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254章

作者:天子

刚开始做货栈、邸店生意时,朱娘没多少自信,所以才想着租仓库来经营,而苏熙贵在本地也只是买了两个不大的货栈,其余房子都是苏熙贵租来的。

渡口一带的房产,基本是官府背景的大家族垄断,想在那边置业并不容易。

朱浩道:“塌房生意,有些我们不能兼顾的,这次分一些给朱家……跟家里边缓和一下关系不挺好?这也符合娘之前一直所推崇的孝道嘛。”

“啊?”

朱娘用惊讶的目光望向朱浩。

之前都是娘在你面前大讲孝道,你小子总是推搪,现在娘已经看清楚现实不再跟朱家讲什么孝义礼法,你小子却突然转性了,跑来教育娘要讲孝道?

“对了娘,新来的知州在本地推行商贾连保制,渡口那片墟市的商贾必须互结,说是为了防止盗贼再来,其实就是借机让商贾出钱,修筑不切实际的堡垒、栅栏,方便他中饱私囊,我们就以此为借口,说是渡口商贾不愿跟我们互结,还有那些大家族的房子也不愿再租给我们,就此把仓房交给朱家。”

朱浩说出他的计划。

凡事都要有个由头,就算是给朱家好处,也不能让其怀疑其中蕴含了什么阴谋诡计。

朱娘蹙眉:“把生意交给家里边,用得着这么麻烦?”

朱浩笑道:“这都是必要的步奏,一步都不能省,而且不能是我们自己跑去告诉家里边,而是要让朱家人自己打听到,主动跟我们谈……娘放宽心,我已让马掌柜暗中放出风声,估计这几天朱家就会知道我们经营塌房出了问题……到时咱再把生意交过去,孝心也就尽到了。”

朱娘怎么听都觉得有问题:“小浩,我听你这计划,好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果是好事,为何要藏着掖着?”

难得朱娘开窍了,居然嗅出了阴谋的味道。

朱浩咧嘴直乐,如同个天真无邪的小孩:“我这全是好意,就怕朱家怀疑咱的用心,以后出点什么事的话,又会赖到我们头上。”

朱娘点了点头,朱浩不跟她详细解释,她就算听出一些苗头,也是云里雾里,既然参不透也就不再问了。

……

……

从放出风声到朱家展开行动,明显要等一段时间。

好在现在刚进五月,距离夏汛尚有一个月时间,没那么着急。

王府里。

范以宽果然离开,他走的时候非常低调,来的时候无声无息,走得就更加突然,这天上课时间到了,唐寅现身课堂告诉几个小家伙,说范老夫子一大早便动身离开安陆,连个送行的人都没有,言语间甚是惆怅。

不是说王府的人不讲情面,而是范以宽性格执拗,在王府小半年时间也就结识唐寅这个还算说的上话的朋友,平日深居简出,几乎不与人交往,这一切只能怪范以宽成天绷着脸,没事就喜欢训人……

谁喜欢跟一个老是抨击并指正自己的老学究交心?

接下来,唐寅讲了约莫半个时辰课,让几个孩子先温习功课,然后把朱浩叫到讲台前,正想说话,一回头发现几个孩子读书声音小了许多,全都忍不住往这边偷瞧,当即摇摇头,把朱浩带到外边的院子,寻了个阴凉的角落,这才小声说道:“本省张提学巡视完各州府,将会在几天后返回省城,途径安陆州城,兴王已着令让我前去接待……我想带你前去拜见一下。”

朱浩好奇地问道:“襄王府的事你都解决了?现在居然有心思带我去见提学?”

唐寅笑道:“王府这边对接待襄王府使节之事不太上心,大概意思是先晾他们一段时间,杀杀他们的锐气……反正那些田地今年都已播种下去,秋收还要等一些时日,要拿回来也不用急于一时。”

“哦。”

朱浩点了点头。

果然如预料那边,是襄王府先派人过来洽谈,结果兴王府这边甩脸色,让唐寅怠慢来使?

