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445章

作者:天子

此时他正随朱浩去诏狱,将吴杰的案子彻底定谳。

朱浩道:“只要你不在外面给我惹事就好……我查过了,那个找你麻烦的家伙,是因为之前你在勾栏里惹了不该惹的女人,只是你喝醉酒事后全忘了!罚你未来一个月不许再去此等场所。”

“啊?”

孙孺一脸憋屈。

虽然他现在有家有业,妻子也在京城,但他就是喜欢花天酒地的生活。

让他长时间不出去寻花问柳,还真忍不住。

京城这花花世界,早就把他的眼给迷住了,在孙京面前说什么要备考会试,完全是说给人听的,从朱浩到他自己,都知道进士功名已基本与他绝缘。

考个生员都费事,还想考进士?真当大明的进士功名是白捡的?以为大明会试没有评卷标准?

诏狱内。

朱浩见到吴杰。

吴杰将杨廷和供出来之后,一直都待在诏狱里没出来,此时再见面,人瘦成了皮包骨头,看上去满是沧桑,说话一点中气都没有。

尽管朱浩嘱咐不要对其用刑,但在这暗无天日的地方持续关上几个月,普通人可受不了。

“你的案子已经定下来了,本应戍边赎罪,但因为你之前遵照陛下的旨意办事,戍边也免了。”

朱浩道。

吴杰用充满希望的目光望着朱浩,可怜巴巴道:“那……接下来我该怎么办?”

朱浩道:“今天你就可以回去,跟家人团聚,但从此以后,你必须深居简出,家里药铺生意可以继续做下去,甚至可以请来大夫坐诊,但你自己却不可出面治病救人。若抛头露面,或是乱说话……”

“我知道,我知道,谢陛下隆恩。”

吴杰跪在地上,冲着皇宫方向连连磕头。

其实他连地牢的具体方向都没搞清楚,所跪根本就没朝向皇宫。

自从进了诏狱,他便在这种黑漆漆的地方过活,日夜不分,所能见到的就是巴掌大的一块地方,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知道自由的可贵。

文人……

朱浩感觉到作为没有实权的文人的无奈与软弱!

当面对强权时,就算心中有一股傲气,但只要强权稍微一施压就会折腰,这世上能为所谓的真理而慷慨赴死之人有几个?

“好了,给他卸了枷锁,让他跟我出去。”

狱卒给吴杰解下枷锁。

吴杰一瘸一拐跟在朱浩身后,走出牢房时他都不敢往四周看。

或许是怕眼前的自由空气自己适应不了,再或是这幸福来得太突然,可能随时都会再被剥夺自由,重新投入诏狱。

“啊……”

不远处传来犯人的惨叫声。

诏狱这地方,任何时候都不缺酷刑,朱浩毕竟不在锦衣卫中供职,无权决定锦衣卫中的其它事务。

“先生。”

陆松出现在朱浩面前,目光迅速落到吴杰身上。

吴杰浑身绷紧,呼吸急促,明显紧张起来,生怕陆松把他抓回去。

朱浩道:“旨意已下,他可以回家了。”

陆松没避讳吴杰,当面道:“可他知道的事情太多,若让他如此走出去……”

吴杰一听,腿都软了。

“没事。”

朱浩摆手道,“找人盯紧点,以他现在的模样,出去说什么也没人会信,他会给自己找麻烦吗?”

吴杰急忙辩解:“是的,是的,草民定不敢乱言。”

陆松也没想到眼前站着的这个胆小懦弱之人,就是当日公堂上朝他发威的太医院院判,诏狱是鬼门关他能理解,但他也为朱浩的智计所折服,要不是朱浩一上来就让吴杰当了“叛徒”,吴杰的心气也不会瓦解得这么快。

……

……

吴杰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终于走出锦衣卫北镇抚司的后门。

其家眷先一步得知消息,派了马车来接。

人走了。

陆松来到朱浩身后,没有再提吴杰之事,而是笑盈盈说起了私事:“……舍内一直想请你到家里坐坐,其实也是为感谢朱先生当初出面维护我一家人。到如今我们才能在京城中有好日子过。”

朱浩笑道:“一切都过去了。哦对了,陆千户你到京城后,就没查查当年的事?”

陆松凑到朱浩耳边,低声道:“当初那个林百户,现在已升为副千户,最近经常在北镇抚司衙门进出,见面后他故意装作不认识我,大概是不想再提及往事了吧。”

朱浩心想,这才是你想请我回家吃饭的真正原因吧?

陆松最担心的还是当年为锦衣卫密探,给朝廷刺探情报之事,虽时过境迁,看起来没人追究和计较,但陆松知道可能仅仅是因为皇帝还没有完全掌控朝廷。

等新皇不用再跟文官斗了,总会有心思去查查当年朝廷跟兴王府之间的关系,而且就算皇帝不查,也一定会有御史言官拿过往说事,到时陆松的身份仍旧可能会被揭发出来。

朱浩道:“陆千户在王府中,为王府鞠躬尽瘁,连生死都不顾,就算当年做出有愧于王府之事,至少没有危害王府切身利益。且当时各为其主,你根本不必担心。”

“唉!希望如此吧。”

陆松没有被朱浩说服。

作为叛徒,充当两面人,他根本就不敢祈求新皇会原谅自己。

要是被同僚知道,他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背叛兴王府,就算皇帝不追究,他还有脸在锦衣卫混下去?

朱浩问道:“陆炳最近武功练得如何?”

