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778章

作者:天子

如此一来,你就要从暗处走到明面,君臣矛盾由你一个人承担……那时就算你能把事情圆满解决,也会让你惹一身骚。

看你还怎么在舆论的漩涡中覥着脸入阁,甚至当首辅!

朱四道:“别说,朕也有此意,说起来朱卿家已好久没替朕做大事了。准奏!”

张璁提到让朱浩回来办事,非常符合朱四的心意,他当即便答应下来。

旁边的席书没想到,张璁居然会这么建言,还得到皇帝应允,不由暗自摇摇头。

……

……

一封急召朱浩回京的密诏,从西山发出。

朱四没让朱浩去西山,而是让其直接回京城,让朱浩出面弹压这次可能会出现的文官抗议事件,等于说事情尚未发生,朱四这边已在未雨绸缪。

当朱浩在以船厂为中心的天津城收到朱四密诏时,事情已过去两天。

“朱侍郎,我看你还是早些出发回京城吧。”

徐阶早就不想在天津停留了,知道朱浩要回京城,忍不住出言催促。

朱浩心想,真不该让徐阶看到这封密诏。

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在朱浩眼里,不管是官员和武将最好都要有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否则就有可能犯纸上谈兵的错误,耽误国家大事。这徐阶一点务实精神都没有,不肯脚踏实地做事,只想待在翰林院享清福,朱浩本对其寄予厚望,希望徐阶能继承自己衣钵,现在看来失算了。

当然,朱浩不了解的是,徐阶的志向从来都不是什么改变时代,就是想安心做官,只求名利而从不想自己要为大明做点什么,口中虽然常讲为国为民的大道理,其实其所有考量都是为自身利益。

升官,把权力牢牢地攥在手里,掌控别人的命运,这才是这个时代儒官真正的追求。

朱浩是有权力不去争取,而徐阶则是挤破脑袋往上挤,两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朱浩道:“子升,你想跟我一起回京?”

徐阶心中一百个乐意,但他还是装出矜持的样子:“我是工部郎中,现在这里需要我,我便留下来帮你照看。等你把事情办完……”

大概意思是你办完事就回来接替我。

到时候你留下,我就可以回京了。

朱浩很想吐槽,你也不想想就算我来接替你,你回京城能做什么?

真以为翰林院是想来就来、想去就去的地方?

你既然又一次从翰林院出来,那就先干满六部的差事,就算不想在船厂混,也把你工部郎中的差事混个几年再说,不然你真以为你可以三年内跳升到侍郎级别的官位上?

不要拿我当榜样!

你徐子升不过才当了一年官而已。

“一起回去吧。”

朱浩道,“回到京城后跟我一起到各衙门走走,看看各处的反应。你知道我们回去作何吧?”

徐阶问道:“作何?”

连做什么都不知道,一门心思回京,朱浩心说,你徐子升心可真大。

“我这趟回去,或许会面对洪水猛兽,你最好有个心理准备!”

“没事!”

徐阶倒很坦然,不管遇到什么麻烦,只要有朱浩在前顶着就行,哪里需要他来操心?说不一定还可以坐享其成。

……

……

从天津到京城有三百多里路程,回京的话朱浩一行需要三天时间,这还建立在一路奔波不停的基础上,两地如今没通火车,一路骑马的话会很疲累。

与此同时,席书和张璁已经坐上了回京城的火车,他们在西山伴驾两天,没得到任何劝谏皇帝的上奏,等于说……朝廷上下对朱四这次出巡选择了无视。

皇帝不在朝堂,大臣不用天没亮就上朝,还乐得清闲呢。

而且皇帝出巡已经是现实,就算上疏建言也阻止不了,那还不如选择默认,让大家都痛快点。

“如此看来,即便敬道回到京城,只怕也是做无用功。”

席书对张璁推举朱浩的行为,不是很理解。

你张秉宽明明恨朱浩恨得牙痒痒,居然让他去调查所谓的文官议论皇帝出巡案……结果文官没按你的设想走,你觉得朱浩会上套?

朝中很多人知道你跟朱浩之间的过节。

你靠朱浩起家,现在却想拉门户自立,你这种行为属于忘恩负义,你觉得皇帝会看不出来?

张璁道:“陛下身边少不了那位朱侍郎鼎力相助,帮陛下成就一下此事,不好吗?”

张璁一副振振有词的模样,似乎觉得他做的决定是对的。

“希望如此吧。”

席书的话,明显有弦外音。

最好你张璁跟这件事无关,要是朱浩回来查到你头上,或者他故意栽赃你,你恐怕会有大麻烦。

……

……

西山,朱四焦急中等待了三天,却一个上奏劝谏他的大臣都没有。

等于说这次他出巡西山,暂时受文官承认,乃合理合法的行为。

朱四问一旁的张佐:“那朕是不是应该出发去宣府?”

这是问张佐,我要不要学朱厚照,不像话就索性胡闹到底,好好试探一下那些大臣的反应。

张佐连忙道:“万万不可啊,陛下!现在朝中没人提,不正是陛下起驾回京的好时机?您出来也有几日了……”

张佐很担心。

朱四已经在西山停留了四天,也就是中断了四个早朝,这是过去几年中第一次发生长时间君王不临朝的情况。

朱四一直是以明君的姿态面对世人,而连续辍朝通常会被视为昏君无道的表现。

朱四冷冷问道:“敬道到哪儿了?”

