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63章

作者:天子

牟大志却笑道:“本地官绅听说新知府驾临,已备下薄酒,顺带想为朱知府饯行,祝他仕途一马平川,平步青云。”

既为旧知府送行,也为新知府接风,这宴席同时就办了。

省钱先且不说,要知道朱浩到地方后,还没参与过地方官绅为他准备的宴席,没跟本地大户熟络过,虽然干了没几个月就走了,但必要的交际还是得有,或许以后本地有什么事,而朱浩在朝为官,就能说上话呢?

来人道:“不必了,朱知府只吩咐在府衙内设宴,另外也请衙门内官员和属吏参与,旁人就不必请了!县衙那边,不必打招呼,只是府衙内部的宴请。”

牟大志笑道:“好,好,下官这就去办。”

等人进去后,蒋山同骂道:“你倒是会献殷勤,府衙账上有银子吗?”

牟大志一脸得意:“朱知府说要继续开矿,又调拨了几千两银子,虽不留存知府衙门账面上,但这次是朱知府设宴,银子总不能走府衙的账吧?嘿嘿。”

蒋山同怒气冲冲:“那就多多置办好酒好菜,开个斋,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正好打牙祭!”

……

……

内堂。

朱浩正在跟公孙衣和孙孺交流。

朱浩、公孙衣和娄素珍都有椅子坐,孙孺只能立在一边旁听,但就这样,孙孺还乐呵呵的。

孙孺也想当官,眼看同为举人的公孙衣一上来就当上知府,而他自己也当上了公孙衣的幕宾,下一步会不会就是让他也去当知府?

人生一片光明,当然要在老师面前好好表现一番,争取老师早点跟皇帝说,让他能入仕做出成绩来。

公孙衣见到朱浩,显得很捉急:“朱先生,在下也不知怎么回事,突然就得到调令当永平府知府,完全没有思想准备,您让在下留在永平府府城,不会就是为此事吧?”

朱浩笑道:“当官,不一直都是公孙先生的理想吗?”

“这……理想……这……”

公孙衣嘴笨拙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当官是好,但你让我一步步来啊,这知府的官帽子怎么“哐当”一声就落到我头上了?幸福来得太突然,但压力也无比巨大啊。

我都没正经当过官,就让我当一府知府?开玩笑呢?

朱浩道:“这永平府知府,怎么当,其实你不用太过担心。到了知府这级别,有事交给下面的人做就行,你要做的,就是驾驭好下边的官员。若有不懂之处,自会有人支应。”

公孙衣忍不住看了看孙孺。

好似在说,你说的支应我的人,不会就是这小子吧?

没给我惹麻烦就算不错了,还想让他支应我?他会当官吗?

随后公孙衣又可怜巴巴望向娄素珍,好像在说,你要是把你的幕宾交给我,我或许就有希望能在知府任上干下去了。

孙孺张大嘴巴问道:“先生,不是说咱的人想当官都难吗?您是进士,好不容易才当到知府,为何公孙先生一上来就能当知府?”

朱浩笑了笑。

你小子,想让我对你解释?你有那资格?

再说了,你俩虽然都是举人,但其实都是靠我泄题,提前给你们写好文章铺好路,才混到今天这地步,你们是玩脑子的吗?连唐寅问我,我都未必会回答呢。

“别管怎么当上的,好好做官,比什么都重要。公孙先生一来就是正四品的知府,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定能光耀门楣。其实光是兴王府教习这一层身份,无论是朝中人,还是地方官绅,都不敢开罪你。”

朱浩也是在提醒公孙衣。

你不用担心会不会当官。

就算你狗屁不是,但就凭你是当今皇帝的老师,谁敢得罪你?

连地方御史言官都要对你敬而远之,谁不知道现在皇帝的皇位已非常稳固?

朱浩再道:“不过这边还是要提醒公孙先生一句,可别信什么千里当官只为财的说辞,你还想有更高的追求,就得好好当这个官,除了俸禄外一文钱都别碰,以后金山银山等着你呢!”

