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438章

作者:天子

原来当天朱四出宫来了,朱四这次来,主要是问询朱浩选皇后的进度,顺带也过问下朱浩的家事。

“……朱浩,你把你大伯调去南京,朕觉得这样还不够,不如将他们都流放边疆,这样他们就不会再给你找麻烦了!”朱四对朱浩很诚恳,朋友有难,朱四觉得自己义不容辞出来帮忙。

朱浩道:“没事,问题暂时解决了。”

张佐笑道:“眼下正是朱先生帮陛下收拢东厂和锦衣卫权柄之时,将朱千户调走,也是其中一环。”

朱浩道:“正如张公公所言,再过一段时间,等将萧公公换下来后,东厂和锦衣卫就不再有任何不稳定因素,先前我大伯给杨阁老做了不少事,而文官本身就没资格跟锦衣卫的人来往。如此其实也是一种僭越。”

“哼!早晚要让那老东西夹着尾巴滚蛋!”

朱四提到杨廷和时,已带着一股羞愤。

朱浩知道,这跟朱四再一次提出要给父母加尊号被内阁拒绝有关。

朱四在为自己父母争取名位上,无比积极,这涉及朱四皇位正统性的问题,再说眼下朱四想追求点别的也很难,毕竟朝堂基本被杨廷和牢牢把控住,皇帝的政令都没法得到贯彻执行,除了能在大礼议上为自己争取,还能做什么?

“朱浩,朕还听说,这次给朕选皇后,太后和姓杨的也在暗地里谋划,选他们中意的人出来,到时朕可能连选择皇后的资格都没有。”

朱四现在很愿意相信那些阴谋论的小道消息。

但其实严格来说,此消息也不算阴谋论,张太后和杨廷和在选新皇后这件事上,必定会以自己的影响力去改变一些结果,把一些相对可能会帮到新皇争取到皇权的家族给排挤下去,诸如让朱浩跟孙交联姻来破坏新皇跟大臣联姻一样。

所有人都在以自己能力所及,以及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

朱浩道:“陛下应该派出一名特使,到礼部去监督此事。”

“嗯?”

朱四瞪大眼,“谁?”

朱四想了想,现在身边人值得信任的,还能在宫外活动的,除了朱浩就是唐寅,而二人都不可能去礼部当什么特使。

至于兴王府的那些属官……

连袁宗皋都做不出任何成绩,更别说是那些庸碌无为之辈了。

朱浩笑道:“就是蒋姑爷,来年给他赐爵,正好趁机让他在朝中多加历练,别人是否可信不知道,但蒋姑爷……绝对没问题。”

第579章 这个老娘舅不一般

蒋轮目前的定位,并不是什么外戚,而是兴王府体系中干杂活的。

换作别人肯定会嫌辛苦,但蒋轮并不懒惰,反而怕没事做,只要给他个活干,屁颠屁颠就去了。

但杨廷和听说蒋轮调礼部公干后,意见很大。

先前已有个唐寅当了传奉官,直接被皇帝器重,若是再来个蒋轮……危言耸听点的说法,只怕就此朝廷将永无宁日。

这天杨廷和趁着前去乾清宫,跟朱四单独召对时提到此事。

“……杨阁老,蒋孟载是朕的舅舅,因为一些原因,他现在没法在都督府中供职,而他在王府时,就因功而得到正五品文散官,连之前无官无品的唐伯虎朕都能用,为何到了朕舅舅身上,就用不得呢?”

朱四据理力争。

蒋轮的官职是靠朱祐杬给其争取到的,兴王作为姐夫给小舅子争取点功绩和官品,连正德皇帝都许可了,怎么到了你杨廷和这里,却连皇帝的舅舅讨个差事干干都不行?

杨廷和道:“唐伯虎到底乃举人出身,有功名在身,而蒋孟载……”

朱四摇头:“这话不中听,唐伯虎充其量只是朕的先生,而蒋孟载可是朕的血亲,就算不看在朕的面子上,太后的面子总要给吧?”

杨廷和感觉自己略微有些理亏,毕竟蒋轮真有正五品文散官官身,又是皇帝的舅舅,眼下并没有安排他到六部衙门充实职,只是想将其调到礼部帮忙监督选皇后之事,说起来并不太过分。

但杨廷和随即便找到了理由:“皇后选拔乃国之大事,涉及到体统问题,非要由内官来负责才合适。”

“是吗?”