听朱浩提及儿子,陆松脸上终于有了些许安慰之色,道:“小炳最近练武很勤快,因为关家那位小公子对他影响很深,小炳也是争强好胜的性子……我的想法,等过个几年,让他去应武举,希望能有所建树。”

朱浩笑道:“子承父业,很好。陛下对于身边人一直都很照顾,相信以后陆炳会有个好前途。”

“嗯。”

陆松也觉得,就算自己犯错,过往被揭发出来,也不该牵累到儿子身上。

至少皇帝会顾念当初跟陆炳一起读书的情谊,还有陆炳还是其奶娘的儿子,定会加以照顾。

更重要的是陆松觉得,有朱浩在,一定会帮到陆炳。

“那朱先生几时有时间莅临,好让内子早做准备?”陆松很是热情。

朱浩道:“回头吧,最近年关将近,挺忙的。”

他的确很忙,下午还要去见娄素珍。

不是去问有关唐寅的事,而是朱浩觉得,应该给娄素珍找点事情做了。

最近朱浩在京城所开的织布工坊规模越来越大,教女工,以及开女课,光靠公孙夫人一个人不够,公冶菱现在忙着排戏,已顾不上当女先生,再说公冶菱的教学水平也不行。

但若是派娄素珍去……等于给了娄素珍第二段人生。

换作以往,朱浩估计娄素珍不愿意,但现在朱浩却觉得娄素珍更想过点正常人的生活,需要找个精神寄托。

把寄托放在唐寅这个浪子身上,明显不行,还是去干点更有意义的事业才靠谱些。

第588章 两位师舅爷

娄素珍爽快答应了朱浩邀她出山的请求。

也不是说她有多想融入社会,而是觉得朱浩的盛情她没资格拒绝,既然朱浩说了,她就有必要听从,而且出来教书育人,意义重大。

朱浩将娄素珍引介给公孙夫人。

娄素珍真实的身份不可能对外宣扬,到目前为止也只有朱浩身边极少数人知晓,连朱宸和骆安都不清楚。

请娄素珍出山,朱浩并没有通知唐寅,纯粹是他自己的决定。

朱浩相信,以唐寅的洒脱,现在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会坦然接受,甚至说点极端的,就算朱浩把娄素珍收入房中,唐寅都不会跟朱浩吹胡子瞪眼,现在的唐寅更像个世外高人,世间一切对其都像是浮云,有种立地成佛的感觉。

随后一段时间,朱浩准备成婚之事。

婚期定好,腊月二十四。

反正年前翰林院也没什么事,朱浩仍旧是吊儿郎当的工作状态,不与人争,也不与人抢,有什么工作不会主动往自己身上承揽,甚至有人想挣表现,朱浩还会主动把手头的工作让出去。

便在此时,他的另一个大舅子,奉皇命调任翰林院编修的孙元顺利抵达京城。

孙元年前到翰林院走马上任,由杨慎将其带来,特地引介给朱浩。

孙元,字敬宗,年岁比杨慎还大几岁,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成熟许多,毕竟孙元考中进士后不像杨慎这么享福,辗转各地,身上有一种遭受岁月磨砺,风吹日晒的沧桑,个头比他弟弟孙京高出不少。

杨慎引介完后便自行离开。

朱浩跟孙元见礼后,请孙元在修撰房坐下。

孙元好奇地往周围看了看:“未到中午,怎都没人了?”

朱浩笑道:“翰林院就是这样,人很难有凑齐的时候,平时我下午也很少过来。”

“啊!?”

孙元毕竟刚踏上仕途就去地方当官,从没见过这种工作态度的衙门,心里自然纳闷儿,难道这群翰林消极怠工没人管?

事实上还真是没人管。

朱浩道:“回头我给你列个单子,大概告诉你翰林院中各人都什么性格,也好相助敬宗兄与他们相处。”

“这……不必了吧。”

孙元有些尴尬。

从某种程度而言,他算是朱浩的下属,要不是父亲的关系,他都没资格进翰林院,跟朱浩这样正统状元出身的翰林是没法比的,如他弟弟一般,也难免有一种自卑心理。

可同样的,朱浩是他未来的妹夫,再过十几天,婚事就要举行,孙元又没必要在朱浩面前低声下气。

这就产生一种身份认同上的矛盾心理。

朱浩道:“敬宗兄可有跟翰苑众编修见过面?若是今日不忙的话,不如今日中午我来做东……”

“这……无此必要吧?”

孙元比他弟弟内向很多,似不太喜欢这种人情往来。

朱浩笑道:“可以将敬之兄一并叫上……话说他到京城有一段时间了,私下里我还没好好与他来往。不过近来他与我一名在国子监读书的弟子,走得很近。”

“是吗?”

孙元颇感意外。

显然他刚到京城,第一时间就来衙门报到,还没回家见过父亲和弟弟。

另外孙京平时吃住都在国子监,他这个兄长回来想见到也不太容易。

“那……好吧。”

孙元仔细想了下,跟朱浩吃顿饭,顺带帮弟弟结交人脉,似也没什么坏处。

尤其自己才刚翰林院,有很多迷糊的地方,正好可以问询朱浩,由朱浩带他熟悉翰林院,总比自己蒙头瞎撞好多了。

……

……

朱浩请两位大舅哥吃饭的地方,正是他自己开的火锅店。

为了方便孙京和孙孺二人赴宴,朱浩特地到了城北靠近国子监的那家分店,朱浩和孙元抵达时,孙京和孙孺已在里面等候多时。

“兄长来了?”

孙京见到大哥前来,非常高兴。

兄弟二人如今发展道路截然不同,孙元在外当官,已有几年时间没见过弟弟。

坐下来后。

孙京主动向朱浩敬酒。

不为别的。

他认识孙孺有一段时间了,发现孙孺是什么货色后,孙京感慨于朱浩能把这么个书呆子培养成举人,若是自己能跟朱浩学习一下,说不定也能像孙孺那般有功名在身。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