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501章

作者:天子

说得好像跟谁私奔一样,难道是唐寅?

因为朱浩说过,这女子是唐寅的学生,好像二人的关系很不一般,但她又隐约觉得应该不是。

因为她没见过唐寅来找娄素珍。

或者是二人以往见面,都是私下里幽会?

“姐姐……”

孙岚本想说什么,却不知如何开口。

娄素珍将眸光重新落在孙岚身上,微笑道:“你一定很好奇,我是谁吧?”

孙岚当然好奇,但她不好意思问,只能重重地点了点头。

娄素珍道:“你是公子的夫人,便等于是我的主母,你我又投缘,有何不能对你说的呢?其实我以前的身份很尊贵,你也知道我祖籍南方,其实我是江西人,在南昌时……与唐先生相识相知。”

“南昌?”

孙岚觉得有哪里不对,但绝对不会往宁王妃的方向去想。

“嗯。”

娄素珍道,“茂苑犹香名,南阳已荒皁。更兼芗林中,三洲是三岛。”

“百花洲?”孙岚到底不是一般的女子,对于诗词很了解,这也是她能跟娄素珍成为朋友的重要原因。

因为娄素珍乃当世才女,纵观有明一朝,娄素珍的诗才在女性中绝对首屈一指,身为唐寅的学生,她不只是个花瓶,能帮宁王笼络到那么多读书人,也绝不只因为她长得漂亮,有气质,更因为她才华横溢,让读书人神魂颠倒。

娄素珍叹道:“缃裙罗袜桃花岸,薄衫轻扇杏花楼。几番行,几番醉,几番留。”

“啊?”

听娄素珍提到杏花楼,就算孙岚再愚钝,也开始把事情联想到大名鼎鼎的宁王妃身上,她震惊不已,美眸异彩连连,上上下下打量娄素珍,突然明白为何眼前这个女人如此卓绝不凡,在她面前提到诗词文章那般神采飞扬,更是能提笔写诗作画,堪称大家。

“姐姐,你是……你是……宁王妃……这……这……”

孙岚不知该怎么形容。

娄素珍在宁王兵败后跳湖自尽,此事早就在大明传开,孙岚怎会不知?

可现在这个女人却说自己是娄素珍?

但好像她并没有承认,只是有意往这方面引导……

可是,一个跟唐寅过从甚密,如此有才华的女子,还能让朱浩对此女身份讳莫如深,种种迹象表明,这是极有可能的事情。

娄素珍点点头,没有直接肯定,只是轻轻叹息:“蜂儿不解知人苦,燕儿不解说人愁。旧情怀,消不尽,几时休。”

半阙《最高楼》,娄素珍就把自己这几年的心思说出来。

孙岚听到这儿,彻底怔住了。

娄素珍算是当代女性的楷模,是她以往心向往之而不敢去效仿的奇女子,居然跟自己做了姐妹,当了自己闺中的姐姐,自己一直都不知道!

“你知道这些过往,还愿意与我做姐妹吗?”

娄素珍问道。

孙岚道:“我……不介意,但是……怎么会这样呢?”

娄素珍抿嘴一笑,她也感觉说出这些来对孙岚的震撼太大,但她现在就算不是身陷囹圄,日子过得也很无聊,难得有孙岚当姐妹,把自己的事说给孙岚听,以倾诉来缓解心中的苦闷以及抑郁。

她不觉得如此会害了朱浩和唐寅。

因为朱浩说过,这件事其实当时的兴王世子,也就是现在的嘉靖皇帝是知情的。

再者,孙岚怎会出卖她呢?

娄素珍笑道:“全靠公子神机妙算……我一直都以为,是唐先生在我遭难时挺身而出,可到京城后,见到唐先生,才知一切都是公子在背后谋划。公子救我性命,我本该报答,奈何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不能侍奉于前……但妹妹你不一样,你可以与他长相厮守,真是羡煞旁人。”

孙岚听一个女人在自己面前,公然谈到自己的丈夫,还提出什么“君生我未生”、“侍奉”的话……

她第一次感觉到原来男女事也可以说得如此动人。

孙岚见娄素珍把如此大的机密都告知自己,便道:“姐姐莫怪,其实妹妹心中也藏着一件事,姐姐可还记得之前那首词?”

