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711章

作者:天子

总跟皇帝唱反调,讲那些仁义礼智信的大道理,跟普通文臣就没有任何区别了,一次两次朱四或还会听,说多了耳朵就会起茧子,最后双方便会产生矛盾。

朱四可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本身是个孩子,朱浩把朱四当小孩子哄,就挺好。

“跟陛下说,十万两银子,随时都可以调拨,让陛下不用担心银子的事,来年开年左右,大礼议会进入到最后阶段,让陛下放宽心。”朱浩道。

张佐道:“不为难朱先生就好,咱家便照您说的,去跟陛下禀告了。”

“嗯。”

朱浩起身送张佐,“张公公最近有何需求,也只管跟在下说,最近开矿和造船的事都很顺利,积攒了一些家底,上上下下也不用再过清苦的日子。”

“那……咱家只求守着一亩三分地便可。”

张佐本想提出点要求,但马上意识到,不给朱浩送东西也就罢了,还伸手跟朱浩讨要,真就是不识时务。

朱浩道:“徽商有许多人在京师做生意,他们中有一些早就想拜访张公公,给他们个机会,几亩地还是容易得到的。”

“那……那怎么好意思?咱家没有非分之想,就是想过点安稳日子……如果有机会能互相行个方便,咱家也是可以的……”

张佐自从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后,日子过得也很憋屈,先是被杨廷和压着,现在感觉出头了,但还是在朱浩的阴影笼罩下,他也想有发财机会,却苦于没有门路。

现在朱浩等于是给他开了条财源。

张佐一边不太敢伸手,一边却又跃跃欲试。

……

……

张佐回到宫里,自然在朱四面前说了许多朱浩的好话,把朱浩说得多勤勉一般,也是朱浩给的空头许诺起了作用。

朱四对朱浩自然是信任有加,可问题是君臣间日常相见的机会不多,张佐才是那个每天甚至时刻都能面圣之人。

“……敬道真没话说,朕要十万两,他都能给筹出来,早知道的话,跟他要二十万两了。”朱四一脸坏笑。

“啊?”

张佐大惊失色。

朱四道:“开玩笑的,你当朕没分寸?十万两银子,对造铁路和造船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朝廷以往调拨给内府一共才多少?这次也的确为难他了,可惜现在朝堂不受朕的控制,若是受朕的管辖……朕想把能交托的衙门,一并交给他。”

张佐试探地说道:“陛下,若是让朱先生当翰林学士,就算未来入阁,可六部主要管事衙门都不在其直接管辖内,只怕是,就算想控制也不容易。”

朱四点点头,似有所思:“说得对,可若是不让敬道当首辅,让他做个尚书,有意义吗?更重要是多栽培自己人,对吧?如果说朝中每个衙门的管事人,朕都能直接控制……那朕要推行什么事,不就一句话?”

“这……怕是不易,文官还是讲立场的。”张佐道。

朱四不耐烦地道:“现在不能做到,以后也要争取做到,也不想想朕前面那位,他干了些什么?他那会儿还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把宣府当行在,去个江南把大明国库都霍霍完了?凭什么他行,朕就不行?欺负人吗?”

张佐心想,你还真是会跟孬种比,你怎么不跟好的比?你的便宜老爹孝宗皇帝,人家可是公认的明君,就不会折腾大明朝廷。

朱四道:“敬道要开矿,那就让他开,朕身边还有什么能交给他的,也一并给他,朕看出来了……要是换别人来打理朕的荷包,就算荷包有点盈余,也绝对不够用,只有敬道才能变着方让朕的荷包鼓鼓囊囊。

“另外,让东厂也配合一下,朕听说前朝东厂喜欢搜刮大臣,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进项……为什么到朕这里,东厂反过来要靠朕来养活?”

“陛下,这会不会不太好?”

张佐一听,皇帝为了敛财,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朱四冷冷道:“朝廷开销这么大,又不给朕调拨帑币,就让朕自行筹措,朕花银子的地方那么多,只要能合理拿回的,管它好不好呢!你只管把话传下去……哦对了,锦衣卫朱指挥使是不是要退了?”

“……是吧。”

张佐一听,难道皇帝还想在锦衣卫指挥使继位人选上做点文章?

朱四道:“去问问敬道,让谁来当合适……谁能帮朕把开源的事做好,朕就让谁来当这个锦衣卫指挥使,下面也一样。总之现在朕只认银子,不认别的!”