朱四不以为然。

按杨廷和的说法,皇后候选者都是闺秀,自小便养在深闺,少与外间男人接触,你让身为外戚的蒋轮从旁协助,不怕被人说闲话?

“正是。”

杨廷和感觉新皇应该无言以对了。

没想到朱四对他的说法却嗤之以鼻:“杨阁老,朕让舅舅做的,并不是参与到正式的挑选,更多是让他去学习礼数和为官的经验,难道朕一辈子都不用他吗?礼部官员能做的,他照样能做,难道说在为朕选皇后这件事上,礼部官员也不参与其中?”

杨廷和听了简直想打人。

这小子辩论技巧跟谁学的?我说一句他回十句,每一句都针锋相对,好像故意跟我找茬一样。

关键是……

初出茅庐的小皇帝,居然把我一个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的内阁首辅辩到哑口无言?

说他胡搅蛮缠,还真不是,这小子或许真是当皇帝的料。

可为何我却总觉得新皇身上全都是邪气呢?

要不得!

文官推崇的皇帝,就该是孝宗那般,无为而治,文官说什么就是什么,最好是朝中处置大权都交给内阁和六部,然后“君臣一心”,最后好像个傀儡般坐在龙椅上,什么事都不管,那就更好了。

杨廷和嘴上说要的是一个雄韬武略的治国明君,心里面更需要一个听话的乖宝宝。

再加上朱四表现出的对立情绪,让他觉得这个自己亲手扶持上位的小皇帝已不再受控制。

朱四道:“朕会提醒舅舅,让他做事时适可而止,不会干涉具体事务,尤其礼部的事务,他都不能过问。让他多学习经验,为以后在朝为官做准备。”

……

……

杨廷和很生气。

但该说的他都说了,没必要在蒋轮的问题上跟小皇帝闹得不愉快,先前连蒋太后入宫之事他都选择后退一步答应下来,蒋轮作为太后的弟弟,还有正五品官身,此人入职礼部倒不是完全不可接受。

为了避免蒋轮在朝中惹是生非,杨廷和一方面告知礼部,不能让蒋轮跟唐寅一样掀起风浪,一边又找太监通知皇宫内的张太后。

既然蒋轮是“外戚”,就受张太后管辖,张太后也要防止“儿子”的老娘舅在京城闹事,影响皇家声誉,尤其影响另外两名国舅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的利益。

可是在张太后这里,对蒋轮的印象还算不错。

主要是先前张家兄弟告知过她蒋轮的情况。

以张家兄弟所言,这个蒋轮待人接物很谦和,平日相处起来非常融洽,被他兄弟俩拿捏得死死的,还准备从他兄弟手里买地……虽然最后没成功,但一起喝酒吃饭以及玩乐时都表现得很恭敬。

张太后觉得,蒋轮无论能力如何,对张家敬重,那就够了。

蒋轮去礼部两天。

正如杨廷和打算的那样,蒋轮没有获得任何实权,甚至选妃事务上都不由其出面,最多是看点宗卷,然后有专人给他解释两句,两天加起来在礼部都没待上一个时辰。

蒋轮很郁闷,马上跑去找朱浩“告状”,诉苦求援。

唐寅跟蒋轮一起来的,在蒋轮陈述一番后,唐寅先开口替蒋轮求情:“朱浩,你有办法,就帮孟载一把,他想以此跻身朝堂,而不是被人挤兑得狼狈不堪,最后啥都没干就丢官去职……”

“呃……”

朱浩没回话,反而看着唐寅,好似在说,你们俩能一样?

唐寅道:“我入朝时,你先让我在户部挂了个不起眼的广积库大使的官职,没几天就想出办法让我当上了户部主事,我想你在孟载的事情上也是这般意图,想让他从小事做起,在礼部逐渐站稳脚跟?”

朱浩没说话,只是摇头。

蒋轮一看不由急了,这是我对朱小先生不够敬重?

再或是没送礼?

难道我们关系还不够亲密么?

我跟唐伯虎都是听从他的吩咐办事,怎么待遇差别这么大呢?

唐寅道:“看把孟载急的,你有何想法快说。”

朱浩笑道:“孟载兄是外戚,最迟明年就要封爵,都督府才是他的容身之所,长期在礼部任职像什么样子?”

