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471章

作者:天子

杨廷和你太过分了。

为了跟新皇斗气,现在把火烧到我这个一直刻意保持中立的老家伙身上,你真对得起咱俩的老交情吗?

论年龄,我比你年长,论资历,我孙交也不比你杨廷和差!

杨廷和见孙交气得吹胡子瞪眼,大有一副绝交的架势,顿时反省,可能是自己咄咄逼人,让孙交产生逆反心理,但说话语气仍旧很冲:“此番陛下以内府名义变卖煤窑,还是采取竞价方式,让商贾竞买,若后续出了什么差错,岂非百姓都会指责朝廷与民争利?”

孙交叹道:“既然是竞买,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又非强买强卖,凭的是本事和眼光,勿论得失。介夫你所在意的,并非是朝廷名声吧?”

杨廷和一阵着恼,却不好反驳。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若要找陛下说理,也可,但不应该是我户部出马。”孙交道,“就算让老朽去,也该叫上工部尚书,或是等来日朝会时再提出也不迟。”

杨廷和道:“此例一开,朝中规矩荡然无存。”

孙交摇摇头:“淡然处之吧,至少当今陛下未乱我朝祖法,今日我不同去,但若来日朝议,我还是愿与介夫你站在一道!若有得罪之处,请见谅!”

以往孙交不想在新皇跟杨廷和之间站位,现在就更不想了。

但他心中的天平已隐隐往小皇帝那边倾斜。

孙交不是傻子,以他从政多年的眼光,岂能看不出,其实杨廷和跟新皇斗法,因受限于规矩,一直落于下风?而新皇身边,唐寅和朱浩都不按套路出牌。

现在杨廷和已隐约露出败象,孙交这会儿只是名义上站队杨廷和,其实更想隔岸观火。

……

……

盔甲厂外。

三处煤矿的拍卖圆满结束。

起拍价都不高。

但成交价却高得惊人。

第一处拍得六万两,溢价最高。

第二处则拍得四万五千两。

第三处也有三万五千两。

光是这三处煤矿,就让内府净赚十四万两,加上之前拍卖张氏外戚煤矿所得,总价值二十二万两。

因为张家兄弟的银子有八成需要暂存银号内,实付一万六千多两就行了,光是这次拍卖会,就让内府筹措到二十万两银子,但这批银子并不会全都调往东南之地。

按照朱浩的设想,这是大明工业化的启动资金,用以在西山开矿,以及开办冶炼工坊,还有在京师周边开办更多的金属、火器工坊。

朱浩还想在渤海造船。

靠朱浩自己筹措银子,显然不现实,耗费太大,后续要追加的银子也是笔天文数字,一年下来光是耗费就要超过十万两,且几年内都不能见到太大的回报。

靠朝廷调拨银子,更不可能了,以杨廷和为首的文官一定不会同意这么大的计划外消耗。

若要等杨廷和倒台,那工业计划就得晚几年才能启动,而且那时朱浩也不可能成为内阁首辅,还是处处受文官挟制。

最好的办法,就如同现在这样。

找一个由头,便是东南海防缺口,故意逼杨廷和给新皇找麻烦,让朱四主动承揽下筹措钱粮军械的差事,并以此为契机,利用朝廷可调动的资源,诸如矿产开采权等,从民间募集足够的资金。

有了启动资金,那朱浩工业化大明的巨轮,就能启动。

虽然说扬帆远航还早了点,但万事开头难,朱浩觉得这个头开得还不错。

拍卖会结束。

杨慎先一步离开,显然急着回家找老爹商议对策。

而朱浩则悠哉悠哉,缓步踱出茶肆,此时没法跟朱四见面,因为按照计划,朱四已回宫,应对突发事件,去见见唐寅倒是很不错。

盔甲厂内。

“……那这采矿证,由工部下发,这两日陛下会以御宝钦定,到时有锦衣卫维护此事!”

唐寅正在跟苏熙贵等三名拍得新煤矿的商贾谈及采矿证之事。

不但有工部官牒,还会有皇帝御宝作为保障。

这对于普通商贾来说,光是个采矿证就能当传家宝。

朱浩在旁边看唐寅侃侃而谈,脸上神采奕奕,不由点头嘉许。

唐寅已发现朱浩的身影,却依然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诸位尽快把银子送来,一天内必须办妥,工部的采矿证将会即时办理妥当。”唐寅道。

苏熙贵站起来帮着张罗:“诸位,快些回去把银子带来,若是有不足的地方,可以直接到银号支取,田宅等产业可以拿到银号作为抵押。”

“苏当家的,您是在取笑我们?若是没有银子,谁敢趟这条河?”旁边一个商贾哈哈大笑。

苏熙贵笑道:“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你们应该知道唐先生的本事,他可是我大明栋梁之才,未来部堂之不二人选,你们这是在买矿窑吗?那是买了一条路,一条通天的大路。”

这话听起来很别扭。

朱浩心想,你怎么不说买了一条升天之路?

不过这话对于那些商贾来说,却很受用。

虽然名义上是三家买的煤矿,但其实最便宜的零零叁号煤矿,却是两家按对等股份凑钱合买的,所以包括苏熙贵在内,有四家充当了先吃螃蟹之人。

……

……

除了苏熙贵外,各家都先回去赶紧往这边送银子。

人走后。

唐寅将盔甲厂的人支开,带上苏熙贵走到朱浩面前。

唐寅道:“陛下走了?”

