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517章

作者:天子

“是。”

苏熙贵重新坐下,给朱浩斟茶。

苏熙贵道:“换作他人,我这边总会送去一些美女、古玩、字画什么的,毕竟直接送银子太过寒碜,多数人都不肯接纳,有一层包装效果会好许多。可到了小当家这里,您什么都不缺,我都不知该送点什么才好。”

朱浩瞥了苏熙贵几眼,问道:“怎么……又遇到麻烦了?”

“哎!还不是盐引之事?户部那边今年盐引发放已收紧,听说晋商拿走了不少盐引,他们中有很多倾家荡产搞这个,往常年这时候鄙人手上没个百万盐引,也有个几十万……今年下来,连一万引都没到。”

苏熙贵叫苦不迭。

朱浩好奇地问道:“差别怎如此大?”

“谁知道搞什么,各盐场都是大丰收,现在勋贵也没那么多占窝的,可耐不住别家抻着头往前拱……唉,鄙人这盐商做得有名无实,入手不是,放手更不对,其实我也想知道,先前不说过要改银折色之法吗?几时落实?鄙人西北那边……还有大片田亩呢。”

苏熙贵果然是那种无利不起早的人。

知道朱浩有意要改变盐法中的折色法,就算不是改为开中法,至少也会在西北继续进行商屯政策。

苏熙贵提前在西北大批买地,因为很多都是荒地,价格便宜,就等着改粮开中后,把地卖给那些去经营田地的商贾,以换取巨额利润。

但银子花了,地买了,就等升值,变卖出去赚钱……却苦于没有下一步消息传来。

苏熙贵部分家财被套牢,就等着朱浩给他解套呢。

第680章 落毛的凤凰

苏大当家这是在告诉朱浩。

你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我听你的,入手西北的闲置田地,现在需要你给政策,我才能大赚一笔,不然我买的田地可不会有谁来接盘,我就要血本无归了。

朱浩大概问了一下。

苏熙贵在西北的投资,大约十万两……虽然不少,但远没到让苏熙贵破产的地步。

若是这笔生意做成了,利润少说有二十万两。

这显得苏熙贵很贪心。

“苏东主,其实以我的了解,徽商有意进军西北的田亩市场,再不济你也能卖给他们,可以赚上一笔,就别在我面前哭穷了。”

朱浩不是蠢人。

你做这么大的生意,用的是分散投资法,以为能瞒得住别人,但能瞒住我吗?

苏熙贵惭愧一笑,继续给朱浩斟茶,茶水都满溢出来还在那儿倒,可见其有多心虚了。

“苏东主别紧张,我不是责备你,现在这光景,改盐法暂不可行,要么等黄公到京师来出任尚书,不管是户部还是兵部,亦或是直接当吏部尚书……但不管怎么样,要等那位杨阁老下去,他不退,咱都没好日子过。”

朱浩也表达了眼下面临的困境。

你要赚钱,就得摆正心态,推动黄瓒上位,在此之前得先把杨廷和给拉下来。

“明白,明白。”

苏熙贵咬牙也要坚持。

此时把田亩卖给徽商?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人来赚大头而我自己只能赚小头?

门都没有!

天下最赚钱的营生,自然得由我苏某人来干。

……

……

临别前,苏熙贵又给了朱浩一份东西。

居然还是份名单。

“这是何物?”

朱浩不解地问道。

苏熙贵道:“这几年,鄙人在江南养了一批水灵灵的小姑娘,十一二岁便养着,如今过去几年,出落得亭亭玉立,知道小当家对于美色什么的没那么多心思,可若是用在某些地方,或能有奇效。”

朱浩闻言眯眼打量苏熙贵。

明目张胆买卖人口,这么没品的事,以往朱浩还以为苏熙贵不至于去做。

不料……

“苏东主你倒是挺有心啊。”

朱浩深深地看了苏熙贵几眼,问道,“这……好像不是为了我或是应对眼下时局所准备的吧?”

