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585章

作者:天子

却没有引起皇帝重视,次日朝议,朱四压根儿就没提到这件事半句。

要知道涉及民间议论会试舞弊,一定要讲究个时效性,要尽快派有司衙门调查,而不能拖拉到殿试开始。

朝议结束后,朱四单独把杨廷和叫到乾清宫。

“……杨阁老,朕看过这上面的内容,这事明显是针对你的。”朱四把先前连票拟都没定的奏疏,交还给杨廷和。

杨廷和非常惊讶:“老臣不解其意。”

朱四道:“这奏疏,看似民间是在质疑这次会试是否存在鬻题、偏私的行为,字里行间没提杨阁老的名字,但他们其实就是在说,此番会试是由杨阁老把持,想让谁中贡士乃轻而易举的事情。

“朕还听闻,民间对令郎……中贡士之事,议论颇多,比议论什么李舜臣和姚涞,要多得多。”

杨廷和心想,这还用得着你来提醒?

杨廷和以官方口吻道:“陛下,无论外间如何议论,若无确凿的证据往鬻题和偏私方向引,此事不当查。”

“嗯。”

朱四坦然接受了杨廷和的建议。

好像朱四本身也无意要对此事核查到底。

杨廷和心中的疑惑加深了。

这事跟你小皇帝没关系?

怎么这么邪乎呢?

除了你,谁会这么迫切让我声名扫地?

朱四叹道:“朕不由想起了唐先生,他当年就是受鬻题案牵累,到现在连考取进士的资格都没有,正因为他不是进士,在朝中才会处处受制,若当年他以进士身份入兴王府,父皇在世时便会给他请命为王府长史,如今也不会是这般模样。”

杨廷和听了心里直犯迷糊。

怎么突然牵扯到唐寅身上了?

还是说这件事跟唐寅有关?

朱四道;“现在民间议论那么多,朕要想办法尽量平息不是?朕本来的意思,是以杨阁老出来主持局面,彻查这次事情,还民间士子一个公道……”

“陛下……”

杨廷和感觉小皇帝要乱来。

“杨阁老不必急着回绝,朕仔细思索后又觉得,杨阁老在朝事务繁忙,怎可能会有闲暇去查案?不由就由杨阁老出面挂个名,名义上由杨阁老主持彻查,其实让唐寅去调查,不知你意下如何?”

朱四笑眯眯问道。

杨廷和心想,新皇果然想方设法要重新启用唐寅。

杨廷和道:“可是如今唐寅并无官职在身……”

这话都不是在反对了,简直是赤果果提醒皇帝,你是不是又要给唐寅安排官职?

朱四道:“朕先前允诺过,让唐先生不再牵扯朝事,所以这次的事,朕不打算给他安排具体的职司。朕其实就是想利用他曾经卷入鬻题案,受到牵连,还有他现在不是官员的身份,让别人觉得他一定不会偏私于谁。”

“嗯。”

杨廷和难得没有反对。

皇帝的话很有道理。

唐寅既不是他杨廷和的人,甚至还是政敌,受他杨廷和打压连官都做不了,照理说不会偏袒他杨廷和,而唐寅本身在民间士子中声望挺高,尤其曾经涉及鬻题案,所以应当对这种事深恶痛绝,说的话也能得到士子的信任。

杨廷和怕唐寅借机找茬?

不存在的!

在于唐寅本来就是杨廷和的政敌,若唐寅真为了查杨廷和而卷入其中,唐寅一个连官都不是的人,去攻击堂堂内阁首辅,谁不觉得这是借机打击报复?

再说了,你不是官,你找事,不会有任何效用!

“朕正愁给唐先生找不到事情做,就这样吧……哦对了,不如杨阁老也举荐一人,配合唐先生查……所谓的查,就是给民间一个说法,让他们三天内拿出个调查结果,杨阁老以为如何?”

不会长期查,只查三天,而且杨廷和还以总调度的身份隐身幕后。

唐寅那边杨廷和还可以派个人去监督……

再好不过。

“此事因礼科上奏而起,不如由礼科都给事中朱鸣阳协同。”

杨廷和建言。

“好,朕应允了。”

朱四一挥手,“就这么办吧。”

……

……

朝堂上不说的事,君臣私下里做了商议,决定由唐寅和朱鸣阳二人出面来查会试可能涉及的舆论风波。

方针定下,就是尽快平息风波。

让民间士子知道,这次的会试非常公正公平。

“这是何意?”

唐寅接受此委命时,整个人都是懵的。

怎么突然就让我出来查会试舞弊案?

还给定好了口风,说是要尽快平息舆论……

好像这种事,也没什么实际证据,更不像弘治十二年会试那样还有个明确的目标程敏政,现在让我去查谁?

查蒋冕还是查石珤?

若不是为了查这二人,皇帝委派我去干这活是什么意思?

再或者说……朱浩这小子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

张佐负责给唐寅传话,他笑着说道:“陛下既然发话了,您就放手去查,查到哪一步算哪一步。”

唐寅皱眉:“张公公,先不说,在下如今孑然一身,连官身都没有,这般查案有何意义?再说此事,根本就是毫无头绪,莫非是敬道那边又跟陛下提过什么,让陛下如此作为?”

