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528章

作者:天子

朱四有些沮丧:“若是姓杨的真把你外调,朕就只能同意,是吗?”

朱浩道:“原则上是这样的。”

唐寅听不下去,大概感觉到朱浩已有计策,于是问道:“什么原则上、理论上,说点人话,你到底怎么想的,陛下面前你还想藏着掖着不成?”

朱四一脸殷切地望着朱浩。

好像想让朱浩为他犯的错做一番弥补。

……

……

朱浩好整以暇。

现在朱四错已铸成,或者说,局势已到这个份儿上,杨廷和早晚会怀疑到朱浩身上,现在其实是一个契机,一个能让朱浩以后仍旧在朝中平稳当官的绝佳机会。

首先要打消杨廷和的顾虑。

至少在朱浩计划中,嘉靖二年年底把杨廷和赶出朝堂前,朱浩能安心为朱四做事,维持杨廷和对新皇的妥协局面。

朱浩道:“若所料不差,杨阁老会找个由头,把我放出去办差,到时再给陛下出一些难题,看看陛下如何应对,便可知背后出谋划策之人,是否是我。”

朱四问道:“什么差事?”

朱浩走到案桌前,上面有一堆题奏,朱浩随手拿起一份交给朱四。

朱四瞥了一眼,道:“还是老生常谈,去年就在说东南海疆缺钱,说是调拨钱粮数目不对,南京那边也没筹措出来……好像是说有人贪墨?”

唐寅察觉出点什么,问道:“敬道,你的意思是……杨阁老借机让你去南京查办此事?”

“嗯。”

朱浩点头,“我觉得很有可能。而且大概会派一个他信任的人陪同身边,我估计一下,杨用修不太可能,但他的女婿余懋功几率很大,再或是旁人,总之这个人会一直盯着我,看我是否会往京城通风报信。”

唐寅摇头:“就算不幸被你言中,杨阁老不断用朝事来试探陛下,也不至于说,会体现出你在与不在的巨大差别,到时……还是不清不楚。”

朱浩笑道:“其实杨阁老的目的,或许只是把我外调,把一个身份存疑之人赶走,这才是让他真正放心的应对手段。而我要做的,就是在我离开京城后,用一件非常漂亮之事,让杨阁老打消对我的疑虑……”

“啊?”

唐寅突然开窍了。

杨廷和直接就把朱浩调走,不是频繁试探,而是把一个潜在的对手从身边驱离。

就是说,杨廷和不需要知道朱浩是否有罪,直接把“嫌疑犯”调走便可。

而朱浩要做的,就是在被外调的时候,证明自己“无罪”。

证明的方式,就是朱浩在外地时,皇帝这边仍旧可以用各种花里胡哨的方法,让杨廷和应对起来捉襟见肘,那时杨廷和便知道是误会了朱浩,其实新皇身边的高人另有其人。

朱四听明白这点,忘了之前的紧张,笑眯眯道:“有意思,有意思。”

唐寅转头望了朱四一眼。

这边朱浩都要被调出京城,陛下你马上就要少一个强而有力的助手,居然还觉得很有意思?

唐寅问道:“那你能猜到,杨阁老在你离开京城后,会做如何事?”

朱浩笑着摇摇头:“很多事,其实不需要猜杨阁老会怎么做,我只需判断未来会发生什么就行了。

“杨阁老怎么做是他的事,只要我预料到未来会有事发生,并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应对,让杨阁老从这些处理中感觉到陛下治国的能力,让杨阁老觉得京城有没有我,陛下决断上没有变化,那就成了。”

“有何事?”

唐寅望着朱浩。

朱浩道:“光靠一两件事可能不够,要很多件,比如说……宣大军情,还有漕粮运送,以及朝中散碎琐事……很多事虽然没发生,但其实已有迹可循。”

“好!”

朱四精神振奋,“朱浩,本来姓杨的要调你走,朕怎么都要留你,但若是你真的能猜到未来朝廷会发生什么,你在不在京城,也能体现出在京城时一样的价值,那朕就不为你出头了。”

唐寅没好气地道:“陛下以后还是多倾听敬道的想法,别总在……敬道的事情上自作主张……”

本来唐寅要劝朱四最好听从朱浩的意思行事,但又一想,自己只是个臣子,怎么能这么跟皇帝说话?