第659章 心有所思

娄素珍微笑着问道:“是那首《临江仙》吗?”

“嗯。”

孙岚第一次跟人吐露心迹,低下头,略显羞怯。

娄素珍道:“当时我便看出来,妹妹或对那写出这首千古名词的才子,心向往之,可是如此?”

孙岚摇头:“嫁为人妇便不该作他想,却老忍不住想起那首词,想此人是如何境遇,才能写出这般激荡于世、惊才绝艳的唯美华章,说到底不过是心中难以磨灭的遐思罢了。”

“呵呵。”

娄素珍笑道,“说起这般想法,当年我也有,当年看到江南才子唐伯虎的诗词,品味他诗词中表现出的绝世才华,再联想他的人生际遇,我便忍不住想与他见上一见。但真正会面,并以他为先生,教授我诗画,却又觉得……不过如此。”

“嗯。”

孙岚点头。

孙岚明白,娄素珍这是在劝说她,别总想那不切实际的“追星”梦,还是先想想怎么跟朱浩过好夫妻生活。

娄素珍算是拿自己跟唐寅的境遇现身说法,听来有理有据。

唐寅再好,那也不是能让人安心过日子的主儿,哪怕此时娄素珍身若浮萍,也没有跟唐寅结成伴侣的打算。

娄素珍道:“说起来,到现在都没人知晓那首词是何人所写,不过外间传言,像是杨阁老家大公子杨用修所作,但看他人生境遇,不像是能写出这般激荡文字之人。”

“嗯。”

孙岚当然听过这种说法。

那首词在普通人看来,必然经历过一世浮沉才能写得出来,既要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放荡不羁,还要有视功名如粪土的豁达,而年轻人朝气蓬勃,追求仕途名利,怎么可能写下这种豪迈苍凉的词句?

“妹妹喜欢,姐姐便帮你打听一下……公子不就在翰苑么?却说这翰林院,乃天下英才汇聚之所,里面的人大多前途广大,想来很难有那种淡泊洒脱的情怀。

“若姐姐我所料不差,这首词多半是那不得志的落魄文人所作,其一生与仕途、名望无缘,郁郁而终,就连一首旷世杰作问世,也无人知晓。或是谁无意中发现其遗稿,这才流传出来……料想事实真相便是如此。”

娄素珍通过自己的见识来进行分析。

这首咏史词乃千古名篇,其文学价值无可估量,若那人真是翰林院中人,又或是京城哪位大才子,早就站出来承认了。

为什么要藏着掖着?

不喜欢名声?

恐怕不是!

想来是没法出来应名,别人也不认可,所以娄素珍才会说,你别去想了,就是个经历了一生磨难的读书人最后的感悟。

这点其实娄素珍没说错,历史上那词的确是杨慎经历一生浮沉,漂泊异乡,感慨万千之下才写出这首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带深沉的《临江仙》。

孙岚闻听娄素珍的评断,点点头,面色略带遐思。

“妹妹若真喜欢诗词,就多与姐姐交流,姐姐这几年也琢磨出不少诗句,却碍于身份,难以对他人言道。”

娄素珍道。

孙岚突然想到什么,惊讶地问道:“那姐姐,那首鄱湖诀别之诗……”

因为孙岚意识到,眼前的女子说是娄素珍,可娄素珍明明在鄱阳湖跳湖了,跳湖前留下了一首流传于世的诀别诗,若娄素珍没死的话,怎会有心境写出那般动人的诗词?

“迄今十丈鄱湖水,流尽当年泪点无?”娄素珍苦笑。

“嗯。”

孙岚不好意思颔首,觉得又触到这位好姐姐的伤心往事,一时羞愧难当。

娄素珍也很惭愧:“说起来,这首诗,宁王兵败后便一直便萦绕于心头,总觉得有灵感迸发而出,可提起笔,字里行间老缺少一股感觉,终归未能成书。却是一封信传来,告知乃唐先生所写,正好切中我心中所思。”

“啊?”

孙岚顿觉意外。

这首诗居然不是娄素珍的大作?

