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89章

作者:天子

朱浩这天装作闲来无事,跟唐寅去城北的积水潭钓鱼……

说是钓鱼,根本就是找个机会说说话,二人各自坐个根小板凳,在湖边坐了半个多时辰,却一无所获,最后朱浩主动提议:“鱼迟迟不见上钩,不如咱们去吃个鱼火锅,找找感觉,如何?”

“你可真没耐性。”

唐寅开始抱怨,突然想到什么,侧目望来,“你做东?”

朱浩道:“你现在俸禄不低……咱们二一添作五吧。”

“走。”

唐寅一听,不用自己付全款,那就去呗。

原本到朱浩的火锅店吃饭,总要提前占座才行,虽然朱浩吩咐过给自己留位子,但现在生意太好,而朱浩少有去光顾,以至于现在无论谁去,雅间都占不到,除非赶早。

二人一起到了火锅店,雅间内坐下,望着刚端上桌热气腾腾麻辣鲜香的冷锅鱼,唐寅才知道朱浩早就安排好一切。

到这一步唐寅也就明白了,今天吃饭自己不用付钱,什么二一添作五,等付账的时候赖着就行。

唐寅在朱浩面前,就是这么耿直。

“敬道,你现在可是大忙人,突然抽空陪我这把老骨头,必定有事,是否跟秉用入京有关?昨日我去了一趟翰林院,几个认识的都在问有关他的情况,我竟哑口无言,秉用回朝是进翰苑,还是到六部,你可没跟我提过半句啊。”

唐寅主动打开话匣。

朱浩起身,拿起酒壶,想先把唐寅面前的酒杯斟满,道:“本身安排是让他进翰林院当个侍读学士,以奖励他之前在大礼议中的优异表现。”

唐寅琢磨了一下,摇头:“一上来就提拔为侍读学士,有些过分啊。”

朱浩心说,历史上这货回京后直接是翰林学士,岂不是更加过分?

现在小皇帝几乎到了任人唯亲的地步,能能挡得住?

唐寅道:“我还听说,陛下问及用修入阁之事……这是在为你入阁做准备吗?”

这个问题就有些尖锐了。

朱浩笑了笑,干脆把手里的酒壶递过去,然后坐下,大概意思是,你是酒鬼,问题多的话就用这东西把你的嘴巴堵上,少来烦我。

唐寅接过酒壶,却先给朱浩倒了一杯酒。

朱浩抬起头,诧异地问道:“唐先生,这是何意?”

唐寅道:“当我敬你一杯还不成么?你做阁老,我当翰林院检讨,以后得靠你多多提点照顾,或许将来我在翰林院做官,还要看你的面子。”

“先生,你这是当面取笑啊。”

朱浩苦笑着摇摇头。

唐寅不当回事,拿起面前他刚斟满的酒杯,一仰脖,一杯酒下肚。

“先吃点东西垫垫,别光顾着喝酒……先生今天挺多愁善感啊。”朱浩笑呵呵道。

唐寅看出朱浩眼神中的促狭,当下不再遮掩,无奈道:“我去见过敬德了,她做事确实比我勤快多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才是真正的翰林院检讨……突然觉得自己无所事事,愧对世人。”

完了。

唐寅开始自怨自艾了。

这是觉得自己竟然比不上一个女人,脸面都丢光了?

尤其那人还是心仪的对象。

娄素珍走出阴霾,以一介女流走向前台,而他唐寅却一再推诿,成为扶不起的阿斗,只能隐身幕后。

朱浩又给他倒了一杯:“知耻而后勇嘛。”

唐寅不满道:“谁知耻?谁有耻?你小子说话能否避讳点?”

朱浩撇撇嘴。

唐寅爱面子,先前还觉得愧对世人,现在被他说两句,就又摆那清高孤傲的架子,正是因为你总绷着,才逐渐落后那位宁王妃,你的成就全得益于我,而宁王妃却是靠自己本事立足,你比她……差了点意思。

朱浩道:“先生,不如这样吧,杨用修那边想在大礼议的事情上,拉你到他那一伙,不如你就从了?”

“开什么玩笑?”

