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94章

作者:天子

于三明白朱浩经营戏班的理念后,一心做大做强,招揽人手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为防止像公冶菱这样的台柱子契约到期后留下空挡,戏班面临无人可用的困境。

朱浩道:“有好的自然要招进来,不一定唱什么,也不分男女,我们总不能只做一些女人为主的戏吧?”

于三眨眨眼,仔细一想还真是。

之前在安陆立足,不管是龙班主还是朱浩新买的戏班,从《牡丹亭》到《白蛇传》,唱的都是以女人为主的戏,就算是《三打白骨精》,大多数角色都是女伶扮演,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这种局面必须尽快改善。

此时二人正好经过一个大门洞开的院子,里面正有人吊嗓,朱浩循声望去,男男女女几十号人正在练功,或扎马步,或练腿功、腰功,或拿顶、虎跳、圆场、翻身,或练把子、毯子、水袖等等,各色人等来回穿梭,好生热闹。

于三指着院子道:“这是江南有名的‘敞云班’住处,他们这次来的人最多,据说光落脚地就有三处,准备在城内不同地方亮相,先把名头打响……咱的两个班子驻地离他们不远,就在后面弄巷里。”

朱浩看了好一会儿才收回目光。

不管对方什么来头,总归是正经唱戏的,光看这练习的认真劲儿就知道人家吃的是专业饭。

而朱浩的戏班更多是满足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办班的初衷不同,经营策略自然也就不同,没必要羡慕人家的戏班有多大,人手有多全。这样的戏班就算给他他也养不起,甚至不会养……以后真想拿这个发财是怎么着?

老子以后要考科举,建从龙之功,要掌权,兼济天下,不是为了在梨园这一亩三分地混日子,打发余生。

……

……

于三带朱浩到了地方。

左右两个院子,房间不多,比在安陆时还要狭窄,临时增加了很多床铺,两个戏班都需要人挤人。

但因为客居他乡,没人在意这个。

院子不大,人一多便扎堆,甚至一小半人训练不得不搬到河边空地上。

“怎不见龙班主?”朱浩问道。

此时戏班管事——老乐师常在印迎了出来,闻言赶紧道:“龙班主带人去开亮场戏了,这不是于掌柜吩咐的么?”

于三笑道:“东家,忘了跟您说了,人家要打响名头,咱也需要,再者昨日宁王府有交待,让咱早点开戏……毕竟报酬不是白给的,正月十五前得演个四五场,龙班主今日自告奋勇去了,好在不用咱自己搭台,用王府提前准备的戏台就行,省事……”

朱浩点头,虽然不是亲口吩咐的,但他并不介意。

毕竟上午都在忙着搬家,哪有工夫管戏班这边?

再说龙班主去唱戏,正好试试水,不管怎么说龙班主唱的也是他排的戏,料想效果不会差到哪儿去。

随后,朱浩把戏班的人召集齐全,查看情况,又让于三发了赏钱,让自己的员工也能上街买一些生活必需品什么的。

这边还在安抚手下,龙班主带着人回来了,脸上满是颓丧。

于三诧异地问道:“咋的?亮场戏唱砸了还是怎么说?”

龙班主看到朱浩也在,赶紧过来行礼问候,随后才解释:“根本就没唱……江南来的大戏班把那些公家的台子都占满了,不给咱上场的机会,好说歹说都没用……鄙人始终不是咱班子的东家,这件事可能非得东家您亲自去说才行……”

随即一脸殷切地望向朱浩,好似在说,你是东家,我们到了地方不能唱戏,你不得去走动一下,疏通关系?

常在印听了有些好笑,扁扁嘴道:“唱不了就唱不了呗……没台子唱又不是我们的错,反正宁王府会给报酬……再者,大冬天中午正是人多的时候,人家抢着上戏台情有可原……大不了晚些时候再去,真想唱还没得唱?”

龙班主瞪了常在印一眼。

常在印没当回事,笑了笑转身回去招呼人练功。

朱浩道:“公家台子用不了,就自己搭台唱吧……这时候各个戏班抢着亮相,城里到处都是唱戏的,百姓不知该听谁的……换作你们,有不花钱的戏听,肯定是找大戏班捧场,哪里有捧我们的道理?”

龙班主急道:“正因为这样,搭私台就更没人看了,还是用公家的大戏台才能一举打响名头。”

看得出来,龙班主对于名利看得极重,而朱浩戏班的一众人,则以咸鱼居多,一个个淡泊名利,没谁主动请缨上台演出的。

于三笑呵呵道:“老龙,你也真是,咱才落脚,怎能让小东家四处奔走?要不这样,回头找大戏班商量一下,请他们匀出个时间让你的人上去试试……不如就找敞云班的人商量,你看怎么样?”