……

……

张佐着实费解。

出去找手下人办事时,心里依然在纳闷,皇帝这么缺钱吗?

张佐去见了仍旧为东厂厂公的黄锦,此时黄锦正带着陈寅等人办事,见到张佐进来,除了黄锦外,其余人都退下去。

“北镇抚司现在几个案子,查得怎样了?”张佐问了一句。

黄锦道:“先前参与殴斗的士子,相继放了,可若是对面阵营的,全都花了不菲的赎身银子,合起来足有七八百两。”

“才七八百两?”

张佐一听,果然想从衙门赚钱不容易。

黄锦没听明白,难道现在朝廷对读书人赎身的银子都这么在意吗?连忙问道:“少了吗?”

张佐问道:“要是以东厂和锦衣卫为陛下凑十万两银子,要多久?”

黄锦一听,眼睛瞬间圆瞪。

心里琢磨,十万两?

乖乖,把锦衣卫衙门卖了也凑不出个零头啊。

“那就是没办法喽?”

张佐冷冷问道。

黄锦道:“张公公,您有话直言,难道是……陛下向您施压,需要银子吗?”

张佐叹了口气,道:“是很需要银子啊,不过以咱这些当奴婢的,为陛下凑点银子太难了,陛下要修先皇陵寝,一下就要十万两,跟那位朱先生一说,朱先生立即就能拨出来,可要是换作咱自己来凑的话……要到何年何月?”

“这……”

黄锦也有些捉急。

就算现在手头权力有了,但想把权力变现,也很艰难……这年头凑十万两银子,这是何等天文数字?

张佐道:“不过好在那位朱先生算是我们自己人,跟着他办事总没归什么坏处……这不陛下说了,新一任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就听他的委任。”

“啊?”

黄锦愣住了。

锦衣卫指挥使这么重要的职位,直接由朱浩来定?

张佐道:“乍一听,咱家也很惊讶,不过陛下也说了,谁能为他凑银子,能让陛下手头宽裕,这职位就是谁的,相当于是让朱先生来当评判吧,这位朱先生本就是锦衣卫出身,若是以赚银子的本事……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舍他其谁?谁跟他搞好关系,看来上位的机会就大许多。”

黄锦迟疑道:“若锦衣卫指挥使不是由时泰来继任的话,那又……是谁?”

张佐抬手打断黄锦的话:“别问咱家,咱家什么都不知道,言尽于此,以后东厂和锦衣卫也得改变一下模式,若不能为陛下凑银子的话,这两个衙门的人可能真要上下换一茬了!”

既是提醒锦衣卫指挥使的职位要变动,也是在警告黄锦,必须要改变思路,才能保住东厂厂公的职务。

……

……

黄锦去北镇抚司传达张佐的意思,却被告知,有人求见。

“人就在那儿,锦衣卫千户,南京过来的,说是有孝敬。”手下人在对黄锦遥遥引介朱万宏,朱万宏则立在远处朝黄锦点头哈腰。

此时皇帝皇位坐稳,就连兴王府出身的太监和王府仪卫司在锦衣卫中人,也开始上下其手,腐败的风气开始蔓延。

外地来京城办差的锦衣卫,要是不给点银子打点一下,恐怕真没法顺利返回当差之所。

“嗯。”

黄锦点头,意思是人可以见。

正好张佐说了,皇帝为银子的事发愁,现在就有识相的人来给他送银子,看样子风向把握还是不错的。

“卑职朱万宏,拜见厂公大人。”

朱万宏见了黄锦,直接跪下来磕头。

黄锦道:“朱万宏?哪位?”

旁边的人引介:“南京锦衣卫朱家,曾在安陆世居几十年。”

“安陆朱家?那岂不是……阁下乃朱翰林的……”

黄锦马上没先前那股傲气了。

朱万宏仍旧跪在地上,急忙道:“卑职乃朱翰林的本家伯父,他的父亲,乃卑职的三弟。”

“哎哟,原来是朱千户,久仰大名,赶紧起来,作何这般客气?起来,起来,给上座。”

黄锦一脸客气的样子。

朱万宏心里不以为然,先前还直接当着我面,问我是哪位,现在就说久仰大名?要不是我那个侄子,恐怕你现在不会给我任何好脸色吧?

