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6章

作者:天子

当朱浩和京泓吃晚饭时,陆松坐在同桌,佩刀放于桌上,整个人看起来杀气腾腾。

朱浩皱了皱眉,问道:“陆典仗,今晚我要出王府听书,没问题吧?”

本来京泓准备端着自己的饭碗到隔壁桌子坐,听到朱浩的话把碗重新放下,脸上全都是兴奋之色……提前一天回王府,不就是为了能出去听书?这还没跟朱浩提出请求呢,朱浩就发出邀请?

哎呀不对,朱浩这是在邀约陆松!

这位可是个危险人物,小浩子,你就算再热情,咱也不能犯傻呀!

陆松皱眉道:“今日本来你可以不回来,你住在家里要去听书,难道谁还能拦着你不成?”

朱浩笑道:“家里住着,母亲管得严,出去更不方便,所以才会回王府。但袁长史说,以后再出王府的话,你要随行。”

陆松一时不言。

这下京泓心里犯起了嘀咕。

难道说连袁长史都知道自己跟朱浩一起逃夜的事?我以为的秘密早已经不再是秘密了么?万一这事传到父亲耳中,那我以后还敢不敢回家?

“既然袁长史不反对陆典仗陪我一起去书场,那陆典仗入股书场之事,就请陆典仗别拒绝了……你不用花钱,只要借用你的名头,没人敢在书场闹事就好……我每月分你两成的收入,你看如何?”

于三给三成,陆松给两成,朱浩自己占五成还是大股东。

陆松显然不把入股书场当回事,像他这样没做过生意的军户,对于经营个书摊能赚多少钱没什么概念,他下意识地认为只有王府的铁饭碗最重要,其余都是浮云。

“此事回头再谈,晚上出门必须带上我,若擅自出王府的话,你有很大可能会被赶走,让你彻底失去读书的机会!”

陆松最后近乎带着威胁说道。

陆松起身离开时,朱浩心里一阵无奈……

这几天恐怕王府对他的背景查了个底朝天!

王府知道他没有退路,觉得能死死拿捏住,袁宗皋才会有恃无恐让他这个锦衣卫的眼线留在王府,可以轻松接触到朱三和朱四,不怕遭遇反噬!

朱浩心想:“老陆,你到现在都不明白谁才跟你是一条心……王府?锦衣卫?只有我啊!还要跟我搞对立?这次要不是我提醒你,怕是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

……

晚上朱浩带着京泓,在陆松的陪同下一起出王府听书。

到了书场,于三紧张兮兮地凑过来,小声道:“浩哥儿,您可要小心些,这两日三夫人听说这边有个书场,一到晚上就很热闹,指不定哪天就会来听书,到时你们遇上的话……不好解释!”

陆松皱眉。

这是某种联络暗号?

三夫人是谁?

朱浩点点头,让于三去打理书场,这才转身向陆松解释:“他的意思是说,我娘也知道这边有个书场,可能会来听书,怕我娘把我抓现行。”

陆松听了没太当回事,而一旁的京泓则紧张起来。

于三提醒朱浩的,不正是他应该担心的么?

县衙那么多人,认识他这个知县公子的不在少数,县衙怎可能没来听书的?若被他们遇上……

“小京子,放宽心。”

朱浩好像能读懂京泓的心事,出言安慰道,“我准备让于三开几个雅间,这样就能避免我们的身份泄露。”

陆松板着脸问道:“这么简陋的场地怎么开雅间?”

朱浩道:“我在说书台两边搭两排阁楼行不行?雅间就设在两人高的阁楼上,斜着面对说书台,这样既不影响下面卖票,人还可以坐在雅间里,居高临下听书,别有一番风味。

“有权有势又有钱的人来听书,图的就是一个清净雅致,能够避免跟市井小民接触,想来会趋之若鹜。我如此安排既能赚钱,又能给自己提供方便,何乐而不为?我的生意我做主,要是陆典仗对此有兴趣,只管入伙便可。”

第79章 遇到贵人

陆松暂时没有入股的打算,主要在于其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

有铁饭碗端着,根本就不会考虑经商,这也跟朱浩是锦衣卫之家出身有关,陆松本就想摆脱锦衣卫控制,更不会主动把自己跟朱浩的利益进行捆绑。

翌日。

朱三和朱四早早就来到学舍,比朱浩还要早。

朱浩、京泓、陆炳仨则是一起过来的。

“朱浩,你说要带皮蹴鞠给我,带来了吗?”朱四见到朱浩,迫不及待过来问道。

朱浩笑着指了指陆炳,陆炳急忙把皮球丢出。

这蹴鞠确实是用皮子制成,内层有羊膀胱,如此一来便拥有很好的弹跳力,再加上朱浩找专门的制靴师傅定制,使得从材料到做工都非常精良,若朱浩把师傅召集起来,已可以产业化生产。

但显然蹴鞠这东西,在这时代还是太过小众,相比于卖盐所得,真是微不足道,所以朱浩没有开设皮球工坊的打算。

但拿来给朱四玩,再合适不过。

“这就是皮蹴鞠吗?”

朱四拿过皮球,兴奋不已,往地上一扔,弹跳强劲,滚动毫无阻碍,踢在脚上没之前那么疼了。

就在朱四准备踢一脚前,朱浩急忙提醒:“这蹴鞠可要小心点踢,你太过用力的话,只怕一脚就踢得没影了。”

按照以前踢蹴鞠的力度,这一脚下去,非把皮球踢到院墙外不可,到时少不了折腾得跑出去找寻。

“没事没事……”

朱四可不管那些,对他来说有新皮球玩,比什么都重要。

朱三稍显不悦:“小四,袁先生说了,今天父王将考校我们学问,你还有心思玩?不能等考完再说?”

