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341章

作者:天子

朱明善摇头轻叹。

朱万宏起身:“父亲的话,孩儿铭记。”

第446章 莫把自己当外人

朱万宏来见老父,却被朱明善喝斥,认为他来得不是时候。

这边老太太朱嘉氏简单迎接恭候人群后,对内院事务放心不下,寻了个空挡往后院行来,脚步声很快在月门外响起。

“父亲,孩儿只望能为大明朝廷继续效命,不辜负朱家几代人忠君报国之使命!”朱万宏这番话,是故意说给门外的朱嘉氏听的。

随后门被朱万宏从里面打开。

朱嘉氏望着长身而立的儿子,眼神中带着些许疑惑,似对长子要单独跟丈夫说话满腹疑窦。

“母亲。”

朱万宏的语气变得柔和起来,听了朱明善的告诫后,他改变了对老太太的态度,以免泄露内情。

朱嘉氏微微颔首:“跟乃父,说了何事啊?”

“娘,还是出去说吧。”

朱万宏说话间往病榻上眼神涣散无光的父亲看了一眼,意思是不要打搅老爷子休息,随后与朱嘉氏往后堂去了,同时那聋哑的阉人正好与朱万宏交错过去。

双方没有任何视线的接触,但朱万宏心中一阵得意,显然朱明善能与外界沟通,都是得益于这个人的内外串连。

……

……

后堂内。

朱万宏跪下来向朱嘉氏磕头,体现出至孝的模样,其情真意切,让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

随后朱嘉氏将周围人屏退,问及儿子回来的目的。

朱万宏早有准备,侃侃而谈。

“……孩儿如今已得平虏伯信任,北镇抚司内能压得住孩儿的不过一两人而已,若等平虏伯回到京师,儿或可直接提领北镇抚司……”

“他……江统领这么相信你?”

朱嘉氏越发不解了。

朱万宏道:“以宁王事扳倒钱宁的提议,乃是孩儿跟平虏伯提出,孩儿还暗地里引宁王使节与钱宁相见,故意被东厂的人查到,平虏伯这才确信儿身在曹营心在汉,委以重任。”

朱嘉氏皱眉:“那你可真是以身犯险,当时要被钱指挥使发现的话,只怕你……”

“儿不是为自己,是为朱家。”

朱万宏差点儿老泪纵横,“儿这些年在外漂泊,无时无刻不想为朱家做事,此番儿是奉平虏伯之命,回来查看爹的情况,平虏伯已答应孩儿,只要父亲无法履职,那儿就不再是锦衣卫代千户,而是锦衣卫千户,甚至可以更进一步。”

这个理由虽然牵强,但朱嘉氏没听出毛病来。

不然朱万宏突然跑回家见一个久卧病榻连话都说不了的老父亲,目的能是什么?

以老太太的睿智,即便察觉到一些端倪,但还是没法看透眼前这个影帝技能加身的儿子。

“你父亲……”

朱嘉氏本想问问,你爹在你面前是否表现出异状,可话到嘴边,却不知该如何出口。

朱万宏道:“儿的职位是爹传下来的,孩儿必当对爹恭敬孝顺,可惜无法侍奉于病榻前,家中事就多仰仗母亲大人您了。”

说完哭着磕头,演技再次提升了一个档次。

他的话其实是间接提醒老娘,我的职位是老头子传给我的,要是他的病真的好了,我就要被褫夺手头的权力,那我肯定希望他一直卧床不起,你不会认为我想帮他从病榻上起来吧?

暗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提,甚至连暗示都算不上,只提到一个没法病榻前尽孝的问题,可朱嘉氏还是以自己的老谋深算迅速想到这一层。

如此朱嘉氏的疑虑便完全打消。

想想也对,丈夫病情好转,对别人来说或是值得欣慰之事,但对这个长子,那简直是灾难,好不容易获得江彬信任有了现在的地位,难道要给他人做嫁衣?

“吾儿啊,这几年真是辛苦你了,此番难得回来,多陪陪妻儿吧,咏荷她……多年都未与你有夫妻之实了。”

朱嘉氏不再过问旁的,开始心疼起儿子的辛苦。

至于是否真的痛惜两说,但要表现出慈母的样子,收拢儿子的心,让儿子可以为自己所用。

朱万宏道:“儿此番回来,不过是奉命查看爹的病情,如今事已成,就该走了。娘,儿不能侍奉双亲于左右,是儿的不孝,儿在这里磕头了!”

