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294章

作者:天子

朱浩笑道:“你以为我是怕你牵连进宁王谋反吗?你明哲保身离开,别人即便会非议几句,也不会想到你与其举兵造反有什么关联,但南昌就没有你牵挂的人和事?”

唐寅脸色明显转冷,有心事却不想对朱浩说。

总不能在这小子面前表现出自己隐藏心底的情愫吧?就算亦师亦友,那也是半个先生,这张老脸还要不要?

“如果宁王谋反,朝廷要平息起来并不复杂,江西有王中丞在,只怕宁王就是纸老虎,就算一捅不破,一把火也能给他烧没了……若到那时,只怕有些事临时再去办,时间上来不及……”

朱浩继续道。

唐寅皱眉:“你到底想说什么?”

朱浩笑嘻嘻道:“不如到时候我们做点儿事情?就怕唐先生不敢啊……”

唐寅终于忍不住,语气不善地反问:“我一把老骨头,什么事情不敢做?”

“先生可别把话说满了,我说的事要是做了,可能要抄家灭族……我们不涉及宁王谋反,甚至会提醒朝廷宁王要犯上作乱,只是在平息叛乱后,至少应该做点事,不能辜负某人对先生的一片情义……”

朱浩就差说,我们不是要救宁王,而是救宁王妃。

唐寅不是傻子。

他不会忘记,离开南昌时,娄素珍亲自给他送盘缠,当时刚上船朱浩就打趣他,现在就算自己不说……以朱浩的精明干练,岂是那么好糊弄的?

“朱浩,我唐某人在这里郑重提醒,你是有些急才,但很多事不是你能掌控,一旦不慎轻则抄家灭族,重则……会牵累到身边人,连累兴王府,你不该做僭越之事。”唐寅突然警告起来。

朱浩咋舌:“忘了之前是谁跟我说,一把老骨头什么都不怕。”

唐寅叹道:“人要认清现实,最主要是认清自己的能力,你当前……最重要的还是通过乡试,今年你虚岁已十四,若是通过乡试的话,定能成就湖广之地的才子佳话,这才是你该追求的东西。”

……

……

朱浩没跟唐寅明说,但唐寅大概猜到是怎么回事。

可就是这么一层窗户纸,谁都不愿意捅破。

唐寅即便心中再想拯救娄素珍于水火,但也知道什么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本就不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再追求也是徒劳。

但朱浩却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不单是为唐寅,也是为自己。

他要尝试改变一些东西,否则一切都按照历史进程走,那自己来这个时代的意义是什么?

让美好的事物顺应历史潮流香消玉殒?让糟粕占据主流?心中有想法,为何要压抑不去做呢?

以往是没能力,但朱浩觉得,现在他已可以尝试改变一些事,那就应该付诸实践。

年后朱祐杬身体进一步恶化。

朱祐杬如今已基本不会见外客,就连王府内大小事务,基本都是袁宗皋和张佐等人自行处理,实在是大事需要由兴王定夺,才会由蒋王妃单独去请示。

以往府上经常设宴,或是在书房举行一些会议,但自打去年入冬后,这种事就没再进行过。

连唐寅都说,他已很久没见过兴王。

……

……

朝廷那边,朱厚照已常住宣府,等待鞑靼人再次来犯,让江彬帮他整兵,他想进一步带兵出关,征服草原。

这是他祖宗干过的事,也是他雄心所系。

但他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除了身边几个一手遮天的奸佞外,朝中王公贵胄以及文臣武将,没有一个支持他这种自不量力、劳民伤财之举,人家不打你,边关烽火绝迹,国泰民安,这是多么好的事?

你非要去招惹麻烦,百姓跟着受苦不说,将士也得跟着你玩儿命,这不是瞎闹腾?

缺乏支持,就难以筹措足够的军饷物资,也难以在军中激发将士的积极性,朱厚照很着急,一直想办法让朝中文官答应他的提案……

可问题是现在朝廷当家的已经变成了杨廷和。

杨廷和可不会惯你毛病,想打仗?

除非从我尸体上踏过去!

想证明你在疆场上的能耐?

对不起,除非你遭遇鞑靼入侵,不得不发起反击,否则想擅自出击……门都没有。

历史上朱厚照,也就是在如此的焦躁中等来宁王的叛乱,这也是他为何那么迫切要御驾亲征的缘故,就在于他急于证明自己,可问题是还没等他的御驾到前线,王守仁就把问题给解决了……

所以说历史上的朱厚照很憋屈,遇到个不识相的王守仁,你说气不气?

