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我能在诸天轮回 第321章

作者:黑心师尊

一丝气息,也被徐行趁此打入到了他的彼岸幽泉之中。

这彼岸幽泉,乃是因元修的命泉和一朵来自地府的彼岸花而诞生的神通,极为神异,能窥探他人的命运。

【赵芸娘:天德帝之发妻。】

【1岁,出生于剑南道青州府官宦之家,家境富裕。】

【5岁,与其父外出听戏,在闹市中被拍花子掳走,几经周折,被贩卖至洛南道盛元府刘员外家,当了丫鬟。】

【7岁,因刘员外财产被洛王宋道齐吞并,其与刘员外女眷一同被卖予了神京望月楼。】

【11岁,同院阮香得了痨病,身死之前,赠其六合玉蝉。自此,其命运有所更变。】

【同年,因舞伎超群,面容姣好,被望月楼选为清倌人,不再操持杂事,安心学习琴棋书画等技艺。】

【17岁,在一次为花魁香雪姑娘伴舞的途中,被太仆韩遂看重,赎买身契,养入府中,成为韩府舞娘。】

【19岁,因典厩丞徐行顶罪入狱,太仆韩遂念在同僚之情……被赐予徐行为妻,于狱中成婚,延绵徐家子嗣。】

【21岁,逃亡江南东道,于孤舟城内,诞子徐璋。】

【22岁,被义军接往关西道刑天王府,成为刑天王徐行府中大夫人。】

【28岁,因夫刑天王徐行称帝建国,又不忘旧妻,被封为皇后,统率六宫、母仪天下。】

【31岁,即天德三年,在天德帝修道后,承担教子、监国之责……临朝听政……】

【……】

【63岁,即开明十八年,于丹凤宫驾崩,葬于徐家祖宅。】

【前世:???(需元神境,方可探查)。】

【来世:???(需真仙境,方可探查)。】

看完赵芸娘这简短的六十三岁人生后,徐行目光落到了【前世】、【来世】这两栏后面的内容。

与查看其他人命运时不同,赵芸娘的【前世】和【来世】,虽然此刻的他仍不可探,但却给出了具体的条件。

【前世】需元神境。

【来世】需真仙境。

而非以往,后面的内容是“超出镜主的神通查探范围”。

“11岁,因赠六合玉蝉,自此,其命运有所改变……”

回头又看了这一句话,徐行皱了皱眉。

天德三年踏上仙道后,时隔数年,他又回了一趟凡俗,而那时,赵芸娘凤冠霞帔,盛装对他下拜,送别于他。

在此期间,赵芸娘将这枚六合玉蝉送给了他,也就是他如今在脖颈上挂着的这一枚玉蝉。

玉蝉的表面,刻着“六合”这两个篆字……

“莫非是因为这枚玉蝉,我才能看到芸娘的前世、来世?”

徐行思忖道。

他想了一小会,将玉蝉取下,放到身旁,然后再去以彼岸幽泉神通去看赵芸娘的命运。

下一刻。

与刚才几乎一样的字迹浮现在了青铜古镜上。

在细节处,稍有改动。

【11岁,同院阮香得了痨病,身死之前,与望月楼香雪姑娘相商,让其做了花魁伴舞,命运有所改变。】

少了之前的六合玉蝉。

同时,关于赵芸娘的【前世】、【来世】一栏,内容也发生了变动,与其他人一样,都是“超出了镜主神通查探范围”。

“这枚六合玉蝉,我仔细看过,只是一介凡物……”

“虽有神物自晦的可能,但更多的可能是……这枚六合玉蝉,与芸娘的三世,有莫大的牵连,所以彼岸幽泉才能以此为锚点,查探到她的前世、来世?”

徐行取出脖颈的玉蝉,认真看了几眼这枚奇物,猜测道。

如修仙界的不少天骄,诞生之时,都有异象。

譬如阮白眉,为太白仙体,天生就有一对白眉。

其他各派的仙体,也或多或少与阮白眉类似,与凡俗不同。

据徐行所知,在云剑宗就有一通天灵体,亦属仙体之列,其生来就口衔宝玉。

这一枚宝玉,是通天灵玉,能不断诞生上古至纯至净的先天灵气……

六合玉蝉,应该是与赵芸娘轮回相关的奇物。

“修仙界内,并没有异界的地府……是因轮回有变,才易诞生这类的奇物?”

徐行摩挲了一下玉蝉,将其重新佩戴好,暗暗想道。

他可不认为赵芸娘是什么仙神转世,哪有这么凑巧的事。

又不是什么话本小说。

唯一的可能就是因为此界的地府有变,致使灵魂轮回过程中,多生异变……

这才造就了如此多的先天体质、仙体,以及六合玉蝉这类的奇物……

他的“他我”去过的几个异世界,每一世界,都有地府。

但偏偏,主世界却连一点地府的消息都没有。

而且,相较于其他世界,主世界的各种体质,未免也太多了些。井喷式出现。

咄咄怪事!

