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729章

作者:天子

余承勋仔细看过那份东西,不过是石珤给杨慎列的一份翰林院在职人员名单,好像根本就没有具体的章程,一切都只是凭空猜测,不由有些失望。

叶桂章问道:“此事跟敬道有何关系?”

余承勋忍不住侧头看向叶桂章。

你叶桂章的话,也未免太过直接了一点吧?

就算你觉得杨慎找朱浩不合理,但也不能说,翰林院内有升迁之事跟朱浩没关系吧,难道朱浩不是跟你我一样的从六品史官修撰?

余承勋眨了眨眼睛,道:“我想用修的意思,是想让敬道去那位新任翰林学士处,探听一下消息吧?”

意思是,杨慎想让朱浩去唐寅那儿打听这件事的真伪,还有具体升迁原则。

杨慎没有正面回答,如果他承认了,就说明之前一直在利用朱浩……明明跟唐寅属于对立立场,每次还差遣朱浩去问询,这不是利用是什么?

其实杨慎也不完全是让朱浩去打探消息,毕竟他跟朱浩之间还有“小秘密”,当下道:“敬道到底也是我翰林院中人,我想看看他对此是否有进取心。”

叶桂章直言不讳:“从资历上来讲,敬道怕是不足以升迁。”

余承勋笑道:“也未必,敬道怎么说也考满三年了,再说他现在有个翰林学士的先生当靠山,谁说他一定没机会?”

又是调侃之语,但在叶桂章听来就比较难受了。

朱浩明明对自己的事业漠不关心,在朝中也属于被遗弃的边缘人物,怎么到升迁的时候,却好像比谁都有机会一般,连杨慎都要帮朱浩?

余承勋随即也问出心底的疑惑:“用修你是否想帮敬道一把?如果他能升侍读、侍讲的话,或就不会再想外调之事。”

杨慎看了看二人,没正面回答,道:“而今秋讲已结束,就算选了侍读、侍讲,也是为来年春讲做准备,无论是谁升上去,这几个月内差事无实质变化。

“对于敬道,我只想问他的意思,没有相助或不助之意。你们也不要多想,先回去做好准备,若将来真有升迁之事,还是要有具体的考核标准,不然难以服众。算是对你们提前通知了。”

……

……

奉天殿,朝会现场。

吏部尚书乔宇再一次以染上恶疾难以支撑政务为由请辞,此时距离次辅毛纪致仕尚且不到十日,朱四并没有直接准允乔宇致仕,温言宽慰一下,又命太医为其诊治。

所有大臣都感觉到,乔宇致仕也就是最近几天的事情了。

当天廷议,推举秦金为户部尚书,悬了近一个月的户部尚书职位终于定下。

朝会结束,朱四又在乾清宫召见内阁四名大学士以及礼部尚书席书。

本来这几人都以为新皇又要开大礼议,结果皇帝把人叫到后,只是告知有关再次增加“议礼翰林学士”之事。

“陛下,不是已有一人?为何还要再设?”

蒋冕作为首辅,直接出言质问皇帝。

眼下他在内阁及朝堂上,话语权已远不如杨廷和刚致仕那会儿。

单就说内阁,毛纪的离开,还有黄瓒的加入,令蒋冕在内阁几乎成为孤家寡人,甚至朝中也觉得,蒋冕首辅的职位留不到年后。

朱四道:“唐先生作为朕的恩师,在兴王府时便一直都是随和的性子,无丝毫争斗进取之心。朕让他为翰林学士,乃是让他致仕前有一个荣光的职位,并不是要让他真的参与议礼……朕需要一名有见地的贤才,升为翰林学士,以此来推动议礼之事的开展。”

皇帝居然觉得唐寅不称职?

不称职你还选他?

只为了给他个能装逼的职位?

现在你再选个能干活的出来,岂不是说,我们就要跟以前那样,天天担心这个议礼翰林学士出来捣乱?

“你们有好的人选吗?”朱四问道。

蒋冕没说什么,这会儿找个议礼翰林学士出来,不分明是跟朝中主流观点唱反调?那我举荐的人,皇帝能接纳?