好歹给皇帝留个表现的机会啊!

眼巴巴等到如此建功立业的良机,让你王守仁给搅和了,你能力再大那也是罪过!

但此时此刻,宁王谋反还没有发生。

似乎朱厚照还有机会。

可问题是,没把王守仁从江西调走,只要战事发生,想靠宁王来对付用兵如神的王守仁,好像有点为难朱宸濠这个自以为是的自大狂,所以这场御驾亲征注定不是为了让朱厚照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是为了让他加速灭亡。

历史上宁王谋反、兴王朱祐杬之死,都是在今年六月。

即便朱浩觉得自己的到来会产生一些蝴蝶效应,但料想这两件事的发生时间大差不差,兴王病情日渐深重,宁王反相也逐渐明显……这两件事不是靠小的偶发事件所能改变。

但让朱厚照落水染病……却非要天时地利人和一条都不能少,但凡出点偶发事件,改变朱厚照的行程,或者他临时召见什么人,都将改变结果,但因这件事还有一年多才会发生,给朱浩准备的时间绰绰有余。

再就是救娄素珍……

也被朱浩提上议事日程。

历史上,除了投水自尽的娄素珍外,朱宸濠其余妻子都没有死,以朱浩之前所看到娄素珍的样貌,也就三十出头,被皇帝觊觎不是没可能……

若要营救,并非只有从水里捞这一条途径。

再说就算有心去救,人家一心求死……想拦也拦不住。

丈夫谋反,覆灭只是旦夕间的事情,她自己的孩子也会跟着一起死,作为一个妻子和母亲,还是理学大家出身的名门闺秀,在这个讲究忠义的时代,对女人来说似乎只有寻死一途……

难啊。

第383章 布局

转眼进入三月。

兴王府内,因为朱祐杬的病情,气氛非常压抑,朱四近来很少在人前表现出快乐的样子,他跟父亲的感情很深,也是今年过年时,他才明白父亲得的不是普通的病,很可能会在年中就过世,他开始做好年幼丧父的心理准备。

也就在此时,京师传来消息,说是皇帝要南巡,并在二月中下旨:“朕今将不时巡幸,南下山东、江南。”

朝中有关劝阻朱厚照南巡的风声不断传来,众大臣觉得皇帝南巡靡费颇多,且南巡动机不纯,应当制止。

然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劝谏活动开始。

历史上这次劝谏历时三个月,朱厚照气愤之余,直接下令廷杖,打死打伤的大臣不在少数,不料文官一个个前仆后继,一直到四月中朱厚照发现大臣一批一批打死,却还是络绎不绝,才终于作罢。

随后就发生朱宸濠谋反之事,八月里,朱厚照终于踏上南巡找死之路……

朱浩最近也在逐步完善以及实施自己的计划。

首先是跟朱四提及朝廷跟王府之间的纷争,让朱四明白,想要当好一个兴王,不单纯是会当家就行了,还要明白兴王府跟朝廷之间的宿怨。

朱浩给朱四单独上课的时间很多,每次都会灌输许多私活。

这天已是三月末,本县县试结束,京泓不负众望,顺利通过县试,正在备考府试。

在只有师生二人的小课堂上,朱浩向朱四说明朝廷与兴王府之间的宿怨。

“……世子,你可知当初为何我进王府时,遭受那么多的阻力?甚至中途还一度被赶出王府吗?”朱浩问道。

朱四摇摇头。

有些事他以前有一些耳闻,但小孩子不会去相信那些心底里不愿接受的“流言蜚语”,他从没把朱浩当成敌人看待。

朱浩道:“说简单一点,朝廷派锦衣卫千户之家朱家,千里迢迢迁至安陆,就近监视兴王府。”

朱四苦着脸道:“以前我听袁长史说过这件事,可朱家不是已搬走了吗?今天你跟我说这个干什么?”

“其实我想说的是,你可知朝廷跟王府间的恩恩怨怨因何而起?”

