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404章

作者:天子

……

又是一场不欢而散的内廷召见。

杨廷和憋了一肚子火,同时听出来了,户部增加主事势在必行,而自己找人来反对此事,非但没起到震慑小皇帝的作用,反而把自己埋到坑里去了。

造成君臣关系紧张不说,还因为没找到解决方案而被皇帝一通抨击,认为他杨廷和独断朝纲,不顾朝廷的利益。

在大礼议问题上,杨廷和还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小皇帝胡作非为,但在这件事上,小皇帝却反客为主,站在道德制高点尖锐抨击他们这些掌控大明朝堂秩序的文臣。

“介夫,你看……”

出了乾清宫后,蒋冕已经忍不住问询杨廷和的意见,看是否有必要妥协。

杨廷和明知袁宗皋在旁,说话不便,但仍未避嫌道:“你们认为,若在不增加人手的情况下,将皇庄田地一并处置掉,或是继续打理经营,需要多少人手?”

“一百人?”

毛纪试探地说出个数字。

几万顷良田,这还只是明面上的,一些私下里的田地,加上庄园的运作,还有各种糟心事,一百人打理犹嫌不足。

杨廷和又问:“那你们认为户部能抽调出多少人手来打理此事?”

旁边蒋冕苦笑着回答:“怕是一人都难。”

在场几人很清楚,户部的人都拿俸禄吃饭,朝廷不增设资金款项,也不派人手协助,光靠户部那些拥有具体职司的官员腾出手来解决这件事,根本无法做到。

先前杨廷和把皇庄处置权交给都督府,也是因为实在抽调不出人手,还不如以利益为诱饵,让都督府的人从中牟利,既能解决自成化年开始就存在的皇庄问题,又便宜那些勋贵,卖了个人情,还给户部增加收入……

本来设想挺好,却不知为何会被皇帝知道,照理说就算皇帝弄清楚内情也该等皇庄田地都变卖完了,找人上报后,那时皇帝就算吃哑巴亏也只能认了,谁知现在事才刚开始就被皇帝察觉并叫停。

眼下皇帝更是出难题,要么在没有人手的情况下继续打理皇庄,要么变卖田地且要以年初京城田地市价为准。

这可能吗?

杨廷和突然想到什么,问道:“先前都督府内,谁在统筹此事?”

蒋冕突然明白过来,试探地问道:“寿宁侯和建昌侯?”

杨廷和一听,差点儿想吐血,怎么忘了这对活宝兄弟?利益当头,他们仗着有姐姐张太后撑腰,还有拥立新皇之功,当然是把这种满是油水的差事窃据在手,以他们那张扬的性格,能不被人知道才怪呢。

但凡是提前过问一下,找个行事低调的勋贵来负责此事,也不至于这么快被新皇得知并被迅速叫停。

正是因为张家两兄弟崽卖爷田心不疼,嚣张跋扈中饱私囊的嘴脸惹恼了刚登基处处受制的新皇,才令新皇的反扑如此之迅猛,让众多大臣在此事下不来台。

“设!”杨廷和当即拍板,“户部增加一员主事,若是一切顺利,此职位要不了多久便可裁撤。”

蒋冕听出问题关键所在,连忙问道:“那意思是说,皇庄农田必须要变卖?而非继续经营打理?”

杨廷和道:“朝廷不可能调拨那么多人手,也不会再养那么多闲人!此积弊,当一次性根除!”

第534章 百无一用是书生

杨廷和既知设立户部主事已无可避免,继续争执下去只会引起君臣之间更大的嫌隙,于事无补不说,反而会引起世人对文官刚愎自用的议论。

那就不如听从皇帝的建议,把职位设立起来,只是此差事一定不能落在唐寅或新皇派系之人手里,要以“自己人”来担当。

但户部主事毕竟才是正六品京官,这种官也就适合新科进士担当,或是那些在京考满三年的进士,而杨廷和派系想找到适合的人选并非容易事。

其实这个人选对朱浩来说,已经是“呼之欲出”。

杨维聪。

当此人选在朝堂上被杨廷和提出时,因为朱四已听过朱浩的一番分析,得知现在杨维聪已被杨廷和怀疑是“内鬼”,将其踢出翰林院既是让其“戴罪立功”,又是想试探其是否真的暗地里出卖杨廷和的利益。

朱四一反常态当即答应下来。

就是要给杨廷和一种“他是朕的人朕完全相信他”的错觉,就像杨廷和举荐了一个朱四非常中意的人选一般。

调令当天即发出。

名义上,杨维聪是以暂代户部主事之身,暂时被抽调出翰林院,并不影响他以后在翰林院的发展,给人一种“高升”的感觉,只有杨维聪本人心有不忿,得知调令后,气呼呼地去找杨慎理论。

“用修兄,为何是我?不是说好了,翰苑中你我携手,共同为朝廷做事?此番突然调到户部……户部的差事在下毫无经验,岂非会坏事?”