“没有。”

张佐笑着摇摇头。

“没有?还是没说?莫非此事跟敬道无关?”唐寅问道。

张佐继续摇头:“咱家也不清楚,陛下特别交待,此事让先生自己去查,不要烦扰朱先生。至于朱先生那边如何跟陛下说的,咱家并不清楚,好像……根本就没提及此事。”

唐寅苦笑:“这还挺新鲜的,以往都是敬道在幕后搞事,这次他为杨阁老设下局,却不提前制定个方略,意思是,让我随便来?那要是不合他心意,岂不是……”

张佐试着分析:“或许……您看会不会是这样,在陛下和朱先生看来,无论您怎么查,都行。查比不查好……不求结果,是不是呢?”

“呵呵。”

唐寅除了苦笑,不能做别的。

第769章 孙老头的乐趣

唐寅根本不知怎么查。

朱四还不让他去烦朱浩,等于说要靠他自己琢磨,到底要查出什么来才是最好的结果。

但其实现实也很打脸。

因为不管他怎么查,都不会有什么结果,似也只能根据礼科都给事中朱鸣阳所给指引,宣布此次会试公平公正,并未出现舞弊和营私之举。

两天下来,唐寅忙碌了许久,心情极为郁闷。

等于是皇帝和内阁首辅杨廷和联合请我出山,以非官员的身份来查一件轰动朝野的“大案”,所有士子对我都翘首以盼,结果费力查办,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连他自己都感觉很失败。

……

……

紫禁城,乾清宫。

三月初三这天,案子已查了两天,由朱鸣阳将初步结果呈报上来。

朱四手里拿着上报,端详半晌,神色波澜不惊,一旁的张佐都不知此时小皇帝心中在打什么主意。

“……陛下,其实这次实在是为难唐先生了,现在连锦衣卫都没出动,只让唐先生去贡院走一趟,最多是看过封存的卷宗,若是以此就能查出谁牵扯到鬻题或内外帘勾结之事,只怕太过难为人。”

张佐开始替唐寅说话。

不是唐寅不做事,而是敌人太过狡猾。

朱四将朱鸣阳上报的初步结果放下,神色还是不阴不阳,语气很平和:“朕知道啊,根本就查不出结果。”

张佐道:“所以从一开始,就不为有结果,是让唐先生去调查,让他在士子中积累一下名望,顺带让天下士子知晓,陛下对此事已有怀疑……”

说到这里,张佐突然停下来。

朱四白了他一眼,冷笑道:“你是愈发自作聪明了。”

“啊,奴婢该死,奴婢不该妄自揣测圣意。”

张佐赶忙跪下,诚惶诚恐道。

朱四从椅子上站起来,道:“你说得没错,只要是朕下旨去查,就能给士子一个交待,让他们觉得朕和朝廷都做过事,至于结果如何,可能那些士子自己也清楚,如今姓杨的把持朝政,换谁来都查不出个结果,最后他们只能把愤恨转嫁到姓杨的身上。”

张佐一听,好像自己还真猜对了。

原来自己的智商也能跟朱浩划等号,看来自己大有进步。

但随即朱四的话,就让张佐生出一种挫败感。

“但谁说丝毫查不出结果的?到时朕说是怎样,不就是怎样?遇事不要自作聪明啊。”

朱四说完,张佐愣在那儿。

感情朱浩现在没出马,却不代表他会一直蛰伏下去,下一步若朱浩真出来了,形成的影响,可能就是在朝中掀起滔天巨浪。

……

……

朱浩这几天安心在家中“奉养母亲”。

平时书房都不出,孙岚从家里搬过来,这会儿也体现出孝顺媳妇的模样。

朱浩在家中几天,终于迎来第一个访客,不是杨慎或是唐寅,而是孙交。

孙交听说自己的亲家母生病,特地让人带了礼物前来探望,但他入寡妇家门始终不合适,特地派了人来先跟自己的女儿打过招呼,抵达的时候身边还带了大夫……如此一来,他就不是单独来的,而是带了亲切的问候前来,让人能感受到他满满的诚意。

但其实他进了府门,就跟出来迎接的朱浩一起往书房去了,连朱娘的面都没见过。

“……这两天,朝野上下都在议论会试之事,你果然还是出手了,不过纵观这两天的形势,就算伯虎到贡院彻查,礼部也不会透出什么讯息给他,估摸着也是不了了之。”孙交摇头道。

朱浩点头:“是啊。”

孙交叹道:“老夫来,不是为了跟你说这个,你既在京,却总不露面,知晓你背地里搞事,具体如何却不明了,就让人很捉急。”

孙交现在当官也稍微上瘾了。

不是因为官位本身,而是所做的事让他上瘾。

看看朱浩怎么在背后搞鬼,帮小皇帝对付杨廷和,他就觉得妙趣横生。

尤其是最初他对朱浩很看不上眼,觉得小小年岁太过急功近利,通过深入了解,最终发现朱浩是个人才,不但善谋,而且总能以一些花哨的方式解决问题,于是乎留在京师做官,比以往有趣多了。

上帝视角开得爽啊。

孙交明知这一切都是朱浩在背后策划,偏偏朱浩躲在家里不出来,孙交抓耳挠腮,心痒难耐,非要上门来一探究竟不可。

“这几天,你到底在做什么?”

孙交问道。

朱浩道:“这几天,都在画一些东西,先前我跟孙老提过造火车吧?哦,好像没提……就是在西山造了一种能喷烟的铁壳子,可以运送货物到京师,以后还会把这种运输能力很强的东西,从西山一路延伸到宣府,再到大同府。这边则连通运河,往永平府或是江南方向发展……”

孙交好似听天书一般,目光转向朱浩桌上白纸上绘制的东西。

“这就是你捯饬的玩意儿?”

孙交挺感兴趣。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