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835章

作者:天子

“你!”

张璁非常恼火。

我来给你饯行,为的是振奋你和军中将士的军心士气,结果你在我面前好一通唱衰,就像大明要亡国了一般。

什么君王死社稷,你杨一清就不怕我扭头把这话告知皇帝,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但再一想,现在杨一清奉皇命领兵,似乎真有资格这么说,如果张璁跑去皇帝那儿挑拨离间,那大明还没等跟来犯之敌开战,就要先闹出君臣不和来,那才是真正的大难临头。

“不要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其实这是老朽以多年从军经验推测出的最恶劣的情况,只希望老朽是在杞人忧天。秉用,一切就看你的了!”

杨一清说完,随即点齐兵将,就此上路。

……

……

监军太监乃提督东厂太监黄锦。

皇帝给了杨一清统领兵马的权力,对其却做不到完全放心,调拨兵马却还要限制杨一清用兵,尤其是在对西北兵马调度上,皇帝尽可能让随军勋贵协同领兵,把军权划拨到不同的人手里。

杨一清出京师后第一次召集众将官议事,就发现皇帝简直是在乱来。

好在杨一清也不指望能在正面战场上把敌人击败,他的主要任务是堵住敌人的进兵路线,用拖延战术消耗对手的物资,或者让对方感受到大明君臣誓死一战的决心和勇气,逼其知难而退。

杨一清觉得,眼下正好是十月份天气转冷的时候,如果敌人物资保障不足,这么拖延下去,那大明取胜并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但他还是低估了对手的实力。

大明这边整军完毕,朱浩就没必要再让兵马停留不前,下一步就是从天津卫一路往京城开进。

其实大明方面修造堡垒并不是什么好主意,因为朱浩知道,用黄火药制造的炸弹,轻易就可以把堡垒给摧毁,反倒是明军沿途挖掘壕沟堑壕比较麻烦,毕竟阵地战难打乃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大明既然派出兵马前来抵挡,那他打硬仗震慑大明君臣的途径有了,朱浩可以放开一切,指挥兵马往京师推进便可。

三天时间。

朱浩所部距离京师已不到五十里。

朱浩麾下,先头部队拢共不到一万人,面对的是杨一清临时筹措出来的十万大军,这几乎是京营和京师周边所有能抽调过来的兵马的极限,而西北各边镇的部队还没有抵达,如果全数调来可能有十七八万的样子。

但所谓的十万大军,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就两万上下。

朱浩所部推进速度非常快,而且路上无论遇到什么阻碍,全都是以射程极远的火器招呼,最后的结果便是……杨一清派出的前军,大概一万多骑,交战不久便溃败,随后各路人马无心恋战,拔腿转身就跑。

十万兵马折损可能也就一万上下,但却没有将官敢正面迎敌,最后杨一清无奈之下,只好把战线龟缩到了京城外。

……

……

“什么?让杨阁老去迎敌,他居然把战线一路退到京城脚下?他是想造反吗?”

朱四从张佐口中得知,杨一清出京三天不到,就已狼狈撤了回来,把兵马驻扎在京师周边,顿时感觉自己受到了背叛。

在朱四看来,这简直是大臣犯上的典型做派。

张佐道:“杨阁老上奏,说是在旷野与敌寇作战,毫无胜算,请以京师为屏障,让将士为朝廷以及家中妻儿老小死战。”

朱四此时担惊受怕,额头直冒冷汗,问道:“敌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不……不知道。只知道是从海上来,据说很像是南洋爪哇国的人,说话口音也是那边的……还有陛下,如今南京城防已失去屏障,很多勋贵举家迁往大江上游,如今江南……也要守不住了。”

张佐现在倒没多害怕,只是心里一阵悲哀。

好不容易跟着皇帝飞黄腾达,结果到手的权力眼睁睁就要旁落?

连敌人是谁都还不知道,这才是最无力的地方。

朱四怒道:“南京城不是有三十万兵马驻守吗?怎会如此?”