面对朱浩的问题,朱四坦然地摇摇头。

“这就要从成化末年,朝中的万贵妃说起……万贵妃在成化年间可说权倾后宫,当时大行宪宗皇帝被其迷惑,连当时太子的母亲,都可能死在她手里……”

朱浩讲故事一般,把曾经一段皇室秘辛说了出来。

当下大明朝,对于弘治帝朱祐樘的童年遭遇并没有太多宣扬,所知者甚少,这些事也是明史修撰后才为普通人所知,否则平民百姓怎可能会了解皇宫里的勾心斗角和残酷杀戮?大明皇室也不会允许这种消息外传。

朱四以往从来没听过这故事。

他一向喜欢听这些奇闻异事,在朱浩讲解下,他又代入到故事里的人物,尤其是那个过了五岁都还没剪胎发,一直东躲西藏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

“他好可怜啊,后来怎样了?”

朱四傻愣愣问道。

朱浩道:“他就是后来的太子,大行孝宗皇帝。”

“啊!?他……他就是我皇伯父啊?”

朱四这才明白,原来这故事不是编的,而是实际发生的。

朱浩叹道:“孝宗皇帝成长过程中,可说是受了不少苦,一直处于担惊受怕的状况,生怕哪一天就莫名其妙死了……到了成化末年,万贵妃怕他当上皇帝后进行报复,便想废掉太子,将令尊捧上皇位……”

“什么?”

这个消息让朱四大吃一惊。

原来这件事跟自己的老爹也有关系?

朱浩道:“当时很多大臣劝阻,再加上司礼监太监等人拒绝执行命令,以至于谋划没有获得成功……你不要以为万贵妃是对兴王好,你可知她是为何要立兴王呢?”

朱四琢磨了一下:“她是想利用我父王……这个坏女人!”

先种下刻板印象,这样即便万贵妃跟兴王看起来政治立场上保持一致,也会让朱四心生憎恶。

你个坏女人,把人家孩子的母亲给杀了,还想杀太子,后来利用我爹能安好心?

朱浩无奈道:“正是因为这件事,大行孝宗皇帝登基后,才会对兴王府多加防范。即便如今已到了正德朝,可问题依然存在……当今陛下一直无子,从皇位嗣位人的顺序来说,若当今陛下出事,那皇位就该会传到你身上……”

朱四已不是第一次听朱浩讲到皇储顺位问题。

听了这话,他不由抿了抿嘴唇,眼里满是小星星,充满渴望……看来他很想当皇帝。

朱浩笑了笑道:“如今皇帝春秋正盛,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将来诞下子嗣也是有可能的,或者跟以往那样,找个怀孕的女人进宫,假称是他的孩子……”

朱四道:“他……他怎么能如此胡作非为呢?”

因为皇帝之前找怀孕女人入宫之事,已不是什么秘密,几乎成为天下最大的丑闻,连朱四都觉得这个堂兄做事太过荒唐。

皇家血统,岂能因为你的胡闹而受到玷污?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岂不是找了个跟皇室血脉无关之人来当太子?关键是,还抢了我的储君之位。

“没办法,皇帝跟藩王间,本就相互猜忌,自古以来藩王谋反者不少,皇帝天生会觉得,有人会夺走他的皇位,所以对于手上掌握权力之人百般提防,更何况令尊当年差点抢了孝宗皇帝的皇位……”

朱浩说明了一下情况。

不要愤慨,而是要设身处地去想,权力斗争中的前因后果。

朱浩道:“世子,我问你一句,你想当皇帝吗?”

朱四往四下看了看,长大后他也知道这是很忌讳的话题,不能被外人听到。

“我……我自然想……可好像没办法吧?”朱四苦着脸道。

朱浩笑了笑:“若我所料不差,再过几个月,江西之地将会有宁王谋反,到时当今陛下会以御驾亲征为由,带兵南下,本来他在深宫中,可说毫无办法……”

“啊!?朱……朱浩,你不会是想行刺……这……这不可能获得成功吧?”

朱四听朱浩讲过很多古代侠客的故事。

连他都能从朱浩的暗示中听出有谋刺的念头。

朱浩道:“没有行刺一说,我们哪里有机会靠近銮驾啊?我就是想问你,不用你出手,你是否支持这样的事呢?”

朱四有几分胆怯:“就算不是我出手,但若是跟我有关的人做这等事,最后也会把事情赖在我头上吧?”

朱浩微笑着点头:“很好,有忠君思想,可这跟你的个人理想和抱负相违背,成大事者一定要不拘泥于小节,要想方设法成就自己,有时冒一定的风险也是值得的。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你先回去吧。回头我再给你讲讲那个落魄老书生和贵夫人故事的后续……”

……

……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