第874章 拴住你

公孙衣有时候还是太过贪财。

虽然朱浩觉得公孙衣算是个有原则的人,但也怕其被利诱腐蚀下,最终堕落深渊。

你要钱,以后有的是机会给你赚,没人让你当个绝对的清官、廉官,但你就是眼下不能当蛀虫,这正是你事业上升期,如果从一开始你就想利用当官来发财,那你趁早断了仕途的心思。

不管怎么说,公孙衣来当永平府知府,而孙孺充任其幕僚,相当于师爷,锦衣卫这边也会留下人手打理,再就是会找专门的师爷来给公孙衣打下手。

不用你办事,只需要你顶着皇帝老师的名头,留在永平府当知府就行,也别想升迁,对别人来说这个永平府知府只是个跳板,而你公孙衣则需要长久留在这职位上,谁让此地关系到皇帝开铁矿的大计?

哪怕干个五年十年,你也不能挪窝。

让娄素珍给你当师爷?

想得美!

随后锦衣卫的人带公孙衣和孙孺去知府衙门后院参观。

娄素珍留在朱浩身边,她对有关公孙衣的安排也很好奇,站在她的角度,公孙衣没法胜任一地知府的差事。

“陛下不任用他,又能靠谁呢?想当永平府知府,重点要看跟当今天子的关系,出身背景远比能力更加重要。”

朱浩的观点,是公孙衣不需要有能力来当这个知府。

永平府知府这差事,主要看属于哪个政治派系,若没有皇帝派系的背景,你再有能力都不行。

可一旦有了兴王府出身这一背景,哪怕是个愚不可及的木头疙瘩,在各种政治资源倾斜下,也能把这差事干好。

娄素珍道:“公子就此回到翰林院,不是一切都没有改变吗?”

朱浩摇摇头:“我觉得,我回京后的差事,不可能只是回翰林院继续当修撰那么简单,你说今年我先是翰林修撰,再当永平府知府,然后又是刑部郎中,回京后继续让我当修撰……你敢保证,过几天不会再下一道公文,把我安排到别的差事上?”

娄素珍笑了笑,没有回答。

“现在明面上,我就有这么多差事,其实暗地里,还有户部郎中、南京户部主事、湖广提学副使……种种差事都可能会落到我头上,回翰林院对现在的我来说都近乎苛求!”

朱浩面带自嘲之色。

一个年轻官员,被人拿来当枪使,职位飘忽不定,感觉自己的仕途跟别人的仕途全不相同。

别人是在一个职位上苦苦熬日子,而朱浩则是反复横跳。

娄素珍问道:“那……杨阁老为何会同意新知府人选?”

朱浩扁扁嘴:“对杨阁老来说,只要能平衡朝局,制衡他认为的危险人物,涉及到人事任免,哪怕再不合理,也会跟陛下妥协,甚至会在背地里推波助澜。自从当今天子登基后,你见过几次杨阁老在陛下对兴王府旧人的委命上,做过阻拦?”

娄素珍仔细一想,好像真是这么回事。

不过……

杨廷和还是对唐寅的安排提出过反对意见,虽然多数时候他只是隐身暗中,由别人来出面。

不过随即她就意识到,朱浩话中的重点,杨廷和认为的“危险人物”,不就是唐寅么?

以公孙衣来制衡唐寅?

虽然二人都在王府中当过教习,但公孙衣何德何能,凭什么制衡唐寅?朱浩的理据又在哪儿?

娄素珍还想继续追问,但显然此时朱浩已没心思跟她解释太多,她只能暂时收起心中的疑窦,去自己的房间收拾家当,准备跟朱浩一起返回京师。

……

……

“要走了吗?为什么不留在永平府多当几天知府?我才不想回京城呢。”

朱三是府衙内最晚知晓要回京城的人。

当天收拾妥当,来日一早就会启程。

朱三面对前来通知的朱浩时,使起了公主的小性子,大概意思是我好不容易才逃出樊笼,休想让我再回去。

朱浩道:“锦衣卫的人会护送你回去,由不得你做选择,连我也没有选择的权力。”

“你……”

朱三一脸委屈地望着朱浩,“你不帮我,还有谁能帮我?我回京城后就要嫁人了!你不帮我说话吗?”

