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510章

作者:天子

朱四果然当众提出要增加内阁人选,不出意外,朝中马上有科道官员跳出来反对,并表示现在内阁架构最为合理,不宜此时大动干戈。

有关内阁要不要加人的问题,一直都为朝堂中枢这些官员所关注,尤其那些受杨廷和排挤严重的边缘人,更在意谁能入阁,若是有人能够限制一下杨廷和的滔天权势再好不过。

“……朕作此议,首先是为了让几位阁老得到充分的休息时间。连日连夜在文渊阁值守,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扛不住,君不见诸位阁老已经是银发斑驳,日见衰老?

“只有保证身体康健才能更好地处理朝事,为朕效劳,即便诸位阁老不辞辛苦,但朕岂能不体恤臣子?他们可都是上了年岁的老人,天天熬夜怎么得了哦,可不比年轻的官员经受得住折腾!

“再者,朕认为,入阁者乃廷推产生,必定是老成持重才学兼备的鸿儒,进入内阁后可以起到辅助朝政的作用,先前袁阁老病逝,朕哀恸之余,便觉得还是应该有所准备,以防不测之事发生。

“朕这里提两个人选,一个是之前朕便要征召回朝的谢于乔谢阁老,再就是前朝时计除奸贼刘瑾的前吏部尚书杨少保……你们认为如何?”

朱四不跟这群人讲道理。

朕跟你们说明要增加内阁大学士的缘由,然后直接提出人选,而且以谢迁和杨一清为幌子,别人会觉得,他这个皇帝在这件事上的确没有存私心。

杨一清和谢迁在朝中是什么声望?

那绝对是元老级别的存在!

较之孙交和费宏都要更胜一筹,完全可以说众望所归。

如今连孙交和费宏在朝当官都能做得如此熨帖,凭什么谢迁和杨一清就适应不了?你们又凭何反对他二人入阁?

在场很多大臣听了皇帝的话,群情振奋。

这些人多是被杨廷和打压的大臣。

他们本指望孙交和费宏能撑起一片天,给予他们庇护,谁知孙交回朝后就是个左右逢源的老油条,而费宏则是直接加入到杨廷和一方,根本就没影响杨廷和权倾朝野的至高地位。

现在换两个狠角色来,看杨廷和怎么应付!

到时即便谢迁和杨一清对付不了杨廷和,至少杨廷和的目标放在两个强劲对手身上,就顾不上对付我们这些小鱼小虾了吧?

听了皇帝的话,朝堂陷入长时间的沉默。

本来这时候,需要有份量的人出来反对,但朱四提出的人选,的确太有针对性了,因为谁都知道杨一清和谢迁是因为被朝中奸佞排挤,才黯然离开朝堂,而他们的声望绝对盖过朝中多数大臣,请他们回朝,敢说小皇帝有私心?

孙交、费宏、林俊等人先后回朝后已体现出一个趋势,那就是老臣基本不想卷入杨廷和跟新皇间的派系斗争,要么加入杨廷和一方,要么就充当骑墙派,没人敢直接加入到小皇帝一边。

“诸位卿家,你们不说,是对朕的意见表示赞同吗?”

朱四等了半晌,心平气和朗声问道。

终于毛纪忍不住出列奏禀:“陛下,如今内阁诸位各司其职,若贸然增加人选,只怕……我等会乱了方寸。”

“那是你们的事,朕可是帮你们减负……朕有些不理解,只是在内阁多个人就能让你们乱掉方寸?毛阁老,朕想问你,你反对朕增加内阁人手,是吧?”

朱四语气强硬。

先前好声好气跟你们商议,你们反而拿唐寅之事嘲讽朕,现在朕还用得着跟你们客气么?

在入阁人选上,朕态度坚定,尔等休想阻拦!

毛纪道:“臣不是反对,只是想让陛下多听听诸位臣僚的意见。”

“朕这不就在听吗?可到现在,好像也没人说出个所以然来,为何多一个人入阁就不行?是因为那人会分薄内阁诸位阁老的权柄?还是说,有人进去后会干扰到你们日常处理公务?朕只是想多个人参谋政务,这都不行?”

朱四态度越发恶劣了。

要是这会儿有头铁的耿直大臣冲出来,一准儿跟小皇帝吵起来。

死谏嘛,就好像谁不会一样。

但这会儿却没人跳出来。

谏什么?

内阁名义上是皇帝的秘书或者顾问,只是从成化、弘治后,皇帝对内阁大臣日渐倚重,才让他们有了以往宰相的权柄,但其实都应该听从皇帝的吩咐行事才对,皇帝若是连增加个内阁大学士的权力都没有……岂不成了傀儡?