进到北镇抚司,给朱万宏赐座,朱万宏也是唯一可以跟黄锦同座之人,这让朱万宏很不自在。

“朱千户到京师来办什么差?”黄锦问道。

朱万宏道:“南锦衣卫的差事,涉及浙江盗寇之事……倭寇海盗曾闹乱于江浙,卑职奉命前来查问……”

第940章 新娘不是你

“浙江盗乱,作何要到京师来查?”

黄锦有些不解,回头看了看旁边侍立的扈从。

扈从连忙解释:“有关江南倭人争贡而产生的祸乱,为首者逃窜海上,据说已被藩属朝鲜国拿下,正准备押往京师,交锦衣卫查办。”

黄锦道:“此事已经提前预警,何至于倭人之乱到最后都没防范住?不该啊。看来朱千户要在京城停留一段时间了。”

朱万宏毕恭毕敬:“是。”

黄锦点点头:“朱家满门忠烈,朱千户在京好好当差,以后为国尽忠的地方很多。去办事吧。”

朱万宏听了如此评价,心里琢磨,满门忠我倒能理解,可烈在哪儿?可能就是老三为国尽忠了,现在看来他一房人就能代表我们整个朱家啊。

等朱万宏领命退下后,跟黄锦关系比较紧密的陈寅走过来向朱万宏行礼,陈寅顺带问道:“黄公公,这位朱千户,以后是否留在京城调用?他可是……朱先生的亲眷。”

黄锦道:“朱家人,平时留心一点便可,留不留的,此等事用得着你我关心?不过说起来,先前还说你有机会执掌锦衣卫,或者最起码让你守着北镇抚司,现在看来有些麻烦,就看你是否能令陛下满意。锦衣卫该进点油水了。”

“这……”

陈寅显得很为难。

虽然兴王府这群人接手锦衣卫有两年多了,他们也有了相对稳定的财源,可要想满足皇帝的狮子大开口,他们自问没那实力。

黄锦突然想到什么,拍拍陈寅肩膀:“京师这边打不开局面,可以适当撺掇一下南京那边……远离京师朝廷中枢,或许有更多捞钱的机会。你自己好好把控。”

“明白。”陈寅抱拳。

他大概琢磨了一下,可能要通过朱万宏的关系,看看是否能从南京锦衣卫那边捞银子回来,帮自己上位。

……

……

戏楼里。

朱浩正在跟张佐一起看戏,一旁坐着朱浩的“军师”娄素珍。张佐见到娄素珍早就见怪不怪了,因为娄素珍最近大出风头,打理兵工厂井井有条,俨然是朱浩的左膀右臂,现已成为兴王府势力中叫得上号的人物。

宰相门前七品官,娄素珍又是朱浩的私人幕僚,张佐见到娄素珍都要客客气气。

张佐传达皇帝有关锦衣卫指挥使新人选的选拔方式,同时表达了黄锦也可以被撤换的意思。

朱浩道:“厂卫涉及到大明体统,此等大事,实在不该由我这个外臣参与其中。”

张佐急忙道:“您怎能算是外人?陛下信任有加,兴王府上下这群属僚也都以您为马首是瞻……不过陛下想以东厂和锦衣卫来筹集银子,以咱家看来并非易事,一年凑个几千上万两,倒非大事,可要是再多的话……”

东厂和锦衣卫这么大的家业,居然一年只能给皇帝凑个几千上万两,那皇帝肯定会不满意。

谁让现在小皇帝缺钱呢?

“张公公,锦衣卫中能人众多,我是说在聚敛财富这方面,正德时期厂卫中人上下其手,门道颇多,或者可以让他们试试?”朱浩道。

“啊?”

张佐一时分不清,朱浩说的是正话还是反话。

朱浩道:“我知道张公公是想让我劝谏一下陛下,不要在厂卫牟利方面动心思,可有些事不是臣子能左右的……朝中大臣如今对内府开销严格限制,以至于一文钱都不调拨,陛下想打开局面,做臣子的怎么都该担君之忧才是。”

“那……那该怎样做?”

张佐忽然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了。

朱浩凑过去,低声道:“如果厂卫公开敛财,势必跟朝中大臣产生冲突,这时就需要转嫁矛盾,有时用几个酷吏,让他们胡作非为一下,等回头真揪出厂卫中的害群之马时,不就能拿出来交差?

“言官有了目标,陛下也能提溜几个出来让人泄愤,厂卫还满足了陛下需求,聚敛了大量财富……皆大欢喜。”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