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344章

作者:天子

“姓钱的,能不能说句好听的?人家朱家少爷现在是举人,你也敢乱嚼舌根?弄你到衙门里打个几十板子!”

有街坊发出威胁。

钱串子一脸不屑。

马掌柜立在门口,一脸笑容,看着晴空万里的天空,仿佛都比平时更蓝,太阳暖薰薰的照在身上,好不惬意。

“这边还疯了一个!”

有大婶发现马掌柜正对着天空痴笑,不由发出惊呼。

马掌柜好整以暇,环顾在场看热闹的人,昂首挺胸道:“诸位,我家小东家,就是朱家老爷,以后就不是举人公了,而是进士,今年开春的京城春闱中,我家老爷考中贡士第一名会元,多谢诸位父老乡亲抬爱啊。”

“啊?”

在场的人议论纷纷,明显都不太敢相信此消息。

钱串子道:“天下那么多读书人,又让这小子考了个第一?糊弄鬼呢?”

“没糊弄,不信就算了。”

马掌柜才懒得跟这群人计较。

有稍微懂行的人问道:“会试拿第一,那殿试呢?”

马掌柜道:“殿试还未举行。”

“殿试过了才是进士,你这分明是胡说八道,会试和殿试连着开的,这书上提过……”又有人发出质疑。

马掌柜颇为无奈,一来先把自己夫人给报晕了,现在还要跟一群白丁街坊解释会试和殿试,他一阵心累,摇头道:“街坊们,你们可知,当今皇上正领兵在江南一带,暂未回京,所以殿试没法如期举行!不过考过了会试,殿试一定会录取,也就是说我家老爷中进士十拿九稳。”

“哦,原来是这样。”

很多人一知半解,却连连点头,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这么说来,朱家少爷可真厉害啊,就是不知道这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没见官府的人前来报喜啊!”

“是啊,先前考中举人的时候,那场面……叫一个热闹,想不信都不行。”

众街坊觉得这事有点不靠谱,考中个举人,什么州衙、兴王府,一群一群的人过来报喜,源源不断的礼物把门口堆得满满当当,现在就是个朱家掌柜在那儿解释朱浩考过会试,这反差有点大啊。

恰在此时,朱娘转醒,从铺子里边重新走了出来,只是人还有些站不稳,旁边需要李姨娘搀扶。

众人见到朱娘,都用求证目光望过去。

朱娘先对在场围观的人施礼,道:“诸位街坊,犬子争气,几年时间便考中贡士,再过一步就是进士……我们孤儿寡母多谢街坊多年来的照顾……妹妹,你快去张罗,披红挂彩,多准备一些赏钱,给街坊们发喜钱。”

“哎哟,还是朱娘大气啊。”

围观者一看,朱娘又要大出血了,那还能有假?

也忘了先前质疑的声音,有喜钱拿,还不赶紧上前去恭喜?

……

……

朱家铺子外,张灯结彩。

这次朱娘下了血本,不但是自家铺子,只要周围铺子愿意的,都可以挂上红绸和红灯笼,之后可以找朱家报销,很快就成了喜庆一条街。

鞭炮连着放了好几轮。

钱串子坚决不同意自家铺子前挂红,嘴里嘟嘟囔囔:“最好是乐极生悲,没中进士就死了!”

当天下午,兴王府得知消息后,张佐带人过来恭贺。

朱娘本在张罗设流水席,招呼前来恭喜的街坊和百姓,张佐算是贵客,听到消息后急忙出来迎接。

张佐笑道:“王府早几日便得知情况,本想等殿试放榜,朱小先生金榜题名后一并过来恭贺,不过目前来看,陛下回京主持殿试尚需时日,闻听这边正在庆贺,便过来恭喜了!”