这下双方矛盾要加深了。

“有问题吗?”唐寅问道。

朱浩摇头:“你忘了我跟你说的……现在但凡惹出点事端,就会让你这个负责人吃不了兜着走吗?”

唐寅叹息:“你还是太过工于心计了……其实这是兴王的意思,就算让双方嫌隙加深,也不能把责任全推到我一个人身上吧?再者说了,不过是田地上的纠纷,至于连亲戚的情分都不顾?”

明显唐寅觉得自己在王府地位日益稳固,有些飘了。

倒也不怪唐寅,主要是最近他在兴王府里风头正劲,连袁宗皋都自叹不如,让他生出一种自己无所不能的错觉……

这也跟唐寅心高气傲的性格有关,这样一个浪荡子,一旦生活进入舒适区,那种危机马上就要降临的警觉心便消失不见。

“张提学还是不见了,我年岁太小,不想因此招惹来事端……好像我第一次去文庙见范学正就引来不小的麻烦。本地士子风气已因为我的出现,带来很多不好的流言蜚语传播,我宁可低调做人,悄无声息进学。”

朱浩不是什么官面上的人物都想见上一见。

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张邦奇很可能会决定他未来是否能考中生员甚至是举人,但一个孩子利用王府的关系走后门,任何一个清正的儒官当面不说,但心底里都会生出一抹厌恶。

“既如此,那就由着你,想开了随时告诉我。”

唐寅也不勉强,但语气中难免还是透露出一种“你不领受我好意就是不识相”的不悦。

朱浩根本就没有把唐寅的小情绪放心里。

今年可是乡试年。

张邦奇路过哪里,必定会成为哪里考生众相追捧的对象,私下拜会的人必然不在少数,其一举一动都受人瞩目。

这年头掌握了“考公”的裁量权,张邦奇手头的权力其实很大,只是因为他是儒官,参加考试的也都是儒生,而读书人最忌讳的就是在公开场合大讲什么功名利禄,所以看起来张邦奇只是个普通的提学副使,没有地方行政管辖权……

历史上张邦奇在正德末期一直都担任湖广提学副使,干了两任以上。

只是第三任后半期因为守制而归乡,朝廷一直没有委派新的提学副使,地方上考试的事就落到了湖广布政使司手里,现在去巴结张邦奇好像没太大意义,因为朱浩知道,自己考乡试的时候,主考官未必是张邦奇。

何必以稚子之身去搞那些歪门邪道,被本地士子大肆攻击,说他进学全都靠兴王府关系?

唐寅一跃而成为王府外宣的主要人员,平日兴王府有什么事要跟人接洽,都是唐寅出面,这种一时无两的风头让朱浩觉得很危险。

你唐寅进王府来,只是为了让你当好教书先生的角色,结果你倒好,现在成了王府的中坚力量,短时间内看来你得到了利益,可长久来说……跟世子建立起牢固的关系,才最符合当前利益。

怎么跟你解释呢?

难道告诉你,按照历史发展,再过个几年,你的学生就要当皇帝了,现在你应该把更多心思和精力放在栽培这个学生上,而不要去想着在王府里挣表现,有什么大的建树。

第329章 策反

这天朱浩回家,朱娘拿了一沓请柬交给他。

“小浩,这两天你没回来,很多人过来送请柬,说是想邀请你出席文会,一起坐而论道,探讨学问,娘让小白跟他们说,你在王府,恐不能履约,可他们坚持把请柬留下……你看看什么时候有空,前去参加一下。”

朱娘很高兴。

朱浩考过府试,马上就要考生员,据说还是直接保送过关,等于说自己就要多个秀才老爷当儿子。

在她看来,这些请柬都是对儿子的肯定,小小年岁就获得安陆本地学子的一致认可,真是件大涨面子的事。

朱浩道:“娘,你当是什么好事呢?他们都不知道我的才学是什么样子,想把我请过去,当面为难我呢。”

“你那案首是真材实料,怕什么为难?”

朱娘倒不觉得怎样。

既然受人怀疑,你就应该勇敢地证明自己,老是躲着像什么话?