难道自己要教育皇帝,有什么事都听一个臣子的?这个臣子还是个影子幕僚?这好像跟自己之前一向推崇的理念不符啊。

唐寅从来都不支持朱浩任意妄为。

所以,最后关头改口了。

朱四却好像认错一般:“先生教训得是,这次是朕疏忽了,以后朱浩说什么,朕就怎么办,希望这次不要影响朱浩的仕途。”

朱浩笑道:“陛下无须自责,其实只是猜测而已,事情还没最终定下来。再者,就算臣真的被调出京师,臣正好趁机去咱的矿场还有船厂看看,查缺补漏,大力推进工业建设。”

唐寅顿时对朱浩很无语。

之前还火烧眉毛一样,分析得头头是道,现在这小子居然有心思说要去视察产业?

唐寅道:“你不是说,杨阁老就算派你出去,也一定会找人监督?你还想着去那些地方?”

朱浩笑道:“去的时候,自然小心翼翼,别人对我严防死守,可当一切尘埃落定,等我从外地回京城时,谁还会在意我走哪条路?只要我能按时回到京城,路上拐个弯去别的地方待个几天,有区别吗?”

“这……”

唐寅一时语塞。

想想也对。

朱浩若被外调,自然前去的路上最麻烦,等杨廷和确定朱浩对自己没威胁后,把朱浩召回京师,那时朱浩做什么,就没人管了。

朱浩道:“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哪怕我不在京城,陛下仍旧做事稳当,杨阁老也无心把我调回来,或者说他没有重视我的意思,我必须要创造一个由头,让他非要把我调回京师不可……

“事情最好涉及陛下跟孙老部堂,或跟兴王府旧事有关……总之我会在临行前,把一切都安排妥当。”

……

……

朱浩思虑之周详,是唐寅不能比拟的。

至于朱四……

作为小皇帝,身边的人才不少,但像朱浩这样深谋远虑的,那是绝无仅有。

朱浩能成为朱四不可或缺的帮手,最主要是因为朱浩对这段历史等于是“开卷考”,在朱浩清楚历史大势的情况下,明白各方人员纠葛,也知道新皇和杨廷和都需要什么,那在运筹帷幄方面就得心应手。

他的担心并没有过,杨廷和的确是要把朱浩外调了。

第二天上午,朱浩正要应皇命前去查朝鲜使节申继宗被刺伤的案子,杨慎来找朱浩。

“用修兄,我现在背负查案职责,我都不知道这是要干嘛,我本来也只是想朝鲜国内有纷争,让那使者早些回去,谁知……唉!”

朱浩在杨慎面前说的话,听起来像是在为自己辩解。

这也是朱浩的目的,就是引起杨慎的怀疑。

杨慎果然在想,难道父亲所做分析,合乎情理?敬道真的在帮新皇做事?

尽管杨慎很想直接问出来,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隐忍,当下道:“敬道,会同馆那案子,你不用插手了,家父已在今日朝会上提出,让顺天府接手此案。这边南京有个很棘手的事情,想让你去处置一下。”

“南京?”

朱浩皱眉。

“嗯。”

杨慎点点头道,“从去年开始,市舶司在与海外藩属国的贸易中,多次克扣和勒索银钱货物,引起一些纠纷,加上如今东南海患严重,朝廷钱粮调拨不足,南户部亏空甚大,家父的意思,是想派人去查一下。我一向知你有远离京城是非之地的想法,所以……特意向家父举荐了你。”

杨慎说此话时,仔细观察,想从朱浩神色中发现端倪。

谁知朱浩只是笑了笑,道:“先谢过用修兄好意,我的确想从京城官场抽身……此番一定帮朝廷完成此事。”

第695章 做官不易

果然来了。

朱浩知道回绝不得,否则就等于坐实了自己卧底的身份。

从开始为新皇做事,扮演着朱四影子幕僚的角色,又从杨慎这里刺探情报,朱浩早就有被人怀疑的心理准备,要证明自身“清白”只能见招拆招,顺势而为。

去一趟江南,对朱浩来说没什么。

顺道去看看京西的铁矿厂和船厂的情况,把运河沿线的银号,以及南京城的自家产业巡视一番,就当是出去公费旅游。

“我一个人去吗?”

