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812章

作者:天子

“先生,我们打进城去,本以为里面居民很多,但入城后才发现……城里一片萧索。”

陆松说话时,言语间还带着一些担忧,“通过向导,大概询问过情况,他们比比划划,说去年也有人杀进城去,他们的居民死了八九成,剩下的居民本来都逃走了,可后来无处可去,才重新返回城池。随后……我们就杀过去了……”

陆松有点不忍心。

最初他还担心大明军队在攻打原住民的城塞时会遭遇激烈抵抗。

可当城塞内的土著发现殖民者去而复返,而且武器比之前更先进,他们只是象征性做了一下抵抗,随后就开城投降,而且这些人都很温顺,似乎只要能保住命,甚至只是留下他们族群的血脉,不惜当奴隶。

“太惨了。”陆松道。

朱浩道:“陆千户,你该放下所有成见,我说过,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是要跟他们合作,不然以我们所带的人马,想要开矿,还要从无到有建立城邦,这是不现实的事情。”

恰在此时,阿大被人带到朱浩这里。

“城主想见你……”

阿大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其实阿大跟这个土著城邦居民的语言也不是完全共通。

这就体现出中美洲一个独特之处,那就是这里居住的原住民分成不同部族,而不同部族间互相征伐不断,相当于华夏的原始社会末期,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连续征战下来却没有形成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又因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有着玉米、土豆和番薯,民众稍微努力就能吃饱饭,所以根本就没有攀科技树的意愿,导致生产力极度落后。

而作为这个世界中心的欧洲和华夏,从古至今贸易往来不断,连带着科技的交流也很频繁,相互促进下,生产力早已远远领先了美洲这片孤立的大陆。

……

……

朱浩见到了所谓的城主,或者说是土著国王。

也不知道其名字,念起来太过啰嗦,朱浩直接让人给其起名“京京二”,不是非要起这么个名字,而是朱浩听着那复杂且拗口的称谓,头都大了,干脆根据其发音进行简称。

这个城邦的主体并不是阿兹特克人,更像是游离于阿兹特克王朝统治外的藩属小国。

双方交流方式,几乎全靠图画来完成,好像京京二非常“擅长”这个,以其绘画和由阿大转述的内容,大概得知他们曾经跟欧洲殖民者有过接触,并且缴纳过一定的赋税和金银等物品,换得欧洲殖民者暂时的和平。

但过了两年,欧洲殖民者再来的时候,直接带兵把他们的城邦给血洗了一遍。

“惨!”

阿大也跟陆松一样,说出了这个词汇。

准确来说。

就是欧洲殖民者没有打算长期在这里扎根,再加上这个城邦周围可能没有他们想要的金矿和银矿,所以选择直接屠城,以京京二的描述,欧洲殖民者大概有两千人左右,所带武器跟明朝军队很像,但明显落后一些。

总之这个城邦国的居民,从五六万人直接减少到如今不过四五千。

好在有一点,他们中的青壮逃了出来,更多是老弱妇孺遭受屠戮,他们在深山密林中还有一座小城,里面住了几百人,表示回头可以带大明军队去把那座小城给拿下来。

“恐怕里边的人早跑光了吧?”

朱浩对一旁正在感慨新大陆生活环境残酷的陆松说了一句。

陆松一怔,急忙道:“卑职未能及时明白他们的意思,否则应该先把那座小城拿下来。”

“没事,这四五千人,对我们也是很好的增补。”朱浩道,“问问他,剩下的人,如果以家庭为单位的话,大概有多少家?”

经过复杂的沟通,大概得出结果,这四五千人中有三千多是男子,女子只剩下一千多,加上少数的孩子和老人……家庭其实已很难构建,很多也是在城灭后,重新组建出的家庭。

经受过佛郎机人血洗,不用朱浩重新整顿秩序,他们自己就完成了内部秩序的重建。

如此一来,但凡朱浩能给予他们庇护,让他们有饭吃的同时还能活命,似乎这个城邦的人不介意成为大明的子民。

“城塞卑职看过,还可以……只是石头筑成的城墙……恐怕连普通火药都难以抵挡。”陆松其实也有点发愁。

他明白,朱浩可能是想派出人马,直接将城池接管。

但以陆松的意思。

那座城塞根本没有驻守的必要。

光是城墙,随便就能给炸踏了,至于里面的屋舍基本都是木头制成,到时敌人来袭,城塞非但不能提供帮助,还会成为拖累三军行动的累赘。

第1072章 站稳脚跟

第一批土著已进入融合阶段。

当下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本身朱浩带来的大明垦殖队伍就阳盛阴衰,而土著的情况比大明这边也好不到哪儿去,以至于朱浩手下人口虽然已经过四万,但女人的数量却只有五千多的样子,男女比例太不平衡。

尤其是那些没有带家眷来新大陆的大明军人,他们比之普通工匠、农民和渔夫,生活方面的需求更高,或者说更有主见,一旦不能实现他们的愿望,说不一定就会寻衅滋事。

土著住进营地,口粮问题亟需安排,接下来就是要去将京京二的子民土地全都接收,尤其是要让所有大明来的人尝试将马铃薯、番薯和玉米当作主粮,如果单纯靠船队所带粮食,估计再有半年左右就不够用了。

