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220章

作者:天子

朱嘉氏一拍桌子,“砰”一声,把朱万简吓得浑身一哆嗦,但听老太太声色俱厉道:“三房现在已成为我朱家笑柄,不把小家伙带回来,怎让那女人知难而退?这次从宅院到她的生意,一并拿回朱家!”

朱万简满脸不屑,目光瞥向一边,小声嘀咕:“想得挺美,早干嘛去了?她那塌房生意都是借别人的,拿回有何用?

说到这儿,提高了声音,“娘,我去睡了,明日事明日再说,到时让老四跟我一起去,他说话不急不慢,我怕一上火,又动手……”

……

……

放榜日。

天光大亮。

城里城外去贡院等着放榜的人不少,而朱浩则留在王府没出去。

看放榜是最没格调的事情,那么多人守在那儿,只等着放榜后榜上有名互相恭维一番,亦或是体验落榜失望恸哭,甚至痛不欲生……看的人多,过的人少,那种满是悲伤的场合,躲远一点好。

就算不亲自去,也会有人把放榜结果告知。

朱浩上午仍旧如往常一般,到了学舍院,只是课堂只有他跟京泓两人,当天是休沐日,朱三、朱四和陆炳不会自找麻烦跑来上课,袁汝霖当天也留在家里没进王府。

“朱浩,今天不是放榜吗?你怎么没去?”

唐寅先去西院宿舍看过,没见到人,这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学舍来找朱浩,果然堵了个正着。

以为朱浩在认真学习,等凑近课桌看了朱浩写的东西……不是戏本,却像是说本类的东西,唐寅顿时感觉自己高估了朱浩的向学之心。

朱浩摇头:“人太多了,不想去凑那热闹。”

唐寅笑道:“你是心中没底?还是因为紧张?放榜的时候都这样……”

旁边京泓提醒:“唐先生,我看朱浩这两天吃得好睡得好,跟平常没什么两样,或许是真的不想去凑热闹吧。”

唐寅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要说对朱浩了解最多之人,肯定是跟朱浩平时起居都在一起的同寝室同学京泓。

连京泓都这么说……那只能说明朱浩要么掩藏得好,要么就是真的没把县试的结果当回事,再或是朱浩的心态很稳,对于功名利禄看得很淡薄。

“朱浩,你不期待结果吗?”唐寅皱眉问道。

朱浩耸耸肩:“考都考完了,决定权又不在我手上,期待与否均改变不了结果,那我操那闲心干嘛?”

这话唐寅听了简直想打人。

“那我与你同去观放榜,你是否愿意?”唐寅再问。

朱浩摇摇头:“说了不去就不去,若是唐先生想去看放榜,我不拦着,有人告之我结果就好,如果实在没人,下午我会让身边人帮忙看看,晚些时候知晓也不迟。”

“嘿……”

唐寅发现自己老拳一拳一拳下去全都往棉花上打,忍不住摇头轻叹:“由着你,我先替你去看看,希望你能顺利通过县试,不然真白费我之前在袁长史等人面前对你的一番举荐。”

……

……

唐寅走了,急着去看朱浩的县试结果。

作为当事人,朱浩反而一点都不着急,京泓见状好奇地问道:“朱浩,连我都想知道你过了没有,你就这么不上心?”

朱浩笑了笑,继续埋头书写,没有回话。

“唐先生看起来迫切想知道结果……他这么急干嘛?”

京泓望着门口方向,略带不解。

朱浩随口回答:“今年县试,本来我不准备参加,他极力鼓捣,若是我通不过的话,那说明他的眼光有问题,对他颜面损害不小。”

“鼓捣……”

京泓听了疑惑更甚,觉得朱浩可能对唐寅有意见,再或者朱浩真的不想年少成名?

明明有那水平,连王府的范以宽、袁宗皋、张佐等人都觉得朱浩通过县试没有任何问题,为何朱浩自己却不着急呢?

“唉!”

