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764章

作者:天子

“这是什么东西?”

唐寅好奇地问道。

朱浩叹道:“没办法改进,只能造成这样,体形大了点,而且用起来相当费劲,不过有一点好处就是加上煤和水就能跑,但只能跑平地,速度还很慢……就当是试验品吧。”

也不是每一次试验朱浩都能成功。

研究蒸汽汽车,是花了钱也办不成事,没办法,内燃机这东西太过复杂,需要几百年技术积累,不是说知道原理就能造出气缸和发动机,光是锻铸这一条,在这时代就难以保证质量。

最后朱浩只是造出个四不像的蒸汽机车,搭载着他跟唐寅游览集市。

唐寅道:“也不知你成天都在搞什么东西,可要记得,我闭眼前,要知道你的过往。”

“好。”

朱浩爽快地答应下来。

……

……

唐寅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次到西山来,朱浩没法带他游逛更多的地方。

最后才逛了不到两个时辰,唐寅就喊支撑不住了,朱浩只好带他回别院休息。

唐寅很高兴,回去后拉着妻子的手,讲述当初他来西山开荒时的场景。

说得娇妻一愣一愣的。

“……那时的辛苦,真是不可想象,眼前一片都是荒山野岭,开个矿要跑几十里……”

“先生,你好像说错了,当初大冬天冒着风雪探勘矿藏的人是我吧?”

朱浩出现在唐寅身旁。

唐寅回头白了朱浩一眼,他吹牛逼正在兴头上,结果却被朱浩听到,然后他就被打脸了。

娇妻只是抿嘴一笑,随后起身,避开这对师徒。

朱浩看着师娘的背影,心里不由感慨,刚嫁给唐寅没多久,刚刚才享受到愉快的婚姻生活,就要当寡妇,肚子里很可能还是遗腹子……

“先生,我尽量让你看到孩子出生。”朱浩宽慰道。

唐寅鼻子里发出轻嗤的声音:“等不到了,最近我身体疼痛的时间越来越长,精神越来越差,呕血也越来越频繁……别跟老天作对,认命为好。”

朱浩心想,你还不跟老天作对呢?你已经比历史上多活一两个月了,而且很可能会多活半年以上……

“孟载尚在去安陆的路上就写信回来,诉说沿途的辛苦……我给他回信,说再辛苦能比在西山开矿辛苦?谁知道我看走眼了,来到这儿才知道,你小子是过来享受的,哪有辛苦的样子?”

唐寅还在那儿感慨。

朱浩道:“你当我是来玩的?”

唐寅白了朱浩一眼,什么都不说。

就在这时,陆炳带着几名锦衣卫进来,现在陆炳已开始在锦衣卫中崭露头角,但毕竟陆炳还没有正式承袭锦衣卫的职位,他爹还没死呢,但他已经打算去考武举。

“陆炳,过来见过先生。”朱浩招呼道。

陆炳赶紧过来向唐寅行礼。

唐寅道:“长这么大了?”

陆炳听了有些不好意思。

一转眼,多年过去,唐寅已经有许久没见过陆炳,对他而言,这些孩子一天一个样,小屁孩一个个都长成大人了。

唐寅突然想起什么,问道:“说起来,我很久没见过郡主……啊不对,应该称呼长公主,她现在在哪儿?”

“嘿嘿嘿!”

陆炳听到这里,不由笑起来。

朱浩瞪了他一眼,道:“别笑,去后院看看能帮什么忙,我要跟先生谈正事。”

“好!”

陆炳带人往内院去了。

唐寅转而看向朱浩,问道:“他知道长公主在哪儿?”

朱浩道:“他不知道长公主的下落,却知道长公主因何到现在还未婚配。”

唐寅白了朱浩一眼,叹道:“你是负了她。”

“瞧你说的,我负了谁?我从一开始,就从未说过要尚公主,咱正经说事,能别扯开话题吗?”

朱浩对唐寅这种吊儿郎当的态度很不满。

唐寅道:“我乃将死之人,你当我是奉劝你也好,当我是临终遗言也罢,女儿家把真心交给你,无论你作何想法,总要有个交代。哪怕不能娶她,也跟她说清楚,让她不要再不理红尘之事,人生总归要有个归宿。”

朱浩冷冷问道:“你是在说你自己吗?”

