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75章

作者:天子

袁宗皋恭敬行礼:“在下这便去安排。”

……

……

京泓见过兴王和袁宗皋后,心事重重回去。

下午见到朱浩,他都不敢正面面对,生怕朱浩被赶出兴王府,自己沦为可耻的帮凶。

“朱浩,我跟小四今天可在父王面前好好露了把脸,还是你教得好……当然公孙先生也有功劳,他把教课的事交给你,这是他最聪明的地方。”

朱三来到学舍时,笑容异常灿烂。

在父亲面前,她夸赞说公孙衣教学质量过硬,其实她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有意为之。

朱四则道:“可惜没跟父王提出要奖励,否则出王府去看一场戏也是好的。”

自从跟朱浩看了《三打白骨精》后,朱四最近总是时不时想戏台上的光景,学习看起来进步很快,但那主要得益于朱浩教学方式得当,其实他并没有把全部心思都用在读书上。

朱厚熜资质很高,但他没法完全沉下心来学习,跟他姐姐一样,玩心太重。

朱浩目光落在京泓身上,问道:“好像袁长史也把你叫去,跟你说什么了?”

“没……没说什么。”

京泓内心的担忧,全都写在脸上。

但他还想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敢直接跟朱浩挑明。

朱浩暗自揣测,王府不可能不知道公孙衣有几斤几两,一旦发现朱三和朱四学习进度加快,肯定会怀疑有别的什么原因。

把京泓叫过去问话,多半就是问课堂上的情形。

朱浩不是很担心自己会被王府针对,我帮你们教导世子,你们不感谢我,还要把我赶走?这是什么道理?

你们真要觉得我别有用心,刻意针对,那我留在王府也没什么意思,反正我跟朱厚熜已经认识了,出去后我重新找个地方读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比窝在兴王府天天来上课更好?

此时的朱浩,对于自己是否留在王府已不那么在意,伴读这身份他有点倦了。

全都熟稔于胸的东西,非要守在课堂上过一遍,枯燥乏味至极,他现在更想出去闯闯,到大明各处走走看看,可惜年岁始终是个大问题,再者现在的他没有功名在身,去外地太不方便了。

正想着心事,公孙衣容光焕发出现在学舍门口,手上没有带教案,只拿了本《孟子》就来上课了。到了讲台上他笑盈盈看向朱浩,知道自己占了朱浩很大的便宜。

“要讲课了,这样,我先给你们读一遍,章句集注你们要背熟,等差不多了……让朱浩给你们讲讲他的想法,开始吧!”

朱三听了直吐舌头。

这先生真没把朱浩当外人,这课堂完全成为朱浩的舞台,那要公孙衣你来干嘛?就只是当个花瓶摆在那儿好看?

……

……

王府的日子,一天天过去。

转眼进入腊月。

随着气温降至冰点,城外的晒盐摊子基本上停了,要等来年才能大规模出盐,但苏熙贵那边对于精盐的需求却没有停。

腊月初,苏熙贵亲赴安陆,想找朱娘谈谈为何最近“筛盐”会停顿下来,难道你们筛选盐还要受天气和季节变化影响不成?又或者根本不是筛盐,而是用别的方法搞出来的精盐?

朱娘在得知苏熙贵来意后,不敢面对,一直称病不出。

等到腊月初四下午,朱浩回家后,朱娘才带着朱浩,到苏熙贵下榻客栈旁的一处茶寮相见。

“朱夫人,你可真是让鄙人好等,都到本地三天了,才见到您大驾,这精盐的生意持续半年了,现在供货突然少了一大截,你这是找到更好的买家,打算跟我苏某人分道扬镳?你可别忘了当初你们遇到困难,是谁出手相助!”

苏熙贵上来就发难。

苏熙贵其实也想知道,朱娘是怎么搞到那么多精盐的。

以他的消息渠道,打探到朱娘暗地里还在卖盐,本以为朱娘是卖精盐,等仔细查过才知,朱娘是把他给的盐转手卖掉了。

双方合作愉快时,苏熙贵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现在朱娘供盐少了,他当然要来找麻烦。

朱娘本想道歉,不料一旁的朱浩笑嘻嘻抢白:“苏东主你这半年,应该赚了不少吧?”

苏熙贵眯眼打量朱浩。

眼神中有别样意味,过了一会儿他才说道:“朱少爷,半年不见,你这伶牙俐齿一如既往啊,你也不想想,你们才供了多少盐?这点盐……最多就是维持一下那些豪门大户日常消费,打响个名头罢了,至于赚钱……呵呵,杯水车薪啊。”

朱浩道:“听苏东主的意思,你是想拿我们的方子回去赚大钱?以你拥有的人力物力,想要赚钱……是不是更容易呢?”