我还是不出来给自己找气受。

次辅费宏走列道:“陛下,翰林院侍讲学士李廷相、刘龙二人,或适宜此差事。”

现在翰林院内官职分布比较奇葩。

既有一些老人,也有一些新人,还有破格提拔的存在,比如说侍讲学士杨慎。

现在一下子有三个侍讲学士,皇帝既然要选个新的翰林学士出来,那就应该从现有三名侍讲学士中提拔……如今大明却连一个侍读学士都没有。

朱四直接摇头:“不好,朕觉得不妥,不如你们回去好好商讨一下,明日朝会上,再做举荐!”

……

……

皇帝又是放出风声后就让五人离开,五人甚至还没正式跟皇帝商议点正事。

出了乾清宫,席书直接问道:“陛下这是何意?”

内阁四人都打量他,好似在说,你这个礼部尚书很有意思啊,你本来就负责替皇帝主持大礼议,跟我们不是一伙的,你能不知道皇帝是何意图?

刘春好似无心一般,感慨道:“我看陛下是有意要栽培张秉用这些议礼之人,听说先前陛下还传召南京几名官员到京城,说是安排到翰林院叙用。”

刘春说着,却往黄瓒身上打量。

以往朝廷高层,一个议礼派的人都没有,最多有几个中立派,中立派碍于形势,只能往正统派看齐。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光是这五人,议礼派就占两个,刘春和费宏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中立派,坚定的正统派只剩下在朝没多少时日的蒋冕。

蒋冕问道:“公献,你知道细节吗?”

黄瓒摇头:“陛下提前并未说明,或是真让朝会上进行廷推,若说是有意栽培秉用,我看倒也未必,秉用入朝时候不长,如何有资格位列翰林学士之位?”

刘春微笑着说道:“话也不能这么说,伯虎入朝也不过才两三载,现在不就……”

话是这么说,但好像就连蒋冕都觉得唐寅的情况不一样。

当初袁宗皋入朝还直接入阁当阁老呢,结果没多久就死了,唐寅自然而然成为袁宗皋遗志继承者,只是先前唐寅被杨廷和强势压着没机会晋升,现在只要不是让一个举人入阁当阁老,一切都好商量。

几人继续往前走。

费宏问道:“那……陛下有关翰林学士的属意人选,除了秉用外还有谁?”

这个问题很有些门道。

几人互相看了看,似都在想,皇帝除了用张璁外,还想用哪个议礼派的人。

好像没有谁有资格往上升。

黄瓒道:“不是有常甫吗?”

说的是张邦奇。

刘春摇头:“我看未必,常甫性格随和,入翰林院后从不与人争,早有传闻陛下要调他到六部去任职,我看是另有其人。”

现在的刘春,思想跟先前大不一样。

他知道了朱浩在新皇势力中的地位,如果说皇帝有意栽培谁……那肯定是优先栽培朱浩。

但他也觉得提拔朱浩存在一定问题。

朱浩名义上可是反对议礼的,入朝时间也短,会跟张璁一样,直接升翰林学士,很难服众。

杨慎至少还在朝中混了个九年考满,而朱浩严格来说三年都还没考满,考个寂寞啊。

如果不是张璁和朱浩,皇帝想升谁?

蒋冕本有话要说,但因有议礼派的席书在场,席书还不是内阁的人,他也就没说什么。

内阁四人回到内阁值房,蒋冕终于忍不住道:“陛下之意,或要逼我从朝中离开,明日我便上疏请辞,请几位理解。”

费宏连忙劝慰:“事情还不到这个地步,大可不必如此!”

蒋冕抬手打断费宏的话,道:“新近陛下几次重提大礼议,目的都是为朝中人事安排,我长久占据首辅之位,难免会令人生厌,还是早早回乡颐养天年,免得再受戏弄。”

“这……”

这下子就连议礼派的黄瓒都有些难受。

蒋冕显然是觉得,朱四的目的是为了赶他走,甚至把这当成是皇帝的戏弄,实在可悲复可怜。

第964章 繁华之地

西山火车站。

这天火车到站,从火车上下来一行人,其中多是厂卫中人,为首者赫然是张佐和黄锦。

朱浩亲自到火车站迎接。

张佐见到朱浩后,异常兴奋道:“朱先生,这就是火车?坐上去后,行进途中丝毫也不觉得颠簸,这才不到一个时辰,火车就到站了,真是又快又稳,太便捷了!”

