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265章

作者:天子

唐寅发现那封信……的确没有开封过,但朱浩明明说公孙衣写信回来通知,还说信上就是这么写的,你信都没看到怎会知道里面的内容?还是说你已经拆开过又给封上?再或是还有另外一封信?

公孙夫人双手颤抖着把信函接过去,等打开来仔细看过,一掩口鼻,两行热泪“唰”地便流下来。

唐寅急忙问道:“如何?”

公孙夫人喜极而泣,但听了唐寅的问话却有些迷糊……你们不是来给我报喜的吗?怎么还问我如何?

“师娘,我没说错吧?”

朱浩笑着问道。

公孙夫人螓首上下摆动,随即又行了个大礼:“相公他能考中举人,多亏两位提携,请受妾身一拜。”

唐寅脸上露出“啊?怎么会这样”的表情,似不太能接受公孙衣考中举人这件事,不过想来眼前女人不可能不认识自己丈夫的笔迹,公孙衣也不可能没上榜却非要来信说考中了……那就只能是……

我低估公孙凤元了?

“师娘快回去把这好消息告知家里人,今天给你放假一天,估计送喜报的人这两天就会来,会比公孙先生早来两三天,到时我会带人到你家里撑一下门面……”朱浩笑着说道。

“嗯,嗯!”

公孙夫人还在擦眼泪。

对她而言,幸福来得太过突然。

嫁给一个生员丈夫,看起来穷哈哈出身,没什么背景,一直受家中兄弟姐妹耻笑,谁想才过两年就直接考中举人,意思是以后能当官了,那她算得上是“投资”准确……马上要当官家夫人……

“唐先生,东家,那妾身先回去了!”公孙夫人行礼告辞,走了三步路踉跄两下,差点儿摔倒。

恰好公冶菱出来,一把扶住公孙夫人,脸上满是好奇。

等公冶菱听公孙夫人说完情况,不由露出错愕的表情。

……

……

向公孙夫人报喜结束,唐寅一脸沮丧,跟着朱浩回到王府。

“唐先生,高兴一点,怎么弄得你很伤心一般,你怕像我说的那般,你担心以后压不住公孙先生?”

朱浩笑着打趣。

唐寅摇摇头:“事有蹊跷,我知你不肯说,等凤元回来后,我亲自去问他。”

朱浩笑而不语。

两天后。

乡试报喜的快马果然来了。

此番安陆之地有三人考中举人,可说是成就斐然,毕竟安陆不是什么大的州府,下辖就俩县,教育质量本来就很一般,在一次只能录取六十多名举人的情况下,能一口气考中三人,已属于近几届乡试中成绩最好的一次。

公孙家这边。

朱浩带着唐寅、陆松过去帮忙照应。

因唐、陆二人是男子,不太好意思往里屋凑,便在门口充当迎宾。而朱浩就是个小孩子,俨然是这家里的一员,就算他站在公孙衣母亲面前,别人也只当朱浩是公孙衣的弟弟或是侄儿之类的……一点都不显突兀。

“老夫人,您可真是养了个好儿子,公孙老爷光宗耀祖,前途可期啊!”

报喜的人尽可能捡好听的话说,把公孙衣的老娘美到天上去了。

周围那些街坊邻居,一个个眼神中都满是羡慕。

相对而言,城里比起乡下,读书的孩子多一些,但能考取生员的都属凤毛麟角,更别说是考中举人这般有着美好前途的功名。

这边报喜还没结束。

王府又有人来,却是袁宗皋带着王府长史司两名典吏,加上几名侍卫,抬了两口箱子前来,向曾做过王府教习的公孙衣恭贺。

这礼没有让唐寅和陆松送,而是让袁宗皋带来,本身就颇有讲究。

“袁老先生,老身当不起啊。”

老太太急忙过去向袁宗皋行礼相谢。

别人她不认识,但袁宗皋是认识的,当初就是袁宗皋亲自登门来请公孙衣到王府当教习,那算是改变公孙衣命运之举措。

袁宗皋笑道:“凤元才学卓著,当初老夫也认为他定能高中,才邀他到王府教导世子学问。希望他再接再厉,明年春闱上榜……这是兴王殿下的一点表示,请务必收下。”

