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828章

作者:天子

“嗯。”

娄素珍点了点头,“人心隔肚皮,这种事谁能说得清?”

显然娄素珍对于人的劣根性看得很透彻。

正如当年她丈夫朱宸濠出征时,手下人的叛变根本就防不住,越是觉得某个手下可信,其背叛起来越厉害。

朱浩道:“相比而言,阿兹特克人,也就是北方的原住民,我对他们的信任度会更高一些,他们算得上是真正的国破家亡,经历过实实在在的苦难,在训练上更加自觉,也更刻苦些,他们知道如果不是我们出现,等待他们的必然是灭族的悲惨下场,所以现在有机会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比谁都珍惜。”

朱浩指着全神贯注训练的阿兹特克士兵,脸上满是感慨之色。

娄素珍问道:“现在我们麾下有多少北方原住民?”

“四十万到五十万之间,多数都在新城、长安城和东海岸由苏东主掌控的三座城池内。其中壮丁三十万上下,他们的族群发展已严重不平衡,虽然也开始让他们跟南方原住民通婚,但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并不理想。”

阿兹特克帝国作为中美洲地区曾经最大的国家,在欧洲人入侵美洲后,几乎算是灭国。

被征服地区除了妇女外,就只有少数壮丁被留下干苦力,目前纳入到朱浩麾下的阿兹特克百姓中的老弱妇孺,多是新城周边海岸地区归顺的部族,很多人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是阿兹特克帝国的人,只能算是印第安小部落土著。

娄素珍再问:“那现在南方原住民有多少?”

朱浩对此笑了笑:“目前已统计到的,大概八百万上下,另外可能会有二三百万人生活在帝国边陲地区,这大概就是我们全部的人口了。”

“一千多万人……”

娄素珍这才知道,为什么朱浩要来征服这片尚处于蛮荒时代的大陆。

虽然娄素珍并不清楚大明目前有多少人口,但料想不会超过五六千万人,而朱浩仅靠手下不到四万明人,经过两三年打拼,已将千万人口纳入其版图。

更加重要的是,这些原住民的科技非常落后,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完全被朱浩拿捏,之前朱浩说要训练出十万军队来,娄素珍还觉得带有夸张的成分,但现在看来,要完成一点难度都没有。

就算朱浩说要训练出百万大军,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朱浩采用的战术,不是一般的冷兵器面对面对战,而是使用远距离射击的火器,其好处就是士兵不一定非要用青壮年,或者是体力好的才能成为军人,就算是一般人也可以胜任,甚至连接受过训练的妇人都能上战场杀敌。

朱浩道:“我现在很想从别的什么地方弄一批马回来,可惜我们在畜牧方面能想的办法不多。”

娄素珍问道:“是否要继续跟那些……欧洲人做生意?”

“不必,我们自己派船队去取便可!”

……

……

朱浩要开启远洋贸易了。

开辟穿越大西洋的航线,并不难,难在如何在欧洲大陆寻找一个落脚点,然后获取自己需要的物资。

总之,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美洲大陆,这边他已经站稳了脚跟,需要不断地开拓进取,而笃实这一目标的根基就是不断地训练出合格的新兵和铸造新式武器。

此时大明朝堂,有关一场是否要去找寻朱浩的讨论,也从暗地里走向明处,甚至连内阁都掺和进来。

首辅费宏,近来感觉心力交瘁。

他一直在防备张璁入阁,但随着杨一清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内阁的格局随之发生变化,刘春能给费宏提供的帮助越来越少,石珤和贾咏相继离开内阁,内阁目前呈现费宏、刘春和杨一清三驾马车的格局。

这天内阁三人被朱四召对于乾清宫,此前他们已有一个多月未曾见过皇帝了。

“朕要增加阁臣人选,按照之前既定策略,就以张璁和桂萼二人入阁,不知诸位有何意见?”