兴王府的渠道明显比马掌柜这边更加灵通,人家提前十几天就得到确切的消息。

按照一般规矩,都是等殿试结束后再一并报喜,到时官府的人也会出面,场面自然更加热闹。

但现在殿试延后,朱浩考中会元又是值得庆贺之事,朱家这边已自行庆祝,要是这会儿再不露面,弄得好像兴王府对朱浩考中会元之事浑不在意一样。

张佐只能赶紧请示蒋王妃,然后带着礼物上门。

朱娘十分恭敬:“张奉正,吾儿有今日,全靠王府提携,吾儿以后……”

“话不能如此说啊,夫人,朱小先生以后在朝为官,跟兴王府可没关联,那是令郎自己有本事。”

张佐很懂得分寸。

以往朱浩是举人,可以光明正大说跟兴王府有关,那不算什么。

但以后朱浩就是进士了,在朝为官,再说跟兴王府来往密切,对朱浩和兴王府都会有影响,最好是这层关系保持在暗里,大家心知肚明就行,何必要弄到人尽皆知?

“是,是!”

朱娘并非不明事理,而且她对兴王府非常感恩,觉得全是兴王府对儿子的提携,才换来今日的功成名就。

“快把东西放下,这边王府也准备了鞭炮,放了放了!”

张佐笑着招呼,“等朱少爷金榜题名之后,再过来好好庆贺一番。”

朱娘听到这里,有些后悔了。

这明摆着是把人家兴王府逼着过来恭喜,其实儿子现在还不算是正式的进士,弄得好像已稳稳当上进士一般,搞不好真容易出现什么“乐极生悲”的情况。

朱娘趁着人们忙碌,走到张佐身边,悄悄问道:“张奉正,妾身……是否操之过急了?”

张佐指了指铺子里面:“外面闹哄哄的,进去叙话吧。”

朱娘一怔。

换作别的男人提出如此请求,她肯定有所顾虑,但想到对方是兴王府的太监,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请张佐到了铺子里。

外面一直瞅着朱娘不放的钱串子指了指,故意大声喊道:“看看,那寡妇把男人迎进门去了!”

立马有相熟的人按住他的手:“找死呢?那位是兴王府的太监总管,地位高得很,这话传出去信不信官府来人把你舌头给拔了?”

钱串子这才知道自己行事鲁莽,吓得浑身一哆嗦,赶紧躲进自家铺子不出来了。

……

……

“三夫人,先对您说声恭喜了。”

张佐进入铺子后,笑嘻嘻道,“这都是喜庆事,谁能想到今年殿试会因为陛下不在京师而延后呢?照理说,一般这会儿到四月初,殿试放榜的消息已快到安陆了,从安陆到京师的驿路走不了十几日,谁都想等凑一起贺喜呢。”

朱娘点头道:“是,是。”

张佐道:“这不,王府这边事情也多,小王爷如今滞留京城还没回来呢。”

言语间,张佐有些感伤。

朱娘关切地问道:“小王爷他……?”

“没事,这不令郎朱小先生也在京城?有消息传回,说令郎一直在给王爷上课,什么都没耽搁下,王府对此很感谢……

“咱都是自家人,本来就无需见外,但现在令郎考中进士,即将在朝为官,有些事还是要避忌一下,这层关系传扬出去,对令郎和王府都不好。”

张佐语重心长。

朱娘突然有了那么点政治觉悟,急忙行礼:“妾身铭记。”

第451章 名媛联姻

进入五月。

关于皇帝何时回京城仍旧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甚至连南京献俘之事都被耽搁,京城这边有关朱四几时能继承王位返回安陆,也没有下文。

公孙衣和孙孺会试落榜,都没有回乡,听从朱浩的意见暂时留了下来。

孙孺的新婚妻子已在孙家人安排下来京,如此也是为安定孙孺之心,至于公孙衣那边……则没这么幸运了,只能在京城继续当他的孤家寡人,家中娇妻暂时顾不上,家里边也没准备把他妻子送至京城。

公孙衣多番问询朱浩,自己留在京城做什么,他不打算备考下次会试,以他的意思,最好是早点儿放官。

好在朱浩将他给劝住了。

这天五月十八。

负责在外给朱浩充当眼线的孙孺,打听到个消息,连忙回来跟朱浩汇报。

“……先生,原本都在说陆尚书要完,可刚听闻,说是朝廷下旨奖赏了平定宁王叛乱有功之臣,吏部陆尚书也在其中,好像排名还比较靠前。”

孙孺疑惑地眨了眨眼,又道,“还有,听说有人在京城四处游走,想给朝中大佬送礼,似跟宁王谋反案有关。”