围观的人更热闹了。

一般考中个举人,知县什么的来贺喜一下就算不错了,现在直接来个王府长史。

袁宗皋乃进士出身,名望和地位在那儿摆着,他一来等于是将所有前来道贺的访客都给比了下去。

不过袁宗皋架子还是有的,简单道贺后便离开,没有进屋去坐下喝杯茶什么的,但即便如此,也足以让这小院蓬荜生辉。

唐寅本要过去向袁宗皋行礼,袁宗皋只是冲着他礼貌地笑了笑便离开。

朱浩看出来了,袁宗皋应该还在生唐寅的气,双方暂时没有和解的可能。

……

……

公孙家很热闹。

唐寅和陆松不能久留,早早就离开,本以为朱浩会留下来帮忙操持,不料也跟着一起走了。

“公孙先生这下要当官老爷了,看来袁长史眼光不错。”

陆松好似不知唐寅跟袁宗皋的嫌隙一般,还在赞扬袁宗皋慧眼识珠。

唐寅道:“公孙凤元在年轻士子中,的确算是佼佼者,但他距离桂榜题名……也罢,此事暂且不提!预计再有几日他就要回来了。”

从安陆到武昌毕竟没多远,信件在路途上也需要时间,估计着公孙衣再有个两三天就能回到安陆。

唐寅心中满是疑惑,自然要找公孙衣问清楚。

“朱浩,你没有什么想跟我说的吗?”

唐寅再次打量朱浩。

朱浩笑道:“我能说什么?先遗憾一下自己没能参加这次乡试,再就是对公孙先生考中举人表达一下羡慕之情?以后要多向他学习?”

“你啊你……”

唐寅都不知该如何评价朱浩,再次摇头叹息。

第344章 这是作弊!

公孙衣载誉而归。

回城第一件事,就是先到兴王府感谢栽培之恩。

他再回王府时待遇已跟以往完全不同,从生员相公变成举人老爷,脸上光彩洋溢,出现在朱浩面前时,朱浩简直快不认识眼前这个“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蹁跹郎君。

“公孙先生,看你跟以往不同,现在算得上是科场得意……以后还要多仰仗你教授学问。”朱浩笑着说道。

公孙衣本来挺得意,闻言脸色立即变得尴尬起来,随即往四周看了看,这才小声道:“朱浩,我……这次来是特地谢谢你的。”

朱浩道:“进屋子说话吧。”

“不用不用,我之后还要等唐先生,与他一同去拜见兴王……我考中生员后,兴王和袁长史对我帮助良多,当然提携我学问最大的是你跟唐先生。”

正说着话,唐寅来了。

唐寅听说公孙衣到了王府,特地来带他去见朱祐杬。

“你怎在此地?”

唐寅看到公孙衣后,有些迷惑不解……你进王府拜谢,不先见别人,先跑来看朱浩?

公孙衣一脸惭愧:“我此番能考中举人,最该感谢的,就是朱浩……我应该尊称他一声先生。”

唐寅脸上露出一种“果然被我猜对,背后一定有问题”的神色,低声道:“详细道来。”

公孙衣面带羞惭之色:“是这样的,临别前几日,朱浩给我出了几篇题目,算是押题,十二题,结果……最后四书文三道大题,都出在这十二道题中。”

“什么?”

唐寅瞪大了眼睛。

朱浩摊摊手:“凑巧了吧?”

唐寅道:“四书那么多段落,都能被你押中?快说实情!”

朱浩当然不会跟唐寅实话实说,笑道:“唐先生,如果我真有那本事,我就不用出十二道题,直接给他出三道题就好了,这样还简单明了些。”

唐寅很想说,这分明就是你使出的障眼法,多出几道题,反而考验一下公孙衣的诚意,如果他对你信服,就会把这些题仔细看完,提前有所准备,那他考中举人的机会就会大增。

机会大增?

