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285章

作者:天子

分明是在嘲讽姜咏荷。

但姜咏荷不为所动,闭着眼,手里摆弄着佛珠,好似事不关己一般,就算儿子被老太太叱骂,她也懒得睁眼去看上一眼。

朱万泉道:“娘,其实朱浩……才学一直都很不错,加上他是县试案首,照理说可以稳稳地获得一个进学资格……以后孩儿与他同在州学,会考校他的学问……”

“还有你!”

朱嘉氏瞬间把怒火烧到小儿子身上,“当叔叔的,居然跟自己半大的侄子当同窗,还有脸在这里提出来?”

朱万泉不明白为何今天老娘跟吃了枪药一般,见谁喷谁,却为何对以往最看不过眼的二哥视而不见?

以前不都是不知道喷谁,先骂骂老二解解气再说吗?

怎么我这个朱家第一个秀才,却成了老娘撒气的目标?

朱万简道:“老四,不是为兄说你,你都考了两次乡试了,依然榜上无名,你让咱朱家的脸往哪儿搁?你说下次若是小浩子直接考中举人,而你却没考上,那朱家以后干脆让小浩子娘儿俩来当家得了!”

这话……

很不中听。

朱万泉本以为老娘会教训一下二哥的不肖,不料朱嘉氏听了无动于衷,居然好像很认同二儿子的看法?

完了!

一丘之貉。

朱万简随即回头看向老太太:“娘,别说那些老给人添堵的事情,我说一事让大家开心开心……上月咱的琉璃珠生意,又赚了一百两银子,却说如今江南江北各地琉璃珠风靡,很多人家求之不得,咱以后干脆别找人卖了,干脆自己开辟销售渠道,这样利润都是咱的。”

“嗯。”

朱嘉氏轻声应了一下,却未予评价。

朱万泉脑袋瓜灵活,一下子明白了。

感情这个二哥最近受器重,连说不中听的话都不受喝斥,俨然成了家里的香饽饽,原来家里边正靠他赚钱呢!

刘管家道:“可塌房那边,本月又蚀了不少银子,如今入不敷出,怕是下月难以为继……再便是今年夏天湖广各处干旱,只怕秋粮收成不会好……”

朱家在经营方面有喜有忧。

朱嘉氏道:“今日找你们来,不是为说这事儿。”

众人不再发言,专心等老太太训话。

“朝廷突然下令,说是我们朱家在年底前,举家迁徙回京师,连老四你……也要跟随一起回京……”

朱嘉氏神色阴郁地说道。

朱万泉瞪大眼,无比惊讶:“娘,这是为何?我朱家在安陆好好的,怎突然就说回京去?咱的户籍不都已落在安陆了吗?”

在大明,考功名只能在户籍所在地进行,当然也会有一些例外的情况,但只要不是太过于急切,户籍代表一切,如今朱万泉的籍贯已落在安陆,若是迁回京师的话,对于他未来参加科举考试会增添许多麻烦。

若是学籍不能迁移,未来他要来往于京师和湖广武昌府之间,乡试只能在湖广参加。

“锦衣卫钱指挥使亲自下令,很有可能,是太后娘娘亲自下的懿旨,或许我朱家在安陆这几年,未能尽到朝廷嘱托之责,所以……”

朱嘉氏脸色很难看。

朱万简嚷嚷道:“那咱的生意怎么办?还有咱的那些田地,不会都荒废了吧?以后继续找人在这边盯着?不会是让姓刘的管这摊子吧……”

朱嘉氏摇摇头:“这些事在年底前会定下来,现在只是通知你们,随时做好迁回京城的准备。”

“我……我不走!”

朱万简发狠一般,连连摇头,“安陆这地儿多好,为何要回京师?以为那是什么好地方吗,如今咱们连个落脚地都没有了,回去还要现置办田宅,朝廷岂不是故意折腾咱们?”

朱嘉氏冷笑不已:“你以为老身不知,去年让你去京师找你大哥,结果你在京师惹下麻烦,欠了一屁股债跑路,债主都循迹追到安陆来了……听闻你还得罪寿宁侯府的家奴,你可真是会给家里边找麻烦啊!”