张佐道:“陛下,所谓的三十万,不过是糊弄老百姓的说法,其实……能凑出的兵马数量,连十万都不到,且多数都是各地卫所临时招募,兵器都不全。过去数年,江南武备松懈,就连负责靖海的陆完陆中丞,他的水军也惨遭败绩……而且据说是一百条战船,被敌寇一条船给打到全数沉没。”

“这……这……”

朱四这下真的怕了。

恐惧中甚至带着一点绝望。

大明的船队,也算牛逼的了,还是朱浩当时给整出来的,现在居然一百打一,还能被对手整到己方全军覆没?

这是多可怕的实力?

“陛下,要不您先离开京师……迁都吧。”

张佐这时候也不顾不上别的了,直接提出建议。

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不敢言的,能给皇帝出出主意,及时规避被贼寇一窝端的风险,就算遗臭万年也是值得的。

他张佐愿意承担国贼的骂名。

朱四道:“朕若是想离开京师,那些大臣会同意吗?他们会不会马上推举一个新的皇帝出来?反正在他们眼里,朕也不是正统……除非他们跟朕一起走……你说迁到哪儿去才好?”

不用张佐说。

其实朱四早就考虑过跑路避难的事情,去哪儿在他看来是个棘手的问题。

有两条路可选。

一个是向西退到关中之地,以关中为依托,跟来犯之敌拼消耗,只要时间拖久一些,拉长敌人的补给线,等大明各路兵马集结,不断袭扰敌人后方,只要对方作战物资供应不上,大明就有胜算。

但朱四更倾向于跑路去安陆,因为那是他自小生长的地方,而且他觉得那儿也算是内陆地区,来犯之敌应该杀不过去。

张佐道:“敌寇已在城外,陛下此时当做决断,若是现在不走……只怕一两日后想走都走不了了。陛下或可紧急召见朝中文武大臣商议。”

朱四叹道:“如果朕走了,那意味着京师也将不能保全,是这意思吗?大明各路勤王兵马都已经开过来了,很快京师将会聚集超过二十万大军,甚至四五十万兵马也有可能,难道真就连一万左右的敌寇都杀不退?”

朱四也不求获胜了。

只求对方能退兵。

这问题,张佐可回答不了他。

就在此时,太监黄锦匆忙回来,作为监军的黄锦,出城三天就跟着杨一清败退回来,同时他给朱四带来一封“书函”。

“陛下……乃是国书。”

黄锦灰头土脸道。

“什么国书?”

朱四好似找到了希望。

不用兵戎相见,或者是可以拖延一下,让大明各路兵马前来,他的皇位似乎又保住了。

黄锦道:“是狄夷派人送来的国书,说是……要陛下逊位,并承认永远为所谓的‘华夏帝国’的附庸,将兵马解散,否则将会在五日之内攻下大明京师。”

“放屁!”

朱四怒从心头起,额头青筋迸裂,目呲欲裂。他霍然站起,挥舞双手,大声咆哮,“让他们做春秋大梦去!朕就算是死,也不会如他们所愿!”

第1109章 走上绝路

朱四嘴上强硬,但心里却比较虚,说是君王死社稷,但他更多却是想往哪儿逃才妥当。

当天朱四急忙将阁臣刘春、张璁,以及六部尚书等人全都召进宫中,只谈一件事,那就是如何死守京师,而朱四一上来就明说了,他准备把京城留给身前这些人,而他自己准备南下前往安陆,让大臣们帮他守住京师。

“……若圣上不在,如何能稳定军心?请陛下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留守京师。”

王时中作为兵部尚书,之前在用兵方面没给朱四什么好的建议,却在劝谏朱四死守京城这件事上坚持立场。

朱四怒不可遏,斥道:“朕听闻,南京城的城墙都被贼寇直接炸塌了,如此京师城墙也几乎是不设防的状态,境况如此凶险居然还让朕留下死守……连可以倚靠的屏障都没有,贼寇岂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杀到朕的面前来?”

王时中急忙道:“陛下,城墙虽坚,却是死物,不足为凭,关键在于人心向背。南京城虽破,但狄夷未有进犯城内,便是忌惮巷战……贼寇火器虽利,却不利于近战,只要他们进城,我方便可充分发挥人数上的优势,群起攻之,贼寇伤亡巨大,自会溃逃。请陛下相信军民死战之心!”

“你!”