陆松这天出去巡查完毕,回来后对朱浩道:“先生,那些番邦子民,尤其是女子,似乎对于贞节等事看得并不是很重,先前发现有士兵骚扰……她们好像并不太在意。”

当陆松跟朱浩报告这件事时,作为军中副帅,他对此其实带着几分担心。

毕竟女人就那么多,一旦开了口子,接下来可能会引起纷争,甚至有可能会带来内乱。

在这远离大明的地方,唯一的法度就是朱浩的军令,除了土著女人外,还有就是工匠带来的妻、女等,当兵的手上持有武器,很可能会乱来。

朱浩道:“这也是我为何坚持对全部人员进行军训,并从中选拔优秀者组建民军,就是要在官兵之外形成一股可以制衡的军事力量。现在先把番邦的人暗自妥当,分配下工作,并找人教授他们汉语,规定当兵的一概不得前去打扰!”

对目前的局面来说,朱浩能做的就是靠军令来规范。

当下双方语言不通,土著是为了得到庇护才加入进来,面对普通当兵的还好说,就怕其中有兵痞闹事。

所以朱浩随后又补充了一句:“若是有人闹事,立即执行军法,乱世当用重典。”

“明白。”

陆松要的就是朱浩的军令。

他麾下的锦衣卫,算是这支队伍中为数不多军纪严明的队伍,相当于督战队,关键时候还是要靠陆松出来撑场面。

……

……

接下来一段时间,大概一个月左右,朱浩并没有轻易对外扩张。

不过朱浩从京京二那大概了解了当下的形势……总的来说,就是周围土著城邦,基本已被欧洲殖民者给扫荡了一遍,京京二的城池已属于中美洲西部,远离欧洲殖民者登陆方向,再加上这片地区并不是很富饶,欧洲殖民者只是过来掠夺一圈,这一年多没有再来过。

这变相告诉朱浩,如果想要在本地安营扎寨,这是个绝佳的机会。

但对于朱浩来说,休养生息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无论是种植还是开矿,都需要人手,更需要资源的积累,而现在这个地方拥有的资源除了基本的木头和淡水外,都要靠随船带来的物资,而全军上下最喜欢的金、银等物,目前没有找到矿脉,没法产出。

朱浩所在意的铁矿和煤矿,也需要大批人手进行勘探和发掘。

这一个月来,几乎就是朱浩打造一个坚固城池的时间,靠自身近四万人,加上京京二带来的五千人,愣是从无到有建立起了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市,并以此为基础,在城里修建了民房,以及海边进可攻退可守的船坞和码头,火炮也架设到位。

“公子,我们一直要留在这里吗?”

娄素珍对于征服新大陆,积极性很高。

她似乎看出来了,这片陆地辽阔无边,大到可能堪比大明的疆土,这只是她初步的印象,而像这种蛮荒之地,娄素珍感觉处处都是机会。

朱浩道:“番民不都说了,只有靠近西海岸的地方白人才少过来,如果我们要往内陆开进,必然会遇到佛郎机殖民者,会发生一连串恶战。我们最大的问题便是身处海外,无法补充兵员。”

娄素珍问道:“难道那些洋夷,就拥有源源不断的兵源?”

朱浩叹道:“他们当强盗当习惯了,可能自身生存也面临问题,才到处劫掠。在这片陆地上,他们的人应该比我们多,但是否能整合起来两说,但接下来几年,我们定会遭遇连番袭扰,在我们发展到一定规模前,不能全线展开反击,太过憋屈。”

娄素珍道:“这便是公子要先扎稳脚跟再扩张的原因,是吗?”

“嗯。”

朱浩点头,“这算是我们最后的堡垒……如果兵败,目前拥有的粮食等物资不足以支撑我们返回大明,那时军心涣散,兵无斗志,恐怕难以支撑下去。所以我们要把这里作为最后的依托,构筑大明在新大陆最坚固的堡垒!”

娄素珍道:“妾身对于打仗之事不太明白,但稳住这座城池,妾身还是可以做到的。”

“好。”

朱浩本来也打算把城中行政事务交给娄素珍。

组织包括土著在内的居民垦荒,种植粮食,让妇女纺线、织布等,都需要进行规划并具体交给人执行,朱浩带来了纺纱机和织布机,当地又有现成的木质材料做一些简单的纺织机器,而中美洲又盛产棉花,还有源源不断的羊毛供应,可以率先发展纺织业……不过所有盛产工具都需要用到钢铁,这正是朱浩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麻烦。

……

……

随着大明拓荒队伍在中美洲西岸沿海地区驻扎,陆续有土著发现“不速之客”的到来,朱浩让京京二派人去发动和联络周围还能找到的土著居民,让他们加入城市中来,并以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大明垦殖队伍跟欧洲殖民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朱浩的目的,是要完成人力资源的快速积累,所以对于土著人比较仁厚。

也仅仅是比较仁厚而已。

不可能完全做到一视同仁,光是语言不通这一条,就难以拧成一股绳,要命的也是这些土著人手里有大明垦殖队伍所需的生存资源,诸如粮食、女人等,所以双方依然存在一定矛盾。

很快,就有了回应。

“有几个城邦幸存的子民,要派人过来看看这边的情况,他们现在生存得很艰难……除了迁徙,他们似乎没有别的办法!”

