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359章

作者:天子

“暂且不知,太后派了司礼监、御马监太监前往内阁,随后便在宫里召集王公贵胄和朝中重臣举行一场会议,再后来内阁和司礼监俱都派人,加上寿宁侯和定国公等勋贵,以数百护卫陪同,日头都没落便出城……”

苏熙贵着急的是,以自己的消息灵通,在这种大事发生时居然都无所适从。

朱浩眯眼,蝴蝶效应下,皇宫出手更快了,历史上迎銮使节是在三月十六出发,如今提早两天,当下笑道:“既然皇宫里定下的事,看来大局已定。”

“哦!?”

苏熙贵仍旧没反应过来。

此时却见院子里孙孺急忙跑进来,大声嚷嚷:“先生,礼部刚传出话来,明天殿试取消!殿试延期……好像是国丧了!先生在吗?”

孙孺算是后知后觉,但他有消息第一时间前来通知朱浩,从消息传递速度上,并不比苏熙贵落后多少。

“苏东主,你的人现在正在京城各处游走?”朱浩问道。

苏熙贵点头。

“那就让他们全力打探消息,有关陛下遗诏内容,还有新皇继位人选,我相信今日日落前必定会公之于众,这是要打江彬一个措手不及,让江彬手上所有筹码归零……至于江彬……他死到临头了,只是现在内阁和太后都会先安抚他,接下来几日会有好戏看!”

如此大事发生时,朱浩所能做的事非常少,此时更像是个旁观者。

现在他手头没有权力,皇帝死了自己能在其中运作什么?

最多是帮苏熙贵出谋划策一下!

其实苏熙贵在这件事上也属于隔岸观火,事不关己,说是涉及到黄瓒的切身利益,可他人在京城,除了能打听一下消息,提前做点准备,能干涉到皇家和朝廷大事?

“那鄙人这就去打探消息,小当家不如换个地方喝茶,不如就放到戏楼那边,今儿咱彻夜不眠,静候佳音。”

……

……

转眼已到日落时分。

朱浩刚到与苏熙贵相约的戏楼,苏熙贵便派人来告知朱浩,有关新皇继位人选已确定,正是兴王府的小兴王。

这意味着,朱浩之前用了六年多时间布局,终于迎来开花结果的一天。

“穿越者混到我这份儿上,真不容易啊,苦心等候等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看来我的时代要来了……但接下来就要跟杨廷和这个权臣斗法,心累啊!”

朱浩心中自嘲不已。

现在戏楼里客人已非常稀少。

皇帝驾崩的消息外间传得沸沸扬扬,不出意外接下来将会举行国丧,在此期间严禁娱乐,晚上更是要宵禁,还是早早回家为宜。

还有人认为,江彬很可能会作乱,京城现在看起来太平无事,鬼知道入夜后是否会发生一场腥风血雨的兵变?此时不归家更待何时?

“东家!”

关德召出现在朱浩面前。

此时的他并没有上戏装,身后跟着儿子关敬,父子俩已不像最初认识时一大一小,相映成趣。

目前父子俩身高接近,二人身上也少了一股江湖艺人的沧桑感。

“关夫子,坐。”

朱浩笑道。

关敬急忙走过来给朱浩行礼:“弟子见过先生。”

朱浩道:“还没正式拜师,不用急着这般称呼。”

关德召叹道:“迟早的事……对了东家,今日都在传,说是皇上宾天,不知可有此事?”

“嗯。”

朱浩点头。

关德召急忙问道:“当今皇上并没有立太子,不知谁来继位?这京师……会不会不安稳?”

朱浩微笑道:“刚得到消息,说是太后和宰辅大臣宣读了皇帝遗诏,由兴王府少主继位,目前前去安陆迎接新皇的队伍,由内阁梁大学士领衔,已在日落前出城,估计会星夜兼程南下。”

“啊!”

关德召这一惊不老小。

父子俩曾常年流落在外,好不容易找了个地方安顿下来,结果该地就要出真龙?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通过朱浩的关系,父子俩也算跟兴王府有了关系,新皇登基意味着他们也会因此受益。

关敬不解地问道:“朱四要当皇帝了吗?”

“胡闹!你在说什么?”

关德召瞪了儿子一眼。

关敬跟朱四认识。

当初朱浩跟他介绍时,就直接称呼“朱四”,关敬知道朱四是兴王府的少主人,自然不会有所得罪,现在等于说他这个小小年岁跟着父亲出来闯江湖的戏子,居然亲眼见过皇帝……还是于微末时跟皇帝相见。

换作一般人,沾了皇气,怕是要荣幸一辈子。

朱浩笑道:“关夫子,无论谁当皇帝,对咱来说生活都不会改变,不要过多想这些事。”

“东家,您到现在还能如此气定神闲,看来真是做大事之人,兴王……新皇到京师后,您在朝必将前途无量……可为何您看上去……”

没说太明白,但其实关德召很好奇,你好朋友都要当皇帝了,你居然像个没事人一样?

朱浩道:“我不过是兴王府内伴读,以后新皇登基,我也只是臣子,臣子要谨守臣子的本分,何以想多余的事?关夫子也一样,若想从中获取什么,大可不必,不如放平心态,一味苛求或适得其反。”

朱浩也怕身边人心态失衡。

觉得朱四当皇帝,就可以跟着分一杯羹,可问题是人家兴王府的人有理由获得从龙之功,我们这些本就只是普通人,最多是跟兴王府有点关系,凭什么认为皇帝就该赐予你点什么?你对其当皇帝有过帮助吗?危难时曾出手相助?

“是,是。”

关德召一副受教的模样。

此时苏熙贵恰好回来,关德召不敢多逗留,带着儿子退了下去。

……

……

“定了定了,大事定了!”