朱浩笑道:“娘,我为什么一定要向本地士子证明我的才学?越是神秘不可琢磨,他们心中越疑惑,才越不敢轻举妄动,反而我眼巴巴跑去证明自己……一次他们比不过,便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那我还有时间读书吗?”

朱娘轻轻一叹:“读书人的事情娘不太懂,你觉得合适就好……对了小浩,你不是说要把生意交还家里边吗?有消息了没?”

朱娘不知道朱浩的谋划,居然开始催促起来。

朱浩摊摊手:“也不知怎么搞的,这次朱家出手非常谨慎,可能是怕咱挖坑阴他们吧,亦或者是最近老太太不常出门,耳目闭塞?难不成让我们自己把生意拱手送上门去?唉,真让人捉急啊。”

……

……

想送个生意出去,现在看来非常困难,朱浩开始疑神疑鬼了。

其实朱家这边还真收到风声,只是最近朱家老二朱万简北上京师找大哥去了,朱家上下真正管事的是朱嘉氏,她行事更为谨慎,不像朱万简那么冒失。

这天,刘管家把他搜集到的情报告知老太太。

“……确实是三夫人那边经营遇到困难,手下掌柜伙计据说已经发不出工钱了,现在正聚一起商量造反呢,还有那些邸店和仓房的东家打算收回房子,转租他人……渡口墟市那些商贾,也都不愿意跟三夫人结保,之前她做生意赚了大钱,全都眼红……现在三夫人已成众矢之的……”

刘管家说的这些话,全都经过实地考察。

当然他能看到的、听到的,全是朱浩精心设计并让他发现的。

刘管家再怎么精明,也不可能想到朱浩设计了一场大洪水,渡口墟市那一片最后都会成为泽国,里面存放的货物最后都会泡汤,猜中难度堪称逆天。

朱嘉氏沉吟了一会儿,问道:“那老三家的就安于现状,没做任何反应?”

“正四处张罗,也没说借钱,但看样子经营的确遇到了困难,安陆最近过来做生意的各地商贾很多,本地新到任的张知州见安陆商贸发达,对坐商盘剥日益严重,遇到像三夫人这样孤儿寡妇当家的,更是下狠手。还有听说张知州的小舅子,已在张罗做营生……”

刘管家又给出一个消息,继而详细介绍:“那人名叫徐寒,做事阴狠毒辣,不择手段,据说跟东厂某位公公关系密切,可能是义子什么的,到本地后仰仗张知州的权势,想插手地方生意。”

朱嘉氏点点头:“这么说起来,老三家的生意会被他拿走吧?”

刘官家摇头:“听说此人不喜欢经营塌房,可能是觉得太过辛苦,低买高卖赚不了几个钱,却要把人烦死。要是我们能把生意做大一些,跟他合作的话,或许能将本地货物的进出渠道给彻底垄断……只是跟兴王府的生意……”

刘管家很“懂事”,他明白朱家现在动不了朱娘,最大原因就是朱娘掌握了兴王府的货物采购和销售渠道,就算把塌房生意抢过来,兴王府也不会选择跟朱家合作,双方天然就站在对立面上。

朱嘉氏道:“老三家的跟兴王府做生意,就让她继续做下去,不过是为那位苏东主跑个腿,挂个名罢了……本地塌房生意由朱家接手更为稳妥,再怎么说我们也是锦衣卫千户之家,本地州府不敢轻易得罪。”

刘管家点点头,再度请示:“那老夫人,现在该当如何?”

“继续施压,收买老三家手下那些掌柜、伙计,让他们闹事,只要老三家赚不到银子,入不敷出,又被同行杯葛,自然会将生意交出来,除非她们想跟官府为难……官府随便盘剥一下,只怕连宅子都保不住!”