再说了,就算有人入阁,内阁排次也在现有四人之后,对杨廷和的权力形成不了直接的威胁,最多只起个制衡的作用。

就算是杨廷和派系的人,此时也不好出来反对,尤其见小皇帝这么强势,气势咄咄逼人时。

反对的结果……

很可能是谁出头谁就会被杀鸡儆猴。

“朕现在只是提出个设想,是否真的增加内阁大学士,再或是以谁入阁,都可以商量。这样吧,诸位卿家私下里可以议一议,回头再进行廷推,朕今天不把话说死,你们回去后好好商量,尽快拿出个结果。”

……

……

皇帝的意思,就是先放个风声,搅乱现在朝堂格局。

让各方的人,充分论证是否需要有人入阁,或是以谁入阁,辩论出个胜负,最好打出狗脑子来。

朝中不是只有杨廷和一个派系,就算杨廷和党羽内部,也分为各种小团体,听命于杨廷和的人不是都对他事事俯首帖耳,也有自己的私心。

而且谁都知道,这次入阁,很可能将来杨廷和倒台后会一跃而成为内阁首辅。

因为杨廷和一倒台,必然是蒋冕、毛纪跟着滚蛋,到时费宏能不能留下难说,既然新皇有意栽培新的内阁大学士,那就说明皇帝对于费宏在内阁的表现很不满意……

潜在的内阁首辅……

如此肥缺,谁不想争取一下?

哪怕那些没什么机会参与竞争的人,也想在押宝时准确命中目标,提前跟新的内阁大学士搞好关系,获得其友谊,将来这个人当上首辅,自己或许就能跟着喝口汤,青云直上,弄个侍郎或尚书当当……

莫说朝臣了,就算在京商贾,听说此消息后,也都纷纷进行“押注”。

凭眼光,觉得谁有可能入阁,并猜测其将来是否有可能成为首辅,若是能在其尚未入阁时便巴结好,等此人当上首辅后,便多出个大靠山来。

商贾在这年头地位很低,想要混得好,必须要有强大的政治背景,比如说那些投靠杨廷和的晋商便是例子。

虽然晋商在先前拍卖煤矿之事上没占到什么便宜,却靠着杨廷和的背景,几乎垄断了如今朝中多数采购业务,徽商眼下也在寻求突破,扎堆找新靠山,有意无意地往新皇方向靠拢过来。

……

……

选派朝官入阁这件事上,没人会真正在意杨廷和的意见。

因为谁都知道,皇帝此举就是在针对杨廷和,若是杨廷和举荐上来的人能得到新皇的认可,那小皇帝也不用费劲去搞整出这么一出大戏了。

随着朱四将事情公之于众,朝野上下氛围瞬间燃爆,朝中人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尤其是翰林院这地方,表现最为明显。

朱浩经常能看到不少人来翰林院拜访,这些人以往根本就不会踏足翰林院这种清水衙门。

“……现在都在猜测谁能入阁,连京城普通人都议论纷纷,好不热闹。”

余承勋跟朱浩凑一起吃午饭。

就是顿简单的工作餐,翰林院内管午饭,这还是最近新加的项目。

本来翰林院的人中午吃饭都需自带,或者干脆保持古人的作息,一日两餐,但最近新皇有意拉拢众翰林,从内库拨了一笔钱,办起了食堂,开始管起饭来。

饭菜可口,荤素搭配适当,对于这时代的人来说,每天能吃到白米饭和不错的饭菜已相当不错。

封建落后的时代,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吃饭、穿衣,其他的都是扯淡。翰林院的工作很清贵,由于不涉实务,平时少有进项,翰林们光靠俸禄过活,经常还被拖欠,有很多连奉养尊堂都做不到,若是再有什么交际应酬……可能还要借钱度日。

大明也不是说当官就有钱,也要看具体做的是什么官,手里有没有实权,大明可没有冰敬、炭敬、别敬这些项目,就算有私下进项,也都上不了台面。

你要能给人带来利益,人家才愿意送钱给你,可翰林院是务虚的衙门,除非别人真的觉得你有机会入阁,或是觉得你能成为六部上官,才会跑来送礼。

朱浩问道:“现在谁最热门?”

“什么热门不热门的,都是瞎糊弄,以为圣上提一句,事情就能成?还不是要看首辅怎么安排?”

余承勋满是不屑地道。

站在余承勋的角度,杨廷和断然不会容许一个能与其分庭抗礼内阁大学士出现。

就算现在小皇帝自作主张,把找人入阁之事弄得朝野皆知,在余承勋看来,他的老岳丈也有的是办法把这件事给压下去,让小皇帝碰一鼻子灰。

朱浩道:“我倒觉得,此番陛下态度如此坚决,就怕到头来……事情或许不尽如人意。不过料想朝中有威望入阁者,也就那么几个,我们翰林院不也最讲究论资排辈?”