唐寅白了朱浩一眼。

“没开玩笑,我估计以后再要藏掖身份,非常困难了……就算我再不想,陛下也会把我提拔起来,到时我再也没办法得到杨用修的信任,而他那边,却需要自己人去充当细作。”

朱浩好像在给唐寅规划人生道路。

唐寅翻了个白眼。

朱浩自然是在开玩笑,唐寅过去当卧底?杨慎这种人,只想利用别人,可没想过对谁推心置腹。

杨慎做事太功利了。

唐寅不耐烦地道:“那……到底谁入阁?”

朱浩道:“谁都不入阁,保持现状……这是我的意思,陛下听不听是另外一回事,现在就是要以商议谁入阁的姿态,让朝中人都以为陛下激进求变,再放出一些大礼议的风声,让文官主动求变。

“话说现在朝中很多人,都想在杨阁老退下去后,爬上文官翘楚的位置……这时候谁都不甘心落于人后啊。”

唐寅皱眉:“除了首辅,还有什么人有资格做那文官翘楚?”

朱浩淡淡一笑,反问道:“孙部堂难道不想做翘楚?费阁老就甘心听首辅的吩咐行事?吏部尚书为六部之首,一点上位的意思都没有?还是说那位新任礼部尚书,就甘心在大礼议之事上心甘情愿任人摆布?”

唐寅琢磨了一下,不由摇头轻叹:“本以为当上首辅就能号令群臣,现在看来事情不简单啊。”

朱浩笑眯眯道:“杨阁老一走这朝堂真就成了群魔乱舞,不过对咱们来说,也算是熬出头了,想想前两年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在又过的是什么日子?”

唐寅道:“谁都不入阁,保持到何时?”

“年底吧。”

朱浩丝毫也不隐瞒,“设想中,年底前,首辅和次辅双双退出朝堂,到时以费阁老为首辅,补一人入阁,暂时考虑南京那位黄部堂。”

“他?”

唐寅皱眉。

显然黄瓒理论上并不具备入阁资格。

朱浩道:“当然还有个不错的人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你?还是我?”

唐寅问道。

“都行啊。”

朱浩笑呵呵说着,“先生你该知道,我对入阁没什么想法,宁可当眼下的刑部郎中,不瞒你说,最近我时间充裕,基本上不会耽误手头的事情,感觉真的好,比我在兴王府读书那会儿都要轻松。我不想改变现状。”

唐寅正色道:“敬道,我明白你的心态,你现在把朝堂拿捏得很透彻,但有一点很重要,到现在你都还没触及……”

朱浩道:“我没触及的地方多了,不知先生说的是哪一点?”

“军权。”

唐寅毫不遮掩,“你要当权臣,却碰都没碰过军政大权,我理解你不想让陛下猜忌,但在我看来,不惧帝王猜忌的最佳方案,乃长缨在手,而不是一味的退让。”

第909章 该来的始终会来

唐寅或许是真的没什么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他大概也是这个时代最真心实意为朱浩着想的那个。

二人都是嘉靖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跟朱四的关系亲密,照理说现在应该想怎么帮朱四掌权,连朱浩都没想到,老小子居然会跟他提染指军权之事。

“先生,你说这话不合适啊。”朱浩挤眉弄眼地说道。

唐寅本就是兴之所至,随口就提了一嘴,还真没考虑过别的,但经朱浩这一提醒,顿时发现不妥,不由惊出一身冷汗,下意识地环视一圈,见没其他人在场,不由轻吁一口气,随即不再谈相关话题。

朱浩又给唐寅斟酒一杯:“大明文臣武勋,泾渭分明,很难扭成一股绳,这大概也是杨阁老无论做什么,最后都只能惨淡收场的原因,这要是放在前唐,结果如何还不一定呢。”

唐寅白了朱浩一眼,继续喝酒。

因为无意中提到争取军权,酒桌上平添几分压抑的气氛,唐寅心中本还对朝事有一些疑虑,却没有再提及。

……

……

朱浩见完唐寅,又去见了娄素珍。

当天陪唐寅钓鱼吃饭,朱浩是受娄素珍托请,因为娄素珍想鼓励唐寅“振作”起来。

等朱浩将跟唐寅的相处和对话,大致跟娄素珍说了遍,娄素珍面色黯淡。

“……看来唐先生还是无心仕途,若他觉得妾身喧宾夺主的话,妾身大可退出现在的工作,以后专心打理院子里的事,不再干涉公子和先生的作为。”

娄素珍怕唐寅多想,主动请退。

朱浩笑道:“夫人,你不必为唐先生的一两句感慨而自责,这不是你的错,其实就算是让唐先生进一步为翰林学士,或是入阁,他也未必有那心。却是夫人你……巾帼不让须眉,若是让我选择的话,我宁可选择夫人你做我的幕僚。”

“公子何出此言?”

