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12章

作者:天子

虽然她早就知道自己跟朱浩成婚是政治联姻,但却一直以为是父亲为了避免跟皇帝联姻,而选择听从杨廷和的建议,这才将她许配给与皇帝势力无关的朱浩。

谁知这都是在皇帝安排下促成。

再看父亲的反应……

明显父亲也早就知道这件事,却没跟她明说。

孙交看了看女儿,脸上满是愧疚之色,但他仍旧不依不饶:“敬道,你可知先前陛下召见老夫,跟老夫说过什么?他说,只要你回朝,就让你做翰林学士,估计再过一两年,就要安排你入阁了吧?杨介夫走后,留在内阁的,都只为你登顶内阁做垫脚石,是吗?”

这话让孙岚心里更加翻江倒海。

父亲这是在说什么呀?

内阁大学士乃朝中辅弼之重臣,父亲居然认为自己这个生性随和的年轻丈夫,马上就要入阁?

还说当首辅?

这是在开玩笑吗?

第804章 交底

对于孙交的咄咄逼问,朱浩的回答显得极其坦然:“杨阁老退下来后的事,现在提,还是太早了些。至于到时在下是否入阁,亦或是到时朝局中人员安排,也不是现在就能定下来的。”

孙交道:“这不一直都是你的目标吗?”

朱浩摇头:“在下一直都跟陛下提,没人想当第二个江彬,就算是文臣,也要竭力避免为世俗所不容。至于孙老所说入阁为首辅,就算陛下赐与,在下也会辞而不受。有孙老在朝,不正是对陛下作为的一种规范?”

为什么要把你孙老头强行留在户部尚书位子上?当是折腾你呢?不就是为了让你监督皇帝,别让他乱来。

到时你规劝皇帝用别人上,或是名不正言不顺,但要规劝皇帝别太重用自己的女婿,总算是师出有名吧?

孙交想了想。

如果朱浩真是从一开始就为了在杨廷和倒台后擅权弄权,完全没必要苦劝他孙交留在朝堂,更应该让他早点滚蛋才是,不然谁愿意留个能对自己有所掣肘的人在身边絮叨呢?

孙交用很重的语气叹道:“希望你说到做到。”

朱浩点头。

孙交道:“还有,天津造船之事,现在进展如何?我问过伯虎,他对此了解不多,只说现在已有船南调。”

朱浩道:“有关造船之事,不如由在下为孙老整理出一份详细的卷宗,让孙老知晓如今的进度,还有未来的目标……开支方面,在下也知户部一定不肯调拨……”

“谁说的?”

孙交打断朱浩的话,“若是朝廷觉得无此必要,自然不会调拨,但若有需求,为什么不调拨?现在连内阁都认为,东南海防是该加强,否则那些倭人和海盗指不定怎么闹!你就说现在进展如何吧。”

朱浩耸耸肩:“大概有六七十条船,已派往江浙,从近海南下,若顺风顺水的话,大概十日内就能抵达,或能赶得及阻截倭寇东逃之路!”

孙交道:“好,那老夫知道了!记得给老夫上一份详细的清单,让老夫知晓现在的造船进度,也好跟朝廷申请调拨款项……你别总想着花自己的钱,那样不好!走了走了!”

“孙老不多留一会儿?”

朱浩起身,笑着问道。

孙交白了朱浩一眼,再看看自己的女儿,好像没什么放心不下的。

朱浩现在得到皇帝器重,将来有大好前途,也不算亏待女儿,至于说将来会成为权臣……大不了劝女婿发现情况不对早点退下来,以女婿跟新皇共患难的经历,总不至于发展成水火不容吧?

“好好过你们的小日子,老夫知道你此番出行不会带家眷,不带也好,反正你过去也是做辛苦活。对了,有时间让敬德去见见老夫,老夫很欣赏他。”孙交临别还不忘对朱浩提一句娄素珍的事。

朱浩笑而不语。

一旁的孙岚不解,父亲嘴里的“敬德”是谁?

……

……

朱浩和孙岚夫妻二人,一起送孙交离开。

没送到府门口,只是送到前院,就被孙交勒令小两口早点回房。

大概是想给女儿和女婿更多独处的时间。

孙岚送走父亲后,一直低着头,多余的话一概不问,大概是怕丈夫觉得自己烦人,她秉承的原则是,朱浩愿意跟她说的,她就听着,若是不肯说,她也不强求非要去问。

这正是这个时代大家闺秀应有的素质,妻子对丈夫保持最大的尊敬。

朱浩带孙岚往正堂走,笑着道:“令尊所说的敬德,就是娄妃。”

孙岚一怔,眼睛瞬间瞪得溜圆。

父亲居然跟那位落落大方的娄家姐姐见面了?

