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71章

作者:天子

你们俩这么熟的?虽然早知道你朱敬道考中生员时,是受这位张翰林的考核,但张翰林说什么跟兴王提过你未来成就惊人的话,岂不是说,你朱敬道在兴王府还是一号人物?连老兴王都知道你?

“这位是……?”

张邦奇又望向徐阶。

徐阶赶紧上前去通报姓名,张邦奇笑了笑,语气却没有了先前的热情,微微颔首道:“大明的榜眼也乃栋梁之才,此番来京,一次便见到连续两科的状元和榜眼,还是年轻俊杰,真是三生有幸。”

“不敢,不敢!”

徐阶现在学低调了,怎么可能在张邦奇这个新晋的翰林侍读面前居大?人家可是皇帝钦点的翰林侍读,未来的前途岂是一般人能比的?

“对了敬道,与我同行的还有一位小友……”说着,张邦奇回头往马车方向看了一眼,“还不下来?”

从车厢里面探出个头。

随即那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要说少年俊杰,眼前这个白衣少年比起徐阶更像,而且非常俊俏的那种,更加重要的是,此人比朱浩初识时长高了许多,成了个大小伙子,要不是脸上带着那标志性的苦瓜脸,朱浩真怕路上见到都认不出。

京泓!

“小京子,不容易啊,你居然跟张先生一起来的?”朱浩笑着迎过去。

京泓面带少许气馁:“怎么还称呼我小京子?你跟那谁……真是一样!我现在考中生员了,但去年湖广乡试没中,今年央求父亲准许我出来游学,恰好见到陛下派来找我的人,就跟随一起来京城了。张先生在路上指点了我不少学问。”

说着,京泓用感激的神色望向张邦奇。

张邦奇笑道:“你学问不错,将来一定能中举,可不要因为敬道比你先有进益而荒驰学业才是。”

“学生不敢。”

京泓赶紧拿出受教的神色。

看样子,京泓像是拜了张邦奇为师。

要是一般人,张邦奇定不会收其为弟子,但京泓不一样,这位可是曾经兴王世子的伴读,跟当今天子一起长大,而且皇帝还点名让他带京泓一起到京,张邦奇顺带考察了一下京泓的学问,发现此子不但学问好,而且性格谦和,一心向学,自然也就喜欢上了,带在身边稍微调教下,就能当半个入室弟子。

……

……

寒暄一阵,就要一起进城。

朱浩和徐阶各有马车,当天朱浩出来接人,可不会乘坐官轿,那也未免太过高调了。

徐阶拉了朱浩一把,诧异地问道:“你……你都认识?”

朱浩笑道:“当然,我考院试时,就是张提学主考。京泓是我在王府读书时的伙伴,认识多年了。”

“你……你认识的人可真多。”

徐阶突然发现,好像就自己一点关系和门路都没有。

好不容易跟着一起出来迎接翰林侍读,却还是孙交给他的机会,总觉得好像要承谁的情,可问题是……什么都没得到,为什么要承情?自己官途一片暗淡,就算想巴结权贵为自己求个靠山,也不知道该找谁。

孙交吗?

确定孙老头喜欢提携年轻人?

还有孙老头怕是快从朝中退下去了吧?

总不至于让我巴结朱浩?

“小京子,跟我乘坐一辆马车。”

朱浩不理会一脸苦涩的徐阶,朝京泓打招呼,“到了京城,就是到了我的地头,我请你吃饭,回头带你到各处走走。还有我准备带你去个好地方……”

“什么地方?”

京泓饶有兴趣地问道。

朱浩要带他去的地方自然是思贤居,去见朱四。

朱浩却不解释,笑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第885章 洪水猛兽

紫禁城,仁寿宫。

朱四正在拜见张太后,同时也是来跟张太后说明杨廷和即将致仕之事。

这是朱浩提醒朱四的。

别的你可以不把张太后的意见当回事,但有关杨廷和的问题,你还是要跟张太后说清楚,毕竟杨廷和名义上曾是张太后的盟友,在拥立新皇这件事上,张太后的话语权极高,你要防止张太后对杨廷和致仕一事不满。

“……母后,杨阁老乃第八次请辞,儿这才同意让他回乡,将给予他最大的荣耀,让天下读书人都知道他的丰功伟绩。”

朱四语气低沉。

张太后的脸色则多少有些不悦。

虽然张太后跟杨廷和的盟友关系似有似无,但若是真让杨廷和退下去了,以后再想找个能限制小皇帝的大臣,几乎就不可能了,而且杨廷和对张太后和朝廷来说,有维护正德朝到嘉靖朝平稳过渡的泼天大功。

平时她可以不跟杨廷和合作,但杨廷和真退下去了,张太后会感觉自己在朝中少了强有力的臂助。

“就不能多挽留几次吗?”

张太后目光殷切望着过继来的儿子。

朱四苦笑道:“这都已经是第八次了……朝中翰林院和礼部的大臣都在说,不该再强行挽留,而且继承首辅之位者乃蒋阁老,蒋阁老跟杨阁老在做事上一脉相承,杨阁老离朝对于朝堂不会形成太大影响。”

“唉!”