京京二让阿大把他的意思转达给朱浩。

朱浩大概明白京京二和周围阿兹特克人面临的困境,要么留在原地,欧洲殖民者会不断前来袭扰,来一次他们就要经历一次血洗,族群随时都有可能覆灭。

他们有两个选择。

要么继续往深山老林里躲,化整为零。

要么是部族整体往北或者南迁徙,但就算是迁徙也难以躲开步步逼近的欧洲殖民者,除非他们去更为荒芜的地方,但那样做的话很有可能会跟别的部族因为生存资源发生惨烈的战争。

如今朱浩给了他们第三种选择,那就是找大明队伍作为靠山。

与京京二被朱浩的军队直接打败不同,那些没有跟大明军队作过战的土著人,不愿意把命运交给一群外来殖民者掌控,他们并不觉得明朝的垦殖队伍跟欧洲殖民者有什么本质区别,因为都是来掠夺他们的。

“有两个小部族,实在没办法生存下去,已经加入过来,一共有二百人……”

两个部族才二百人。

朱浩很想说,这连个大明村庄的人口数量都不及。

不过有这两个部族主动加入,总算是开了个好头。

朱浩随即把陆松父子和关德召父子叫了过来,商议下一步动向。

“沿着海岸线向南有一条大河,许多土著部落沿河而居。我们要做的就是派出兵马,沿着河流往内陆深入,把周围城寨扫荡一遍,接下来的重点,是要搞清楚佛郎机人的动向,设计将他们吸引过来,选一个地方完成跟他们的初战!”

朱浩统率的人马登陆已有一个月,仍旧没见到欧洲殖民者的身影。

显然欧洲殖民者不会想到密林身处,靠近西海岸的地方,会有这么一座刚兴起的海岸城市。

欧洲人忙着在美洲各处抢夺,短时间内顾不上那些看起来不太富饶的地方。

朱浩也有自己的计划。

最好是利用原住民的城邦,吸引欧洲人过来攻打,然后突然杀出,给欧洲殖民者一个下马威,等双方互相都知道对方的存在后,那接下来一两年,双方的交战会非常频繁。

欧洲人手上有火铳、火炮等先进武器,具有一定的战争实力。

当务之急,朱浩是要赶紧找到铁矿场和煤矿场,虽然他知晓中美洲一些矿山的地点,但距离登陆点似乎都有段距离,不过沿着河流往内陆走,有一座银矿和一座不大的煤矿,连本地土著都知道用浅表的煤用来烧火做饭。

河流两岸才是土著人最喜欢生存的地方。

“年底前,把煤矿和银矿都给打下来,再就是凑集足够多的过冬粮食。”朱浩说出自己的计划。

陆松道:“听那些番民说,那些有着金色或者红色头发,皮肤白皙,身材高大的刽子手并不怎么抢夺粮食,更多是冲着他们的银子和金子而来。”

朱浩笑道:“那是因为在这里,食物产量太高,很多都没法带走,对于强盗来说,带走粮食不如带走金银划算,毕竟粮食太重了。但对我们来说,粮食才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只有源源不断的食物和人,才能让我们在这里站稳脚跟,反而金、银暂时是次要的。”

第1073章 正面交锋

在与欧洲殖民者交战前,朱浩统率的大明垦殖队伍不会遇到什么危险。

这里是西海岸,本身就是躲避欧洲殖民者的美洲土著最喜欢迁徙的区域,朱浩属于甜枣加大棒一起上,沿着河流、山峦等,有京京二、阿大等土著作为向导,几乎不怎么费力气便找到不少部落聚集地。

随着大明垦殖队伍进入内陆,很快东北方向就发现了干燥的荒漠,让探索的大明军队多少有些不适应。

经过勘探后发现,东北方大约一百里外,森林在此突然消失,与之接壤的是大片戈壁和荒漠,朱浩很清楚,中美洲地势基本是中间高、东西平缓,越往内陆深入,山峦越多,土著在此生存不易,因此下令将这一方向作为次要探索区域。

于是探索重点自然放到了南方。

而后两个月时间里,朱浩麾下兵马顺着后世被叫做圣地亚哥河的河流,往上游进行地毯式扫荡。

随着一步步深入陆地,大明军队算是慢慢站稳了脚跟。

更多土著部落被征服,还有不少主动加入的部族,土著人口顺利超过了四万,这让大明垦殖队伍在管理部族方面开始有了压力。

苏熙贵于十一月中旬,从登陆地“桥头堡”转移到了朱浩所在的圣地亚哥河靠近入海口的二号定居点,这里已被朱浩命名为“新城”,这座城市依托于一座土著城邦改建而成。

旧城邦已经供土著居住,而大明兵马驻扎在下游更靠近小山的一边,依托海拔两百多米的海岸山丘建立起一座三面有着城墙保护,同时城内修建有船坞和码头的城池。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