朱浩很想说,你嫁人,我帮你说什么?

大姐,你该认真考虑一下我们的关系了,我是有妻子的,哪怕你的确“有情有义”,你认识我也比较早,还曾经帮助过我,奈何彼此身份和地位不同,你我没法终成眷属,那就只能……表示遗憾了。

朱浩道:“我为什么要帮你说话?”

“我,你……你混蛋!”

朱三一时语塞,只能骂朱浩不开窍了。

但朱浩真的不开窍吗?

朱浩将头别向一边,看着门口正在收拾东西的人,冷冷道:“公主请自重,我本就有家室,难道你想让我休了妻子娶你?”

“好啊……”

朱三想都没想,觉得朱浩提出的方案再好不过,但随即她明白,朱浩不过是在拿她开涮,朱浩根本不可能休妻。

人家需要跟孙交联姻,来获得一些政治上的便利,而朱浩跟皇帝的关系已是那样,有没有她嫁给朱浩,没什么区别。

朱浩道:“你还是考虑清楚后再说吧!我不会做忘恩负义之事,不可能休妻,自然也不能娶你。难道你想当我的小妾吗?”

朱三用恶狠狠的目光望着朱浩:“你……你无赖!”

朱浩耸耸肩:“既然我不可能休妻,你也不能做我的小妾,那就算了吧,咱还是好朋友,以后再见面,一起吃饭喝酒,或者说你有什么困难让我相助,我都会帮一把,但就是在男女之事上,要检点些。”

“呸!臭不要脸!”

朱三骂道,“谁要跟你搞男女之事?要脸不?谁又稀罕把你当好朋友?回京城就回京城,大不了我出家当尼姑,以后再也不嫁人了!谁怕谁?”

或是自尊心受到伤害,朱三一溜烟跑了出去,看似回她自己的房间收拾东西去了。

但她本就孑然一身而来,有什么好收拾的?

很快若有若无的呜咽声就传来。

……

……

“公子,这样对公主,会不会有些……残忍了?”

娄素珍从门口进来,面带遗憾之色。

朱浩没好气地横了娄素珍一眼:“你替她说话?”

你好像是我雇来的,在这种事上,你偏帮外人?

再说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她的身份,你觉得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吗?

朱三又不是孤儿,她可是有母亲的,母亲还是大明的太后,弟弟更是大明的皇帝,难道老朱家不要面子的?有些事是一个小姑娘家想做就能做的?真当大明皇室的婚姻是儿戏呢?

娄素珍叹道:“与她相处这段时间,只觉得她是个率性的少女,敢爱敢恨,比一般的女孩要勇敢得多,连在下也都自叹不如。”

这点倒没说错。

娄素珍虽然光彩熠熠,曾是宁王妃。

但她的婚姻始终也是政治婚姻,娄素珍的独立自主,更多是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宁王想利用这个妻子的贤名,去收揽天下读书人的心,还以唐寅为招牌,把一些人拉到南昌为其谋反所用。

其实娄素珍前半生哪儿有机会跟朱三一样,来个浪迹江湖?千里寻夫?

就算现在,娄素珍已失去了过往身份的牵绊,但她仍旧不敢跟唐寅踏出最后一步,也足以说明,她心中的道德枷锁太重了,不像朱三这样,完全率性而为。

“我说夫人,咱还是别想别人了,你跟唐先生这几年处下来,一点进展都没有,是不是也太……”

朱浩反击的话,惹来娄素珍的白眼。

娄素珍不想在朱浩面前提及唐寅。

大致的意思她也明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要以你的想法去左右别人,别人家的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你凭什么对别人提出建议?自家事自己做决定,不好吗?

自以为的道德标尺,要不得。

……

……

娄素珍跟朱浩一道回京城。

但其实,本地开矿之事,即便娄素珍回到京城后还是可以暗中操盘。

朱浩从一开始找娄素珍做幕僚就考虑过,他回到京城后,有很大几率不能直接过问和干涉开矿事宜,而娄素珍因为有跟永平府地方官绅的联系,可以代劳,正好发挥一下娄素珍长袖善舞的长处。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