娄素珍笑道:“你也觉得不可思议?本来我心中万千思绪,想一头扎进湖水,一了百了,却是这首诗让我看到了一个故人在他乡的守候。顿时便有了求生之意……”

“那倒是挺神奇的,唐先生竟然能猜中姐姐的想法,那他不是……与姐姐你心灵相通?”孙岚顿时觉得,娄素珍跟唐寅简直是神仙眷侣。

娄素珍无奈一叹,用略带羡慕的眼神望着孙岚:“若真是如此,那自是极好的,结果你猜怎么着?后来我见到唐先生,问询他此事,他竟……矢口否认。”

孙岚:“……”

“后来我才知晓,原来写下这首诗之人,乃公子。”

娄素珍又说出个秘密。

娄素珍跟唐寅之间的交情,可以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彼此间很难有秘密。

人家两个是精神伴侣,唐寅不屑于假借他人之手来维持跟娄素珍的朋友关系,唐寅是那种有什么说什么的人,虽然朱浩给他铺好了路,还特别警告他,这首诗一定要说是他自己作的。

最初唐寅也的确想以此来巩固跟娄素珍的关系,心里却始终有根刺,后来便对娄素珍实话实说。

娄素珍慨叹道:“到现在,我都没想明白,公子是如何写下那首诗的,又如何感受到我所遭遇的境地。公子为当世奇才,少年之身,状元之才,我甚至在想,那首《临江仙》或许就是公子所作。只有公子这样的人,才不会追求那虚名……

“嗨,你看看我,又说多了,妹妹有时间就与我谈谈诗词,别的不说,这自古以来的诗词文章,我知道的不少。”

娄素珍在孙岚这个妹妹面前,总算觉得自己有一件拿得出手的本事。

孙岚面带敬佩之色。

眼前的姐姐莫说是“知道的不少”,甚至称得上大明才女,天下才子人人推崇,可谓是女子的楷模。

对孙岚来说,这简直是偶像级别的存在。

娄素珍的诗词流传一时,甚至可以铭记史册,孙岚觉得能跟娄素珍认识,那是一种很光彩的事情。

好像自己的生活,凭空又多了很多的乐趣。

而这一切,正是跟朱浩成婚带来的福利。

以往很排斥这桩婚事,现在却又觉得,嫁给朱浩还算不错,至少没像当初父亲给她设想的那样,不嫁兴王世子就让她孤苦终老……

……

……

继从北镇抚司天牢转到刑部后,又过了四天,张家兄弟终于从刑部衙门出来,乘坐刑部为他们准备的马车,回到阔别已久的府宅。

出来的时候浩浩荡荡,归来时冷冷清清。

家里犯事的下人多被官府发配或是遣散,兄弟俩抢劫银号,不但扬了恶名,还落得个血本无归,前后两次跟锦衣卫相斗,让两家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老爷……家里赵姨娘,带着金银细软跑了……”

张延龄刚回到家中,就知道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刚纳回来的第十八房小妾,居然携款私逃。

张延龄火冒三丈:“说什么鬼话?谁给她胆子跑的?抓回来把她狗腿打断!”

下人乃是建昌侯府的老仆,自小便看着张延龄长大,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那日去抢银号,家里要留下一些人看守,老仆年纪大就没去,现在却成了建昌侯府中为数不多的男丁,其余都为丫鬟仆妇。

老仆望着张延龄,眼里满是怨怼:还抓回来呢,派谁去抓?咱的人都被官府抓走了,那帮官老爷肯定不会理会你府上一个抢来的小妾的下落。

恰在此时,门口传来敲门声。

张延龄突然想起,门子都被他带去抢银号了,现在还不知人在哪儿。

“去开门,看看是哪个不开眼的。”

张延龄怒道。

老仆闻言赶忙去把府门打开,随后急匆匆回来禀报:“乃是今科状元,名叫朱敬道,翰林院中人。”

“怎么是他?居然敢来我府上?”

张延龄怒不可遏。

那日身处北镇抚司天牢时他就想攀咬朱浩,但被张鹤龄否定,他对朱浩和杨慎的恨意是发自内心,却又不知这股恨因何而起。

随后老仆把朱浩带了进来。

“小子,你胆子挺肥,这时候跑来我府上耀武扬威?信不信本侯……”

张延龄想用眼神把朱浩撕碎。

朱浩道:“建昌侯说笑了,我是送银子来的。”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