娄素珍急忙回绝,“妾身绝无此等能耐。”

朱浩道:“哈,你别多想,若是我跟唐先生合作,他也不可能当我的帮手,反倒是我要给他打杂,所以才会这么说。”

朱浩解释了一下,但就算是娄素珍也明白,朱浩只是名义上唐寅的弟子罢了。

论实干能力,唐寅跟朱浩的差距,不是一两个她娄素珍就能弥补的。

朱浩把受托之事完成,将走之际,顺带问了问有关兵工厂的筹备情况,娄素珍有意提醒:“公子最近应该又有多日未曾回府探望尊夫人了吧?公子应当多顾念家事才对。”

“呵呵。”

朱浩没想到娄素珍不但对唐寅的事感兴趣,连自己的家事她也要过问。

娄素珍一本正经道:“公子年岁渐长,却一直没有子嗣,估计令堂也会着急,公子不该为朝事而忽略家事,这毕竟关系到公子的未来,不可不慎!”

朱浩点头:“好,我记下了,有时间就回去,夫人你也多考虑一下自己的事,不要总顾念他人而不自顾啊。”

娄素珍洒脱一笑:“公子的教诲,妾身也记下了。”

……

……

朝堂上,有关谁入阁,谁当翰林学士的事,还在暗中发酵。

朱四这天收拾好心情,溜出宫,到了思贤居,见朱浩的同时,犹自不忘叫上蒋轮和唐寅一块儿,大概是想把亲朋故旧召集起来聚聚餐。

朱浩本就在思贤居内批阅奏疏,朱四到来,二人先到听戏的雅间,此时楼下的戏台空空荡荡,公冶菱被接进皇宫后,朱四已经很久没出来听戏,思贤居的戏台都快荒废了。

“……宫里一点意思都没有,听说西域的舞姬跳舞很有一套,什么胡旋舞、胡腾舞在隋唐便名噪一时,如今又流行什么肚皮舞,敬道你能不能帮朕找几个来?”

朱四一看就不务正业。

大概当了皇帝,成为九五之尊,就没心思再顾念那么多差事,大权在握,现在连朝中最大的反对派领袖都滚蛋了,朱四无所顾忌,就想着怎么玩了。

朱浩道:“没见识过,也不知究竟如何,但料想不过是普通女子,自小培养歌舞技巧,以魅惑世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陛下还是远离一点为好。”

“嘿嘿嘿嘿。”

朱四笑的声音很难听,不忘打趣朱浩,“你有好日子过就不顾朕了?这世上好玩的东西多得很,朕想见识一下有什么错吗……哦对了,火车再过半个月就要通车了,朕想亲自去观礼通车仪式,到时朕要你作陪。”

朱浩这次没拒绝。

本身火车通车这件事,朱四便是主导,现在事成,由皇帝为火车和铁路背书,起到的宣传作用非常大。

只是作陪这件事,朱浩觉得有不妥之处。

说白了朱浩还是不想泄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像现在这样藏在暗处,既能帮皇帝做事,又能在各方势力中周旋,更符合朱浩的诉求。

“还有啊,敬道,有关给先皇追封之事,朕不想再等了,现在这么好的机会,你要赶紧操持起来,连母后最近也在问朕,说这事关系到兴王府兴衰,母后开始闹情绪了,说是不给办,她就要回安陆去当她的兴国太后,这不是让朕为难吗?”

朱四有些烦扰。

给朱祐杬追求帝号这件事,真不是朱四一个人的执念,连蒋太后都有点不知进退。

大概是蒋太后在皇宫受够了张太后的气,现在好不容易张太后的盟友杨廷和退出朝堂,当娘的就开始在儿子耳边吹风。

以朱浩看来,虽然蒋太后出身大户,但始终不是什么书香门第出身,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没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只顾着眼前的利益。

朱浩道:“陛下不如先找礼部尚书,单独谈谈。以臣所知,这位汪部堂,接任礼部尚书后在朝中的存在感很低,一直想证明自己的能力,陛下就当是给他个联络朝臣检验成色的机会……”

“他会帮朕?”

朱四瞪大眼。

朱浩摇头:“显然不会。”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