京泓知道问也白问,干脆低下头认真读书,他学着写八股文,争取早日赶超朱浩。

……

……

放榜在贡院外。

当天去的人很多,考生加上考生的亲友,还有很多过了县试备考府试的,甚至还有生员……他们想知道今年过县试的人是哪些,是否会对今后他们的进学路形成阻碍,顺带看看哪些人可以结交……

这年头读书人交朋友,很注重对方的才学和修养,光是关注出身没用,大户人家出来的公子哥无论才学如何也不会跟寒门子弟交朋友……除非你真的才学卓著。

连朱万泉也在现场等候放榜。

朱家关心朱浩是否能通过这次县试,甚至抱有期待希望朱浩能一举过关的,唯有朱万泉。

他来这里,本想跟朱浩见上一面,问问这个侄子有什么考试心得,谁知来了后发现贡院周边茶楼、棋社、酒肆什么的全都爆满,想在其中找到朱浩的身影非常困难。

“朱四公子,久违了!”

旁边一名官家公子哥,带着两名小厮出现在朱万泉面前。

朱万泉记得这是当初跟他同年考府试的刘家公子,过了多年,连对方名字都忘了,但隐约觉得对方那届府试没过……后来过没过就不知道了,看样子应该还不是生员。

二人简单见礼。

朱万泉道:“今日人可真多。”

旁边一个年轻男子满脸堆笑,带着巴结口吻冲着刘公子和朱万泉道:“说的是,今天的人确实很多,这不刚发案,榜单才贴上去,都抢着围上去看呢。”

“哦?”

朱万泉一听已经发案,不想再跟刘公子等人寒暄,想亲自到告示牌前看看。

却听旁边有人道:“不知什么世道,居然是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考中县案首!本县教化完了!”

朱万泉一愣。

不到十岁的孩子考中县案首?

莫不是……自己的大侄子朱浩?

第283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

很多人往贡院门口的告示牌所在地涌去。

本来大多数考生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受人压迫,现在听说有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考中县案首,这还了得?

一定有内幕!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

这个县案首朱浩就是之前与州学学正范以宽打赌的小子,听说还在王府读书,跟范以宽是师生关系,更加要命的是范以宽居然是本届县试的阅卷官?

这不是内幕是什么?

……

……

“好热闹。”

唐寅、陆松和蒋轮三个酒友到贡院时,贡院周围人头攒动,挤得那叫一个水泄不通,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蒋轮笑着问道:“往常县试放榜时,也有这么热闹吗?”

唐寅摇头,他又没在本地考过科举,怎知长寿县县试是个什么情况?

不过湖广本来就是南方的科举大省,想来教学质量不错,读书人多如牛毛,尽管府试、院试都有名额限制,但县试这种基础考试,只要是读书人就能报名,想来参加的人多看放榜的人自然也就多吧。

“一定要找本州儒学署问个清楚!”

“最好去州衙闹,凭什么是个孩子中案首?”

“我们也去……”

因为事情迅速传播开来,好像谁都知道朱浩的底细,觉得一个小孩子把本县唯一一个保送生员的案首名额拿走,其中必有内情……

此情此景怎么可能不闹?

不闹只能白白吃亏,闹了法不责众,最好把朱浩的名字从榜单上刷下来,就算补上去不是自己,心里这口恶气也得给它出了。

“什么情况?”

蒋轮一副看热闹的模样。

陆松皱眉:“听意思好像是说……一个孩子中了县试案首,会不会就是朱少爷?”

唐寅笑道:“本届县试,十岁以下的孩子就他一个,而且以他的才学,中举人或两说,但要压制本县参加童生考的儒生,一点困难都没有。”

蒋轮一听大喜:“那就是说,朱浩不但顺利过了县试,还中了县案首?那伯虎兄,蒋某这厢恭喜了,你培养出这么好的弟子,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哪里哪里,不敢当。”唐寅依然表现得很谦虚。

朱浩是我弟子?算了!就算我有心当他先生,那小子也不会甘心做我学生,还是当朋友比较好。

他的恩师爱谁谁,反正别说是我就行。

“走走,咱上去瞧瞧,朱浩得了县试案首,那不是说生员没跑了?他才……九岁是吧?”蒋轮很高兴。

他才不在意别人怎么非议,王府出来的孩子中了县案首,你们非议也白搭,朱浩再怎么说也算是兴王府门人,岂是你们说打压就能打压的?