说完情真意切表演一番,一直到老太太看似彻底打消疑虑后,朱万宏方才起身,三步一回头准备离开。

……

……

朱家前院,热闹非凡。

前来恭贺的街坊邻里很多,因为朱嘉氏有意要彰显锦衣卫千户之家的显赫,即便来京师后日子日益窘迫,但选住的依然是达官显贵聚集的区域。

听说朱家有人考中进士,前来恭喜的人多是士绅阶层。

再见到身着锦衣卫千户官服、威风凛凛的朱万宏,还有他身边带来的大批锦衣卫,人们更愿意相信朱家现在如日中天。

朱嘉氏重新回到前院时,脸上神色得意非常。

“吾儿,好好为朝廷当差,不要辜负先祖对你的期许,忠君爱国,去吧。”朱嘉氏人前好好表演了一番。

朱万宏也不辜负老娘高超的演技,直接当众跪下来给母亲磕头,然后又对着家中后院磕头,意思是不能尽孝,服侍病父榻前,随后起身带着人离开。

出门后,朱万宏一把就将眼角差不多干涸的眼泪抹去。

旁边一个心腹凑近,小声道:“大人,您这样……是否太过做作了?”

朱万宏瞪其一眼:“不做这些能取得这院子的人信任?真当这院子是什么好地方呢?你行你上!”

心腹摇头苦笑:“这是您的府上,小的进去,那也名不正言不顺啊。”

朱万宏道:“那就多跟我派出的探子卢墩儿见见,朱家人怎么都想不到,他们想让老爷子耳目失灵,却正好着了我的道,找了个能读懂唇语、还识字能把讯息写在手心的人回来伺候老爷子,却不知他们说的话,都被卢墩儿给远远看到告知我……

“嘿,还不如他们以往那样就找府上的下人给看着,这样我可没法跟父亲有任何情报上的来往。”

心腹面色尴尬,即便没说,但表情带来的意思却是,你们朱家人怎么这样?弄得好像水火不容一般。

那不是你亲爹亲娘吗?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换个地方细谈,走吧!”

朱万宏心情轻松,“我那侄儿中个会元,看来是该去恭贺一下,指不定能打个牙祭的同时,还能讨点下窑子的银子回来……我那侄儿可真是个慷慨的主啊,从不吝惜花钱。他不得功名,谁得功名?”

……

……

朱浩会试过关,意味着他即将成为进士,只要殿试不出岔子便可。

当晚蒋轮和唐寅真给安排了庆功宴,庆功宴摆在苏熙贵的戏楼里,因为是入夜后进行,朱四没有参加,恰好苏熙贵从通州来,堪堪赶上庆功宴。

若只是单独与朱浩相见,苏熙贵并不避讳什么,但因这次庆功宴有唐寅和蒋轮、陆松等王府中人出席,他就得小心谨慎些,也学着之前见朱四时那般,搞得神神秘秘,等这边都落座很久,他才在暗门前敲了敲,由陆松过去开门把他迎进来。

唐寅道:“苏东主,你这是作何?”

苏熙贵先给在场几人行礼,毕恭毕敬:“鄙人一介草莽,不懂规矩,又怕以后有贵人来说话不方便,就让人在这里加了一道暗门,外人绝对看不出来。”

蒋轮拿着酒杯,摇摇晃晃走到苏熙贵面前:“苏东主,久仰大名,听说你非常会做生意,看来你把银子花在朱小先生身上,不但回了本,还赚了不少。”

苏熙贵自然认得蒋轮,急忙道:“蒋先生说笑了,鄙人哪里在朱先生身上花过银子?都是承蒙其照顾,让鄙人赚了点小钱,现在该到投桃报李的时候了。”

“你……”

蒋轮还想掰扯。

唐寅提醒:“孟载,注意一点,别喝点猫尿以为自己又飞仙了。人家苏东主是黄侍郎的内弟,何须靠结交朱浩来给其脸上加光?快回来……”

“啊?这……那大家都坐下说话吧。”

别人的话蒋轮不会听,对唐寅却是言听计从。

这是一个没脑子的人,对有大智慧之人深刻崇拜,再加上唐寅跟他是酒友,能直接骂他都不羞恼,换了别人说这话,他不动手也早就拿头撞上去了。

“苏东主,请坐。”

唐寅发出邀请。

“不敢当,不敢当,眼前几位都有官身,鄙人一介匹夫……”

苏熙贵的意思,你唐寅即便不是官,也是举人,更是兴王府幕宾,朱浩已是贡士,蒋轮和陆松都有官身,即便蒋轮是个散官,但谁都知道他在张景明不在时,相当于王府半个长史,这一屋子的人……就我一个商贾没啥地位,就不与你们同桌而坐。

蒋轮道:“老苏你这是见外了,咱都是自家人,分什么有没有官身……老唐,还不赶紧给老苏倒酒?”