杨维聪并不觉得户部监理皇庄的差事是什么肥差。

给杨廷和做事,要的是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发展,而不是那几两银子,况且他杨家根本就不缺银子,他以杨慎为跳板,靠拢杨廷和的目的主要就是为赚取政治利益,现在杨廷和摆明是拿他当枪使。

杨慎语气冷漠:“除了你,还有其他人适合?”

杨维聪道:“怎就不行?同科进士中,与在下交好的便有几人能力突出,有的甚至还在观政户部,已摸索出一些施政经验。”

杨慎摇了摇头:“家父暂且找不到可予信任之人,唯独你,既值得信赖,又相信以你的能力,足以处置好此事……你不要让家父失望,若是此番处置得当,会对你在翰苑中的晋升大有裨益。”

话说得很漂亮,杨维聪实在挑不出毛病,这差事的确是外间很多人觊觎的肥差,怎么看杨廷和和杨慎都不像是在坑自己。

既然投奔到杨廷和门下,就要做好牺牲个人利益的心理准备,人家让他做事,他无从拒绝。

……

……

杨维聪当即走马上任。

新差事。

以往没有任何人干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连人手都没有。

皇帝不会额外调遣人手,杨廷和父子跟他已生出嫌隙,暂且看来也不会出手相帮,杨维聪等于是个光杆司令,一上来就要处置几万顷良田。

皇帝的政策是可以继续经营,也可以以年初的市场价将田地出手,但杨廷和的意思只有变卖一途。

等于说杨维聪上任后就是个“牙子”,以中间人的身份四处兜售那几万顷良田,说好听点是朝廷正六品京官,说不好听还不如牙子,至少人家牙子做生意有中介费,而他就是白干活的。

“……小当家的,听说这几天,新任户部专制皇庄田地的杨主事,天天到各商馆去问询情况,好像要把田地变卖给商贾,他还跟京师不少勋贵接触,但多数时候都吃了闭门羹……”

苏熙贵算是这件事的直接参与者。

因为朱浩需要苏熙贵当传话人,防止真有徽商去买土地,精心设计的计划有泡汤的风险。

当然,哪怕没有苏熙贵,因为皇帝给出的目标是不能低于年初的地价,变卖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就算再财大气粗的商贾也不会充当冤大头,哪怕真有钱买好地,也要想想以自家背景是否能对抗勋贵巧取豪夺。

现在朝廷剥夺了勋贵低价买地的资格,把地卖出来,难道你就不怕那些勋贵回头再动用官府的资源把地给抢走?

这几万顷良田,在京师各方人看来无异于烫手山芋,有钱的不敢买,没钱的买不起,总之都在观望,想知道朝廷到底在打什么如意算盘。

朱浩笑道:“苏东主不打算买几亩地回去?”

苏熙贵一边给朱浩斟茶,一边笑道:“小当家别开玩笑了,鄙人就算要买地,也会在苏杭一代买,往南方走,一年耕种两次都可,这北方的地一年就一季收成不说,花费的人力和物力还更多……当然更主要是这北方权贵太多,招惹不起啊。”

苏熙贵是聪明人。

买地当然是往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去买,没那么多破事。

任何时代,只要你手上拥有巨大的利益,那些有权但没钱的人就会觊觎,会想方设法侵占,后世剥夺更多是在商贸方面,而这时代觊觎的目标基本就是土地。

这年头,有地就有一切。

苏熙贵笑道:“还是小当家深谋远虑,知道这事别人干不成,却不知回头……陛下会委派谁来接替那位杨主事?”

朱浩耸耸肩:“杨同年做事勤快,干嘛要把人家给撤换了?等着吧。”

……

……

凡事不着急。

先把杨维聪拎出来溜上几圈,让其四处碰壁,也让杨廷和派系的人知道,皇庄田地的打理并不是什么轻松活儿,让杨廷和主动把差事交出来。

毕竟马上就要到秋播时节,距离新皇交待的皇庄处理截止时间越来越近了。

杨维聪在出力几天后,焦头烂额地跑去找杨慎求助。

杨慎听了杨维聪的抱怨,勃然变色,喝斥道:“若此差事如此轻易,何至于要让你来?不过是变卖土地而已,你先前不也说过,京师周边缺地的商贾比比皆是?怎就不能卖给他们?”

