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607章

作者:天子

一旁的蔡昂过来问道:“敬道,听说你要……离开翰苑了?”

“嗯。”朱浩点头。

翰林院当官近两年时间,朱浩结交下的朋友,无非是杨慎和余承勋这一党的人,但要说交心的,可能只有蔡昂这个在翰林院没什么野心,平时一直都在混日子的中年名流。

自己要离开翰林院,朱浩觉得没必要对蔡昂过分遮掩。

蔡昂叹道:“去了地方,可不同于在京师当官,要辛苦许多,你没有治一衙之经验,却让你去治一府,要想办法招募幕宾,这样才能为你做事提供方便,若是光靠你自己,怕是不行啊。”

这年头虽然师爷名头不显,但其实已存在。

当官到任地方,通常要带上几个幕僚,提供当官时一应咨询和帮助,此已形成定例。

蔡昂是在提醒朱浩,你在翰林院当官,身边不需要养士,但你要出去开衙,非要有人帮忙不可。

朱浩笑道:“不知蔡兄可还记得在下跟你提过,那位吴家小友?我有意用他,不知他是否……”

蔡昂摆摆手:“我已将事告知回乡里,他也知晓你的事,恐怕在他科举有所进益前,很难来投奔你。还是早些聘请人手,不要去想他了。”

“呵呵。”

朱浩对此只能报以不失礼貌的微笑。

……

……

朱浩要当永平府知府,事情还没定下来,但前任永平府知府张璁已卸任。

张璁带着一家老小,驱车到了京师,准备接受朝廷对他的新官职任命。

此时的张璁,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考中进士才不过两年,已经干到了正四品的外官,这次有机会内调京师,到时六部的员外郎甚至是郎中的官职都在等他,即便外调,至少也是从三品的承宣布政使司左右参政起步。

甚至直接当按察使,混个正三品臬台当当,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主要在于他投靠了新皇这棵参天大树,光是回京师这一路,巴结他的府县官员就不在少数,到了京师后,很多名士都前去拜访,一些中下层的官员将他当成了新贵。

杨廷和在朝中日暮西山,朝野中有心人都能察觉到,连之前不温不火的孙交现在都崛起了,还有什么人不敢跟杨廷和叫板?

这时候,投奔孙交,不如直接投奔新皇来得实在。

外间都在传,说是张璁人在永平府当知府时,朝中很多已致仕的大臣,诸如杨一清、谢迁等人都跟他有书信来往,甚至连当世大儒、正在家乡守制的王守仁也曾去信跟张璁探讨大礼议问题,无形中把张璁推高了一个层级。

作为新皇身边最有“担当”的新贵,敢在皇帝实力不显的时候,就坚定地与新皇站在一道,将来张璁前途可说是不可限量。

这天杨慎在酒肆设宴,单独叫了余承勋和朱浩二人,看样子是要为朱浩办个小型饯行宴。

饭桌上,杨慎提到了张璁。

“……这个张秉用,当官没几天,趾高气扬,自以为得了天子眷顾,仕途无忧,却不知他的一切都是朝廷赐予的,地方上为政也没什么建树,到京师后却还想往上爬,攀关系附名利,不会想到自己即将外调南京,守着那清苦衙门度日!”

杨慎很看不起幸进的张璁。

余承勋笑道:“用修,说好了今天只喝酒,怎么又谈朝事了?”

朱浩道:“这应该不算朝事,只是说到朝中人,用修兄,是这意思吧?”

“嗯。”

杨慎点头,目光重新聚集到朱浩身上,“敬道,那张秉用去南京,而你去永平府,你跟他际遇不同,你的前途可比他好多了……来,为兄敬你一杯。”

“多谢。”

朱浩也拿起酒杯。

酒过三巡。

杨慎话说开了:“你到永平府后,除了安民,更多要留意那边刚开的矿窑,听说扰民甚多,以你的见地,应该能察觉到对民生的破坏,详细呈报过来,我会教你如何上奏,请求朝廷恢复地方安定。”

“那是……”

朱浩装糊涂,“怎样一个情况?”