皇帝一上来就把话题挑明。

皇帝对于目前内阁的架构很不满意。

最近一年费宏已多次提出辞呈,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出来,费宏当首辅的日子不会太久了,在其当首辅这段时间,看起来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但与之对应的是皇帝已很少直接过问朝事,朝会的缺失,让朝堂陷入到一种混乱的无序状态。

很多人觉得,大明要不了多久就会有祸事出现。

皇帝都挑明态度了,内阁三人自然不会有意见,本来谁入阁,应该放到朝堂上廷推,但现在皇帝不举行朝议,这种事很难以正常的方式推进。

皇帝既然说张璁和桂萼应该入阁,那几乎就是他二人没跑了。

“另外朕要着人建造一批大海船,出海找寻朱敬道。”

这次皇帝就不再是跟内阁三人商议了,而是直接用了命令的口吻。

刘春道:“陛下,朱学士已离开大明两年有余,如今恐怕难以找寻,根本就不知他现在在何处,朝廷实在没必要为此劳民伤财。”

朱四冷冷道:“之前我大明水军第一次出海的时候,已有向导跟着一起回来,随后朱敬道才出海,也就是说,现在大明有人知道他们在何处。如果派出船队的话,应该可以在半年多时间内,打探到他们的下落。”

杨一清问道:“若是出海船队遭遇风暴,已悉数葬身大海了呢?”

这话问得很不合时宜。

却也是杨一清耿直性格的真实体现,不会完全顺着皇帝的意思去说话,对待朝事上,杨一清要比费宏强势得多。

张佐从皇帝背后站了出来,大声道:“杨阁老,当时朱先生带着数百条船出海,大海船的数量不在少数,这样一支媲美当年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大船队,就算遭遇风暴,也不可能全军覆没吧?”

朱四道:“正是因为朱敬道可能遭遇海上风暴,流落海外之地,无法回归,朕才要派人去找寻。之前朱敬道跟朕提过,他此行是为朕找寻仙草,同时为朝廷搜索海外的银矿和金矿,忠心可嘉……这次建造船只的费用,就由他之前第一次派出海带回来的金银开支吧。”

杨一清等人都不以为然。

朱浩派人送回来的金银,之前早就被朱四挥霍干净了,现在要造船,说得好听,皇帝要自己出钱,但最后还不是户部出银子……现在小皇帝对于国库的掌控愈发专横,大明朝臣从来没感受到如此大的皇权压力。

在他们看来,这个小皇帝根本就是贪婪无度,甚至认为,这都是朱浩给小皇帝养成的坏毛病。

“造十条大船,或需要个十几二十万两银子,船不必造得太大,能保证出海所需即可。”朱四给出规划。

十条船就行了!

杨一清道:“若只是造十条船的话,应该用不了那么多银子吧?”

“还有火炮呢。”

朱四冷冷道,“加上训练士兵的用度,应该差不多!回头朕就让人发诰敕,你们应着便是!”

皇帝懒得跟眼前三人再做商议,他既然已经决定了的事,说出来不过是例行公事。

内阁三人感觉到,皇帝这是既惦记着朱浩说要给他找长生不老的丹药,又惦记朱浩在海外开矿,现在皇帝手头紧,觉得朝中大臣在赚钱这方面没什么本事,打算把朱浩找回来给他打理小金库。

……

……

“有戏吗?”

从乾清宫出来,刘春用阴阳怪气的腔调问道。

杨一清懒得回答这种无聊的问题,甚至根本就不想把朱浩找回来。

朱浩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太高了,明明已经离开大明两年多了,皇帝居然还念念不忘,这么一个曾被皇帝安插在文官中的倒刺,找回来有何好处?

让朱浩入阁当首辅?

还是让朱浩当吏部尚书?

有朱浩在,还有他们这些人什么事?