“奉陵是衣冠冢,此处,也为你我的衣冠冢吧。”

徐行将赵芸娘的棺椁收到一个纳物袋后,沉吟了一小会,从他身上取出换洗的衣物,以及赵芸娘的几件旧物,消去气息后,重新下葬到了这一处墓葬之中。

少倾,坟冢复原。

与他刚来时,一模一样,看不出任何的差别。

……

……

重回神京。

徐行在皇宫正门落下云头,稍等了一小会,就被宫中的值守太监请入到了坤宁宫。

百年过去,物是人非。

坤宁宫的建筑格式虽与两百年前相似,但已不是赵太后所居之处了。

改为了李太后。

“贫道去了皇族祖地,在祖地见了孝章皇后的无名氏坟冢,只不过……孝章皇后在墓中留令,不得迁她的坟墓……”

徐行先稽礼对李太后问安,入座之后,然后将入关西道青木县的所见所闻说了出来。

只是在提到赵芸娘之墓时,他撒了一个谎,说其留下了诏令,不肯挪坟至奉陵。

“国事为重,孝章皇后虽生前留有懿旨,但此旨无人可知,我等只要秘而不宣,偷偷迁坟即可……”

听完徐行所言,李太后柳眉微颦,她小啜了几口香茗后,心中有了思量,开口道。

孝章皇后是太祖之妻,也是如今皇族血脉之源流。

其下的懿旨,比后面的几代帝王的遗旨都要神圣的多。

胡乱篡改、不遵守,都是有悖忠孝,乃是执政之大忌。

若非孝章皇后的凤尸关乎到凤溪国的国运,李太后也不敢轻易做出这一决断。

“太后所言有理,只是……查找孝章皇后坟冢之事,宗正也知……”

“此事涉及到皇族,按理说贫道不应多管闲事,只不过相传天德帝也是高德大修,倘若其知道此事,心有怨愤,于贫道就是祸事一桩了。”

徐行目露迟疑之色,摇了摇头,说道。

他虽一早劝说李太后迁坟,镇压国运,但有懿旨迁坟和没懿旨迁坟,这是两码子事。

懿旨明言,不愿迁坟,那么后人迁坟,就是违背前人心愿。

“道长所言有理……”

李太后闻言,稍想了一下,微点螓首,赞同了徐行的话。

天德帝是修士,如今极有可能还在人世,若没孝章皇后留下的这一道懿旨,迁坟为了保住江山社稷,这太祖还不会发怒……

但有孝章皇后这一道不愿迁坟的懿旨在,朝廷还如此做,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了。

“道长可有定计?”

李太后凤眸轻扫了徐行一眼,见其面色恬淡,一副从容神色,心中一动,问计道。

“这是徐氏皇族家事,太后为国母,但也是外人,不好牵涉其中,请徐氏皇族嫡系,议讨之后,再行决定就是……”

徐行目光微闪,嘴角含笑道。

第253章、凡俗执政,宛如博戏

虽说天家无私事,家事即国事,但涉及到孝章皇后迁坟一事,更偏皇族私事一些,李太后即使是国母,也不好处置,得由徐氏皇族表率意见……

李太后是代孝昌帝执政,权力来源于孝昌帝,她不像徐氏帝王,在皇族中有说一不二的地位。

于国事上。

徐氏皇族会让李太后一些。

毕竟李太后也是皇族的代言人,代表一部分徐氏皇族的利益。

然而在皇族内事上,李太后的地位,就不见得有多么尊崇了。

朝廷一些亲王亦是实权派!

“道长所言有理。”

“这件事上,哀家确实不好处理,得由皇族商议后,再行决定……”

李太后仔细揣摩了一下徐行所说的话,觉得这话极为在理,眸中流出赞叹之色。

她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放下手中香茗,继续说道:“哀家是徐氏媳妇,若为国如此,恐怕日后……就做不成徐家媳妇了……”

为国迁坟,虽能镇压国运,为国续命,但今后她势必会遭到徐氏皇族诟病,到时候皇族发难,恐怕她会家国两失……

而为家,初期她可能家国两得,徐氏皇族赞扬她“识大体”,尊崇孝道。

然而一旦国势继续倾垂,她这个“守旧”的太后,可不见得会再得人心了。

那时,传自景嘉帝和她这一脉的帝王嫡系命运将会如何,她不敢想象。

不论怎么去选。

对她这个李太后而言,都是一场政治危机。

所以,将选择权交到徐氏皇族手上,才最为妥当。

“就按照道长所言的去做,速速去请许王、睿王、郑王三王入宫,前往紫薇殿偏殿……”

“再叫上宗正、永安郡王这两个宗室……”

李太后当即下令,让女官出宫去请徐氏皇族的嫡系入宫。

许王、睿王、郑王这三王,是泰武帝的庶子,景嘉帝的兄弟,在皇族中,血统仅次于景嘉帝这一脉。

而宗正、永安郡王这两人,则是徐氏皇族中,地位最高的两个老皇族。

永安郡王虽不属于太祖一脉,但袭爵于太祖之弟徐泾一脉,与国同休,在朝廷中,与坤国公同为神京勋贵的领头人物。

“再传宰辅桓师登,次辅王敏,礼部尚书孟度,三人入宫觐见。”

李太后再道。

若紫薇殿仅有三亲王和宗正、永安郡王这些皇族实权人物到场,她难免备受掣肘。

桓师登、王敏、孟度这三人,是文官的首脑人物,算是她的“后党”。

天子家事即国事。

上一篇:长生志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