张太后重重地叹了口气。

她虽然满心不悦,但想到儿子在杨廷和致仕这一重大问题上,能来问自己的意见,说明儿子心里还是有自己的。

朱四趁机道:“儿还准备重用两位国舅,让建昌侯执掌振威营,由寿宁侯提调练武营。”

大明京营,如今主要由十二团营组成,分别以十二侯督抚,以往张家两兄弟虽然也曾有机会督十二团营中一部,但因为他们没统军的水平,后来正德皇帝基本没再给他们委派任何京营的差事,只让他们在五军都督府领个虚职。

张太后道:“陛下,你要知道,谁能真正帮助你,寿宁侯和建昌侯虽然有时候做事不太靠谱……唉!但你至少该知道,他们心是向着你的……”

连张太后自己都知道两个弟弟不争气,只能强调亲情。

朱四笑道:“母后,儿准备让寿宁侯进昌国公,此事一直都在筹备中。儿不会忘记他们迎立的功劳。”

“好,好。”

张太后明显是那种习惯过小日子的女人,对于朝廷大事,没那么强的管控欲,竟然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其实要归功于杨廷和。

虽然在拥立新皇的问题上,杨廷和需要征询张太后的意见,但随后杨廷和就杜绝了张太后干涉朝政,尤其垂帘听政的可能,这也使得张太后的眼光只局限于为张家争取到一点利益就感到满足。

……

……

朱四从仁寿宫出来,心情大好。

过了张太后这一关,看起来杨廷和致仕已经没有任何阻碍,只需要等朱浩帮他把杨廷和的请辞奏疏给批复。

“真不错,走,出宫去!”

朱四招呼身后的黄锦。

黄锦道:“陛下,时候尚早,此时出宫,会不会……”

朱四笑道:“怕什么怕?难道还有大臣时刻盯着宫门口?朕听说今天京泓到了京城,朕要去看看老朋友,这都不行吗?”

黄锦急忙领命,准备跟朱四一起出宫。

不料二人刚出乾清宫大门,这边张佐便火急火燎跑了过来,到朱四面前犹自显得惊魂未定。

朱四皱眉问道:“出什么事了?莫不是鞑靼人又叩边了?”

“未有。”

张佐道,“乃唐先生……他在京西监督修造铁路时,晕倒了,半天都没醒过来,大夫看过,发现没什么办法,只能派人来求助陛下。”

“什么?”

朱四一听,顿时重视起来。

唐寅毕竟年岁大了,这次晕倒半天没醒,也就是说从京西工地往京城传递消息时,唐寅都没醒过来,很可能会一命呜呼。

黄锦急忙道:“陛下,好像朱先生曾提过,今年到明年,唐先生或有命数上的劫难,所以需要让唐先生好好休养。”

“对对对,朕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唉,朕不该让唐先生离京去督造铁路,这得多劳累啊?赶紧派太医去救人!”朱四吩咐道。

张佐问道:“现在就派人?”

朱四面露不满之色:“你这不是废话吗?唐先生生病,还要拖着不成?就让薛太医去,他医术很不错。”

薛太医也就是薛己。

最近薛己在皇宫太医院中名声响亮,主要是其为皇宫里的女人,尤其是朱四的后妃治病很有一套,陈皇后不断在朱四面前夸赞,以至于朱四差点儿觉得,薛己是天下第一神医。

张佐试探地问道:“陛下,是不是应该请朱先生亲自走一趟?”

“嗯!?”

朱四一怔。

这时他才反应过来,好像真正有起死回生救人本事的“大夫”是朱浩才对。

薛己再牛逼,也不过是给宫里的女人治治小毛病,属于那种妇科大夫,而给唐寅治病是不是要派个医术全面点的?

“算了,出宫以后再说吧,朕正好去问问敬道的意见!”

……

……

朱四带着张佐和黄锦一起出宫。

到了思贤居。

朱四顾不上跟迎上前来的京泓寒暄,让黄锦把朱浩叫到前院大厅内,将唐寅晕倒之事告知。

朱浩听完后显得很慎重,叹息道:“唐先生日见老迈,他的身体能否撑得过今年,都不好说。”

朱四惊讶地问道:“有这么严重吗?”

朱浩不知该怎么解释。

唐寅历史上就是在嘉靖二年冬天过世的,眼下也就剩下几个月而已,要说蝴蝶效应这东西,能救刘春一条命,不代表能救唐寅,还是回到那个问题上,若唐寅患上的是癌症等病症,朱浩几乎是无能为力。

而刘春得的是急病,且有对症的特效药,朱浩恰好在场便救了下来。

唐寅若是身体垮了,就算能吊住命,只怕也难维持一年半载。

“还是先让薛太医去看看,若只是晕倒的话,照理说不至于太严重,但唐先生不得不先回京城来养身体。”朱浩道。

朱四无奈道:“有时候可能真应该听你的……你连别人的命数都能算到,真是个半仙啊。敬道,朕以前就想问你,你是不是学过什么仙术?”

朱浩苦笑摇头。

仙术没有,但对于穿越者来说,恐怕带来的神通比一般仙术都要玄乎。

我不是神仙,没有预知未来的本事,却博古通今,只要自己没形成太大的蝴蝶效应,那未来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发生,就看我脑子里的知识涉及到了哪个层次。

……

……

二人商量妥当,还是让薛己带着太医院的人前去救治。

随后让唐寅回京养病。

本来朱四即将见到京泓,心情挺不错,但因为唐寅生病,三个好哥们儿多年后重逢,朱四的脸上却带着一丝阴霾。

朱四少年丧父,对于男性长辈的尊重实实在在,并不单纯只是装装样子,尤其唐寅曾对他的人生产过深远影响,朱四不希望眼睁睁看着唐寅早早便魂归黄土。

“京泓,你表字什么?”

朱四跟京泓坐下来后,问道。

京泓道:“年未满二十,家父没给起。”

朱四望着朱浩:“不如让敬道给你起一个!呵,或者找唐先生起也行。唉!可惜唐先生生病了!哦对了,汝霖现在怎么样了?”

京泓对袁汝霖的事并不知晓。

朱浩提醒:“汝霖正在南京国子监读书。”

“为什么是在南京?而不在京城?”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