“这……呵呵。”

苏熙贵一张老脸涨得通红,羞惭地低下头。

苏熙贵多精明的人?

这年头还没有扬州瘦马一说,但苏熙贵早就知道这营生,简直是付出少回报高,毕竟任何时代美色都是打开权力之门最有效的钥匙之一,没有这手准备还敢自称官商?

朱浩很清楚,这些美女苏熙贵定是为正德天子所准备,只是现在朱厚照死了,新皇那边似乎不好这口,苏熙贵干脆把人送给朱浩,让朱浩自行调配,就像去年直接送十万两银子让朱浩看着用。

“人可以留下,但就怕我不能如你所愿,人没有送到该送去的地方,让我自己给留下来享受了。”

朱浩笑着打趣。

苏熙贵笑道:“那感情好。就怕小当家不肯收下呢。”

朱浩道:“你说话倒直接,我怕自己消受不起。”

“你不行别人就更不行了。”

苏熙贵满脸狡黠之色,“小当家血气方刚,将来必定有一番作为,就这会儿给您送东西,还有意义,等将来您位高权重了,再想送……怕是您怎么都不会收了。”

朱浩叹道:“苏东主你不会心疼吧?”

苏熙贵表现出一副我要是心疼就不会拿出来的洒脱,挺直腰杆道:“送出手的东西,哪有心疼的道理?小当家尽管享用……应该说尽管支配……那这几天就把她们送到一所宅子,您费神抽空去看看?”

“嗯。”

朱浩点头。

他知道,这次苏熙贵送到京城的美女,绝对是人间尤物的那种,跟以往苏熙贵准备几个女戏子,或是送几个丫鬟什么的,不是一个量级。

这可是苏熙贵精心栽培多年,准备送给皇帝的礼物。

苏熙贵道:“对了小当家,鄙人有一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老苏啊,你这是跟我打哑谜呢?你都这么说了,还是讲出来吧,卖关子容易把活人给憋死,我这边没听到心里也不舒坦。”朱浩道。

苏熙贵凑上前,小声道:“是这样,先皇驾崩后,有一位……曾经御前的贵人,辗转流落到鄙人这儿,祈求收留……却是此人身份特殊,闹不好的话,会带来极大的麻烦,便只是差遣人将她安顿下来……”

朱浩听出一丝端倪。

好像说的是……朱厚照的宠妃刘美人?

刘美人,御前也被人称为刘娘娘,乃是后世各种戏剧作品中李凤姐的原型,在正德朝后期可算是朱厚照身边最得宠的妃子,地位相当于皇后。

但因其本身是乐工杨腾的妻子,就是皇帝抓来的民女,没有资格入宫,得到朝廷正式的册封,而朱厚照也不在意给这个宠妃封号,或者觉得无所谓。

但这种无所谓,在朱厚照驾崩后就带来了麻烦,刘美人因无名无分成了黑户,江彬、钱宁等奸佞相继被杀后,虽然刘美人没有被定罪,但若是被朝廷寻到,一定会秘密处死以全朱厚照的名声。

毕竟现在张太后人活着,不能容留这种败坏她儿子名声的女人存在。

后世都知道朱厚照有多胡闹放肆,但当局者迷,并非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皇帝是什么货色,朝廷也不想把皇家的名声搞那么臭,一直到嘉靖朝过去,朱厚照才慢慢被树立为帝王的反面典型。

当下,朱厚照只是在官员中名声不佳而已。

朱浩道:“你倒什么人都敢收留。你来问我作甚?我还能帮你处置不成?”

苏熙贵挑了挑眉,嘿嘿笑着,脸色很不正经,语气却无比阴沉:“要是她单独来见,不用旁人,鄙人也能让她人间消失,她自知要有凭靠才能容人收留……”

“什么凭靠?金银珠宝?”