蒋轮和唐寅闻言一怔,本来挺简单的事,他们居然都没意识到这一层。

还要朱浩把窗户纸捅破。

“那你的意思是……?”

唐寅好奇打量朱浩。

朱浩耸耸肩:“我的意思就是……孟载兄只管在礼部捣乱,不用一本正经,最好装疯卖傻,给你看什么东西,转手就给他撕了!带你去什么地方,你就闹腾……”

“啊?”

蒋轮和唐寅听了都很惊讶。

这小子果然没安好心。

这么胡作非为,蒋轮还能在朝廷混?

“别惊讶,我的想法,就是让孟载兄大闹一番,让杨阁老觉得,孟载兄不是做大事的料,放松对他的警惕,同时不厌其烦之下,当陛下提出要给邵家和蒋家人赐爵,杨阁老才不会激烈反对。这都是为孟载兄的爵位考虑啊。”

朱浩说完,唐寅眼前一亮。

蒋轮问道:“伯虎兄,您……可听明白了?”

唐寅笑道:“是啊,朱浩的意思很简单,你就尽量折腾,等闹完了,杨阁老觉得你在礼部碍眼,就会想办法让你早点儿去都督府挂职。”

“哦,我好像也明白了。”蒋轮似懂非懂,却有些为难,“我在礼部闹事的话,不会……有何麻烦吧?”

朱浩道:“能有什么麻烦?皇室中人,尤其是外戚,像张家那两位,经常在京城闹出天大的风波,结果还不好端端在那儿?孟载兄不过是因为做官经验不足,才会在礼部做了一点‘冒失’之事,充其量就是办事不力,能有何麻烦?”

“好,好。”蒋轮搓着手。

人性使然。

现在朱浩让他去捣乱,正合心意,他本来心里就很不爽,凭什么我到礼部来你们都把我晾着?正好借此机会找那些礼部官员的麻烦。

哼,让你们没事糊弄我,这次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我这是奉旨捣乱!

……

……

蒋轮在得到朱浩授意后,第二天跑去礼部大闹了一场。

而且是中午跟唐寅喝多了酒,趁着酒劲,下午照着朱浩制定的策略,先是一不小心撞翻烛台把一份选皇后的礼数规程给烧了,然后又不小心把一份上奏的奏疏掉到水里,再后面去拿档案备份时,不小心把一排书柜给碰倒……

“抱歉抱歉,本人做事没经验,没想到尽来添乱了!”

蒋轮表现得很客气,跟礼部陪同之人连连认错。

礼部的人也不惯他毛病,当天参劾的奏疏就上去了。

晚上朱浩就把参劾蒋轮的奏疏递给蒋轮看。

蒋轮看完后,有些莫名其妙:“白天说得好好的,说是能够理解,不会逮着不放,怎么一扭头……”

“全都是这么一群口是心非的小人。”张佐在旁感慨。

蒋轮一张老脸异常憋屈。

当天他充当唐寅的助手,跟唐寅学习分拣奏疏。

朱四身边毕竟没几个真正值得信任的人,蒋轮虽然能力不行,但在兴王府中也算虚心向学,再加上跟朱浩和唐寅关系都不错,最近朱四打算把蒋轮也加到“特别内阁”里边来。

朱浩笑道:“没事,所奏都是你疏忽大意,没有一条能将你治罪……怎么个治法?玩忽职守?明天你再去,这次你好好报复一下他们,干脆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不知你意下如何?”

蒋轮道:“不太好吧?”

唐寅在旁替蒋轮不值,怂恿道:“听朱浩的,打就打,那群人联合起来欺负外人,分明是不给陛下面子,不能惯着他们!”

第580章 舆论导向

蒋轮听从朱浩的吩咐,跑去礼部打人,看谁不顺眼就是一通猛揍,甚至还打了一场以一敌多的群架。

没吃亏!

蒋轮到底是武将之家出身,自幼练武,年长后就算一身武艺都荒废了,但身子板在那儿摆着,再加上他是兴献后的过继弟弟,皇帝的舅舅,那群老书生真不敢对他下狠手。

打群架,也是他打一群,别人只有招架的份儿。

他这一闹,礼部炸开了锅,一群挨打官员找人撑腰,自然要寻礼部尚书毛澄。

毛澄一个脑袋两个大。

对付别人还好说,这个蒋轮……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