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424章

作者:天子

余承勋似知道什么,没有避讳朱浩,笑道:“却不知陛下执意要为圣母太后加封号,应当以何等办法避免?”

杨慎提到清宁宫,余承勋就顺势提出蒋太后封号的问题。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历史上朱四在母亲入宫后,坚持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和母亲的封号中加“皇”字,以体现他们跟孝宗和张太后平等,如此他就不用再担心过继到别人名下,继统不继嗣的说法才能成立。

不料嘉靖元年正月,清宁宫后小房起火。

大臣们以此为由,认为朱四在给父母加封号这件事上,触怒了上天,是上天降下的惩罚。

本来朱厚熜态度强硬到无以复加,火灾发生惊恐万分,蒋太后也觉得儿子这皇位得来太容易,既是上天的恩赐,最好不要逆天而为,于是便规劝儿子。

在这种情况下,朱厚熜不得不将为父母加皇字封号的事暂时搁置,并正式以孝宗皇帝为皇考。

这一回合的大礼议之争,文官可说大获全胜。

朱浩作为后来人,自然会考虑一件事的发生对人的影响,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说明这场火纯属意外还是人为纵火,但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点起了一场莫名的大火,化解了一场君臣危机。

若这把火系人为,那纵火者或者说指使者是谁?

只要想想这件事对谁最有利,就知道谁放的。

以朱四的性格,会以自己放火的方式去化解君臣间的嫌隙?他都是皇帝了,可不会做这等吃亏的事,那就只有一种解释,这把火定跟张太后和杨廷和有关。

明白这一点,朱浩感觉到,如今的朱四在某些事上的态度太过坚决,可能有人会铤而走险,把这场火给提前。

……

……

当天晚上朱四出宫来,朱浩跟其商议有关给兴献帝和兴献后加封号之事。

朱四态度异常坚决。

“此事朕可不会跟那些大臣妥协。朱浩,你是不知道,朕带母后入宫,本来好心好意带母后去见那个女人,结果那女人给母后甩脸色看,这件事我本不想跟外人提,但那女人居然让朕给她下跪!要不是看到母后在旁……真让人气煞!”

朱四之前没提这一茬。

只是说蒋太后入宫被张太后怠慢。

现在他连此等秘密都告知朱浩,注意说明他对朱浩有多信任。

此时朱浩和朱四单独说事,连张佐和唐寅都不在旁,朱浩也就没什么好顾虑的,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

“先前在接太后入宫这件事上,文臣明显吃了亏,张太后那边恐怕也会觉得心有不甘。”朱浩为了照顾朱四的心境,提及张太后既不能称之为皇太后,又不能说她是什么正宫太后之类,只能以其姓氏来称呼。

果然朱浩如此说,朱四脸色好看了许多。

朱四笑眯眯道:“你又有计划了,是吧?快说。”

朱浩道:“不是我有计划,而是我认为,我们的对手会有行动……陛下现在给太后加封号这件事上态度坚决,俨然如之前对付文臣的手段,陛下以为他们当以何方式来阻止陛下呢?”

朱四一听,这还要让我来想?

我要是脑袋瓜好使,就不用你来给我提意见了好不好?

“朱浩,你这不是为难我吗?我哪儿知道他们会采用什么手段……你快说啊,真是急死个人。”朱四道。

朱浩这才把对手可能在清宁宫纵火的可能性说出来。

朱四无比惊讶:“不会吧?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这般乱来?”

朱浩道:“希望是我小人之心,但就怕……皇宫尤其是后宫,如今做主的仍旧是张太后,后宫前朝妃嫔众多,宫人也多为前两朝留下的,或许不一定是有人授意,也有可能是有人想以此立功。

“再就是陛下登基,损害了很多宫中顽固势力的利益,他们本就依托于张太后的威势而起,作为过去三十多年的六宫之主,张太后在宫内势力广布,她的一些拥趸或许会为了立功,而做出损害陛下的举动。”

朱四点点头,他听出朱浩言语中最关键的一条。

那就是,你的到来,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别人一定会想办法报复。

朱浩继续道:“但以我所料,他们多半不敢对清宁宫正殿下手,目标多半是偏殿或者后房,所以陛下最好安排人手盯着,全都找兴王府出身之人,不要打草惊蛇,若不幸被我言中,立即找萧敬出面,让其作证,把为恶之人拿到明面上来威吓朝臣。”

朱四笑嘻嘻道:“朱浩,这不会又是你推算天机得知的吧?”