苏熙贵笑了笑,不再隐瞒,点头道:“若是真有此等方子,价钱好说。”

简单粗暴!

方子在你们这些小门小户手里,能给我筛出多少盐来?不如把方子卖给我,我找更多的人手去搞,那不比你们有效率多了?

朱娘急忙道:“我们不会卖方子的。”

苏熙贵一听脸色顿时黑了下来。

朱浩却道:“方子不是不能给你,毕竟在我们手里赚不到大钱,可这却能让苏东主大赚特赚……但就怕到那时我们再想讨要好处,苏东主就翻脸不认人了!”

苏熙贵皱眉:“鄙人是那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辈吗?”

“我们自然相信苏东主的为人,可问题是这背后牵扯到的利益实在太大,更甚一步,黄藩台将这方子呈报朝廷,或许会给大明盐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对黄藩台的仕途帮助极大,这一来一回……”

朱浩的意思是这方子不是不能卖,但要看价值几何。

苏熙贵目光热切地望向朱浩:“你开个价吧。”

朱浩正要说什么,朱娘赶紧去拉儿子的手……明明是独家赚钱买卖,为什么要把秘方交给别人?

朱浩却安慰地向朱娘笑了笑,转向苏熙贵,目光坚定:“一万两,外加以后苏东主在精盐买卖上的利润,我们要分走一成。”

“什么!?”

苏熙贵当即起身,冷冷打量朱浩,“真是狮子大开口,一万两……你怎么不去抢啊?”

连朱娘都无比震惊,儿子今天怎么了?

说好只是来解释不能供盐的理由,商议来年晒盐后续上,怎么儿子上来就谈起卖秘方了?

朱浩道:“苏东主,你是精明人,这生意背后牵扯到的利益有多大,难道你不知?你应该调查到,我们家的盐根本就不是用你提供的盐筛出来的,而是自己造的,你就不想知道我们孤儿寡母的,如何能搞出这么多上好的雪花盐?”

朱娘急忙起身,拉扯儿子:“苏东主请见谅,买卖上的事,今日暂且不谈。”

“别,别!”

苏熙贵是什么人?

一万两……

在朱娘听来那是天文数字,自己做生意半年来是赚了不少,但刨除给朱家的那部分,所得不过三四百两罢了,主要还是因为晒盐这生意看天,入秋后安陆再想晒盐很困难,加上周边地区自然渗出地表的苦卤越采越少,资源不充足,产量也大为受限。

但对苏熙贵来说……价格很公道。

只是他不想把利润的一成分给朱娘母子罢了,这要是把生意谈成,一年进项有个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到时分给朱娘一成,岂不是要吃大亏?

朱浩道:“娘,咱毕竟不是豪门大户,实在没能力拿这方子做长久买卖,卖给别人不如卖给苏东主……这不是咱刚跟苏东主合作时,就想过有这么一天吗?”

朱娘本来绝对不会卖晒盐方子,但听了朱浩的话,又觉得很有道理。

这半年是赚了不少钱,可从头到尾都在担惊受怕中渡过,儿子现在进王府读书,未来前途可期,再继续做晒盐贩私盐的买卖,一旦出事后果难以想象。

稳稳赚一万两银子,它不香吗?

苏熙贵笑道:“还是朱少爷有头脑,这生意攥在自己手里是好,但再保密的方子,还是有被外人知晓的一天,那时将一文不值,不如趁着谁都不知,大大地赚上一笔,这才是生财之道!”

第91章 旱涝保收

随着苏熙贵话音落下,朱娘陷入两难境地。

如苏熙贵所言,这秘方,毕竟不是独门手艺,只要别人学会了就没有任何价值,反而让人知道他们用非灶户的人晒盐,违反朝廷法度可是要被问罪下狱的。

“再者说了,最近这天下行盐的买卖,可不好做啊。”

苏熙贵开始摆起架子来。

他明白无误地告诉朱娘,现在朝廷为了修宫殿,同时皇帝为了在豹房胡作非为,向天下摊派诸多苛捐杂税,普通经营官盐的商贩都快活不下去了,这时候你还想守着个秘方发大财?做梦呢!

朱浩笑呵呵道:“苏东主看来体会颇深,却不知我开出的条件是否答应呢?”

苏熙贵道:“一万两不是不可以,毕竟我们都是熟人,认识非一两天,完全可以谈。但这一成的收入……不如这样,你将秘方拿出来后,可以继续用,只要不告诉旁人便可……这额外的条件就免了吧。”

朱浩心想,你苏熙贵可真是精明,我现在是要卖专利权给你,你以为拿到专利就能左右我?