苏熙贵一惊,难道说皇帝先前也在?

那自己的表现……是否被皇帝亲眼看到?

朱浩笑道:“朱指挥使已护送陛下回宫,杨用修也回去了。”

“唉!”

唐寅叹道,“那估计现在杨阁老要着急了,木已成舟,内阁连个应对之策都没有,到现在我连工部的人都没见到……看来还是你多虑了。”

苏熙贵听了师徒二人对话,立即明白,朱浩才是背后策划之人,而唐寅就是个办事的。

朱浩制定的计划中,一定包括如何打发工部前来叫停拍卖的官员。

但工部后知后觉,居然没有采取任何动作,如此一来倒是大家都省事了。

第620章 后知后觉

盔甲厂议事房内只剩下朱浩、唐寅和苏熙贵。

都是自己人,有些话也就无须遮掩。

朱浩笑着问苏熙贵:“苏东主,这下让你破费不少,你不会心疼银子吧?”

苏熙贵得意洋洋:“这是生意,目的是为赚钱,怎会心疼呢?要想有回报,没个付出怎么行?”

唐寅道:“先前没问,那些一同参与竞买的江南商贾,不像你我知道那么多内情,不会有意见吧?”

“哈哈。”

苏熙贵脸上得意之色不减,“那是他们自己的选择。说起来想买这煤窑的人可多了,只是能出得起价钱的寥寥无几,话说江南的商贾也分几种,并非所有人都有心染指京师之地生意,那得有眼光,还要有实力,更需魄力才可。”

说得好像谁能买到西山煤窑,谁就能在京城扬名立万一般。

说是发家致富,其实根本就不是真实目的,这些商贾哪个缺银子花?不过是买个护身符罢了!

“两位,鄙人要先回去将银子筹措来,以鄙人所知,那几家都不缺银子,也用不着上银号……却未曾想寿宁侯和建昌侯两家也会存银子到银号,用小当家的话说,这广而告之的效果着实不错,就是不知……两位国舅是否会找银号的麻烦?”

从苏熙贵的话中,体现出这年头商贾的无奈。

有个赚钱的好行当,却总担心有权有势的家伙跑来分一杯羹,有的权贵甚至连锅都能给端走。

朱浩笑道:“银号乃陛下的生意,岂能令他们如愿?”

“对对对。”

苏熙贵连连点头,“换了他人说这话,鄙人一定不信,但小当家说出来,就是那么让人信服,难怪小当家能做……朝廷……半个主,这本事……啧啧,当真是无人能及。”

唐寅没好气地道:“你别恭维他了,赶紧回家抬银子。”

你这家伙全然不顾忌别人的想法么?

我这个当先生的站在旁边,你就百般恭维那小子,是根本就没把我放在眼里吗?

苏熙贵知道唐寅不会生气,笑呵呵离去。

……

……

生意做完。

唐寅并不急着走,他得留下来善后,等银子悉数到账他才会心安。

而朱四那边本来的意思,是想叫上唐寅和朱浩一起吃顿“庆功宴”,但朱浩传讯说杨廷和很可能会入宫觐见,劝谏朱四收回成命,无奈之下朱四只能回宫,静观其变。

这样一来,倒是朱浩变成了闲人。

朱浩本想回翰林院去看看,谁知刚从盔甲厂大门出来,陆松一身便服出现在他面前。

“先生,蒋姑爷请您过去一趟,说是寿宁侯和建昌侯有请。”陆松躬身道。

朱浩一拍额头,得,怎么把这对活宝兄弟给忘了?

去看看这两个家伙又要整什么幺蛾子。

……

……

朱浩到了相约酒肆,里面已摆上酒席。

却是蒋轮请张家兄弟吃饭。

“这不是朱状元吗?”

蒋轮笑望朱浩,装出一副不熟的样子。

张延龄恶狠狠地瞪着朱浩,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杀人的倾向。

张鹤龄推了弟弟一把:“没看到朱状元前来?还不行礼?”

“大哥,你疯了吧?要我给他行礼?”

张延龄转而瞪向兄长。

张鹤龄不去跟弟弟解释,笑眯眯道:“朱状元,请坐请坐,咱好好商量一下,还有什么好买卖,让本侯……入个股?”

朱浩看了蒋轮一眼。

蒋轮显然不会出卖他。

那张鹤龄想找他联合做生意的举动,就非常值得人玩味了。

“寿宁侯的话,在下怎听不明白呢?在下不过一介读书人,哪儿来的什么好生意?”朱浩装糊涂。

“是啊,大哥,你不会觉得竞拍煤窑之事,跟这小子有关吧?”

张延龄瞥了朱浩一眼,不屑地道。

张鹤龄道:“笨啊你,当日不是他跟我们说,让我们请求朝廷把煤窑给卖了?”

蒋轮赶紧提醒:“侯爷,您记错了吧,朱状元的意思,是说让您请求陛下,把煤窑租给朝廷,让朝廷付租金吗?”

“是这样?”

张鹤龄瞪大眼睛,回想了好一会儿,才道:“好像是这样……但小状元的头脑,真是让人佩服,本侯就觉得,你是个做生意的料,不如这样,我们二一添作五……”

怎么就二一添作五了?

说得好像要分赃一样,没文化真可怕。

“等等。”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