“陛下莫要言笑,若是臣有那能力,早就飞升当神仙了,还用得着在这里殚精竭虑?”朱浩没好气地道。

朱四仍旧笑个不停。

朱浩道:“陛下今日寿诞,还是早些回宫,跟家人团聚为好。”

朱四笑道:“不用了,中午时家里边已经给我贺过寿了……哦对了,兴王府第二批人已经到了京城,陆炳也来了,过两天让他去找你。”

朱浩突然想起还有个未来几十年大放异彩的陆炳,到现在还没混出头来。

陆炳毕竟才十一周岁,没人把他当回事,只有朱四觉得这是童年玩伴,还是奶娘的孩子,才重视一些。

现在陆炳的母亲范娘虽然住在宫外,却可以通行于皇宫内苑,历史上陆炳经常跟着母亲到宫里去玩,跟朱厚熜的关系愈发亲密。

“嗯。”

朱浩点头。

朱四兴高采烈带着朱浩出去,叫人准备火锅。

宫外庆生。

朱四一天吃两顿大餐,好像宫里的珍馐美味他都不满意,只喜欢朱浩给他准备的这些宫外的民间美食。

第561章 从文还是习武

中秋刚过。

朱浩见到了虎头虎脑看上去颇有英气的陆炳。

朋友相见分外亲热,陆炳拉着朱浩的手问东问西,好像朱浩是百事通一般。

“听我娘说,我爹跟着你做事,但为何这里没见到他人啊?”

陆炳迫切想知道父亲的情况。

陆炳跟着老娘来到京城。

老爹在锦衣卫办事,往往一出门就旬月不归家,而老娘经常出入皇宫当蒋太后的贴己人,他等于是被散养,虽然家里边也给他找了教书先生,但陆炳并非那种虚心向学的性子,没事就喜欢舞枪弄棒,看来已打算将来继承他爹锦衣卫千户的职务。

朱浩道:“你爹有重要的差事做,以后有什么事,你来找我就行。最近这几年,你要用心读书,练武也不能懈怠,不然以后怎么辅佐陛下……”

“朱浩,习文和练武都没什么意思,要不你教给我点别的……听说你算命很厉害,就教我这个行不行?”

陆炳的请求让朱浩直皱眉。

不是让朱浩给他算命,而是要学算命的本事,看来小孩子对于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都没有抵抗力。

朱浩没好气地道:“以后就算你不能应科举,也要走武举之途,这样才对得起你爹娘对你的栽培。今天我倒是要好好提点你一下,你以为我是什么?路边算卦的半仙?别想那些没用的!以后跟着我好好学习,还有练功也不能落下!”

陆炳性格外向,眼神锐利,浑身上下带着一股蓬勃的朝气,锋芒毕露。

一般来说这种人不好惹,桀骜不驯,逆反心特别重,但这会儿被朱浩训斥,陆炳却一点脾气都没有。

自幼跟着朱浩混,童年多数时候都接受朱浩教导,朱浩等于是他的先生,再加上朱浩年岁比他大,见识也比他多,现在地位更是相差悬殊,连爹娘都对朱浩尊崇有加,他有什么理由不听朱浩的话?

“我娘说了,今天我可以休息一天,不如你带我去京城各处逛逛吧?”陆炳的请求,跟朱三初到京师时几乎一模一样。

孩子到了热闹的大都市,总想见识一些新奇有趣的东西。

安陆虽是州城,但跟京城没法比,无论是朱四、朱三,再或是陆炳,都算是小地方来的,很容易被京城的繁华迷花双眼。

朱浩摇头:“不行。回去好好读书,过几天我会考校你一次。最近天气凉快下来,练武恰当时,回头我让关敬跟你好好比划比划,最近他武功见涨,希望你能在他手里多坚持几招。”

“这不公平!他比我大好几岁呢,估计身材也比我高大吧?”

陆炳马上抗议。

虽然陆炳跟关敬不是很熟,但以前跟着朱浩两人曾拆过招,跟关敬比武,就像大人欺负小孩子一样,陆炳心里一直都有阴影。

关敬练的可不是一般舞台上的花架子,走南闯北,本身身板就硬,性格更为秉直,在学习和练功上受他父亲的影响,踏实勤奋,每日苦练不休,不像陆炳这样,不管习文还是练武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像个懒懒散散不思进取的官二代。

朱浩道:“努力学习才会有进步,明天就让你会会他,多接受教训你才能认清现实!”