来了来了。

朱万泉听了老娘的话,心里终于舒服了一些,这才是老娘对二哥应有的态度。

让你帮家里赚点钱就得瑟,一个月赚一百两?一年下来也才一千两,还不够朱家上上下下开销呢。

“此番三房也一并迁走,不能让他们继续留在安陆张狂。”

朱嘉氏脸色变得凌厉起来。

似乎朱家宗族这边要经历迁徙,你们三房就算分家了,也不能让你们有好日子过。

儿子考中秀才又如何?哼,把他学籍都给取消了,最好去从军,送到西北前线打仗……总归得罪我老太太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之前不收拾你们是看在还有利用价值的份儿上,现在朱家连监视兴王府的任务都被取消了,我还会给你们留面子?

朱万简道:“三房人走不走是他们的事,我要留在安陆,以后安陆这边我来做主。”

朱嘉氏冷笑不已:“谁都不能留下,你也不会例外……老身若是放任你留在安陆,不出半年,连这宅子都保不住!

“各房都回去做准备,回头再派人去三房那边通知一声,让那院子的人也做准备……走之前,各房能清腾的田宅资产一概不留,一律交到我手上!”

……

……

兴王府。

朱浩刚从唐寅那边得知,有关朱家被朝廷敕令举家迁出安陆之事。

“……张奉正对我说的,并非朝廷下旨,而是锦衣卫指挥使钱宁所下命令,或跟东厂,或者太后有关。”

唐寅语气轻松。

这是朱浩考中秀才的第二天。

朱浩留在王府没有回家,而当天正是张邦奇考校朱四的日子。

本来以兴王朱祐杬之意,要将张邦奇请到兴王府来考校,但或许是张邦奇对于接近兴王府有所顾虑,婉拒了这个请求,最后商议的结果,把考试地点换作兴王府附近一处观景台——阳春台举行。

袁宗皋、张景明和张佐等人都前去观礼,连新教习储玉也去了,而唐寅因为身份特殊没有赴会,就在王府里跟朱浩唠嗑。

朱浩把一枚弹珠准确丢到前面地上挖出的方洞里,摇头道:“估计最近我娘那边又要承受压力了。”

唐寅皱眉:“何解?”

朱浩道:“朱家要被举家迁走,我祖母这人睚眦必报,认为我留在王府中做内应的价值没了,自然想把我们三房也一并带回京师,以后我有没有机会进学还另说呢。”

“呵,你们是一家人……不至于如此吧?”

唐寅难以置信。

作为血脉相连的家人能做到这份儿上?

朱浩叹道:“此非人心险恶,而是权谋之争……我们三房的存在影响到了朱家人的利益和颜面,就成了我祖母的眼中钉肉中刺……”

唐寅笑问:“那你可有想好对策?”

“对策?”

朱浩摇摇头,“十足的把握没有,可王府总该出面挽留我吧?王府不留,我大伯那边也可以使使劲,只要他出面,让朱家觉得我大伯的差事未变,那我对于朱家来说,就重新有了利用价值。”

“嗯?”

唐寅不解。

朱浩笑道:“你可以这么理解……以前我大伯留在京师为质,朱家在安陆这边负责刺探情报。现在情况反过来了,朱家举家迁至京城为质,而我大伯则留在安陆继续刺探情报。

“只要朱家明白这一点,就算我想跟着他们一起走,他们也会把我一脚蹬开。这也是权谋考量!”

唐寅听完颇为无语。

最后唐寅从坐着的台阶上站起,指着朱浩道:“你啊你,这么小的年岁就把人心琢磨得如此透彻,真不知你脑子里装了些什么。少年老成……不是妖孽,胜似妖孽!”

第371章 器重

朱四考完回来时,一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庆幸,走到朱浩面前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过来。

唐寅与储玉等人交流过后,走回来时正好听到朱浩和朱四的对话。

“太难了,就好像真的科举一样,当时我好紧张,握着笔,手心出汗不止,不过好在我把两篇文章都写完了。”

朱四说到这儿,长舒一口气,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不管怎样,朱四总算在多对一,一群人盯着的情况下,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正式的考试。

而且还把文章写完了,实属难能可贵。

朱浩问道:“什么题目?你可还记得自己写了什么?”