朱四一听有考试,气势顿时蔫了。

“好了,赶紧去温习功课,估计一会儿公孙先生就来了,你们要是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等你们通过考试,我们就出城去荒野蹴鞠,那里天宽地阔,不是更好?”

朱浩给几个孩子重新规划一番。

到城外的草地上蹴鞠……

想想都觉得画面很美。

几个孩子的自我约束力都不错,随后几人都来到屋子里读书,院子里很快安静下来。

……

……

中午。

王府书房。

朱祐杬亲自考校朱三和朱四,而在他面前立着三人,一个是王府奉正张佐,另两位是袁宗皋和公孙衣。

考校的内容是《孟子》的经义和集注等,背诵对两个孩子来说完全是小儿科,朱祐杬甚至问及一对子女对《孟子》章句的感悟,一度提到《大学》的内容。

“很好!”

朱祐杬大致考校一番,满意点头。

两个孩子的学习进度,符合他的预期,尤其是朱厚熜,这次稳稳地压了他姐姐一头,隐约有后来者居上的态势。

朱祐杬随后望着公孙衣,颔首后对一双儿女道:“看来新教习对你们的教导,很是到位。”

袁宗皋笑道:“凤元,兴王这是在夸赞你呢,还不去给兴王行礼?”

凤元是公孙衣的表字,他进王府有段时间了,这还是第一次见兴王,神情激动,以至于不知该如何表现自己的敬意。

正要上去行礼,朱祐杬摆摆手:“你是王府的教习,是世子的先生,不必多礼。”

这意思是你既然是我儿子的老师,跟我同辈,便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地位的差距,免得被两个小的以为王府不尊重先生,令他们乱来。

为给孩子树立榜样,朱祐杬必须要体现出对公孙衣的尊重,哪怕这个先生只是个临时的教习。

“世子,今日你对答的流利程度,不如你弟弟,跟上次大不相同,你要努力啊。”朱祐杬对今日朱三的表现有些不太满意,面带阴沉之色提醒。

朱三心里不高兴。

上次基本是全程碾压弟弟,这次却被弟弟反超,明摆着是因为弟弟跟自己一起听了朱浩的授课。

朱祐杬又望向公孙衣:“劳烦教习对世子多加提点。”

“是。”

公孙衣面带难色。

不是他不想教导,刚才朱祐杬的考校内容他也听了,先前他觉得“心惊动魄”,这种级别的考核,哪里是在考校稚子?差不多已经是童子试的水平,除了不是八股文答题外,其余没什么区别。

就在他以为两个学生无法作答时,他们却基本对答如流,好像这题目根本就难不倒他们。

可问题是……

我都没教到这么深入的地步,他们是怎么答出来的?有人知道题目提前泄露,让他们做过准备?

现在兴王让我提点世子,可怎么个提点法?

公孙衣一头雾水。

朱祐杬好似有什么事要跟张佐商议,匆忙结束这次考试,一摆手道:“袁长史,你送他们出去吧。”

“父王!”

朱三急忙提醒,“这次考试,我跟弟弟算是通过了吧?之前可是答应过,如果我们能顺利过关,就可以出城去玩,父王可还记得此事?”

朱祐杬没好气地打量女儿一眼:“既然你们想出去看看,为父不拦着你们,让袁长史帮你们安排吧。”

“好耶!”

朱三非常兴奋。

出城抓兔子,找块空地蹴鞠,再看看外面的田野风景,如果再能打猎的话……那简直是梦寐以求的生活。

……

……

袁宗皋走在前面,带着公孙衣和两个孩子出来。

“两位王子,你们先回去上课,老夫有话跟你们先生说。”袁宗皋先把两个小的打发走。

“是!”

朱三和朱四一溜烟跑了。

公孙衣心中稍带忐忑,生怕袁宗皋详细问询他教学进度,如果被问及学生的学业情况,他不知该怎么回答,难道自己要告诉袁宗皋,其实我没教到那么深入的地步,两位王子是无师自通?

“凤元啊,你对朱浩怎么看?”

袁宗皋上来的第一个问题,就让公孙衣摸不着头脑。

公孙衣迟疑之后,才回道:“很聪慧。”

袁宗皋笑道:“你也察觉到了?你或许不知,他是名满天下的唐寅的弟子,能得唐寅欣赏,你应该能猜到他有几分才华吧?”

“啊?”

公孙衣着实吃了一惊。

对于一个读书人,尤其是考中秀才的人来说,当然知道唐寅的大名。

虽然唐寅没有做过官,但其自身经历以及在诗画方面的造诣,足以堪称江南文人代表,这样的人注定会名留史册。

相比唐寅那样辉煌耀眼的文坛明星,自己就是读书人中微不足道的尘埃。

朱浩是唐寅的弟子?

听着怎么这么玄乎呢?

袁宗皋道:“唐寅的才学,的确天下无双,可惜他仕途无望……或正因如此,他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卓有建树。”

公孙衣又是一头雾水。

旁人提到唐寅,都说唐寅诗画造诣举世无双,或者说他的书法、撰文水平有多高,你袁长史却称赞唐寅教书育人方面很有建树?

这说法真是新鲜,是你见识过他高超的授徒技艺不成?

“老夫也听过朱浩给两位王子上课,他所讲乃是唐寅教给他的,不一般哪,如果有闲暇,你也可以听听……”

袁宗皋说到这里,算是为公孙衣释疑。

原来不是我教得好,也不是两个王子无师自通,更不是有人提前泄露考题,而是因为他们背后有朱浩这位“名师”指导,难怪两个王子答题能超纲。

技不如人,真就是技不如人呐。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