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288章

作者:天子

……

唐寅将军策以自己的方式交给兴王,并在接下来的王府会议中展开讨论。

尽管袁宗皋和张景明都明确反对上如此奏疏,觉得会给兴王府招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但兴王觉得唐寅的上奏有其必要性,力排众议,决定还是向皇帝上疏,警示西北局势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对皇帝即将面临的战事进行指导。

会议结束,朱祐杬单独将袁宗皋留下。

“……我希望在我百年后,世子能独当一面,不至于让世人忘了湖广有个兴王府。”朱祐杬语气恳切。

袁宗皋明白过来。

兴王明知自己时日无多,想趁着自己死之前,多给儿子积攒一些声望,也是他觉得自己死后儿子没法再捞取政治资本。

袁宗皋道:“若是西北局势并未按我兴王府上奏的发展,岂非贻笑大方?”

朱祐杬笑了笑道:“我相信伯虎……还是有此等能力的……陛下执意要往西北,最坏的结果,不就是遭遇鞑靼进犯?做臣子的,警示君王乃本分,我倒希望没有言中……”

兴王看得很开。

一边觉得唐寅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需要拉拢,人家特地向自己建言,不听的话那是对名士的怠慢。

他从未奢求一定言中,言中的结果就是让皇帝身处险境,对兴王府来说或是好事,但对大明王朝稳定却蕴藏极大的风险,朱祐杬即便再想儿子当皇帝,也不能拿大明江山社稷来开玩笑。

“老朽明白了。”

袁宗皋不再坚持,轻轻叹息过后,只能回去草拟这份上奏。

……

……

一切如朱浩所料。

鞑靼五万兵马,在其二百年来最牛逼的领袖达延汗亲自统帅下,入冬时进入大明关口进行劫掠。

这种劫掠往常年都会有,只是看哪一年比较严重。

只是因为今年西北多了个“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的存在,让一切往不确定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

安陆本地,朱家已多番派人通知朱娘,要求其在年底前迁徙京师,还说这是朝廷的命令,明显是拿朝廷来压三房。

你们不是牛逼吗?

说分家就分家!

分家后还赚得盆满钵满是吧?但你们最多就是得到兴王府的一点眷顾,兴王府再有权势,敢跟朝廷政令对着来?

就算分了家,也能再把你们拉回来,你们赚的钱仍旧属于朱家!

朱浩的应对方式很简单。

他单独拜访两次潜藏在安陆的朱万宏,由朱万宏出面去朱家说明他还有任务在身这一特殊情况。

“……大伯,我是想让朱家离开,可没说我本人也离开……我在王府混得好好的,将来若是兴王府有机会更进一步,朱家不是还需要我这一层关系来保全?”

跟一个聪明人说话,不需要拐弯抹角。

那样往往会弄巧成拙。

朱万宏道:“我说大侄子,你不想跟朱家有牵扯,我就很想是吗?你知道我回去一趟要经历什么?不累吗?”

“一百两……”

“成交!”

朱万宏一点也不客气,立马换上一副笑脸,“要么怎说我大侄子是块做生意的料?出手就是大方,大伯我为了这一百两银子,就当是去演场戏吧……说实话,大伯也有点想念家中的妻儿了!”

……

……

朱万宏突然回家。

这在朱家看来是滔天的大事,虽然回来时很低调,一人一马在一个下雨天穿戴斗篷蓑衣,鬓角都被淋透,好似一只迷途的老马。

等朱嘉氏看到长子凄惨的模样,即便心肠再硬,还是忍不住抹眼泪。

“娘……其实孩儿一直都留在湖广,只是上面下令严防死守,不能令兴王府有超越其臣子本分之事出现,孩儿只能深居简出……

“并非孩儿铁石心肠,不想侍奉双亲于榻前,全因要隐瞒兴王府……我朱家内潜伏有大量王府细作……”

朱万宏情真意切。

之前朱嘉氏对儿子多有怨言,觉得儿子对不起朱家之前十几年的付出与牺牲。

听到这话才打消疑虑,赶紧把跪在地上的儿子给扶起来。

“让娘看看,这几年辛苦了吧?看你都消瘦了……”朱嘉氏老泪纵横。

朱万宏心想,是吗?

我昨儿刚上过磅秤,胖了好几斤呢,最近有朱浩这个宝贝侄儿供应吃穿,那才叫生活质量有保障,心情好了,那还能消瘦?

“孩儿一直躲着,不敢出来见人。”

朱万宏继续伪装,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朱嘉氏点点头:“好啊,你没事,娘就放心了。娘终于知道为何钱指挥使要下令让我朱家迁回京师,原来是以朱家为质,要挟你在安陆继续盯着兴王府……却说这几年,兴王府的确赢了不少名声……”

朱万宏道:“是儿害了爹娘,害了朱家。”

“没有没有,此事与你无关,都是我朱家肩负的使命啊。”

朱嘉氏不再埋怨儿子了。

朱万宏见老娘没有提朱浩的意思,顺口问道:“娘,三房那边……是不是有个孩子在王府?”

朱嘉氏这才想到什么,急忙道:“你三弟……你也知那并非你同母的三弟,他过世后,留下个孩子,家里边剥夺了他继承的权力,他便去考科举,受到兴王府庇护,侥幸考中生员,他们家的生意也越做越大,等为娘把他们也带去京师,拿到银子便给你,让你在安陆本地能灵活应对。”

“嗯?”

朱万宏一听,还能这样?

这是要逼我反水啊。

我那大侄子现在只是给我一点蝇头小利就把我收买了,若是三房的银子都是我的……

等等。

我是在乎那几两银子的人?