龙班主道:“敞云班怕是不会给咱面子吧?”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小东家,您要是忙,只管忙您的,小的带龙班主去跟敞云班的人交涉,不需您亲自出马……”

于三非常“上道”,明白朱浩这会儿不想代表戏班抛头露脸,跑关系走交情的事他就代劳了,而且他从来没有当家作主的经历,想趁机到各大戏班走走,就算不争脸,也先混个脸熟。

第116章 人各有志

朱浩本要让于三打探一下唐寅的情况,历史上唐寅被宁王放归乃是正德十年三月发生的事情。

料想唐寅是聪明人,在宁王座下当门客日久,不可能要到三月才知宁王有谋逆之心,现在估计就在琢磨怎么逃离,回头还要施展醉酒、裸奔、跳湖等高难度动作……

但于三忙着去跟大戏班联系,一时间走不开,朱浩决定还是先把事情放一放,等有了比较完整的想法再找于三帮忙。

朱浩回到自家院子,朱娘已带着家人把院子里里外外收拾妥当了,只差定制桌椅板凳和被褥什么的,当然被褥只是替换所用,并不打紧。

“小浩,回头我就让街坊帮忙打听一下,看看周围是否有先生收弟子……江西科举甲天下,大儒多不胜数,再不用担心有人从中作梗……只要咱能拿出厚礼,拜个名师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朱娘打起在南昌城久居的想法,刚安顿下来,屁股都还没坐热,就想给儿子找先生把课业续上。

朱浩皱眉:“娘,我不找先生。”

朱娘白了儿子一眼:“说什么傻话?你跟娘到江西,说好是为求学,如果你不打算读书……娘第一个不答应!

“以往咱是没条件,现在有了条件,就算你在经商上有头脑,可你也不能长久做那些贩夫走卒之事。”

对朱娘来说,赚钱固然重要,但赚钱的目的是为儿子前途服务,让儿子走经商之路她绝不会应允。

朱浩笑道:“娘,就算要找先生,难道不考虑一下陆先生?你忘了他可是到江西南昌府来的……如果找到他,让他来当我先生的话,不是更好?”

朱娘这才想起当初做的“糊涂事”,随便找了个烂酒鬼给儿子当启蒙先生,为此她还后悔了好一阵,虽说她一直觉得“陆先生”有本事,可那始终是没钱没关系时的无奈之举。

“陆先生……他人在南昌府吗?”

朱娘求证一般问道。

朱浩语气肯定:“当然在啊,之前他说要应宁王之聘,到宁王麾下当幕宾呢。最近我多出去找找,或许能碰到……到时候让他跟咱回安陆好不好?”

朱娘蹙眉,不太赞同儿子的提议。

刚从外边进房来的李姨娘闻言抿嘴一笑,道:“浩少爷,听你这话里的意思,是没打算好好求学啊……亏你娘这几天总念叨到南昌后就给你找好先生。”

“姨娘,你别取笑我了,找先生归找先生,但也不能乱找啊……像陆先生那样会各地口音的先生很少见,江西地面的先生操的都是本地口音,比如九江府说的是江淮官话,赣东南说的是客家话,赣东北说的是吴侬软语,南昌府说的则是赣语,日常教学这些我根本听不懂,怎么学?”

朱浩拿出理由。

朱娘神色冷峻地瞪着儿子,就差来个家法伺候,但最后她还是忍住了。

在她看来,还是先找到先生,看看人家是否收自己的儿子,再用甜枣加大棒的方式让儿子老老实实求学。

……

……

朱浩感到巨大的危机。

明明自己只是把南昌当成中转站,朱娘突然就认真起来。

可能是朱娘觉得南昌府很繁华,江西科举又冠绝天下,不管是状元数量还是进士数量,都首屈一指,非常适合儿子进学,至于躲避朱家……只要隐藏得好,也不是没办法,而且就算再到别的地方生活,也还是可能会被朱家找到。

大隐隐于市。

南昌城这市够大了吧!

为了避免被老娘掣肘,朱浩只能抓紧时间寻找唐寅,毕竟这是他要执意来南昌府的主要目的。

要求学,哪儿都可以,南昌他唯一认识的人就是唐寅,把这个即将要装疯卖傻,半生寒酸落魄,八年后在老家凄然离世的大才子从深渊带入正轨,也对得起他平时有事没事都往唐寅身上推的恩情。

下午朱浩在附近街巷逛了一圈,一无所获,怕走远了出状况,不得已只好去找于三,此时于三正兴奋跟龙班主谈及有关唱亮场戏的事。

“小东家,您是不知道,咱的戏火了,很多人前来观看,台下叫好声不绝于耳,还有的戏班想偷学咱的戏……就连敞云班都想跟咱好好谈一下合作事宜,想要见一见给咱写戏本的人。”

于三说话时眉飞色舞,唾沫星子横飞,大概意思是他去找敞云班说情,人家真给他面子,让龙班主带人上台唱了一场,本是作为垫场戏,谁知一下就把观众的热情点燃了。

敞云班作为闻名江南的大戏班,也是识货的,发现朱浩编的戏很受欢迎,自然想把戏学回去,最好是把写戏本的人挖走,达到效益最大化。

可怜的于三,还不知道自己被豺狼惦记上了。

朱浩看着龙班主,笑道:“多亏龙班主的人演得好。”

龙班主一脸谦逊之色:“哪里哪里,都是小东家您教得好,所唱不过是您之前亲手提携的两场戏,本来只让唱一场,后面敞云班主动让出位置,又加唱一场……”

于三一脸兴奋之色,道:“东家,回头可能敞云班班主还要来拜访您。”

朱浩却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麻烦事真是一件接着一件。

本就不是为扬名立万而来,找个由头把戏班带上,现在让龙班主去唱一场,居然还唱出风波来了?