“两道题,一道《论语》题,‘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道题相对简单一些,后面的孟子题有些难,‘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

朱四说到这儿,有些遗憾,可能第二道题他发挥得不是很好。

朱浩听完题目,唐寅也正好走过来,不过唐寅没说什么,朱四赶紧给唐寅行礼:“见过唐先生。”

朱浩道:“这位张提学,出题很工整,看来他没有刻意出简单题让你来作答,就看你的文章在他那边能得到如何评分了。”

唐寅听了两道题目,点了点头,很是赞同朱浩的说法。

如果是一般的提学副使给世子出题,世子还只是个十岁大的孩子,出的题目必定务求简单,但这两道题从出题角度来说,并不算“匆匆应付了事”那种,尤其第二题,对一个十岁大孩子,尤其还是兴王世子,有点“超纲”了。

第一题讲究礼法的施用,有点劝谏和指导朱四将来如何治理国家的意味,也可以说是教朱四将来如何治理好王府。

第二题则是讲养士的问题,不能指望每次给人家馈赠让人家来拜谢你,这不是养士而是施舍,想要重用不应该只想着给一些吃穿住行的东西,而应该赐予官职……

站在一个朝臣的角度,张邦奇出的两道题目都恰如其分,没有超出臣子的本分,暗中却在教导世子如何为人处世。

朱浩都觉得张邦奇这两道题出得很不错。

……

……

随后是张邦奇阅卷和给出评语的时间。

到下午时,袁宗皋和张景明等人宴请完张邦奇后回到王府,带上唐寅、储玉、朱浩一起去见兴王。

昨日朱浩考中生员,还没有去向兴王行谢礼,毕竟最近兴王的身体不太好,见外人的时间不多。

到了书房,袁宗皋笑着将朱四的两篇文章四书文原稿交上去,并转达了张邦奇的评价。

袁宗皋道:“……张学道评价,世子学问卓然,才华方面非常值得肯定,他若是参加科举,即便以十岁之身也不输一般童生、生员,其文章已能在科举场上有所进益。”

“是吗?咳咳。”

朱祐杬一边咳嗽,一边仔细端详自己儿子的文章。

这个当爹的,这一两年身体不好,对于儿子学业的督促已不像头几年那般事必躬亲,看过儿子的文章后也觉得惊讶:“这真是世子写出来的?果然与之前大不相同,怎感觉一夜间,他好像长大了?”

做父亲的没想到儿子在学业方面进步会这么大。

袁宗皋笑着回头望向唐寅:“还是王府的教习教得好。”

这不单纯是在称赞唐寅,也在赞誉进王府不到一年的储玉,更好似在对兴王说,以前唐寅教的也就那么回事,一直到储玉来了后,世子的学问才突飞猛进,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好,好,王府的教习应该受到表彰,几位先生辛苦了……也包括朱浩,平时世子课业督促都仰仗于你,世子平时便对我说过了。”

朱祐杬特别表扬了朱浩,一脸欣赏的样子。

袁宗皋的面色显得很尴尬。

我这边强调的是储玉的到来让世子的学业出现大幅度进步,你怎么反倒去夸奖朱浩?听口气像是世子在兴王面前表扬朱浩,那……这事儿就不好预判了,谁知世子居然不称赞自己的先生,专门为自己同学表功呢?

朱浩出列回道:“谢殿下夸奖,这都是学生应该做的事。”

朱祐杬感慨道:“本王原来的意思,是让你在考中生员后,就到南京国子监读书,尽快积累学问,通过乡试。但世子的课业实在缺不了你,接下来就得多辛苦你,一边备考乡试,一边继续辅导他课业,我在这里多谢了。”

兴王在儿子教导方面非常看重,为了让儿子得到最好的教育,甚至不惜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向朱浩这样一个孩子行哀求之言。

这更让袁宗皋无地自容。

朱浩急忙恭敬行礼领命。

唐寅在旁看了,心中直乐。

你袁宗皋想挑拨我们师徒跟世子的关系,可问题是人家兴王又不是闭目塞听的昏庸无能之辈,对于世子课业的情况有着清楚的认知,明白对世子课业辅导最多的不是我,也不是新来的储教习,而是朱浩,谁让朱浩才是平时陪世子长大的同学兼日常辅导功课的先生,还兼学习榜样呢?

“咳咳咳……”

朱祐杬说到这里,又剧烈咳嗽起来。

张佐一脸关切:“王爷,您还是多休息静养,这边的事有两位长史在,不会出问题。世子课业,也会由几位教习,还有朱浩这个小先生教导,一定不会耽误。”

朱祐杬咳嗽稍微平复,用欣慰的目光望着在场众人,颔首道:“我的病情,自己心中有数,只希望诸位好好栽培世子,助他走上正途。”

……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