唐寅突然想到什么,轻声问道:“凤元,朱浩只是给了你题目,没给你……写几篇文章?”

唐寅思路活泛起来。

朱浩这小子做事一向讲究滴水不漏,若朱浩真能猜出这次乡试四书文的题目,那就算是给了公孙衣题目,而不给他写范文,公孙衣拿到题目水平不行也是白搭,而公孙衣最后可是考了本省乡试第六……

公孙衣有点胜之不武,头都不太敢抬:“正是朱浩写了文章,且文采斐然,我是将他的文章照搬上考卷。”

“呵。”

唐寅彻底明白了。

感情不是你公孙衣参加这次乡试,你能考中举人,完全是仰仗朱浩的功劳啊……嘿,你这样做跟作弊有什么区别?

朱浩道:“唐先生,我只是随便写了几篇文章,没有别的意思,你不会把这件事揭穿,让别人知道吧?”

换作别人,或许真有可能把事情泄露出去,但唐寅没到那么无耻的地步。

“不会!”

唐寅摇了摇头,随即道,“凤元,如此说来,你是靠朱浩的文章拿到了本次乡试第六?朱浩,看来若是你去参加本次乡试,中举的人就是你啊。”

朱浩急忙摆摆手:“唐先生别取笑我了,科举又不单纯只是考四书文,还有五经文和策论,那些可都是靠公孙先生的真才实学。”

“你还称呼他先生?我看他可以称呼你先生了!”

唐寅有些生气,“科举之事,本来就应该讲究真才实学,毫无虚假,你们这算什么?乡试中,成绩绝大多数都是靠第一场三篇四书文的成绩做准,你不会连这都不知道吧?”

唐寅嘴上训斥,但想到朱浩靠那三篇四书文,只是拿了个乡试第六……

我当年可是南直隶乡试第一。

南直隶乡试那是多高的水平?湖广乡试肯定远不如吧?你小子再有才华,也只是个第六。

唐寅心中的优越感顿时浮现,教训起朱浩来感觉有力多了。

朱浩道:“唐先生,还是你才学更高,你看就算公孙先生采用了我的文章,也不能像你那样,直接考取解元。”

“哼!”

唐寅受了朱浩的恭维也没打算给好脸色看。

他指责的是朱浩这种帮别人考试作弊的行为,而不是比谁才学高。

公孙衣带着些许惭愧:“说起来,都怪我。朱浩……朱小先生……”

之前唐寅说让他直接称呼朱浩为先生都行,结果公孙衣还真改口称呼朱浩为先生。

这种口气上的转变,让唐寅听了直来气。

凤元啊凤元,你能不能听懂好赖话?

我那是打趣你跟朱浩,你身为先生,还能反过头拜这小子当先生?请问尊师重道的传统呢?

“当时我走得急,只是在安陆时,把朱小先生给的题目和文章都详细看了一通,可到省城后就再也没看了,以至于最后那一篇孟子题……明明就在脑海中,却怎么都记不全,只记住了前面破题和承接、起股的部分,后面……都是我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回到客栈后看过小先生的文章……自愧不如。”

公孙衣一脸沮丧。

他这是在为朱浩开脱,我考第六,不全是因为用了朱浩的文章,而是有一篇我没背全,才使得我的文章水准下降,成绩下滑。

若是全数套用朱浩的文章,或许我直接考中湖广乡试解元了。

唐寅眼神中闪烁着愤慨,却只能对朱浩和公孙衣吹胡子瞪眼。

这边陆松进来道:“两位先生,朱少爷,袁长史已在催了……是否前去面见兴王?”

唐寅指了指朱浩,意思是回头再找你算账。

他没在陆松面前表露什么,毕竟公孙衣的举动很不光彩,若是告知陆松,就等于是告诉了王府有这么回事,事情传开后估计公孙衣的功名都有可能被褫夺。

用别人的押题,还有别人写的文章去应科举,那不是作弊是什么?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