居然还很欣赏她?

“最近夫人没事就去唐先生那儿,通常都是以男装自称学生出现,估计因此跟令尊碰上,以夫人的谈吐,得到令尊的欣赏,并非难事。”朱浩道。

孙岚道:“相公,姐姐……夫人跟妾身说,她会随您一同前往永平府。”

“她真要去?之前我还拒绝了……若她执意如此,我不会再反对,以后府衙内的事,便交给她来打理……

“此去永平府,我不会聘请幕宾,否则许多秘密将无法保守,有了夫人,我就可以打着事事亲力亲为的幌子,深入矿场。有京城来的书信,一般的她可以帮我处理,重要的则让锦衣卫直接送到我手上。”朱浩道。

孙岚心里虽有疑惑,但还是点头,表示理解。

朱浩又道:“行,现在我把身边人介绍给你认识,走吧。一会儿他们都会与我会面。”

……

……

朱浩将行,京城之事得一次性全部解决。

朱浩带孙岚回到女学旁的实验室。

刚抵达不久,骆安身着身便服,带着大批锦衣卫前来听候调遣。

朱浩向孙岚引介了骆安。

“这位是锦衣卫北镇抚司骆镇抚使,若家里遇到事情,他会第一时间派人前去永平府报信,当然你得先通知到骆镇抚使……喏,他叫小丁,锦衣卫总旗,乃兴王府出身,以后他会以护院的身份出现在家中,有什么事情你都可以交给他办理。”朱浩指了指骆安旁边一名年轻锦衣卫说道。

此人名叫丁昭,算是兴王府仪卫司二代,很得骆安欣赏。

骆安和丁昭均恭敬行礼:“见过夫人。”

孙岚手足无措,不知该怎么回这个礼。

朱浩又望向骆安:“骆镇抚使,还有别的事吗?”

骆安抱拳:“朱指挥使吩咐下来,说是奉皇命,请朱先生务必在出发前,将北镇抚司内现有任务逐一列下来,标出重点,并给出具体解决方案,以便锦衣卫下一步行动。”

孙岚在旁听得一脸迷惑。

说朱浩跟锦衣卫认识,可以理解为丈夫跟兴王府上下关系很好,但现在锦衣卫行事,也要朱浩来指导,这算什么道理?父亲说自家丈夫相当于未来的首辅大学士,就是这个意思吗?

朱浩点头:“好,明晚思贤居,我会跟朱指挥使见一面,把该交待的全都交待好。我家里边的事,就委托骆镇抚使多留意了。”

骆安不明白,明明计划中朱浩去永平府的时间不长,为什么对家事的安排,比前几次离家时要慎重许多?

难道朱浩预感到杨廷和势力即将倒台,怕其狗急跳墙,再或是被杨廷和知道朱浩内应的身份,到时会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惩治,而朱浩要提前防备?

骆安把话带到,便带人离开。

随后马燕马掌柜到来。

“老马,你该认识,他相当于我名下产业的大掌柜,这次让他过来,我是想把家里边生意的情况都告知你。”朱浩道。

孙岚不解地问道:“这些不都是娘在打理吗?”

马掌柜先前拜会过孙岚,但当时的说法,马掌柜在为朱家做事,孙岚觉得应该算是她婆婆朱娘的人。

朱浩道:“老马,具体情况你来说说吧。”

马掌柜笑道:“夫人,是这样,东家的生意分为两面,一边是明面上的生意,主要是安陆地方上的货栈和邸店,还有田亩和铺子出租,都是小打小闹,归老夫人调遣。但其实东家还有更重要的生意,涉及到银号,以及纺织、冶铁工坊等,光在京就有十几家……”

“啰嗦。”

朱浩道,“夫人,这么说吧,我让他来,是想把火锅店以及女学、织布、染布、冶铁工坊都交给你打理,账目我会让老马汇总一下,给你报过来……老马,账面上大概有多少银子?”