“龙班主才是戏班当家人,如果敞云班的人来,就让龙班主去见……于掌柜你跟我出来一下,有事与你商议。”

朱浩把事情推给龙班主,龙班主求之不得,拍着胸脯应允下来,这种出风头的好事他巴不得冲在前面。

只是于三很不理解,出了门口,便急不可耐道:“浩哥儿,就算咱真不在意那虚名,可也不能把好处都让给姓龙的啊。”

朱浩道:“名声大小不重要,保住戏班最着紧,一旦成名就会有很多人惦记……我要跟你说的不是这件事,我想你帮我打听一下唐伯虎在南昌府的情况,以我所知,他在宁王府当幕宾……

“另外,麻烦你找人把南昌府的地图画给我,要最详细的那种,南昌比安陆大许多,我初来乍到,自己研究太麻烦。”

如朱浩所料,于三听得云里雾里。

让他跟三教九流的人交涉,完全能胜任,可现在让他去找宁王府幕宾,还要搞什么地图,他有点抓瞎。

朱浩也知道有些为难于三,补充道:“唐寅的事尽可能打听,短时间内不求有消息,地图方面,如果不能画得太全,至少标注出南昌城内重要的地点,比如说各级衙门所在,还有东湖、百花洲、宁王府这些地方。”

于三这次听明白了,急忙点头。

……

……

朱浩手下没什么人可用,琢磨回头接触一下南昌的地头蛇,花钱找人打听唐伯虎的下落。

跟于三回到另一边院子,但见龙班主厉声喝斥两人:“走走走,这里不招募戏子,你们不是乐籍,也非本地人,谁要?”

朱浩仔细打量。

一大一小,大的那个大概三十多不到四十岁的样子,小的八九岁,比朱浩高出半个头。

像父子,也像爷孙,毕竟这年头成婚早,十六七岁的少年郎都有可能孩子满街跑,男人五十多六十多才老来得子的也屡见不鲜……不过仔细看,二人的模样有几分相似,应该是一家子。

朱浩走过去时,两人已被龙班主赶走。

于三开口问道:“什么人?”

龙班主一脸厌恶之色:“说之前在街头看了我们的戏,大受震撼,一路尾随过来请求入伙,一问才知道是西北过来的,连乐籍都不是,应该是搞杂耍的……这样的人做事没个分寸,简直碍眼。”

朱浩饶有兴致地望过去。

光是看背影,走路笔挺,加上手上拿着刀剑,看上去像是武生,京剧尚未诞生前,可供演出的武戏不多,这种人更多是在戏班跑龙套或者干脆街头卖艺。

别人不需要武生,可朱浩需要啊。

如果戏班子里有武生,那自己可以写的戏本就更多了,舞台效果也更好,就算不行……让那个年纪大的去《白蛇传》里演法海,也比戏班里老乐师客串更好,最重要的是这种街头艺人招募回来立即就可以派上用场,不用再培养,对朱浩来说正合适。

正说着,敞云班驻地那边,有人抬了两顶滑竿过来。

大概是敞云班中颇有地位的人来了,是不是班主另说,龙班主和于三都慎重起来,准备陪朱浩一起前去迎接。

朱浩摆摆手:“接待事项就交给你们了,记得别提我的存在,我先回了。”

……

……

于三和龙班主去接待敞云班的人。

朱浩则追着那一大一小去了,过了一个街口,总算把人追到。

“两位,请留步!”朱浩招呼。

二人停下脚步,转过身望向朱浩,神色中带有几分警惕。

年长那个虎背熊腰,肤色黝黑,乃一长髯大汉,他望了一眼小孩,小孩脸皮白净,浓眉大眼颇有气势,朗声问道:“你叫我们?”

大汉自己不问,让小孩问,看得出来二人很重法统,讲究对等。

朱浩笑道:“听说你们要找戏班挂靠?实不相瞒,我手下也有个戏班,想找几个武生回去唱戏,不知……”

二人连朱浩的话都没听完,转身便走。

一点面子都不给。

“两位,不听听我开出的条件吗?”

朱浩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却丝毫不恼,依然大声招呼。

这次大汉在脚步不停的情况下,冷冰冰甩下一句:“人各有志,请不要勉强。”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