……

……

朱浩觉得,让关敬跟陆炳多接触没坏处。

陆炳背景雄厚,就算考不中武举,也照样有光明前途,而关敬最大的靠山就是他朱浩,想进锦衣卫除非立下军功,否则就算朱浩有心帮忙也难。

锦衣卫这地方,要么靠关系吃饭,要么凭本事吃饭。

而所谓的关系,不是有朋友相助,更多是要靠父辈的功勋和荫蒙,而关敬则没有。

朱浩对关敬的期许,是让其考中武举人后,到边军去历练个几年,走边将上位的路线,而不像陆炳这样直接走锦衣卫的捷径。

可现在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朱浩并不着急为他们规划人生。

尤其陆炳那边,本来也用不着他朱浩代为筹谋。

……

九月初。

天明显凉了下来,朱四因为之前出入宫门,晚上休息不好,感染了风寒,但并没有因此辍朝。

只是朝堂议事时间明显缩短。

有些事朝堂上来不及说的,都以奏疏的方式进行批复,与之前杨廷和对新皇朱批多很难回击不同,这段时间趁着皇帝生病,朝政方面杨廷和有意刁难,在六部和地方执行层面故意放缓。

其实就是给朱四施加压力,趁你病,让你知道谁才是朝堂的中流砥柱。

朱四连续多日没出宫。

张佐负责来回传递消息,朱四本来就不太喜欢批阅奏疏,现在病了,更是把什么事都推给朱浩。

“……挑几件给朱先生朱批就好,剩下的交给咱家处置便是,躬体欠安,若是以陛下名义批太多的话,难免引人怀疑。”

张佐特别对唐寅和朱浩交待。

可惜这会儿朱浩不在场。

皇帝生病,杨廷和故意让六部奏事放缓,总的来说,就是一些重要的事不交给皇帝来裁决,以此逐渐把小皇帝手头的权力架空。

之前不管什么事都上达天听,皇帝通过朱批的方式,把整个朝堂掌控在手,当杨廷和发现小皇帝正在逐渐收拢权力后,立即想出这么个对策。

唐寅看着手上几分奏疏,摇头道:“这些都是无关痛痒的琐事,以往都是不奏或少奏,近来却增多,看来……唉!”

有些话唐寅不需要说明白。

之前朱浩也提出过这个问题。

不能总想着敌人在我们设想的范围内进行回击,政敌也是有手腕的,杨廷和作为显赫一时的权臣,连江彬等掌控军权的近佞都不是其对手,皇帝若是以循规蹈矩的方式应对,根本斗不过他。

张佐叹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最近……只能先拖下去了,一切等陛下龙体转安后再说吧。”

……

……

张佐经历新皇跟杨廷和斗法后,发现对手实力雄厚,朝中文臣基本都站在对方一边。

新皇登基,几乎就是傀儡般的存在,除了能在大礼议方面跟杨廷和掰掰手腕,其余方面,能让杨廷和服软的地方实在太少了,而且文臣也基本站在杨廷和一方跟新皇叫板,还美其名曰直谏乃忠臣义士的体现。

按朱浩的话说,他们忠的是大明朝廷,而不是新皇。

在朱浩看来,即便换个皇帝,或者改朝换代,同样是这群人,朝堂上依然是这尿性,没有人敲打,他们只会变本加厉。

最近朱浩在顺天府连续开了六家工坊。

除了四家织布工坊外,还有一家琉璃工坊负责生产平板玻璃,以此来生产银镜。

最后一家工坊,则是朱浩改造的炼铁工坊,准备尝试炼钢。

翰林院那边,朱浩基本上是一天去两个时辰,上午一个时辰,中午吃过饭再熬一个时辰便走人。

或者是选上午或者下午去坐个满班。

没人强求。

这真是份清闲的工作。

因为刚进翰林院不久,除了修书,别的大事,诸如制诰等,根本就轮不到朱浩来做,甚至连参与意见的资格都没有。

翰林院中吃闲饭的人实在太多了,没人会盯着他这样一个新人。

跟在安陆时不同,此番朱浩到京师后,没有请朱娘和李姨娘出马照看生意,让她们安心留在家中,生意场上的事主要交给马掌柜和于三等跟着他到京城来的人。

……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