马掌柜道:“回东家的话,库房存银四万六千两,加上一些散货,估摸着怎么也能过六万两。”

“嗯。”

朱浩点头,“这还不包括户部欠我们的布匹采购款项,若加上那些,应该过十万两。这批银子主要应对未来修建铁路以及造船等事项,不能挪作私用,但若要扩大工坊规模,则可以动用。”

孙岚一听,眼睛瞪得大大的。

一万两是什么概念,她脑子里压根儿就没有。

作为一个大家闺秀,能见到最多的一笔银子,也不超过五十两,那还是朱浩留给她的安家费。

现在一次就让她管理几万两银子,她自觉吃不消。

正说着话,于三带人进来。

这批则是朱浩雇请的看家护院。

“于三哥你也认识,平时跟随我忙前忙后,也是娘起步时就追随的,他现在已把家迁到京城来了,可以放心使唤。”朱浩引介。

于三直接跪下来,磕头道:“小的给主家和主母请安。”

马掌柜在旁看了,投去鄙夷的目光,这小子奉承新主母真有一套,膝盖挺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见自家主母先跪上一跪,以体现出自己的忠诚呢?

“于三哥,搞这些干嘛?起来说话。”朱浩没好气地道。

于三笑呵呵从地上爬起来。

朱浩道:“生意上的事,你跟老马说,若是家里有麻烦,你就跟于当家说……于当家这边帮我招揽人手,一来负责生意上的安保,二来就是要保证府上和我身边人不能出任何意外,每年花在他们身上的银子足有上千两,二三百号人跟着我做事呢,该用就用。”

孙岚一听,好家伙,这看家护院需要几百号人?

真是家大业大,突然间,似乎自己就从大家闺秀变成了商场女大佬。

第805章 凡事争一半

内阁。

蒋冕将孙交报上来的一份有关从天津调运船只的上奏,交给杨廷和。

杨廷和看完后,未置可否。

蒋冕道:“陛下于天津等北方沿海港口造船,总觉得透出一股邪性。”

同样都是当皇帝,前面那位正德皇帝忙的是怎么运作到西北去打仗,在京城则建豹房搞一些吃喝玩乐的事。

眼下这位,却忙着开矿、造船,还要造什么火车。

虽然从实际效用上来说,眼下这位可能更务实些,为的是赚钱而不是花钱,但从大臣的角度来说,还是需要那种安分守己、只盯着朝堂那一亩三分地的皇帝,那才是他们需要的“明君圣主”。

杨廷和将上报放下。

蒋冕问道:“此乃户部的上奏,票拟怎么定?”

杨廷和冷冷回道:“作何拟定,有什么要紧的吗?该造都造了,造出的船只也调去了江浙,此事放到朝堂上去说,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吗?”

事本来就不归户部管,孙交以户部的名义上奏,算是给内阁留下最后的面子。

皇帝都已经调遣完毕,连通知朝臣的打算都没有,还是孙交主动去询问,这才有了这么一份好像通知一般的上奏。

毛纪凑过来低声问道:“此事到底是谁在背后主持?唐寅?还是张璁?”

眼下皇帝身边真正能数得上号的人真心不多。

唐寅算是兴王府出身中,除了跟随皇帝入宫太监、锦衣卫外,最能干的一个……毕竟袁宗皋和张景明已作古,除了两位王府前长史,剩下就是小皇帝曾经的恩师。

除了王府出身的,外臣中只有个张璁看起来像是一心一意为皇帝做事。

蒋冕道:“张秉用从永平府知府的位置上退下来,吏部不是说要调其去南京任职?为何到现在都没动静?”

毛纪叹道:“给他任命了个南京大理寺寺丞的官职,那一批官员调遣的上奏,陛下一概留中不发,现在吏部也在思量,是否于朝议时催促陛下早些定夺。”

“呵呵。”蒋冕摇头苦笑,“若是安排的官职不合陛下的心意,只怕就算是朝堂上请旨,也是徒劳。”

“那就给他安排个南大理寺少卿当当!”杨廷和拍板了。

“这……”

蒋冕闻言不由带着几分担心。

张璁入朝尚且不满两年,做个正四品的外官已经算是破格提拔,若是让其当了正四品京官,就算只是南大理寺少卿,不也乱套了?

如今正德十六年那批进士中,连状元朱浩,才刚调任永平府知府呢,朱浩的官升得算是那批进士中最快的,当然,一切都建立在不跟张璁比较的情况下。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