……

……

唐寅这两天忙着跟襄王府的人接洽。

一来就把对方晾了几天,而后唐寅才现身接见,对方不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只当是王府普通幕僚,处处不予配合。

这种谈判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结果,毕竟谁都不愿意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谈判一时间陷入僵局。

这时唐寅很想找朱浩帮忙,但他又有点不好意思。

王府新教习依然没着落,原本袁宗皋之前确实找好了人选,后来人家或是为了避嫌,亦或是家中出了什么事情,并未履约,如此一来,眼下学堂的教学工作主要由朱浩来完成,由于唐寅要负责王府外宣事务,在课堂上出现的时间甚至连以往一半都不到。

朱浩这边还要兼顾生意上的事,一时间忙得焦头烂额。

马掌柜这天中午趁着午休时来到王府西门等朱浩出来,向他说明计划实施情况。

“……小东家,说来也奇怪,此番朱家老夫人并没有立刻去找令堂,而是派人跟渡口邸店里咱手下掌柜和伙计接洽,在后边频频煽动,要让下边的人反了您……这可不是什么好苗头。”

马掌柜乃是计划的执行者,通晓朱浩的全盘考量,可朱家那边出手也不循常规,让他有些手忙脚乱。

朱浩笑道:“还是我祖母精明,她知道就算把我们的生意全部拿走也无济于事,几间邸店和仓库罢了,本就是做中间商赚差价,我们有没有渡口那边的仓房都不打紧,不租东家的我们可以租西家的,还是人脉和销售渠道重要……他们这算是有针对性地出手,着实高明。”

马掌柜问道:“那咱该如何应对?”

朱浩道:“那些掌柜和伙计,本来就不是每个人都跟咱一条心,总有水平不行还自以为无所不能的,还有那些考核业绩总不达标的,由得他们反!我们装作不知情就好……”

“什……什么?咱们什么都不做?”马掌柜想说,明知道手下造反,却静观其变,这也太难为人了吧?

朱浩笑道:“装样子嘛,最好让朱家自以为得计,一下把我们的邸店、仓库和叛徒全带走,连那些叛徒掌握的人脉和业务也拿去,然后再来找我娘逼宫……到时候我们借坡下驴,转交给他们一些生意……”

马掌柜为难道:“小东家,邸店和仓库给他们也就算了,人脉和生意渠道为何也要交给他们?”

朱浩道:“低买高卖的生意原本就赚得不多,一场大水过来,就算把货物堆在城里,也难保不会出问题,最近我的着眼点是放在赈灾物资这一块,提前囤积,至于日用百货、文化用品、生产资料等业务,转手好了……做戏做全套嘛。”

马掌柜一脸憋屈。

你这是把我手头的生意全都交给朱家,让我当个光杆司令?

还赈灾物资呢,若是大水不来,我这边负责的生意全都要黄了……

“苏东主最近就没啥消息?比如说西北那边需要什么一批军需物资?要是有的话,我们倒是可以趁机出一批货,清空仓库。”朱浩笑着问道。

马掌柜想了想,摇摇头。

他现在已不是苏熙贵手下,前东家有什么事肯定不会想着先通知他,但凡有事他也是后知后觉。

朱浩道:“那就按我的吩咐做,若是下面反的人不多,就找个人上蹿下跳,四处煽风点火,看看到底有多少人经受得起考验!”

马掌柜听了很捉急。

还有把自家掌柜和伙计往外推的道理?

若是生意出现问题也就罢了,但现在是现在生意顺风顺水,就算有些掌柜和伙计能力不行,也不能给他们机会跳槽啊。

“老马,咱就趁着这次的事情,看看那些掌柜和伙计谁到底谁忠于我们,凭本心做出选择……总之这次背叛的,以后就不再录用,还要他们付出一定代价,忠心的就大力提拔,破格重用……这年头要培养几个做牙子生意的人很难吗?”

朱浩说出理由。

手下这些掌柜和伙计,大多数都继承自苏熙贵,这些人对朱浩本身没什么忠诚度可言,投靠朱浩全都是为了利益。

考核制度让那些水平不行的人抱怨连连,有人被逐出,有人则在考核及格线附近挣扎,苦不堪言,只是因为在朱浩手下做事能赚到钱,他们才不得不依从。

朱浩现在就是制造一种假象,让他们觉得朱娘母子要完蛋了,自行选择是留下,还是接受朱家人的策反……

等水灾过去,朱浩会重新收拾渡口的生意,整合后变成现代企业经营模式。

这算是一次洗牌。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