“呵呵。”

唐寅知道自己跟朱浩吵嘴,从来都吵不赢,也就没有辩驳的兴致,含笑以对。

……

……

下午朱浩陪唐寅喝酒,说好了一人三杯,朱浩和唐寅都很识趣,没有多喝。

唐寅在酒桌上,提到如今皇帝要增加阁臣人数的事。

“都在传言,说是费阁老要退下去,我也要死了,而黄公献已在对外宣称,说他要不了多久就会退,真假难辨。”唐寅道。

朱浩道:“陛下其实无意撤换费阁老,不是吗?”

“那……这些风声……”

“明摆着有人故意引起话题,而最终得益者,你猜会是谁?总不会是你我吧?”朱浩笑道。

唐寅琢磨了一下,依然还不明白。

朱浩拿起酒壶,把其放到一边,才又道:“这是张秉用私下找人散播消息,告诉天下人,陛下要用杨应宁为阁臣,而不是尚书。”

“他为何要如此做?”唐寅皱眉。

朱浩道:“杨应宁回朝当尚书,对我能有何挟制?在张秉用心目中,他自己是要当阁臣的,而他最大的敌人就是我,所以想借杨应宁之手来对付我。仅此而已。”

唐寅惊讶道:“这风声不是陛下放出来的?”

朱浩摇头:“从来都不是,最近几天,好像陛下都没上朝吧?”

唐寅点头:“说是因为没到上元节,陛下侍奉太后,却听张公公隐约提及,说是陛下对于道家之事突然热衷起来。”

朱浩苦笑了一下。

很多事,他尽可能避免,但有些事却像是冥冥中自有注定。

当朱四把大礼议的问题基本解决,将文臣势力给压服,大权独揽感觉朝堂上没有对手后,所想的并不是励精图治,而马上跟他的那些祖宗一样,想如何才能做到长生不老。

道家的事,很多都很玄乎,这时代又有各种长生不老的传说,就算不能做到不死,但说什么半仙活个几百岁,是个孩童都听过这样的故事,口口相传,以至于一些正经的史书上都做记载……

这不是扯淡吗?

这天下间谁最怕死?

当然是大权在握之人,只有驾驭过别人,享受到那种极致的快感,才会想永远驾驭别人。

底层的人顾着生存,哪有工夫追求什么长生不死?

“如果我说,不加干涉的话,陛下将来会沉迷于问道修仙,甚至几十年都不上朝,你信吗?”朱浩问道。

唐寅听了眉头深锁。

他们师徒二人的相处方式,跟别人不一样,有时候可以说一些对外不宜讲的话题。

朱浩道:“别不信,或许比这更过分,你一直想知道我的过往,那我就说一句,至少在我能推算的范围内,这种事必然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罢了。可惜先生你不能与我一同见证!”

第1010章 进为阁老,退为尚书

唐寅带小娇妻来西山度蜜月,朱浩不会过多打扰。

虽然还在正月里,到处游览有些不方便,唐寅的小娇妻还怀孕在身,行动也不是很便利,但这并不影响唐寅带妻子出来各种吹牛逼。

看看,这些都是我之前亲手开发出来的。

上次我来的时候,这里还只是个土丘,现在你看看,已是一条街道。

再看这里,曾经我想在这里修个亭子,结果现在居然有人修了栋五层高楼……

朱浩只是偶尔跟唐寅见上一面,交流一下心得,有朱浩这个正经的“城主”在,曾经的代城主唐寅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什么事交给朱浩去做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唐寅出手。

与此同时。

京城内,有关谁入阁的争议还在持续进行。

一连几天石珤都在四处奔走,想通过各方关系,举荐贾咏入阁,但收效甚微,就在于现在没人想参与到这件事中来,左顺门事件对文官的士气打击非常大,一改宣宗以来文臣受到礼遇后所表现出的自尊自信自强。

现在文臣开始变得噤若寒蝉,任何跟皇帝作对的事情都提不起斗志。

同时这也跟左顺门事件中素来以耿直著称的翰林院翰林和六科御史言官是受罚重灾区有关。兔死狐悲,同僚的遭遇几乎是赤果果向大臣进行演示,光靠耿直没用,皇帝不会因为你们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就轻易放过。