“如果苏东主不答应的话,那我们完全可以找别家谈,比如兴王府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朱浩道,“反正现在家族对我们的打压没那么严重,实在没必要拼死拼活赚那点辛苦钱……筛盐多累啊。”

又是买卖不成就一刀两断的论调。

苏熙贵心想:“这小子哪儿来的自信?认定我无法从旁处打探到他的秘方?”

朱娘见儿子也不想谈,对她而言求之不得,连忙起身行礼:“苏东主,告辞了。”

“先别急着走。”

苏熙贵连忙阻止,“我这个人呢,做生意讲究的是和气生财,如果你们的秘方真的能白地里出盐……虽然我知道这不太可能,但真如此的话……也不是不可接受。”

朱娘蹙眉:“那你到底是谈还是不谈?”

说是可以接受,却开出先决条件,这不是扯淡吗?你当我们是道士呢?做个法就能凭白生出盐来?想不到你苏东主也有不靠谱的时候!

苏熙贵发现自己有点语无伦次,稍作纠正:“这样吧,我这就回去准备一万两银子,而你们则把秘方准备好,至于分润一成收入的契约,看过你们出盐的效果,让我满意的话,原则上我同意!”

……

……

朱浩和朱娘先回家准备。

说是准备,其实没什么可准备的,不过是朱浩把具体晒盐方法拿出来。

朱浩不会一次就给全,先给大致的方法,至于那些推卤、赶卤、制晶等诀窍,朱浩先不会告诉苏熙贵,要看过对方的诚意再作决定。

“小浩,你怎么突然说把方子卖了?咱自己晒盐,不好吗?”

朱娘始终不太理解。

朱浩笑道:“娘,你怎么糊涂了?我们那雪花盐说白了就是私盐,贩卖私盐可是犯法的,苏东主有权有势,一旦被他盯上,我们还能安生做生意?再者说了,我们有了一万两银子……就可以回归安稳的生活,为什么还要继续担惊受怕呢?”

“这……”

朱娘发现自己跟儿子争论毫无道理。

她一直追求平静安稳的生活,之前也曾提过要及早收手,只是这次朱浩说要把秘方卖给苏熙贵她隐隐觉得有些不安。

“苏东主太过精明,而且他是官商,我们会不会被他摆一道?”朱娘不无担心地问道。

朱浩笑道:“是有这种可能,但几率很小。他姐夫黄藩台,年岁不小了,估计仕途上再想有精进,比如说调到两京六部任差,机会已不大,除非对大明有突出贡献……我们说是卖给他一个晒盐方子,不如说是给了他一个可以帮他姐夫仕途高升的机会。”

朱娘不解:“此话怎讲?”

朱浩很难跟朱娘这样的政治小白解释清楚。

大明地方官做到头,基本就是布政使,黄瓒年岁不小,马上面临致仕,要想入中枢当六部侍郎,甚至更进一步做尚书,那就必须要在诸多布政使中有着卓然的政绩,可作为家族背景没那么强大,更没有后台的黄瓒来说,很难。

换作旁人,朱浩想把一个方子卖出一万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唯独到了苏熙贵这里,买卖谈成的可能性很大。

正德皇帝贪财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要是黄瓒献上一个能为朱厚照提供源源不断财富的机会,皇帝会不会对其另眼相看?

“娘,总之他肯买,我们肯卖,不是很好吗?一万两银子,能做多少事情啊。”朱浩面带笑容,开始憧憬有了一万两银子要怎么花。

朱娘吸了口气道:“娘从来不敢奢望有一万两银子,以往……就算是一辈子也赚不到。”

朱浩点点头:“是啊,有了一万两银子多好,如果苏东主讲信用,以后每月还给我们分成,那可是一大笔钱呢,咱以后想做什么生意不成?自己晒盐风险太大,被官府查到一切都完了,还是来个旱涝保收吧。”

本来朱娘就对晒盐信心不足,听了朱浩分析,觉得可以就此丢锅出去,心中顿时安定下来。

……

……

回到铺子。

朱娘把要卖方子的事一说,李姨娘先也是不解,随后点头:“老爷不在了,浩少爷便是一家之主,由他来决断,不是挺好吗?”

朱娘看了看朱浩,微微颔首,算是同意了李姨娘的说法。

一个妇道人家,又是节妇,她出来抛头露脸做生意本就容易招惹是非,若朱浩撑起家业,哪怕年岁小也有资格做主。

“夫人,一万两银子能买多少田地啊,到时咱……不得有上千顷良田?想都不敢想。”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