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83章

作者:天子

谁动谁?

你个老家伙,说话怎么跟打哑谜一样,为何我一句都听不懂呢?

徐阶急忙问道:“孙部堂,此案……敬道有裁量断谳之权吗?”

孙交本还在严肃抨击朱浩的行为,听到徐阶如此天真的问题,不由展颜一笑:“有人没对你坦诚相待啊……不过想想也是,你明日就要回乡,多说无益,等你回来,才到你大展拳脚的时候,到时或许就知道真相了!”

第900章 发配、戴罪

朝议。

轮到定张家兄弟罪的时候,因为张家兄弟供述比较清楚,互相检举,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吐露得干干净净,以至于大臣们对他们的罪行没什么争议,目前要讨论的,只是要如何处罚。

皇帝先定了基调。

让他们戴罪立功,分别到西北一处军中效命,期限是一年半到两年时间。

既像是流徙,但其实并没有罚他们去做苦役,如果到西北领兵都要被看作不仁义,就不会有那么多勋贵争着想去西北掌兵了。

基调定好。

孙交本以为会有很多人出来为张家兄弟说情,但现在杨廷和不在,外戚张家跟杨廷和的联盟关系不复存在,接下来朝臣自然也对张家兄弟的遭遇采取了冷眼旁观的态度。

大概只有皇帝说要杀张家兄弟时,才会有人出来为其说情。

结果如朱浩所言,有大臣争取让张家兄弟外放到宣大一线,为皇帝回绝,坚决要将他们派到三边。

众人都等蒋冕出来说话。

但不知为何,作为首辅大学士的蒋冕,在朝堂上就像是透明人般,有他没他一个样。

而且蒋冕不像杨廷和那样,杨廷和就算不说话,背后也有一堆人会按照他的意思办事,而现在蒋冕不发话,别人也都装哑巴。

最后朱四定调:“……既如此,朕去请示过太后就安排执行。诸位卿家有何意见,这两天还可以上报,朕会酌情考量。退朝。”

……

……

孙交从奉天殿出来,人有些恍惚失神。

毛纪走过来,客气地问道:“志同先前为何没有出面劝谏?”

孙交摇头:“不方便。”

孙交到底不是刑部和大理寺等法司体系的官员,更不是都察院的人,他这次对张家兄弟的事,保持了足够的克制……连蒋冕都不说话,凭什么让我出来为他们说情?

但顺势踩张家兄弟一脚,我也做不出来。

进退都不得,那我就站在原地看热闹好了。

毛纪道:“惩戒张氏一族,看似针对外戚,实则有人欲借机生事,志同需留意,接下来就有人要对我文臣行限制之举,或会牵扯到朝中更多人。”

“哦。”

孙交表情淡漠。

他听出来了,毛纪大有拉他入伙的意思,想跟他结成一党,共同对抗皇权。

但问题是,杨廷和在朝时,他都不想跟杨廷和合作,现在蒋冕朝中影响力明显差远了,就算再加个毛纪也不够皇帝打的,凭什么就让我加入你们?

形成鼎足之势,让皇帝觉得大臣间存在一些博弈,平衡各方关系,不好吗?非要把君臣关系搞到剑拔弩张不可?

毛纪回头看了蒋冕一眼,旋即又凑上前,低声对孙交道:“务必要防备陛下下一步动向……或跟议大礼有关。言尽于此。”

说完,毛纪离开,往蒋冕那边去了,随即内阁几人往文渊阁行去。

孙交驻足看着几名阁臣远去的背影,心里非常纳闷儿,他们怎就确定皇帝下一步动向是要议大礼?

听起来合情合理,但要是没人跟他们通风报信,他们能如此笃定?

是有人故意泄露风声,还是说走漏了消息?

为何又来跟我说?