朱浩仔细问询。

苏熙贵摇头:“这女人很是机警,从随御驾开始,就有意留一些自保之物。当初她在御前,先皇接见臣民,都没避讳她,或是朝中有不少官员劣迹,她都有所了解……这只是鄙人的猜测。这些事,对鄙人或意义不大,但对小当家来说……或是一着妙棋啊。”

朱浩有些诧异,苏熙贵这是铤而走险啊。

但仔细一想,似乎也不算什么,现在还有人真正在意这女人的死活吗?

朱浩倒想知道,这女人在朱厚照死后,是如何流落民间的?当初是朱厚照给她安排的退路,还是江彬?

再或者其知道回京城有难,就没随朱厚照回京,而是留在别处等候传召,结果等来皇帝的死讯后私自潜逃?

历史上对于朱厚照驾崩后刘美人的记录缺失,史家认为多半是被张太后秘密弄死,或是殉情了事。

朱浩现在大概知晓,这女人自知必死,先行跑路了。

“你这是要把人转给我?”

朱浩问道。

苏熙贵笑道:“她乃私逃,不敢踏足顺天府地界,但也没想过跑太远,这年头一个平常女子想到哪儿都不容易,更何况她那种沉鱼落雁的倾城美人?再说这不是灯下黑吗,别人不会想到她就躲在京畿周边……在下可以为小当家引见。”

“回头找个时间吧,其实我也想看看,这位贵人,到底有如何姿色,能让先皇那般痴迷……”

朱浩当然好奇。

朱厚照作为皇帝,有那么多人为他搜罗天下美女,怎样的绝色没见过?居然能对一个有夫之妇如此意乱神迷?

关键是朱厚照也不像唐明皇那样是个情种,朱厚照是那种专情的人吗?一个滥情、甚至双性恋的君王,能被一个女人给套牢,谁不想见见这个女人到底有何能耐?

苏熙贵道:“美则美矣,不过更重要的……此女善解人意。小当家见过后便知晓。”

“见过便能知晓?”

朱浩笑嘻嘻地问了一句。

“呵呵。”

苏熙贵尴尬一笑,“话是如此说,但若要真知晓,只怕没机会。却是此女极度危险,若是小当家应付不了的话,鄙人有的是办法让她威胁不到任何人。红颜祸水,其实她的命运,早就被上天注定,外人强求不得。”

……

……

事说完,朱浩也就回去了。

路上难免回想刘美人的事。

本以为此女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没想到自己还有机会见一见……不能以本来的身份去见,得改头换面,或是隔着屏风、木板什么的说上几句话,大概看到她如何的容貌和神韵,剩下的……就只能靠朱浩对人的认知,去猜了。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但这可不是平常人能碰的女人,朱浩也没打算去试试她是否有什么特殊技能。

如苏熙贵所说,朱浩只是对她身上所藏的秘密感兴趣,或者将来就能派上用场,比如说针对杨廷和,再或是那些旧派系的人呢?

总结起来。

是个正常男人,都想去见识一下,明知带刺也无所谓。

换作别人,苏熙贵可不敢去提,这大概算是苏熙贵送给朱浩最特殊的“礼物”了,要将此女身上的政治资源转手交与朱浩。

第681章 外调名单

首辅官邸,书房。

蒋冕日落时来访,交给杨廷和一份名单,涉及到京城官员外调的情况。

基本都是六部主事、给事中、中书舍人等外调,大明官员冗员情况非常严重,很多考上进士的人,其实只是混着一份虚职,比如说在这份外调名单中,就有不少前一科刚考中进士,在六部观政的那些人。

理论上来说,观政可以有三年时间,但其实几个月到一两年,就会根据各地的需求,把这些进士一批批放走,补各地出现的官缺,正式走马上任。

杨廷和大致看了看,跟蒋冕简单交谈后,送其离开。

随后杨廷和将杨慎叫到书房,并把名单交给儿子看了看。

杨慎不解地问道:“父亲这是何意?有何……不妥吗?”

杨廷和道:“此份名录,尚未呈奏,为父不打算马上就做决定,而是准备交给陛下,由其先做一些增减,再做决定。”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