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82章

作者:黑心师尊

“天王说的不错……”

义军将领露出了笑容。

谁愿意入场后一直绷紧个脸,做给人看。

天王让他们不必拘礼,就是对他们的看重。日后,出了议事厅,他们亦能自觉高人一尺。

“李梁将安仁公主送到了神京……”

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徐行开始绕入正题,“这一举动,可没有安什么好心思。若我杀安仁公主,就是逼反他。而不换人质,也不能安天下诸侯之心……”

他杀了崇明帝、太子、永王……

明面上,和皇室已经是血仇。

不杀安仁公主,固然会有人认为他仁义,不杀女流,或者心存仁念,对前朝不赶尽杀绝,但更多的人,恐怕会认为是他忌惮于镇北王府的关外铁骑。

至于镇北王府送自家媳妇入京,看似怯懦,可在众人眼中,这本就是一场政治联姻,如今前朝覆灭,镇北王没必要自惹祸殃……

一句话。

随着崇明帝和他直系皇子的身死。

前朝已失其鹿,天下可共逐之。

只不过覆灭了凤溪国社稷的四明山义军,在这些势力中,兵力最雄,占据的地盘也最多。又加之亲力亲为攻灭前朝,理应继承大统……

当然,若有人想要恢复前朝,扶持宋家子孙另立小朝廷,那就另当别论了。

镇北王李梁将安仁公主送到神京为质,就是对徐行及其四明山势力的一个试探。

一旦行错一步,棋差一着,就会丧失政治优势。

丧失了攻灭前朝,另立大统的先机!

“镇北王李梁能镇守边关数十载,不失恩宠……”

“腹心若狐,不可等闲视之。”

常吉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他曾是边关将领,在镇北王李梁麾下听命过一段时间,算是部将。相比其他四明山义军将领,他更熟知李梁的老辣。

“暂隐忍一段时间。”

“不能将李梁逼反,给他叛乱的把柄。”

徐行打算自退一步。

争龙,和奕棋差不多。一昧的争强好胜,反倒会输了全盘。而退一步,看似丢了颜面,但实际上,却会赢了全盘。

“明公圣明……”

公羊仪赞道:“对付镇北王势力,需以怀柔为先,稳住他,让关外鞑子牵制住他,不至于生出大乱。李梁此次试探,恐怕也是老而不死,想在临死之前争龙一次,若成,是他李家世代享受江山,若不成,亦好过在边关等死……”

“我等以怀柔,他心似狐,而不为狼虎,必不敢孤注一掷。”

他对徐行的大略做出了补充。

世间的聪明人,对未来的局势都有过推演、预测。

镇北王亦然。

南下争龙,难免会让关外铁骑腹背受敌。所以,为了安将士之心,他必须有大恨。

此大恨,为杀父母、杀儿媳……

为报自家主帅仇雠,关外铁骑才能调动南下,有一争之力。

否则,无大义名头出师,首先军心难安。

“公羊先生说的不错……”

“李梁已老,看似骁勇,实则早就存了怯战之心。”

徐行点头,认同了公羊仪的看法。

不管李梁到底有没有敢战之心,争夺天下的血勇之气,至少在明面上,他都必须这样说,不挫自家将领信心。

“传我王令……”

“本王与镇北王神交已交,深佩其是当今英雄。”

“人质之事不必再谈。”

“送安仁公主、镇北王父母出神京,前往边关。”

徐行拍板道。

区区一个前朝公主,他还不看在眼里。

如今凤溪国太祖宋刀尚在……着急杀宋媺娖没用……

有机会,斩草除根,他不会心慈手软,就如杀死太子、永王二人一样。

相反,此时不杀安仁公主宋媺娖,并将其和李梁父母一并送到边关,送到镇北王府。

就可借天下舆论将镇北王抬上高架……

一旦成了英雄,

李梁今后想下来,可就是一件难事了。

“明公良策……”

公羊仪再一次对徐行感到佩服。

纵然世人都知道人质在京,外地边将真心反叛之时,用途不大。但谁又能真正的下定决心,将人质送走。

而送走安仁公主、李梁父母……

一个不留!