费宏道:“陛下对于朱敬道的执念,太过深沉,现在应该担心陛下借此从户部调度更多的钱粮。大明这两年府库空虚,西北又一直处于战乱不休的状态。要当好朝廷的家,太难了!唉,我应该要退下去了。”

他的意思是,随着张璁和桂萼入阁,他已没必要再坚守内阁。

索性就把位置让给“年轻人”吧。

刘春笑道:“若是你都要退,我岂不是更要退了?以后大明朝堂,更多是要交给应宁这样的俊杰。罢了罢了,不再去想敬道的事,越想越觉得可惜……”

第1098章 造城运动

朱四下旨,让骆安前去浙江,协同陆完完成造船及出海事宜。

骆安抵达浙省地界时,已是嘉靖五年的十一月份,这边东南沿海卫所官兵跟海盗倭寇之间的战事刚刚开启,陆完在军中得到消息,乘坐快船紧急赶了回来,二人在嘉兴府的海宁卫城内的指挥所相见。

“陆中丞,陛下的意思,是迅速打造出十条大海船来,配备必要的火炮、火铳等火器,每条船载水兵六百,共六千兵马出海。”

骆安向陆完传达的是嘉靖皇帝的口谕。

陆完听出一些不同寻常的意味,当即问道:“陛下是要让本官追随朱学士的脚步,出征海外?”

骆安不知该怎么回答。

很明显,这次嘉靖皇帝让陆完准备六千兵马,是看准朱浩出海时统领的卫所兵只有五千,十条船看起来数量少,但占据大义名分的六千兵马差不多能把朱浩给“抓”回来,毕竟朱浩手下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跟着他一条道走到黑的。

陆完正是看出这一层意味,才会如此问询。

陆完又问:“不知给微臣多少时间准备?”

“来年入夏前。”骆安道。

陆完叹息道:“先前出海之人,到现在仍旧杳无音信,家眷望眼欲穿,心急如焚,东南沿海之地多有怨言。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再征调兵马出海,只怕不会那么顺利。再者,海民内迁日久,沿海各卫所兵很多都没上过船,难以经受风浪的颠簸,恐很难适应上时间在海上漂泊。”

骆安皱眉不已:“陆中丞,您不会抗旨不遵吧?现在陛下已跟户部和工部打过招呼,银两会尽快调拨到金陵、定海等船厂,你这边只管造大海船,遵命出兵便可。”

陆完迟疑了一下,委婉道:“可先前朱学士出海前,已带走各大船厂的造船工匠,只怕……”

“事在人为。”

骆安即便想拿出皇帝钦差的派头,恐吓陆完就范,但他也明白很多事强求不得,现在说是要造船出海,可目前陆完手下人员、物资全无,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

反正预定出海的时间是在半年后,骆安只负责过来监督造船,反倒可以让他远离一阵子京城官场的是是非非。

骆安性格温和,随遇而安,并不是那种为了往上爬不择手段的人,留在浙江反倒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

……

……

大明已经在准备出海事项,虽然陆完不太想执行,但到底皇命在身,就算再怎么不情愿也要行动起来。

但造船方面真的不顺利,主要在于朱浩把造船的熟练工匠都给带走了,而且最近两年浙江和闽粤等地的剿灭倭寇海盗的战事,多是靠陆路进军,即便需要行船清剿近海海岛,所用船只也都是朱浩建造的旧船,只能运兵,不能海战,近海航行没有任何问题,但远洋的话力有不逮,毕竟抗波性能太差了。

现在摆在陆完面前的造船和出海任务,均面临严峻的挑战——不在于沿海卫所能否调出这六千兵马,关键在于没人愿意去。

此时美洲。

朱浩又带着兵马出征了,这次他的目标是中美洲地区,他要重新占领日益荒芜的巴拿马,在这片地区东西各建一座城池,作为连接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中转站。

占领巴拿马地区还有一层意味,他准备以此为中心,辐射周围领地和沿海各大城市,除了完成种植园的推广,收拢各地土著外,那就是大力开发巴拿马东海岸,也就是在大西洋沿岸建设城镇,广开造船厂,进行大规模的造船运动。

建设巴拿马,更多是为了呼应苏熙贵在中美洲东海岸地区的大开发。

那边毕竟是欧洲殖民者下一步主要征讨目标,一旦欧洲殖民者大举登陆,苏熙贵未必能坚持下去,只能凭借手里的人马固守待援,可大明的船队要从顺丰城开过去,得绕过南美洲最南端,耗时太长。