“呃……还没消息。”

张佐道,“不过昨日收到朱先生在天津时发回的消息,说东南沿海已经有剿灭海盗和倭寇的战事发生,初战告捷。”

“这么快吗?不是说海船才刚从天津港出发?”

朱四不太理解。

好像他来西山前,朱浩才说船只从天津南下了。

张佐提醒:“那是前几批出发的船队打出的战绩,据说第一批船队会先下南洋,然后一路往东走,可能会在东南方发现幅员辽阔的大陆,到时会带回金银财宝和各种农作物。”

“路途很远啊。”

朱四道,“朕记得当年敬道给朕画的世界地图以及后来制作的地球仪上,大明才那么一丁点地方,而要穿过大洋到其他大陆,中间要走几个大明的疆土距离呢。恐怕几年也未必能回来吧?”

张佐苦笑了一下。

您和朱先生倒是门清,但别人谁能听懂?

“海战!海船!”

朱四道,“敬道脑子里也不知道都在想些什么,他是不是一心琢磨怎么去征服整个地球吧?就算征服了又怎样?还不是都在海外?天长地远的,派谁去治理呢?”

张佐道:“应该跟边疆之地一样,以夷制夷便可。”

“不行!”

朱四摇头道,“没意义的领地,朕要来何用?不过敬道倒是承诺,要把那边的土特产,尤其是能让大明百姓吃饱的东西带回来。希望他说到做到吧!”

第1028章 无风起浪

朱浩带着徐阶回京了。

到京城时,皇帝仍旧滞留西山未归。

其实朱浩这次回京都没有什么明确目的,就像是皇帝摆开了架势,专心等敌人自投罗网,关键时候却发现敌人非但没来,还主动投降了。

而朱浩就是朱四提前布下的那张网。

连敌人都没有,这张网也就没了实际功效。

徐阶对回京要办的差事不太明白,刚回城就要告辞:“敬道,如果你很忙的话,在下就回工部去了,有些事情我可不能碰!”

徐阶大概知道朱浩回京是要统领东厂和锦衣卫做事,听起来就很离奇,一个外臣居然把大明的厂卫体系给节制了,说出去谁会信?但徐阶也知道没法以常理揣度朱浩和皇帝的关系,干脆就选择回避。

朱浩道:“子升你跟我一起办案,有些事非你出面不可!”

“何事?”

徐阶面带不解。

朱浩笑道:“你要去见一下那位翰林学士张璁,替我传一些话,并且告诉他……这件事只能往他身上查了!”

“啊?”

徐阶很惊讶,怎么突然就提起张璁来了?

张璁跟朱浩不是一伙的吗?

两人就算有点小恩怨,朱浩也不至于拿张璁开刀吧?

朱浩冷冷道:“子升你非去不可,除非你认为这朝中能容得下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官员……”

言语间,朱浩发出威胁,你不去不行,否则就回老家种田吧!

……

……

张璁本以为朱浩回到京城也没事做,他甚至都没打算防备朱浩,直到他见到深夜来府上拜访的徐阶。

“徐子升,你不是跟朱敬道去天津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张璁道,“他回来是为陛下办事,你是作何的?”

张璁的意思,你小子留在天津就行了,你榜上朱浩这棵大树,他那么倚重你,甚至及早把你从杨慎身边调走,没牵连进左顺门事件,你为什么不留在天津好好帮他造船作为报答呢?

徐阶道:“朱侍郎有些话,让在下来告知张学士。”

“哦?什么话?”

张璁冷冷问道。

徐阶迟疑了一下,忽然想起朱浩的威胁,为了能安心留在朝中当差,只能照实说:“他说,知道你在暗中散播陛下离京去西山的谣言,还说掌握了足够证据。现在文官同僚没对陛下微服出巡之事做出反应,他只有查你了!”

“什么?”

张璁一听火冒三丈。

我没对付你朱敬道,你倒针对起我来了?

等等!

那小子如何知道这件事的?

难道说……

从一开始,向我提供消息的人就不是黄瓒,而是他?他故意挖坑陷害我?

徐阶为难道:“在下也不想卷入是非中,只是受朱侍郎所托,不得不前来说明情况。你们之间的恩怨……在下不明白。”

“你能不明白?”张璁早就把徐阶看成是朱浩一党,现在徐阶说的话,他怎么可能会相信?

徐阶道:“甚至回京前,在下只知敬道是奉皇命回朝,办何差事一概不知,在下心心念的是回翰林院安心供职,是他一直把在下留在身边,说是委以重用,在下……实在不明白他的用意是什么!”

张璁听到这里,面色冷峻。

现在等于说朱浩已经把炮架到了他门口,还明确无误警告他,下一步就会派锦衣卫抓人,那时他张璁可能会倒大霉。

但朱浩提前通知是什么意思?

张璁一时间脑子很乱,根本参悟不明白其中的诀窍。

“言尽于此,在下告辞了!”

徐阶也在担惊受怕。

甚至开始琢磨,自己要不要主动上疏,请求调去南京供职?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