如那小子所言,留他在王府,将来兴王府出了皇帝,朱家也不至于彻底倾覆,我也不至于被人弄死!那可不是几两银子能解决的事。

而且老娘啊,你真把自己当回事了?你以为凭借你的意志便能决定三弟一家的去留?人家背后有兴王府这个大靠山,现在兴王府对朱浩的倚重,可不是你能想象的,连熟知兴王府内情的我,都觉得这小子能耐了得。

不然我为何选择跟他合作呢?

“娘,还是莫要让侄儿一家离开,若是有侄儿在王府,孩儿至少有个照应,听闻他如今在王府中,深得兴王信任……”朱万宏恳求。

朱嘉氏一脸不屑:“他一介稚子,寸功未立,凭何能得兴王府器重?”

朱万宏心想,难怪我在京师当了那么多年人质,朱家都没想出办法把我弄回来,连王府内的情报你们都没搞清楚?还号称是搞情报出身的锦衣卫?

我都替你们感觉丢人啊。

“娘,孩儿知道他的情况,王府既培养他为世子伴读,又俨然世子半个先生,王府内大小事务皆有他的身影,且王府首席幕僚唐寅,乃他举荐进府,更为唐寅亲传弟子,去年剿寇和水灾之事,皆由他出谋划策……娘,侄儿他在王府已扎根,轻易换不得。”

第375章 神预言

朱万宏的话,深深震撼到了朱嘉氏。

跟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挂名孙子,居然这么牛逼?我怎么不知道?

“唐寅?哪个唐寅?”

朱嘉氏问道。

“就是名闻江南的大才子,南直隶解元,己未年会试中牵扯鬻题案的唐伯虎,他在王府中化名陆某,这两年为王府做了不少事。”

朱万宏一边说,一边想,这都什么狗屁事,王府中人基本都知道的消息,还需要我来说?

这么一丁点情报,朱家到现在都还没整清楚?

难怪这些年越混越差!

朱嘉氏倒吸了一口凉气:“难怪此人一直调查不出身份背景,用的竟是化名,也并非是湖广本省人士……咦,那唐寅不是疯了吗?他在南昌当街撒尿,裸奔跳水,洋相出尽,难道竟是……装疯?”

卧槽,老太太你总算明白过来了?

朱万宏望着老娘的眼神中,带着些许怜悯和悲哀。

“吾儿,这两年辛苦你了,人就在安陆,有家却不能归,何等之辛苦?若是你暗中知会一声,娘或许可以给你提供协助……”

朱嘉氏有些过意不去。

现在朱万宏已证明自身实力,人一直在安陆,调查出许多有用的线索,这些情况朱家根本是闻所未闻。

朱万宏道:“恳请娘将朱浩留在王府,好为孩儿提供一臂之力。”

朱嘉氏本来怎么都不愿意答应下来,但听了儿子的话,一咬牙道:“这样,娘只将他的母亲家人带到京师,如此方便你行事。”

朱万宏一怔。

好家伙,你是想拿朱浩的家人当人质,要挟朱浩那小子给我办事?

要不怎么说最毒妇人心呢?

“娘,朱浩在王府中已得兴王以及一众高层信任,若是他亲人不在身边,王府很难再对他推心置腹……娘,三思而后行啊!”

朱万宏再次恳求。

你当人家兴王府是傻的?

把人家母亲和姨娘、妹妹都带去京师,摆明是要挟朱浩为朱家所用,到时王府还能再相信朱浩,委以重任?

朱嘉氏心中多有不甘。

儿媳分家在外,令朱家颜面扫地,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能挽回朱家名声,还能捞回不少银子,形势却逼迫她不能对付三房人?

她怎能咽下这口气?

“娘,我那侄儿仅仅一人,对我朱家来说却相当千军万马……孩儿会想办法联系到他,以他母亲性命为要挟,令其为孩儿所用。”

朱万宏说出个让朱嘉氏心里好受些的提议。

就算把朱娘留在安陆,还是可以要挟的!

只是暗中要挟……

这计策明显要比明面上把朱娘带走更好。

朱嘉氏叹道:“如今朱家重任全落到你身上了,以后全靠你来撑起朱家门楣,娘就听你的……你赶紧去见过你爹,早些回去复命。”

“娘,孩儿不能去见爹,府中到处都是兴王府和朝廷的眼线,包括那姓刘的管事……”朱万宏道。

“你……你说什么?”

朱嘉氏大惊失色。

自己最信任的刘管家,居然是兴王府细作?

朱万宏道:“娘,刘管家虽然在我家当差,但他家人却留在老家,儿子更是考取功名,为兴王府利诱……他为兴王府做事已多年,此乃孩儿暗中调查所得,另外家中不少人都跟朝廷或是兴王府暗通款曲……孩儿这些年不敢轻易露面,就在于此。”

“你……”

朱嘉氏本来不相信。

但看朱万宏一脸笃定的样子,她才知道自己有多愚蠢。

“那你先回城,给为娘留个地址,为娘只一人知晓便可……若为娘要去见你,让你二弟赶车前去……”朱嘉氏道。

朱万宏摇头:“二弟他……也未必可信。”

“你……你在说什么?”

朱嘉氏听了这话,顿时有种众叛亲离的感觉。

朱万宏道:“二弟利欲熏心,若有人以厚利收拢,莫说我这做兄长的,就算是您跟爹,他牺牲起来也绝不眨眼……孩儿不能告知娘下落,但凡有事,娘只管派人到城中安连客栈内投下一封信,孩儿便知是怎回事,定会想办法回来相见。”

“嗯。”

朱嘉氏点头,“你去吧,家中事你毋需担心,娘自会妥善处置。”

这算是跟儿子最后的联系方法了,她现在需要先去求证刘管家到底是不是已被人收买。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