余承勋在旁提醒:“就是想办法,让矿窑开不下去。”

还是余承勋直接。

朱浩腹诽不已,好你个杨用修,让我去搞破坏,还整那么多藏掖之事,就不能大大方方承认派我去就是为了给皇帝找麻烦?

朱浩问道:“那具体应该怎么做?”

杨慎笑道:“具体还要看你到任后,能发现什么,我会按照你透露过来的内容,找人斟酌后,再给你答复,记住不可贸然上奏。此乃开罪陛下之举,就算因你而起,也不要让这把火烧到你身上,这有损你的仕途。”

话说得漂亮。

但你把人当傻子呢?

我去当永平府知府,我上奏朝廷说这铁矿场开不下去,闹大了,我不是始作俑者,也是帮凶,皇帝能善待我?

别稍后我就步那张璁后尘,去南京找个清苦衙门混日子吧?

朱浩道:“用修兄,为朝廷效命,我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然不会有丝毫含糊。”

余承勋笑道:“用修还怕你明哲保身,不肯做呢。”

朱浩心里冷笑一声。

亏你们还知道不做就是明哲保身是吧?

这时候为什么不登上皇帝的大船,要往杨廷和这艘即将要沉没的破船上攀爬呢?当别人都傻呢?

“那……要是张秉用来找我,我应该怎样应付?”朱浩问道。

“张秉用找你?为什么?”

余承勋不解。

杨慎则抬手打断余承勋的话,他似乎听明白了朱浩的意思,点头道:“用修你的担心不无道理,最近张秉用刚到京师,听说多结交京师士林中人,他跟你同科,若是听闻你要去接替他当永平府知府,或来找你说项,想要提点你,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余承勋听了杨慎的话,这才明白,原来朱浩有这层顾虑。

杨慎道:“你能提前想到这一点,说明你已知晓自己的差事该怎么当,也知道未来要面对的麻烦在哪里。张秉用找你,你只管见,但他的话你一概不听,更不要采纳,他是为陛下做事,目的就是要保住永平府矿窑,而你去的目的……呵呵。”

朱浩点头:“明白,我的目的是让矿窑开不下去。”

“嗯。”

杨慎点头,表示很满意。

话是直接了一点,但道理说通了,让朱浩清楚知晓他去永平府的目的就是干坏事。

朱浩再道:“那……要是我临别前,去拜访唐先生时,又该怎么个说法?”

一下子又问到关键点。

这次连杨慎都没有提前思量。

怎没想到唐寅跟朱浩有一层师生关系?

若是朱浩去当永平府知府,唐寅猜到朱浩是去搞破坏的,能不提前点醒一下爱徒,试图拉朱浩一把?

“别去见了!”

杨慎想不通有什么解决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见。

见了唐寅不好说,那就不说,反正都是各为其主,心里明白就行。

余承勋张罗道:“来来来,咱继续喝酒,祝敬道在永平府当知府马到成功。也祝敬道回京时,可以高升……喝酒!”

第798章 明的和暗的

朱浩外调为永平府知府的事,迟迟没有最后定下来。

毕竟涉及到京察,一次要调动官职的人很多,吏部那边就算报上去,还是有很多需要斟酌的地方,再加上有人刻意“阻挠”。

杨廷和想把他自己派系的人安排到永平府知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要给皇帝开矿找麻烦,那皇帝能不反抗乖乖就范?这件事自然就要先拖着,商议出一定的交换条件后,再行答应。

朱浩见到了唐寅。

杨慎那边提醒过朱浩,离京赴任之前,不要去跟唐寅相见,那朱浩跟唐寅明着相见便不妥,朱浩也不是去唐寅府上拜会,反正思贤居这地方唐寅经常来,二人时常都可以见到。

“……秉用最近在京师异常活跃,经常会见京师中达官显贵,年轻士子也见了不少,他还到我那边去拜会,投了拜帖,我没有答复,尚未安排见面事宜。”

唐寅一上来就跟朱浩说了当下情况。

张璁此番从永平府回到京师,一下子就成为了名人,俨然把自己当成皇帝派系中以礼教辅助皇帝的名臣。

哪怕张璁现在地位不高,但外间人普遍认为其前途无量,跟他相见甚至巴结他的人不在少数。

等于说张璁现在是在得势之前,就开始有了结党的倾向。

朱浩笑道:“大礼议到底是他发起的,别人自然都觉得他是陛下的股肱,见他的人多了去,没什么好稀奇的。”

“咦?你真这么认为?”