杨维聪苦着脸道:“别人不想买,总不能强买强卖吧?”

杨慎身旁走出一人,正是杨慎的弟弟杨惇,杨惇跟杨维聪也是好友,奇怪地问道:“商贾为何不买?这些地可都是上好的熟田,很多都有固定的佃户,买回去就有收成。”

杨维聪叹道:“一切便在于商贾怕招惹是非……先前负责卖地之人,乃寿宁侯和建昌侯,现在二人向外边放出风声,谁要是敢买这些地,种多少秧苗直接给毁了,你说谁还会自讨没趣?”

杨慎和杨惇兄弟不由对视一眼。

居然有砸场子的?

怎忘了张鹤龄和张延龄这对活宝兄弟?

杨惇道:“倒是没想到,张家兄弟居然会从中作梗。兄长要不要去找父亲谈谈,让其出面,令两位国舅不要纠缠?”

杨慎摇头:“父亲怎会为了外戚之事出面?此事还是要由达甫自行解决……”

“啊?”

杨维聪一听急了。

我都把面临的实际困难告诉你们了,张家外戚因为自身利益受损,正在威胁那些有意向买地之人,就这样你们还让我继续兜售皇庄田地?

说什么让我自行克服困难,自行解决你奶奶个腿啊!

这怎么个解决法?

让我找人扛着铁锹、棍棒去跟张家兄弟械斗?那俩货最擅长这个,我可没人手跟他们打,你们说我到底该怎么办?

……

……

杨维聪在杨府见过杨家兄弟后,一脸郁闷出来。

事情得不到解决,自己肩膀上的压力越来越大,若是这件事没办成,自己的仕途生涯可能就要毁了。

“老爷,有南边的商贾,说要跟您商谈买地之事……”这边杨维聪刚上马车,旁边家仆告诉他一个好消息。

杨维聪眼前一亮:“在何处?”

作为一个读书人,以往关注的全是圣贤文章,现在却要为了卖地之事四处奔走,所谈都是文人所不屑的铜臭,杨维聪心中无比郁闷。

但为了办成事情,小小牺牲在所难免。

家仆指明了地点,他急忙带人前去相见,很快便见到苏熙贵。

“阁下是?”

杨维聪打量苏熙贵,眼前之人穿着平素,不像是那种财大气粗的大财主。

苏熙贵自报家门。

当杨维聪得知对方是扬州盐商,跟南京户部尚书黄瓒有关系,并跟徽商也多有来往时,顿时有种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

杨维聪道:“苏当家请坐,不知你有意要买多少田地?话说好了,京师周边熟田,一亩乃是六两银子不还价,折换铜钱五贯二,有连片的田地……”

苏熙贵一听,这小子根本不会做生意啊。

这么着急就把底牌亮出来,难怪你一亩地都卖不出去。

书呆子跟人做生意,一味讲究诚心诚意,丁点城府都没有,更不懂得做生意的谈判技巧。

苏熙贵叹道:“在下是替徽商来谈,地买多少都行,但就是……听闻京师勋贵中,以寿宁侯和建昌侯为首,放出风声,说是谁敢买皇庄田地,就让地里的庄稼几年都长不成,这事不好办啊。”

杨维聪一听皱了皱眉,心想这货从哪儿听说的?

随即他便装糊涂道:“道听途说之事,新皇登基,百废俱兴,就算是皇亲国戚,也不敢乱来。”

苏熙贵道:“话是如此说,但若真有何不测……我等也无它法可寻,您看是否给我等商贾吃个定心丸呢?”

第535章 杨公子的风光

苏熙贵跟杨维聪密谋许久。

送走杨维聪时,苏熙贵甚至还送了一份“礼物”,乃是一个盛满银子的小木匣。

等杨维聪乘坐马车离开后,苏熙贵从二楼往下看了看,朱浩出现在他身后。

“小当家。”

苏熙贵冲着朱浩恭敬行礼。

朱浩微笑点头。

苏熙贵道:“小当家,您看杨主事会落进圈套么?让他请奏陛下,限制勋贵兼并土地,以顺天府和锦衣卫监督变卖皇庄土地,防止勋贵暗中生事……就怕他有所警觉。”

苏熙贵来见杨维聪的目的,明面上是买地。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