对于张佐来说,第一次乘坐火车的感受非常好,忍不住对朱浩一通称赞和吹捧。

朱浩笑道:“现在火车多是用于西山往京师运煤,回西山时基本是空车,自然走得快一些……张公公、黄公公,咱换个地方说话。”

随后便把二人请到火车站附近的旅社。

张佐看着周围兴起的城镇,感慨不已,一旁的黄锦忍不住道:“却说这里原本是荒山野岭吧?才短短几年工夫,就已经成为人流密集的大城镇,是否应该在这周边筑一圈城墙,把镇子保护起来?”

这时代人的想法,就是有点好东西,一定要严密保护。

大概是怕外夷入侵,把西山矿场的宝贝给抢走。

朱浩笑道:“煤矿需长年累月开采才能积攒起财富,这里的东西外人可抢不走……两位看远处,那边已在修造通往居庸关的铁路,路线已经设计好,估摸再有个半年左右时间,火车就能直接通到居庸关。”

张佐道:“这进度,好像不是很快啊。”

朱浩回头看了眼张佐,这家伙坐过一次火车后,似乎比谁都迫切希望铁路修得远一些。

“张公公,目前铁路共有四批人修,前边只是其中一批,还有一批是从居庸关往回修,中间两批人负责架桥。好在从西山到居庸关这段路,倒也平坦,问题应该不大。但以后火车要穿越居庸关直达宣府,则需要费一点工夫。”

朱浩为了赶工期,把手头能调用的资源,全都用到了修铁路上。

靠朱浩一手建立的钢铁厂以及配套的木料厂、石料厂等产出,用在军备上的很少,大头都投入了铁路建设中去。

反正对朱浩来说,造冷兵器并不是什么有成就感的事,他在京城所开兵工厂只负责研究和制造热兵器,剩下的资源全都用来改进大明的交通运输条件。

“真好,真好。”

张佐不知该评价什么好,毕竟他没多少学问。

面对朱浩这么个实干家,地位还远在他之上,除了能恭维几句,别的忙也帮不上。

……

……

到了下榻的旅店。

进入客房,张佐坐下来,环视一圈后笑着说道:“没想到这里陈设如此舒适,窗明几亮,看来朱先生把这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这里的客房采取了后世星级酒店的配置,尤其厕所采取了冲水马桶设计,非常舒适。

朱浩道:“总要有个待客之所,万一哪天陛下想来看看……呃,你看我不该这么说的,但总归要有所准备。”

“呵呵。”

张佐笑道,“从京城来这里个把时辰的事情,以后陛下必定会驾临。要是让陛下看到这里的一切……哎呀,回去后都不知该怎么跟陛下说了,就怕勾起陛下的兴致,非要来,咱家挡不住啊。”

“哈哈。”

一旁的黄锦乐得合不拢嘴。

朱浩笑道:“张公公亲自前来,是有要事吧?”

张佐让黄锦把最近要处理的重要奏疏,一并交给朱浩,随后郑重地拿出份朱四拟定的升迁名单。

其中赫然有把朱浩升为翰林学士的名目。

“朱先生,陛下如今对议礼之事非常看重,之前你一直没在朝中露脸,如今到了非常时期,若此时您都不挺身而出,陛下会很失望。”

张佐简直是在进行道德绑架。

朱浩皱眉:“现在不挺好的吗?”

张佐叹息:“朝中很多老臣都退了下来,陛下想的是,早些奠定朝中稳定的基石,就像造铁路这种事,等完全掌控朝堂再做,不是更为顺利吗?朝廷不给调拨银子,光靠咱自己赚的钱填进去,怎么能行呢?”

朱浩道:“翰林学士这职位,对我来说有些高了,若是陛下想用我,完全可以降一两级再用,并不影响……”

“您的意思是?”

张佐眼前一亮。

显然他也觉得,让朱浩成为翰林学士,在朝中会遭遇不小反噬,但这毕竟是朱四急切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朱浩肯直接出山,哪怕是降个一两级任用,在张佐看来都可行,毕竟之前已有侍读学士入阁的先例。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