而跟石珤联络朝中人几乎同时进行的,是黄瓒在为自己致仕后接班人问题而四处游走。

黄瓒知道自己在朝时间不多了。

之前他还觉得,可以利用文官跟皇帝之间剑拔弩张的对立关系,让他的存在有着特殊的价值,不至于早早就被扫地出门,但随着左顺门事件中皇帝大获全胜,黄瓒终于意识到,他这个内阁过渡人的身份当到头了,随时都有可能会把权力交出来。

他想栽培的接班人,并不是让其入阁,而是进入户部,最少拿到户部右侍郎的职位。

最近一段日子,苏熙贵都在西山,他时常想找朱浩谈事,都每次都不是很顺利,一般都被朱浩以公务繁忙为由拒绝相见,就算见面朱浩也提前申明不要苏熙贵谈及朝中人事任免问题。

“……小当家的,实在是……黄公在京师催得紧,他自知已完成历史使命,说随时可以退出朝堂,再是他年岁也大了,撑不住了快……”

苏熙贵这天终于忍不住,趁着朱浩吃晚饭时,上门来找。

见面后,赶紧跟朱浩提及此事。

朱浩道:“黄阁老致仕,并不在最近的议程中,为何黄阁老却这么着急引退呢?朝中仍旧需要参与议礼之人留守内阁,算是给朝中文臣做一个榜样。”

苏熙贵凑过来小声道:“其实是黄公觉得留在内阁,做不出什么成绩。还不如……”

朱浩皱眉。

黄瓒舍得把权力交出来?

这家伙分明是个官迷,有机会继续当阁老,怕是想干一辈子,最好是能当到首辅。

只能说,最近朝堂上的变化让黄瓒有点心灰意冷,明明皇帝掌权,但黄瓒却感觉不到胜利者的快乐。

人在内阁,上有费宏、刘春压着,一边还有石珤当竞争对手,另一边却要受制于朱浩,甚至连张璁都想插一杠子……

当阁老只是表面风光,论实权远不如留在户部当尚书。

之前是真正的大权独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现在入阁后名声是有了,但也仅仅是声名在外,充当着皇帝顾问的角色,却不是每次提出的意见都能被皇帝采纳,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厌倦心理。

如果是从翰林院体系一路升迁上来的阁老,这种感觉不会太强烈,因为翰林院体系包括詹事府乃至礼部都算是清水衙门。

但黄瓒毕竟体会过当户部尚书的滋味,这种反差太大了。

朱浩琢磨了一下,问道:“苏东主,那你问问黄阁老,如果现在仍旧委任他做户部尚书,他愿意吗?”

“啊?”

苏熙贵一惊。

入阁基本就是当官当到头了,所有官员都是争取先当尚书,后入阁,风风光光退休,还没听说谁当过阁老后,还主动追求退回去当尚书的。

但既然朱浩提出来,苏熙贵就认为……这其中一定有可操作性。

苏熙贵震惊之余,为难地道:“其实鄙人也希望黄公一直留在户部部堂的位置上,毕竟……小当家您明白鄙人为人处世之道。”

“是,我当然知道,你苏东主最喜欢玩官商勾结那一套,户部尚书油水多大?现在黄阁老人在内阁,你去西北走一趟,都能感觉到别人的白眼,是吧?”

朱浩悠哉悠哉问道。

苏熙贵尽管不想承认,但还是无奈点头。

他以为黄瓒入阁后,西北那些将官对他会更加恭敬,谁知事实正好相反,人家都开始不待见他了。

就算黄瓒在内阁也多能多过问户部之事,彼一时此一时,你又不是户部尚书,不直接关乎到西北官将的切身利益,人家凭什么把你当神仙一样供着?最多是面子上的恭敬,见面也多是走过场。

朱浩道:“其实我也想跟黄阁老说说,这翰林学士当过了,内阁大学士的滋味也亲自体验过了,如果实在觉得没什么意思,不能一展为朝廷效力的抱负,那不如回到自己熟悉的环境,继续为朝廷发光发热。”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