孙交带着满心不解,低头闷声出宫去了。

……

……

仁寿宫内。

朱四果然在朝议后,跑去跟张太后禀告。

“……太后,朕让两位舅舅去三边,是让他们有机会为大明效忠,自古以来,华夏忠臣良将都是在北方边疆建功立业,而两位国舅一直都缺乏军旅锻炼,朕觉得他们能力还是有的,尤其建昌侯,先前去西北一趟,可是立下军功回来……”

朱四说了许多把张家兄弟调去西北的好处。

张太后有些动心。

当然,张太后并不是看不出皇帝的意图,说白了就是让张家兄弟去西北,不留在京城干涉朝政,也不至于闹出什么乱子来不好收拾。

“皇帝啊,你让两个舅舅去西北,出发点或是好的,但你可曾想过,他们到西北后,可能随心来处置事情?到了那边,自会有很多人限制他们的一举一动,再便是他们本为戴罪之身,军中人能给他们好脸色看?别到时候军功没得到,反倒又出什么差错。”

身为太后,有亲弟弟掌控京营多好?

军权在手,她这个太后说话都更有份量。

若是俩弟弟以戴罪之身去西北,张太后想用人都找不到对象,就算两个弟弟真的是歪瓜裂枣,至少用着放心,没了这对兄弟,张太后实在想不出还有谁会真心实意帮她做事。

朱四道:“可是太后是否想过,他们的确犯罪了啊!难道有过错不惩罚,能让天下人服气?留在京城,怕是他们以后想做点事都难,别人既会说朕包庇纵容两个国舅,让他们无面目做人做官,永远被人指指点点……既如此,还不如给他们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张太后态度不是很坚定。

听了朱四的话,她又觉得有一定道理。

让两个弟弟执掌京营一营,结果就因为倒卖军械之事,闹出了天大的丑闻,京营是没法呆了,难道两个弟弟留在京城混吃等死就是她这个当姐姐希望看到的?

朱四好似许诺空头支票般,信誓旦旦道:“太后,要不您看这样,让他们到西北后,只要平稳做上一年半时间,回到京城,朕就给寿宁侯晋升为昌国公,让建昌侯提调京营,朕还准备将神机营交给他……不求他们在西北有功,但求无过错就好。”

“这样啊……”

张太后想了想,好像这笔买卖挺合算。

但她还是有所疑虑,问道:“那他们去了三边后,当何差事?”

朱四道:“自然不会亏待他们,就算不做总兵,也会安排副总兵当,延绥等处的指挥使,会归他们调遣。朕只是不希望看到他们在京城继续做傻事……您看这样如何,让张永再去协助他们一下……先前建昌侯就是随张永去居庸关,拿下军功的。”

张太后凝眉想了想,突然问道:“当时除了张永之外,还有个人是谁来着?”

朱四想都没想道:“是唐伯虎。”

“唐伯虎是吧?让他一起去吧!给他个差事,这样哀家也能放心。”

张太后现在是护弟狂魔,感觉让两个弟弟去西北锻炼一下也好,就想给弟弟配备最好的幕僚和帮手团队,总之是之前张延龄在居庸关和宣府取得战功的关键人物,她要一一派过去跟着。

朱四道:“太后,唐伯虎乃是朕在王府时的先生,他现在身体抱恙,怕是去不了西北。不如这样您看……朕让曾经的总制宣府、大同、偏头关等处军务的臧凤,跟他们一起去,您看如何?”

张太后问道:“臧凤?他是谁啊?”

朱四心里暗忖,你这个当太后的真是孤陋寡闻,连臧凤都不知道是谁?

这可是之前朝堂争议的关键人物,难怪杨老头最后灰溜溜走了,感情连他的靠山都不知道臧凤这个人是谁啊。

“乃是朕一手提拔起来的宣大总督,他才能卓著,值得信任。”朱四道,“先前三边总制已裁撤,现在朕想让此人前去担当。”

张太后微笑点头:“哀家看,挺好的。你为了帮两位舅舅,也算是有心了,那这件事,哀家便先答应下来。找人去通知他们吧。”

……

……

朱四顺利在张太后这里完成说项。

事情之顺利,连朱四自己都没想到,出了仁寿宫后,朱四甚至还在问张佐:“那老女人,全都答应了?”

张佐听了一阵汗颜。

那位可是你名义上的母亲,转脸就以“老女人”来称呼,你是有多不待见她?