唐寅用怪异神色望向朱浩。

他的用意很明显。

你朱浩是为皇帝做了很多事,但都是在暗地里,别人可不知道你的丰功伟绩,而现在张秉用则是公开为皇帝做事,还得到了皇帝褒奖,刚考中进士没两年,已顺利完成知府任期,准备再“高升”,这跟你朱浩现在的处境完全不同。

难道你对他就没有丝毫戒备之心?

还是觉得吃定他了?

朱浩叹道:“就算我不如此认为,又能怎样?让我跟他一样,出去招揽士子,公开跟朝中文官集团唱反调?他这年岁考中进士,朝中又无人替他撑腰,行事自然百无禁忌,怎么高调怎么来,而我这边……难啊。”

“呵呵。”唐寅开怀一笑,“难得你小子也有这般投鼠忌器的时候,看来你当官开始上道了。”

朱浩不屑撇撇嘴:“说得好像唐先生你当官很在行一般。”

旋即老少二人对视一眼,又把目光转向别处。

唐寅叹道:“秉用做事激进,听说他在永平府时,为了平息地方士绅对矿场的骚扰,暗中做了一些……见不得光的勾当,我相信这不是你的意思。这样的人,看起来守规矩,但其实并不遵循常理,而敬道你虽然做事有勇有谋,但多数时候……还是觉得你太过于正直,恪守规矩,反而束手束脚。”

朱浩听了不由惊讶。

我还算正直?

那是你不知道我用过多少见不得人的手段,对曾经是兴王世子的朱四,水淹火攻我可是无所不用其极,那还是在其孩童时。

这年头做大事的人,谁不有点手段?

你唐寅觉得我很正直,那是我刻意在你面前装出正直的样子,却并不代表我真的会被道德的框架给束缚,别的事都不会做。

唐寅道:“不过也有一点好的,那就是现在杨中堂把张秉用当成眼中钉肉中刺,估摸着他此番应该不会留任京师吧?”

“嗯。”

朱浩点头,“先前吏部核选名册中,南京大理寺寺丞出缺,杨阁老准备让他去。”

唐寅叹道:“正五品寺丞,以他当官两年就能升任……算是很不错了。”

朱浩道:“但他先前可是正四品知府呢。”

唐寅摇头:“京官跟地方官,那能一样?”

朱浩笑问:“南京的官,也能算是京官?”

唐寅一怔。

朱浩道:“先生可要好好调理身体,听说你最近精神萎靡不振,经常到外面求医问药,没事吧?”

“这……你从哪儿听说的?”

唐寅有些迷惑,怎么突然就说到我身体好坏上去了?

朱浩道:“我马上就要离京,若是顺利,或是三四个月后就能回来,若不顺,杨阁老一直在朝,那我就要长久留在永平府,经年也难得回趟京城,或就顾不上唐先生你的身体了。

“如果你身体不适,感觉大夫药不对症的话,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到我,我会想方设法赶回来为你诊治!”

唐寅摇头:“我不觉得自己大限将至,就算真的命不久矣,那也是命,我认了。”

“认命?”

朱浩反问一句,随即摇头不已。

老少二人继续攀谈,刻意避开不谈朝事,唐寅很关心朱浩离京准备以怎样的方式去地方赴任,朱浩都没有正面作答。

……

……

张璁在京师有一段时间了,没得到官职调遣方面任何消息,却表现得无所谓。

只要把人脉积累下来,等以后杨廷和倒台,那官位还不是任由他挑?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