陆松环顾周围沸反盈天的诸多儒生,有些担忧:“朱少爷过县试乃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中县案首的话,只怕本地士子会大闹一通,恐到时候不好收场。”

唐寅道:“朱浩才学在那儿摆着,所写文章老辣,远超常人,无须太过担忧……走,咱先过去求证一番再说。”

……

……

朱浩中县案首,不过是正常发挥,只要清楚朱浩真实水平的,比如说唐寅和袁宗皋,都觉得是稀松平常之事。

就连跟朱浩接触时间不长的范以宽,见过朱浩写的文章后,也认为朱浩的才学高普通儒生一筹,再加上县试本来就只是考语句通顺和字迹工整,以及基本的遣词造句……

范以宽在州儒学署当学正,什么样的学生没见过?

就算评判两篇极佳的文章孰优孰劣可能会有一点争议,但要分出一篇精华文章和一些粗鄙文章间的区别……总不难吧?

问题是本县儒生从未拜读过朱浩的大作,谁肯接受自己寒窗苦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居然连个九岁的孩子都比不上?

再加上朱浩的身份太过特别,既是王府伴读,又是锦衣卫千户朱家的孩子,加上朱浩还是本次县试首席阅卷官范以宽的学生,这就很难不让人想入非非,怀疑其中是否存在暗箱操作。

于三一大早就把戏班的事放下,跑来看放榜,得知朱浩不但过了县试,还是本县县试案首,马不停蹄跑到朱娘那儿报喜。

不是为了讨赏,他是真心为朱浩感到高兴。

朱娘昨夜一宿都没睡好,知道今天县试出成绩,还知道这可能关乎儿子将来习武还是从文的抉择,也关乎小院以后生活是否还能保持安宁……这简直比学生家长等待中考和高考成绩还要紧张。

她先等来的却不是于三,而是进城办事的马掌柜。

“东家,鄙人是为镜子生意而来,需要跟小东家细谈,您看是否方便,通知小东家一声,让他出王府见见?”

马燕进城,主要是为欧阳家的事。

因为有些事他不太方便跟朱娘说,所以点名找朱浩。

朱娘道:“小浩他这两天备考县试,要过两天才会回来,若是马掌柜着急找他,直接去王府便可。你跟把守王府西门的侍卫通禀一声,就能把消息带到。”

马掌柜无奈地摇摇头,正要从铺子离开,打开门却发现门口有很多人聚拢过来。

“就是这家……”

城里士子消息渠道广泛,得知朱浩中了县案首后,有的去州衙闹,有的留在贡院门前闹,有的直接奔朱浩的家来了。

当然他们不敢到兴王府去闹,除非不想活了。

朱娘看到门前黑压压一大片,一群群儒生聚集在一起,义愤填膺,嘴里喊着乱七八糟的口号,有些懵逼,好在现在铺子并没有开张做生意,既然马掌柜出正门不得,便准备改走后门。

就在此时,于三从人堆里挤出来,趁朱娘把门板隔起来前,迅速钻进铺子。

“于三,你如此匆忙前来,所为何事?”朱娘好奇问道。

于三气喘吁吁,连口气都来不及喘,惊喜地道:“三夫人,浩哥儿过县试了,还得了县案首呢。”

朱娘听到儿子过了县试,终于长舒一口气,随着心中一颗大石头落下,转眼便热泪盈眶,差点儿就要去祠堂那边向故去的丈夫诉说,至于什么县案首……以她的见地,并没有研究得多透彻。

想来可以理解,以朱浩的年岁,参加县试已经匪夷所思了,怎么会有人跟她讲若是县试考第一会怎样,以为只是名次靠前,跟勉强通过没什么两样。

马掌柜却发出惊叹:“小东家真是才高八斗,小小年岁便考中县案首……东家,恭喜您府上要多一位秀才公了。”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