朱浩很想知道,派去监督他的人是谁。

他猜想可能是余承勋。

但这件事暂时不能确定,朱浩揣测随自己南下之人是余承勋的立足点,在于女婿不同于儿子,既值得信任,却又不完全可靠。

杨廷和没找到暗中为新皇做事的“高人”,现在开始怀疑起自己身边人来了,毕竟很多次新皇都料事于先,自己这边有“卧底”的可能非常大,前有杨维聪“投敌”,谁知余承勋会不会吃里扒外站到小皇帝那边去?

名义上是翁婿,但余承勋这个女婿却不那么老实,家里娶小妾不说,又在外养外室,或许不甘被他这个岳丈所挟,想要自立门户?

还有一种可能是余承勋或考虑到新皇年富力强,而老岳丈在朝的日子却不长久,想要为自己留后手呢?

朱浩直观地认为,杨廷和派余承勋和他一起去,既是让余承勋监督,其实何尝不是互相监督?

杨慎对此讳莫如深。

“估计是你一个人去,但你在朝毕竟没多少做事的经验,核查方面需要有帮手,具体怎么安排,需要综合考虑。预计三五天后就出发,抵达南京后,达甫会接待你。”

居然提到了杨维聪?

朱浩心想,杨维聪恐怕在南京郁闷坏了,考中榜眼,却被早早外调,而杨慎不顾跟他多年的交情,强行把他赶到南京来,却留了个兴王府出身的朱浩在身边?

这要是跟杨维聪碰面,那还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朱浩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并未赘言。

……

……

杨慎既是来通知朱浩,就没有丝毫商议的余地。

既然怀疑朱浩为新皇做事,那就没理由考虑朱浩现在的想法是什么,直接将之外调是最好的选择。

但此事……却在翰林院中遭遇了阻力。

而且是翰林院掌院学士刘春亲自反对。

听到风声后,刘春立即把杨慎叫去他的公事房,当面叱问:“敬道在馆中做得好好的,为何要让他去查什么南京地方的案子?他有经验吗?难道朝廷无人,非要从翰苑抽调人手才行?”

杨慎不想跟刘春解释,他知道,因为朱浩的救命之恩,刘春现在把朱浩当成得意门生,把朱浩外调,简直就是跟刘春作对。

为了自己以后在翰林院中有好日子过,不宜当面跟刘春起冲突。

“这是家父的意思。”

杨慎直接把杨廷和搬出来。

一了百了。

听听这理由,合理吧?

谁知杨慎不提杨廷和还好,一提出来,瞬间让刘春火冒三丈,刘春正因为外间传言因入阁事他跟杨廷和闹得很不愉快,心里正膈应,现在杨廷和就把他欣赏的门生给调走,这不是专门针对吗?

“这一届留馆,鼎甲中已去其二,二人皆都没有过错,这是要让馆中无人可用吗?”刘春炮轰一般质问。

杨慎哭笑不得。

这个刘老头,脾气太大了,难道是觉得仕途无望,所以才会这么不顾体统和官场规矩吧?

杨慎道:“刘学士,您或是有什么误会?达甫外调南京,那是他办事不力,再便是南京的确有出缺的情况;至于敬道……他此番不过是替朝廷去南京核查账目,乃是家父对他的器重,家父有意让我或者懋功去,照刘学士的意思,家父也想把我们杨家人外放?”

“嗯!?”

刘春倒没想到这一层。

以当前他所获取的信息,不会去想朱浩跟新皇有什么联系,更不会想杨廷和的真实目的其实是试探朱浩是否在为新皇做事,所以他就算发火,也找不到问题根源,很容易就被杨慎带偏节奏。

杨慎道:“也是因为在下最近身体抱恙,所以家父的意思,让懋功陪他同往,待办完差事……估计一两个月后就能回京,如此刘学士应该没意见了吧?”

刘春琢磨了一下,既然只是临时派遣的差事,连余承勋这个杨家女婿都同往,好像没什么大问题。

可不管怎么看……杨廷和此举都像是对朱浩的打压。

先前杨廷和不就有把朱浩外调的意思,后来在他和孙交二人联手抵制下,才没让那件事成为现实吗?

在刘春看来,会不会这次就是想了个借口把朱浩派出去当差,回头就让朱浩直接留在南京不回来了?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