孙孺向来不太正经,但在经历教坊司跟杨维聪等人殴斗事件后,明显塌实很多。

探听事情,也都有出处。

因为兜里有钱,在京城这边孙孺属于“仗义疏财”的类型,只要在他面前说上两句好话,就能在他这里吃白食,不用担心回请的问题,以至于不但湖广地方士子,连一些外地人也会找他饮酒,最后全都是孙孺买单。

当了冤大头,虽然荷包捉紧,但消息面却拓宽了很多,酒桌上打听到的事也越发增多。

“对了先生,我还听说陆尚书要在府中宴请本次会试年轻贡士,先生作为魁首,您去不去?”

最后孙孺面带促狭笑容问道。

朱浩道:“此时都知他可能卷进宁王案中,谁敢接近?”

孙孺笑着挠挠头:“本来外面的人都这么传,但陛下不是刚下旨褒奖了吗?再说宁王跟陆尚书勾连,是否有确凿的证据存疑,而且现在刑部和御史台都没有风声传来,陆尚书官还当得好好的……

“更为重要的是,陆尚书有一孙女,听说在京师名媛中属于佼佼者,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年未及笄,与先生岁数相当……”

朱浩瞥了孙孺一眼:“你小子何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孙孺看热闹不嫌事大。

“行了吧,要去你自己去。”

朱浩没好气地道,“这种攀龙附凤,结交权贵之事,轮不到我一个连进士都不是的无名小卒。”

孙孺扁扁嘴:“我想去也去不成啊,我只是个举人,人家说了只招待贡士。哦对了,先生,我还听说那陆尚书的孙女,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曾许配南京兵部何侍郎家公子,只是不知何故耽搁了,您真不考虑一二?以您的才学……”

朱浩连忙摆手:“停停停,说下一件事情吧……”

孙孺这才不再提及陆家之事,改而继续讲述自己在京师的见闻。

……

……

有关陆完嫁孙女的事情,连兴王府都有听闻。

蒋轮特地把这件事拿来询问唐寅,让唐寅帮忙参详一下,兴王府有无必要跟陆完联姻,唐寅都没问朱浩的意见,就知这件事不可行。

“年龄不大,尚不到十五,比我外甥年长一岁,长得那叫一个天姿国色,且知书达礼,要是陛下回朝,陆尚书不被追究责任,这婚事估计别人想求而不得……”

蒋轮对唐寅的态度颇有微辞。

他姐姐让他在京城打听名媛闺秀的情况,如今知道吏部尚书陆完的孙女最出挑,可谓名满京畿。

唐寅指了指刚上楼的朱浩,道:“你问他吧。”

蒋轮笑了笑。

虽然平时他非常尊重朱浩的意见,但在朱四婚姻大事上,他不想找朱浩问策,朱浩和朱四乳臭未干,问他们能有啥建设性意见?

唐寅道:“朱浩,让孟载把事情跟你说说,我也想倾听你的意见。”

蒋轮瞪了唐寅一眼,见唐寅坚持,便大致说了:“……陆家女,虚岁十五,名字已打听出来,叫陆之瑶,长得那叫一个美若天仙,朱小先生想亲眼看看的话,我这边可以寻到其画像。

“听闻陆家对此女婚事很是看重,只因陆尚书有可能牵扯进宁王叛逆事,所以……朱小先生,你有何高见?”

朱浩皱眉道:“真要联姻,也不用赶在这当口吧?”

蒋轮一拍桌子:“唐先生,你看看,连朱小先生都赞同我的观点。”

唐寅皱眉:“他几时赞同你了?朱浩,说明白点,你同意这桩婚事?”

“当然不行。”

朱浩回答得很直接,“陆家女本有婚约,夫家不惜开罪当朝吏部尚书,坚持把这婚事给退了,你说这事严重不严重?

“兴王府与朝中或会犯事的部堂联姻,是嫌不够丢人现眼吗?”

蒋轮听了这话,面色多少有些尴尬,无奈道:“我说朱小先生,你这话也太过直接……婉转点,婉转点。”

唐寅哈哈大笑:“这事儿委婉可不行。朱浩,你给蒋姑爷说说,陆尚书最后是否会被治罪?”

“一定会!”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