要是被她听到这称呼,该怎么想?不想废了你的皇位才怪!

张佐道:“是。”

朱四笑道:“她缺心眼儿吧?朕把她两个弟弟调去西北,让她在京城没什么人能依靠,怎这么轻易便松口了?”

张佐试着分析:“陛下,您看是否这样,其实太后一直都觉得两位国舅不争气,想给他们个机会去军中获取一些资历,回来后好再委以重用?”

“算了吧,那对傻逼,到哪儿都那德行,先前朕还要联合老女人对付姓杨的,才对他们兄弟俩宽容,现在不用客气了!朕会跟敬道一起好好收拾他们!去西北还想囫囵着回来?就算是朕答应,敬道也不会答应的。”

朱四很得意。

这次的计划,从朱浩提议让张家兄弟执掌京营,获得张太后支持,把杨廷和赶走开始。

到后面张家兄弟贪赃枉法,也有朱浩暗中设计给他们挖坑的意思,要是军械没有销路,张家兄弟能这么容易上当?

最后就是看似恩遇,其实是发配流徙,让张家两兄弟远离京城,让他们到三边自生自灭……看似给其安排了个顶级幕僚队伍,但那配置跟张家兄弟有何关系?臧凤去西北当三边总督,难道会受张家兄弟节制?

在京城,或许多数人都忌惮张家兄弟。

可在西北那豺狼虎豹遍地的地界,谁还在意张家兄弟是谁?他们去了,就算想为非作歹,也要有凭靠才行,谁会把手里的资源分给他们?

“对了,敬道先前还提到谁来着?”

朱四往乾清宫走,突然问了张佐一句。

张佐想都没想回道:“乃王琼。”

朱四道:“行,朕要好好用这人!

第901章 他能说了算?

张家兄弟刚回到家,就有宫里人前来传话,说是要带他们出去见一个人。

张鹤龄很恼火,老子在诏狱里待了多日,好不容易出来,居然不让老子先洗去一身晦气,又要带老子去哪儿?

来人很客气:“……是太后娘娘吩咐下来的,说有关两位侯爷的前途,若两位侯爷不去,或会遗憾终身。”

“多叫点人,咱去瞅瞅!”

张鹤龄本不想去,但现在是姐姐叫他们,又说得这般严重,他不得不去看看到底是怎生回事。

……

……

张延龄的情况,跟他大哥差不多。

兄弟二人到了相约之处,却是张永在京城的私宅,他们在府门外见到恭敬迎上前来的张永,弟兄俩都很纳闷儿。

“两位侯爷,终于大驾光临,请吧。”

张永做出请的手势。

张延龄不耐烦地道:“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本侯没时间跟你嬉皮笑脸……哼,每次见到你这个老阉人就知道没好事。”

张永面色尴尬。

虽然我张永现在落魄了,但也不能就这么当面打脸吧?你们两个以后可是要落到我手里的!

难道不怕我趁机打击报复?

真是没眼力劲儿!

张永脸上仍旧堆笑,只是看上去没先前那么热情了,仿佛打趣般说道:“未来两年,咱家将在三边各处行走,望两位侯爷多多提点照顾。”

“啥?”

张鹤龄一听,差点儿就要冲过去抓张永的衣领,问个究竟。

张永连忙后退两步,装出一副好奇的样子,问道:“两位侯爷居然不知情?陛下旨意已下,让两位侯爷在咱家陪同下,前往三边军前效力,天黑前就要出发,难道两位侯爷家里没准备好?”

“老子日你大爷……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张鹤龄暴跳如雷。

张延龄相对平静些,瞪大眼问道:“确定了,真是去三边?”

张永肯定地点了点头,道:“是,廷议做出的决定,太后娘娘也准允了,听说两位侯爷先前就因为争军功闹得不可开交,这次也算是让两位有实现心中理想的机会,等到了三边,两位侯爷可要好好报效朝廷。”

“日他奶奶个熊……闹啥呢?老子在京城日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三边?那鬼地方也是人待的?”

张延龄很不满。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