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587章

作者:天子

“那父亲,此事到底……”

杨慎的话问了一半,没再问下去。

杨廷和道:“你是想问为父,用叙考中进士,为父是否向考官打过招呼?没有!绝对没有!”

杨慎急忙解释:“儿不是此意。”

“你是不是此意不重要,总之你心中也有了怀疑,因为你一向轻视用叙,就像为父也觉得他在此番会试中,未必能过一样……连身边人都有如此疑虑,那些普通士子怎么不会产生怀疑呢?”

杨廷和有些心力交瘁。

他突然发现,只要他在朝中,总被一些事缠绕到身上。

现在一次会试,就引起这么大的风波,想来就是小皇帝在背后搞鬼,还堂而皇之来个什么自查。

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当时怎么就听信了小皇帝的鬼话?

还那么自信,真让人去查了?

“那父亲,现在让谁出面,才能令朝中士子舆论平息?”杨慎问道。

杨廷和冷冷一笑,没做作答。

杨慎从父亲笑容中看出,让别人去查,好像都无济于事,只有杨廷和亲自出马,才算是一尊大佛,把所有牛鬼蛇神一并镇住。

……

……

三月初六。

距离殿试只剩下不到十天。

照理说会试风波此时应该已经平息,不会再有什么波折,但因现在士子闹得越来越凶,御史言官已不可能坐视不理,纷纷上奏。

提出解决方案的人很多。

有人主张把召集闹事的读书人法办,也有人主张彻查以平息士子之怨。

还有说不加理会的,让士子随便去闹。

朝会上,朱四摇头叹息:“是朕疏忽了……若是从一开始,朕不跟杨阁老商议,让人去查,应该就没这回事了……这全都是朕的过错啊!”

众大臣不由面面相觑。

虽然他们也猜到,之所以会有调查会试舞弊案这一出,跟朱四先前单独召对杨廷和有关。

但现在朱四公然承认,还是让有些人心里不舒服。

这么大的事,不在朝堂上商议,君臣私下便决定了?

还把事闹这么大?

这口黑锅,不折不扣真要你们君臣二人来背。

“诸位卿家,你们有何好意见?朕也累了,根本就没什么事,有的人却非要闹,难道要朕出面才可平息吗?”

朱四说这话,其实已在对杨廷和暗示,你该出来面对一切了。

杨廷和走列:“陛下,此事既因臣而起,那就由臣来终结……给臣一天时间,臣会给天下士子一个交待!”

第771章 境界高

杨廷和主动请缨,还表明解决问题只要一天时间。

看得出,他这是真要做事了。

至于他的应对方法,是要采取怀柔政策,还是要以铁血高压手腕镇压,朝堂上的大臣都没法做预测。

朝议结束后。

几名阁臣回内阁值房的路上,蒋冕带着几分遗憾:“是我未考虑周全,以至于出现这般境况。”

蒋冕毕竟是名义上的会试主考官。

但其实主要考试之事,都是由石珤来完成,蒋冕只是挂名的主考官而已。

杨廷和摇头道:“不重要。”

意思是,就算你不是主考官,情况也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蒋冕苦笑道:“那……介夫你将以如何方式应对此事?就怕引起士子太多非议……以在下看来,应当以平息事端为主。”

蒋冕的意思,咱还是尽量采取怀柔的策略吧,那群读书人知道错就行,不必用狠招。

在蒋冕看来,杨廷和没必要动用一些非常手段对付士子,到底名义上内阁首辅为天下读书人领袖,当老大的总不能拿小弟开刀吧?

“刚柔并济,方是上策。”

杨廷和也想怀柔。

先前朝廷自查,给了读书人一个说法,不就是怀柔之策吗?

结果什么样,大家都看到了,那些读书人一点都不领情,还觉得朝廷软弱可欺,不敢把他们怎么样,现在都敢跑去哭庙了,那下一步是不是就要造反?

你们是读书人不假,但你们现在针对的目标不是皇帝,而是我这个内阁首辅。

既然你们的矛头指向我了,要是我不反击,岂不是显得怯弱无能?

……

……

紫禁城,乾清宫。

朱浩再一次入宫,这次他是应朱四邀约,让张佐特地带他入宫的,一身锦衣卫常服装扮,不知道的真以为他是个英俊的年轻军中将领。

“陛下。”

朱浩恭敬地向朱四行礼。

朱四笑道:“敬道,你来了,朕总是想称呼你朱浩,从小到大都这么称呼,早习惯了,突然称呼表字,总觉得有些碍口……反而是他们总提醒朕,让朕顾念你已成为朝廷柱梁,不能老以姓名相称。”

没来由的,朱四居然在意起称呼的问题来了。

张佐在旁笑盈盈,好像很习惯君臣间这种不按常理的对话方式。

朱浩笑道:“陛下称呼什么都不打紧。”

朱四起身,来到朱浩跟前,动情地道:“说起来,朕还没好好带你游览一下皇宫,我的家呢。”

“陛下……”

张佐本来满面笑容,听了这话,赶紧出言提醒。

就算你不避嫌疑,或是真把朱浩当知己,也不能随便乱来啊!带朱浩入宫,已容易为人查知,若在宫里游览一圈,宫里那么多前朝旧人,他们有的是张太后的人,有的跟宫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等于是把朱浩给卖了?

“用得着你来提醒?”