唐寅笑着拿起酒壶就要倒酒,这边苏熙贵诚惶诚恐。

唐寅再怎么说也是闻名天下的大才子,哪有给一个白丁斟酒的道理?他急忙接过酒壶,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

唐寅笑道:“孟载就是这样,喝了酒跟谁都不见外,但他的话没错,苏东主与兴王府渊源颇深,与朱浩更是相识于微末,如今朱浩就差金榜题名,你也算是对他有赏识之功,以后多亲近走动,莫把自己当外人。”

第447章 婚姻大事

会试放榜,接下来理应安排殿试考期。

但因朱厚照并未在京师,就算朝廷想安排这次殿试,也名不正言不顺。

皇帝在京,不亲自参加殿试,对外还可以遮掩,反正当天考生未必有胆量抬头看,远距离也看不到什么,但现在全天下都知道皇帝在南京,你再举行殿试,那这一批进士就不是“天子门生”,这事说出去可就太荒唐了。

接下来两天。

会试上榜者都在打听殿试几时举行,以目前局势看,非要等皇帝回京不可。

“考完会试,不过是贡士,算不上正式过关,就这样不上不下悬在中间?”蒋轮出去打探过消息回来,到了唐寅所在茶楼,坐下一说,当即就是一番感慨。

唐寅拿起茶杯,看了看另一桌正跟孙孺和公孙衣叙话的朱浩。

这次会试公孙衣和孙孺都榜上无名,看起来应该回乡备考,但朱浩似要将他们留在京师,为其所用。

“耐心等待吧。”唐寅喝了口茶水,突然觉得哪里不对,连忙招呼,“伙计,换一壶茶来,凉了!”

另一边,陆松也打探消息回来。

蒋轮问道:“圣上回京有甚么说法没?”

陆松摇摇头,随即也望了朱浩一眼,回过头来,道:“现在京师士子传得沸沸扬扬,说湖广一个十三岁的少年郎考中会元,认为名不副实,很多人在打听朱浩的情况,想过来找他比试学问呢。”

唐寅拿着新换上的茶壶,叹道:“这种事,历朝历代都不少见……再说了,之前童生试和院考时,不就经历过这一出吗?”

年轻时,唐寅也因其南直隶解元的身份,被各种质疑和刁难,深受其害,现在轮到朱浩……一时感同身受。

蒋轮一脸不屑:“不服就让他们来,打得他们满地找牙。”

唐寅道:“孟载,你该知道,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文才的高低有时很难理性判别,正因如此,才生出各种争端,文人彼此都不服气……算了,就让朱浩少出门,让他安心给世子上课吧。”

蒋轮笑道:“那倒是,如今朱先生考过会试,就等殿试考进士了,可说无事一身轻,给我大外甥上课那是再好不过。对了唐兄,之前跟您说的,为我大外甥找个门当户对的名门闺秀……”

唐寅摇头:“我这上哪儿知晓去?还是多打听一下为好。”

……

……

回到私宅。

唐寅直接跟朱浩说了,要给朱四找个门当户对的婚配对象的想法。

朱浩道:“这事你也拿来跟我商议?”

言外之意,我不过是个小孩子,跟世子年岁一般大,又不是世子的谁,这种事你问我干嘛?

唐寅语重心长道:“你年岁也不小了,再者你马上要跻身朝堂,独当一面,此等事听听你的意见也是好的。”

朱浩道:“我听说,之前兴王有意要将安陆孙老的女儿纳到府里,给世子做王妃?”

“呵呵,这你都知道?”

唐寅乐呵呵地说道。

这件事在兴王府并不是什么秘密。

之前朱祐杬在世的时候,听说三朝元老孙交有个女儿,貌美如花,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言谈行止更是得体,有意将其娶回来当儿媳妇,但被孙交拒绝。

孙家算是安陆地面数一数二的名门望族,可人家不愿跟兴王府牵扯上关系。

这件事历史上真实存在,孙交当时也是拒绝。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