谁又能说徐行对镇北王的十万关西铁骑心存忌惮?

这完全是英雄惜英雄之举!

第101章、君当继承天命,建制称帝!

在天王府内商讨完对安仁公主的处置问题后,公羊仪、徐行、坤天王常坤等人开始劝说徐行建制称帝,另立新朝。

等文武领头官员表明意愿后,余下的中下层将领亦开始了“劝进”。

“天王……”

“崇明帝已死……”

“如今天下群龙无首……”

“若天王不称帝,恐怕有负众望?”

义军将领一人一句道。

只要徐行更进一步,成为皇帝,他们这些心腹亲信也会跟着鸡犬升天,一个个被封爵位官职,并享有从龙之功。

自古以来,除救驾之功外,就属从龙之功最贵。

“本王……德浅行薄,今日有幸与诸位共谋大业,已是千幸万幸。至于皇位,本王来神京是为了解民倒悬,非是……”

徐行假仁假义的谦让。

众将劝进,他也不能一下子就答允了。

显得他太过急切,失了仪度。

至少得先走完三辞三让的流程。

“明公……”

“这是神京百姓的请愿伞,还有满朝文武让明公登基的奏折……”

“明公不可负生民之心啊。”

公羊仪一拍手,天王府的下人从外面搬进来了一个万民伞和一个大箩筐。箩筐内装着一筐满满当当当的奏折。

这些都是徐行暗示他早早准备好的。

自神京攻破十三日以来,四明山就在营造让徐行登基的舆论氛围……

匆忙登基,和有准备登基,其中大不相同。

看似是做表面文章,可如果连表面文章都不会做的话,就会遭到百官、地方诸侯的轻视,认为四明山只是草头王,为王先驱的货色。

换言之……

万民请愿,三辞三让……是一场四明山打的政治仗。

意在告诉天下人,四明山虽是义军,却也不是什么不知建设的草头王。

这一点传遍四海九州后,日后四明山进行统治、征伐,就会相应容易许多,得到地方势力的拥护,而不是抵抗。

在今日之前,徐行已经推让了三次。

这是最后一次了。

“明公……”

“这是交南道士子给明公您写的《劝进书》。”

说话间,公羊仪从袖中掏出一帛书,念道:

“自我主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天下示瑞,帝星扶正之像也。”

“九州之地有谶曰:‘天命在四,不在一。’”

“此非我主之营寨排名乎?”

“又谶曰:‘崇明末,降世明王生。四明山,合两明。’”

“此非我主之命运所会乎?”

“主上圣姿硕茂……今者天牗民衷,全国一心,以建帝国……我主睿智圣武,为亿万姓归心之元首,伏维仰承帝眷,俯顺舆情,登大宝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经纶六合。”

“君其祗显大礼,享兹万国,以肃膺天命,何必勤勤小让也哉!”

“小子不通大体,敢以陈闻。”

一句句话从公羊仪口中念完。

尽管在场众人早就知道这《劝进书》是公羊仪亲自起草,非是什么交南道士子所为。伪托交南道士子只是想证明刑天王的人心已经到了边疆……

但——

这两个谶言,他们细听起来,似乎极为可信。

先不说“天命在四,不在一”这个由悼天王姚当说的谶言。

后面的“崇明末,降世明王生。四明山,合两明”,似乎还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崇明即“重明”,意为双明。后面的四明山亦是合两明……

两个谶言相互呼应。

不在一,而在四。

不在崇明帝这个“一”,在刑天王这个“四”!

……

嘶!

在座的四明山文武官员倒吸一口冷气。

似乎,好像……

他们的刑天王真得了冥冥之中的天命。

谶言如此,昔日在关西道祈雨也是如此。刑天王一声令呼,雨水下,雨水停。后面的仙人来刺,亦有灰袍老僧这等世外高人亲自护卫……

“我等请天王肃膺天命,登基为帝!”

“我等请天王肃膺天命,登基为帝!”

“我等请天王……”

四明山文武官员顺从的跪在地上,喊了三遍让徐行登基的口号。

“罢!罢!罢!”

上一篇:长生志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