朱四板起脸,“朕知道,现在不是时候。其实朕也想介绍皇后给你认识,还有她父亲……照理说,他们应该能帮得上你。”

朱四现在到底已是成婚的“成年人”。

虽然心性还像孩子,但少年成婚后,对于妻子家族的倚重,会逐渐增加,尤其像朱四这样入朝当皇帝不久,根基不稳的存在。

这也是为何历史上历朝历代,都知道外戚容易干政,外戚却总会崛起的原因。

大明治理外戚方面,已算是很好了,基本只委派五军都督府的军职,且多是挂职而不予实缺,再加上大明皇帝选皇后有从民间海选的习惯,基本不与豪门望族联姻,这使得大明的外戚势力,也就那么回事。

张家算是一个例外。

但张家那俩兄弟不争气,等于是白瞎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辜负了弘治、正德两朝良好的外戚崛起的机会。

朱四道:“朕回头让陈国丈,跟你见见。”

朱浩点头:“就怕人多眼杂,有些事不好解释。”

“朕明白,不过朕看来,陈国丈在朝没什么势力,到现连爵位都还没有,朕正琢磨该封他个什么……照理应该封伯,但张家人都是封侯甚至封国公,朕这边应该也可以吧?”

朱四现在想倚重妻族的人,可能小两口刚成婚,恩爱缠绵的时候,便觉得应该对妻子娘家人多加提拔。

但朱浩很清楚,无论怎么说,历史上朱四都是个薄情寡义的皇帝,无论跟他当君臣,还是做夫妻,都是那种能共患难而不能共富贵的类型,当他感觉自己羽翼丰满时,觉得自己能一飞冲天,那时再想拉住他,就不容易了。

朱浩道:“一切还是按照法度来为好。”

“行,朕在这件事上听你的。”

朱四还是一如既往对朱浩拥有最高的信任。

张佐心里觉得很别扭。

皇帝要给国丈赐爵位之事,居然也要听朱浩的?

那朱浩到底算什么?

太上皇吗?

……

……

朱浩难得入趟宫,现在的他还处于休假状态,朱四好些天没见到朱浩,拉着发小的手说了很多事。

甚至让黄锦去库房拿了一方木匣过来,交给朱浩,里面全是皇宫珍藏的书籍。

“朕不知道什么礼物送你才好,就让人找一些孤本,你习惯看书,也擅长研究这个,送你得了。”

朱四很大方。

朱浩连忙起身弯腰,拱手道:“陛下,此等厚礼,臣不敢收。”

朱四见朱浩如此郑重,摆摆手示意让朱浩重新坐下,道:“让你收着就收着,咱们君臣还分什么彼此?”

张佐笑道:“朱先生,这些书都是陛下精挑细选的,应该适合您。”

“那臣就暂时代为保管。”朱浩道。

“好,代为保管,朕当皇帝一天,这些书都是你的。”

朱四笑嘻嘻道。

随即二人就谈及外面闹得沸沸扬扬的会试舞弊案,还有士子哭庙之事。

朱四得意洋洋:“你不知道今天看到姓杨的灰头土脸,朕心里有多高兴,现在他查也不是,不查也不是……正如你所言,只要事情闹起来,他跟士子间就会出现一道巨大的裂痕,看他怎么处置。”

之前朱浩对朱四表明过这件事的利害。

不为结果,而是强行制造杨廷和跟普通读书人间的矛盾。

发展到现在,读书人所做一切,看起来都是胡闹,为了一个根本就没有证据之事,甚至不知道在追求什么……难道为了让朝廷查李舜臣和姚涞?还是查查杨惇是否真有能力考中贡士?

但现在,读书人闹腾的势头愈演愈烈,简直是为闹事而闹事。

朱浩道:“士子现在群情激奋,但要有所压制,不能让他们动摇国本。”

朱四笑道:“朕本来想问你,是不是要适当加上一把火呢。既然你说要扼制,朕也听你的……你说下一步该怎么办?”

朱浩道:“还是老办法,在这件事上,陛下只要在明面上一心帮杨阁老便可,无论在什么事上,只要对杨阁老有利,陛下尽可能出面帮上一把,甚至有所偏袒,让人挑不出毛病就行。”

“嘿嘿,朕知道了,这样其实就是让士子觉得,朕被姓杨的给裹挟了,是吧?朕是不是很聪明?”

朱四一脸嘚瑟。

无论他心中对杨廷和有多少恨意,至少在这件事上,他一直都是听朱浩的,没有跟杨廷和叫板。

只是现在杨廷和也醒悟过来,小皇帝这么做,就是把他杨某人推到前面当挡箭牌,让杨廷和去承受那些士子的万箭穿心,当皇帝的只需要在背后看热闹就行,没事还可以说上两句风凉话……杨卿家您辛苦了,他们都误解你,但朕绝对信任你。

朱浩正色道:“陛下,到如今这形势,无论杨阁老是否擅权,都该帮他一把,以体现出陛下不计私心的宽宏大量。或许现在杨阁老已笃定陛下在此事上有推波助澜的行为,陛下就是要让他无地自容。”

“哦?”

朱四一脸不解。

朱浩道:“陛下应该真心实意帮他,让他渡过一次危机,这样他便会觉得,他是以小人之心误会陛下的好意。如此陛下也能收拢朝中大臣之心,让他们觉得,陛下在此等事关杨阁老名誉的事情上,使出了全力相助。”

张佐听了朱浩的话,大吃一惊。

还能这样干?

不火上浇油落井下石,居然真要帮杨廷和一把?

难道看杨廷和声名狼藉,不好吗?

你这话……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