反而巴拿马这边,由于陆地最狭窄处只有五十公里,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岸均适合修城,可以相互呼应,完成造船和驻防。

以后无论是墨西哥湾沿岸遭遇欧洲船队袭击,或者是太平洋一边被袭击,两边可以形成呼应。

在巴拿马两翼修建城池,并在这一片地区驻防的好处,能切断欧洲殖民者北美和南美大陆间的陆地交通,等于卡在美洲大陆的咽喉要道上,这片领地朱浩必须要拿下来。

出征巴拿马,这次朱浩走的是水路。

朱浩第二次南下印加帝国时并没有特意绕道巴拿马,但料想他上回炮轰巴拿马城,并将巴拿马城毁掉后,欧洲殖民者很可能已经开始尝试建造第二座巴拿马城,朱浩之前带兵经陆地北上时,巴拿马周边土著部落基本逃散干净,而欧洲殖民者的身影在中美洲以及南美洲北部地区几乎无处不在,应该不会忽略这个战略要地。

这次朱浩直接走水路。

以钢铁巨舰为指挥舰,带领庞大的船队,仅仅十五日左右,朱浩的队伍便由顺丰城抵达巴拿马太平洋一边近海地区,等登陆后才发现欧洲殖民者并没有把城池修复,即便周围有一些城镇的影子,但在佛郎机人发现大明舰船抵达后,都一窝蜂往北逃散。

朱浩不知不觉间,已让大明军队成为美洲地区煞神般的存在,土著那边自不必说,谁遇到都会觉得是天神下凡来拯救他们的,而欧洲殖民者现在也开始把大明军队当成是无敌雄师,已经不敢跟大明军队正面交锋。

朱浩这次带来了他亲率的新编练的土著兵,大概五千人,乃是装备了燧发枪,并会使用火炮的阿兹特克人,这算是朱浩麾下不属于大明军队系统的最强存在。由于信任问题,他们还没有配备新式步枪弹的前装速射步枪,单就是燧发枪的威力,已非此时还装备火绳枪的欧洲殖民者可比。

在登陆部队中,大明官兵不过六百,占比微乎其微,与此同时还配备五千印加兵,他们看上去比以往粗犷很多,身上腱子肉隆起,身高体壮,多为盾兵、矛兵和持弓弩的冷兵器士兵。

加上随行工匠,队伍一共两万人上下,靠这么点人要分别在巴拿马东西海岸各造一座城市不太现实,剩下只能等陆路大军前来。

这次从陆路迁徙过来的印加人差不多有二十余万壮劳力。

二十万民夫将会从厄瓜多尔一路穿行到后世哥伦比亚地区,加上他们的家眷,拖家带口有五六十万人,沿途行进速度不快,但这样的人口基数已具备建立城邦国的实力。

这批人除了有被流放的印加帝国皇家卫队士兵外,还有很多边民以及被印加帝国侵略、无家可归的小部族城邦子民,朱浩让他们迁移到中美洲来,等于是给他们一个建立自己家园的机会。

……

……

一个月后,印加移民顺利抵达巴拿马境内。

这股力量被欧洲殖民者发现,他们也曾派出小股人马,想把这几十万人一口气拿下,但随后他们就发现……眼前再也不是他们以往印象中随手可灭的软柿子,就算这批人马,基本没有大明军队护送,单就靠压阵的五千阿兹特克燧发枪兵,就足以抵挡任何形式的袭扰。

欧洲殖民者现在别说不是大明军队的对手,连被大明军队训练出来的阿兹特克武装力量,也只能甘拜下风。

除非欧洲殖民者加大调度,从欧洲源源不断向新大陆运送兵马,否则再以他们以前那种一次出兵不过一二百,甚至几十人就想取得一场辉煌胜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六十万移民抵达巴拿马地区。

加上从巴拿马周边临时招募来的几千土著,还有朱浩带过来的两万兵马和工匠,浩浩荡荡的中美洲大建设运动开始了。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