朱四气愤不已,不再跟王时中争论。

他似乎也想明白了,自己选择逃走,大臣肯定不同意,跟这些人争论自己走不走有何意义?

还不如把那些想死守的人留下来,自个儿溜之大吉,这才是上上策。

张璁道:“陛下,若要移驾迁都,当以关中之地为根基,回安陆……只怕难以长久。”

朱四冷冷道:“朕既然离开京城,去哪儿不一样?朕知道关中有潼关等关隘险阻,但关键时候能指望这些关口抵御贼寇的火炮?南京城墙是怎么破的?

“哼,朕是不是该说,指望不上你们这些人?如果朱敬道在京师,朕根本不用担心这些!”

关键时候,朱四终于又想起自己的好兄弟朱浩。

张璁听了很上火。

形势危急到这份儿上了,你还不相信我们,依然记着朱浩那小子的好?那小子到底给你吃了什么迷魂汤?

张佐从外边进来,神色紧张:“陛下,贼寇已开始分兵,准备合围京城,此时再不走的话,只怕……来不及了!”

朱四一听,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他正要下令移驾迁都,王时中冲了出来,跪在朱四面前,一副死谏的模样,凄厉地大声吼道:“陛下,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臣就算是死,也不能让陛下于此时离开京师!”

“姓王的,你是要造反吗?”

朱四本来以为他作为皇帝,对天下臣民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实际上之前左顺门事件中,他也的确做到了肆无忌惮,大臣这几年看起来对他毫无威胁可言。

谁曾想遇到家国存亡时,眼前的兵部尚书会如此强硬,这是朱四始料未及的,他还想用皇帝的威严把王时中吓退,谁料王时中根本就不吃他这一套。

张璁心想。

你跑就跑嘛,出城后给我们个通知就行了,非要召见大臣商议,既耽误时间,又自讨没趣。

这是何苦来哉?

张璁道:“王部堂,现在应该加紧京师防务,于此时计较这些作甚?诸位臣僚也请回去忠于职守,陛下请安排臣等上城墙驻守,臣等绝对不负皇恩。”

这意思是,咱先别在这里闹情绪了,先想想怎么挡住京城外那不可一世的强敌。

朱四指着跪在面前的兵部尚书王时中,目呲欲裂:“将此獠拖下去!兵部尚书之职由阁臣张璁暂代!”

皇帝也怒了。

“陛下……”

一群人想要为王时中说情。

朱四气势汹汹地道:“用兵之初,王时中便未做出任何正确的判断,以至于贼寇一路杀到京师,如今还想反咬一口,说一切都是朕的责任。这种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徒,有何资格留在朝堂上?”

“陛下……”

王时中本想拿出大臣死谏的风采,却突然发现自己要被当替罪羊了。

皇帝所说,听起来有理有据。

要不是你这个兵部尚书无能,何至于令敌人杀到天子脚下,你居然还想拉皇帝一起垫背?

感情京师被攻陷了,皇帝必死,而你去投降敌人当臣子就行了?

皇帝不死社稷,你不好意思投敌,是吧?

……

……

王时中被拿下。

朱四当晚就要拖家带口逃出京师,同时嘱咐以京营一万兵马,加上锦衣卫、金吾卫等皇宫戍卫,其他皇亲国戚带不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一家得安稳。

准备时间异常仓促,前后连半个时辰都不到。

就在天黑前,朱四准备从西直门出城,却被告知,城外各处都是敌人。

“杀出城去!”

朱四现在想的就是突围。

京城太危险了,还是安陆那地方山高皇帝远,距离海边也很远,就不信朕快马逃走,那群人还能追上来不成?

等你们追到安陆,大不了朕再往西边逃,总有地方是你们追不上的,等各地勤王兵马把你们杀退后,朕再回来当皇帝。

他的想法……在大臣看来简直不可理喻。

但朱浩却觉得,这是朱四保住皇位最好的办法。

别看怂,但明显打不过的时候,只有留得青山在,才有机会翻盘,不然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留在京城,目标这么大,早晚要嗝屁。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在京城被围之前,逃走往往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朱四的后代子孙崇祯皇帝要是及时逃往南京的话,那大明江山说不一定还可以多维持几十甚至上百年。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