苏熙贵到来后,搓着手,脸上表情别提有多兴奋了。

之前几天,苏熙贵一直为黄瓒未来的遭遇而担忧不已,现在知道朱四得遗诏为新皇,感觉自己以往的投资完全正确,那就等着收获果实,甚至连自己姐夫的官途都不用担心了。

朱浩道:“还没定呢。”

“呃……此话怎讲?”

苏熙贵凭空多了几分担心。

朱浩叹息一声:“一天没坐上龙椅,这皇位归属就是个问题……你敢保江彬不会反扑?就敢保证拥立新皇之人不会再将其从金銮宝座上拉下来?自古权臣当国,擅自废立之事屡见不鲜。”

“大明如此多忠臣良将,不至于如此吧?”

苏熙贵说到这儿,感觉历史上那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距离自己很遥远,根本就不像是说眼前。

朱浩道:“自古以来,皇帝死而未立储君之事很多吗?哪一次是顺利交接而未出任何乱子的?”

苏熙贵仔细想了想。

原来影响天下变局的大事,就发生在眼前,今天还真有点见证历史的意思。

若真把这件事往大了说,指不定未来京城真就会陷入腥风血雨。

苏熙贵脸色难看,朱浩却适时安慰一句:“就看未来这三天,首辅杨阁老,如何利用江彬的麻痹大意,将其一举铲除!”

“哎呀,真是吓死个人……小当家既然如此笃定,那还吓唬我作甚?鄙人可经不起……对了,小当家不是杨阁老的人,他会按照您的设想出手?要是小当家现在能在杨阁老面前献策就好了。”

苏熙贵的心情,被朱浩整得七上八下。

刚有一点喜悦,旋即就被打入谷底,然后拉起来反复摔打,苏熙贵感觉自己精神都快绷不住了。

“不用担心,我预言一下吧。”

朱浩道,“未来两天会风平浪静,而后江彬会奉诏前往皇宫,回来后发现军权被夺,仓促外逃,结果被擒于城门前,从此党羽离散,就此覆灭!先说这么多吧,我们只等着看好戏吧。”

第472章 不争为大争

正德十六年,三月二十三。

湖广安陆州,长寿县城。

这天一大早,唐寅就被陆松叫醒。

陆松奉命找唐寅到兴王府叙话,路上唐寅问询陆松具体事项,陆松也不知晓。

到了兴王府,却见王府内外与往常并无不同。

到了内院书房,这里曾是老兴王朱祐杬接见王府属官的地方,此时朱四正坐在书桌后面,左手枕着下巴,目光呆滞地望向门口,袁宗皋和张佐等人一个不在,也不见蒋王妃和蒋轮等人身影。

“唐先生……”

朱四听闻脚步声,打量气喘吁吁而来的唐寅。

唐寅略显局促。

本以为发生什么大事,现在一看却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心情激荡了好一阵子,结果却是白激动了。

问题是朱四为何要突然接见自己?还让陆松单独传见,这要是被袁宗皋知道,还不得气疯了?

“兴王殿下。”

唐寅恭敬行礼。

朱四一抬手:“先生不必多礼,我只是想问问先生,我现在算是兴王吗?还是说,我仍旧是世子?”

唐寅被问懵了。

朱四怎么自我怀疑起来了?

“按大明祖制,先王薨,当服阕之后才能正式嗣位,但朝廷已厘定兴王继位,此事不容辩驳。”

唐寅说出自己的见地。

明摆着的事情,继承家业先要守制完成,这是基本规矩,虽然现在都称呼你为兴王,但你其实还是世子。

朱四问道:“那之前朝廷给我的诏书,为何说我只是兴王世子呢?”

唐寅神色有些窘迫,这问题怎么那么古怪?

难道有什么变故,朝廷否掉了朱四的王爵?

不应该啊!

唐寅眼睛眨了眨,小心翼翼回道:“殿下自京师离开时,所受之诏书,只定下嗣位之序,要等先王丧期过后,才能正式嗣位,或许是这样吧……”

“啊?那就是说,我只是继承人,没说我已然就是兴王,对吧?那你们平时称呼我兴王干嘛?”

朱四皱着眉,神色沮丧。

这种情况别说唐寅看不懂,陆松也听得一愣一愣的。

“唉!”

朱四突然叹息,“我刚得到消息,说是宫里派了人到安陆,要迎我到京城继承皇位,言外之意因为我还没继承兴王爵位,说以后会从皇室旁支找人继嗣,以后……父王和母妃不再是我的至亲,我要在他们面前自称‘侄皇帝’。”

唐寅和陆松身体几乎同时一震。

本还以为朱四抽风了,突然说这些丧气话,现在才知道,原来大事已发生?

为何先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呢?

“殿下,殿下……袁长史来了,袁长史来了!”

这边唐寅还没等把心中疑问说出口,书房门口传来张佐的声音,原来张佐一直守在外边,这会儿嚷嚷起来。

朱四吩咐道:“让袁长史进来吧。”

随后袁宗皋和张佐一前一后进到书房,袁宗皋一看就风尘仆仆,似乎一大早出过城,见到唐寅在场,神色略微一滞:“伯虎你也在?”

“袁长史,唐先生是我叫来的,商议大事……对了,我叫他来,没问题吧?”朱四的语气很冷漠。

袁宗皋一阵无奈。

从情理上来说唐寅是王府的幕宾,有事发生找来商议,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只是之前对唐寅百般封锁消息,现在却轻易就被朱四叫来了,这说明先前的努力屁用没有。

“伯虎深谋远虑,有大事找他商议是应该的。”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