“哈哈。”

余承勋笑着,“敬道你知道就好。”

第671章 老朋友讲义气

刘春最近很烦恼。

来拜访他的人实在太多了,无论是门生故旧,还是那些仅仅只有一面之缘,甚至连名字都叫不上来的全都登门,好像都觉得他能入阁一般跑来攀关系。

豪门大户以及各地商贾在京代表,也都纷纷上门来送钱送物,均被他拒之门外。

不是说所有人他都回绝,有些人实在拒绝不了,他可是成化二十三年殿试榜眼,在翰林院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多次组织乡试、院试,桃李满天下,别人来拜访顺带点礼物什么的,怎么推辞?

“你们不必再来了,老夫已对仕途不抱期望……明说吧,老夫绝无可能入阁。”

刘春会见每个来拜访他的人,几乎都把同样的话说上一遍。

不是说他有多谦逊,或是塑造一种低调的形象方便日后上位,而是他真的不想再在仕途上有什么建树,甚至他也不认为自己有一丝丝上位的可能。

虽然他跟杨廷和一样,都是四川人,但彼此关系并不和睦,推举人入阁这件事上,内阁没人问询过他的意见,也就是说……他不容于内阁体系,人家都没把他当自己人,就算侥幸混进去,有何意义?被人拿来当枪使吗?

我刘某人在朝半生,该当的官已当过,连礼部我都执掌过三年,还奢求什么?非要入阁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

……

这天晚上,刘春回到家,用过晚饭准备休息,这边家人前来通报,又有访客登门。

恨不能把宾客拒之门外,可毕竟不能太过失礼,刘春拿过拜帖看了下,发现是户部尚书孙交大晚上来访。

“真是的……他来干嘛?取笑我吗?”

刘春耐着性子,把孙交请进府中。

二人到了刘春的书房,里边的书堆得到处都是,居然没人收拾。

孙交笑道:“跟我一样,以往在安陆时,总有人帮忙拾掇一下,书房还算整洁,到京城后少了人照料,身边就显得杂乱无章……好在我已将家人迁徙过来,生活终于舒坦许多。”

“志同兄,我跟你可不同。”

刘春提醒孙交一句:“我这是不允许下人碰我的东西,否则何至于此?”

你个老家伙,当初被蒋太后带到京城来,就没打算长久过日子,现在才想起把家人迁到身边,想来此前吃了不少苦头吧……而我刘某人在朝的时间可比你长多了,身边可不缺人照料。

“有事就说,若涉及入阁事,一切免谈。”

刘春脾气不太好。

孙交一看刘春这气急败坏的模样,就知道最近在入阁事上,老友受了不少打击。

明明有人挤破头想入阁,你们不去巴结,跑来我这里来烧冷灶算几个意思?等廷推入阁人选时,我这边连个提名都没有,你们好取笑于我么?

孙交道:“你还真是为入阁之事发愁啊!”

“你……”

刘春瞪着孙交,好似在说,你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孙交严肃地道:“你能到我府上谈那些有的没的,我就不能到你这儿来跟你好好谈谈心?咱有什么事情,私下里说说,有何不可?别人不知你心境,难道我还不知你对入阁所持态度?”

刘春想了想也是,孙交很清楚他不想入阁,那专程登门来访就有些门道了。

“说吧。”

刘春一摆手。

你孙志同主动来找我,那你就先开个头,你想说什么,或是你想从我这里知道什么,总不能让我自说自话吧?

孙交道:“陛下此举,或并不为找谁入阁,我探知一个消息,说是陛下召见四名内阁成员,跟他们提到,要让伯虎进入翰林院,为四位阁臣回绝,而后陛下才提出要在内阁增加人选。”

“咦,你是从哪儿听来的?”

刘春问道。

孙交摇摇头,表示自己不能说。

刘春眯着眼:“陛下召见阁臣,除了当事人,或只有司礼监掌印、秉笔或内侍……志同,你这消息来源不简单啊。你不会是来跟我显摆你在宫里边有人吧?”

“切,你这是什么话?我几时为跟宫人认识而沾沾自喜了?我什么样,你还不清楚吗?”孙交没好气地道。

刘春点头。

孙交了解他对待入阁的态度,他也知孙交对新皇的态度。

而且二人都知道,对方的态度并不是惺惺作态,是真的不想卷入到朝堂的是非恩怨中去。

“直说了吧,你莫要对外人言,是子充跟我说的。”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