵卒身披布面甲,甲胄下面依稀能看见有些臃肿,但距离太远了,无法看到具体一些。

此刻、护城河的吊桥已经被吊起,厚达四尺的城门也被关上,数千斤的千斤闸被放下,沈阳城进入了戒备的状态。

眺望着沈阳城、骑在马背上的努尔哈赤以及自己的几个儿子默不作声。

过了许久,在各支人马的间距间,一辆辆厚重的盾车被推到了阵前。

紧接着、一门门笨重的火炮也被挽马拉到了阵前。

这是后金工匠彷造的大将军炮,然而它不仅比明廷军械所造的火炮还要笨重,射程也远远不如明军火炮,甚至数量也是稀少至极。

“代善、领正红旗围困北门。”

“岳托、领正蓝旗围困西门。”

“杜度、你带镶白旗去奉集堡,将奉集堡妄图支援的明军击溃。”

“莽古尔泰、你带正蓝旗去阻击武靖营的兵马。”

“皇太极,你带镶白旗的人南下太子河、如果辽阳的浙兵北上,不要和他们硬碰硬,把他们引到北边,我会在浑河南岸击溃他们!”

“领命,大汗!”伴随着努尔哈赤的下令,大阵的人马纷纷向东边后退、随后在退出几里外,再分兵前往去围城。

至于杜度、皇太极、莽古尔泰三人则是统领镶白旗、正蓝旗和正白旗的兵马南下。

和历史上不一样,或许是因为白杆兵的驻防,因此努尔哈赤一直隐忍到了眼下。

攻城太蠢了,尤其是进攻沈阳这样的重镇。

以后金的人口,无法负担这样的损失。

努尔哈赤当了大明朝近四十年的狗,十分清楚杨应龙等人失败的原因。

他不能把有限的精锐投入到攻城这种拉锯战上,必须想办法引明军出城作战,或者全歼各地支援沈阳的兵马。

尤其是辽南方向的浙兵,只要把浙兵吃下,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哪怕攻不下沈阳,但只要把辽阳和辽南拿下,也就足够席卷辽南半岛。

想到这里、努尔哈赤眺望着远处的沈阳城,而与此同时,沈阳城上的秦邦屏也开口了。

“老奴要围攻沈阳,或许是想要歼灭前来支援我们的援兵。”

“秦总兵,不如趁着现在老奴分兵,我带人突围,把这个消息告诉各军的人马?”贺世贤还是有些直脾气。

只是面对他的提议、秦邦屏摇了摇头:“眼下经过熊经略、戚总兵调粮,沈阳城内军粮十九万石,常平仓六十九万石。”

“城中的百姓也被疏散前往了沈阳和广宁,只剩下八万多人,以常平仓和城中粮商的存粮,坚持到冬季应该没有问题。”

“所以在送粮之后、我便向奉集堡、武靖营的兵马送信,一旦沈阳被围,他们不用支援,只用固守石堡便可。”

“没援兵?”尤世功愣了愣,随后不等他多想,贺世贤拍了拍他道:“世功你就放心好了,以我等麾下的兵马,还有秦总兵麾下的川兵,老奴要是敢攻城,就是给我们送银子。”

贺世贤没良心的大笑了起来,下意识摸了摸腰间想喝一口酒,结果却摸了一个空。

至于尤世功则是心情沉重,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倒是秦邦屏却叫人拿出了地图,走进城楼之中将地图铺在了桌上,随后指着辽东各处道:“沉旦堡、奉集堡、王大人屯、武靖营,辽阳、威宁营……”

“要想击垮我军士气,除非老奴拔除除辽阳以外的所有石堡,不然只能长时间围困我军。”

“以建虏的力量和粮草,完全无法支撑到冬季,但不排除土蛮的北虏会向建虏出售牛羊。”

看着地图、秦邦翰开口道:“以土蛮的人马,如果出售牛羊,恐怕也最多数千头,乃至上万头。”

“再多的话,便是他们都很难渡过下一个冬季。”

“数千牛羊也很多了,足够建虏大军吃一个月了。”秦邦屏看着地图,叹了叹气。

建虏能多撑一个月,他们便多危险一个月。

以辽河的体量,加上马上进入枯水期,到时候广宁的粮船也无法运到沈阳,沈阳城的军民就只能死守了。

“大哥!好消息!”

正当秦邦屏担忧的时候,却不想秦民屏带人走进了城楼,随后拿着一份手书道:“这是刚才西城有人射箭送来的信,是五殿下送来的!”

“我看看!”秦邦屏闻言,连忙接过了信,当着众人的面拆开了信。

信上、朱由检分析了一下局势,并说出了努尔哈赤会围点打援的可能。

他给出一条消息,那便是死守。

只要死守到七月丰水期,朱由检就会命孙应元统领武骧、腾骧等七卫从天津卫运粮北上。

目前广宁和辽阳已经各送了不少粮食,沈阳坚守是没有问题的。

到了七月,只要沈阳城还在,熊廷弼和戚金他们就会配合孙应元麾下七卫兵马一起向沈阳进军。

不仅如此、在信的末尾,朱由检也说了关于补充兵源的事情。

满桂和孙应元已经在永平府和顺天府为他们募蓟兵九千,只等丰水期便会配合孙应元,走陆路一同赶赴沈阳。

“好好好!有这支兵马前来,老奴安有不退之理?”

上一篇:不灭神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