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218章

作者:天子

锦衣卫之家内部事务,连官府都不能过问。

之前有承诺互不干涉?承诺算个屁啊!就是把你儿子带走,你有本事去官府告吗?

于三赶紧安排人手。

……

……

朱浩到了城外,直奔渡口的钱铺子,找到刚与外地客商谈完一笔存货和出货生意的马掌柜。

“小东家,您参加县试……”

马掌柜上来便关心起朱浩科举的情况。

朱浩笑道:“看来这事儿谁都知道,走到哪儿都要被人问及……考完了,过不过尚不知晓。”

马掌柜叹了口气:“小东家,说句不中听的,您就算才高八斗,但读书这件事,可是要踏实下苦功的,以您的年岁参加科举……太早了先且不说,若是还不多下苦功的话……”

朱浩抬手打断马掌柜的唠叨:“老马,你我之间还是谈生意,我学习之事自有人管。”

“是,是。”

马掌柜就是平时被苏熙贵“惯坏”了,什么事都要过问一下,而且总喜欢掺和自己的意见。

倒也并非恶意。

就是你不知道情况,就在那儿无端评价,你觉得我时间很多喜欢听你废话是吗?

“欧阳家的情况,这两天我没过问,算时间的话,镜子应该陆续出现问题了,莫非她带着人跑路了?”朱浩问道。

马掌柜笑道:“船在我们手里,他们想跑也跑不了,估计还没发现吧。”

笑容带着几分邪恶。

好似在说,以您的经验判断,镜子是该出事了,但欧阳家这个新当家全无做生意的经验,估计运到半道有没有人盯着都不知道,指望他们发现并及时把消息传回来极其困难,谁知道除了一个穆仁清外,欧阳家内部还隐藏有多少蛀虫?

“那有消息知会一声,再便是把最近生意情况详细跟我汇报一下。考完县试第一场,能轻省几天,把事交待好,若是一切顺利……下一场府试估计不会等到四月,三月里就会完成……时间紧迫,到时没太多时间管这边……”

马掌柜听了又想提醒。

刚说您要用功读书,怎么还要过问生意上的事?

再说了谁给你的自信觉得自己可以在如此荒驰学业的情况下顺利通过县试?这次你去参加县试难道不是为了积累经验,以备下次再考?还真指望能一举通过?

“小东家,鄙人这就拿账目,再把几个掌柜叫过来……开会!”

别的不说,马掌柜觉得朱浩在管理生意上倒是有一套。

没事就喜欢找人开个会什么的,把事当众总结一下,什么东西列得清清楚楚,业绩什么的也都一目了然。

连马掌柜都要琢磨一下,到底是苏熙贵做生意牛逼,还是朱浩更胜一筹?

……

……

朱家。

朱娘当天心绪不宁,做什么事都无精打采,接连想出门去看看,却又不知该去哪儿。

李姨娘自然知道她关心朱浩考科举之事。

下午申时将过,算算时间,朱浩这会儿应该要出考场了,朱娘又跑到丈夫灵位前嘀嘀咕咕。

“夫人,浩少爷年岁不大,就算一次不过,以后有的是机会,不用着急。”李姨娘连忙安慰。

朱娘跪在蒲团上,显得异常虔诚,语气中带着几分忧虑:“朱家明显不愿小浩走科举路,他们想随意摆布我们三房,最有效的手段便是从小浩身上下手。若是此番县试不过的话,家里边就有了口实,以后……小浩再想参加科举,估计就难了。”

朱娘看明白了眼前的形势。

朱浩此番参加县试,不容有失。

李姨娘听了也赶忙跪下,陪着一起虔诚祈祷一番,这才搀扶朱娘起来,二人来到外边的院子。

“也不知是个什么家,总要欺负我们孤儿寡母,都是一家人……何必呢?”李姨娘也觉得朱家行事太过霸道。

恰在此时,小白匆忙跑来禀报:“夫人,先前于当家过来,说少爷已考完县试,此时已经回王府去了,还说发案前不回来……让您不必担心。”

李姨娘愣了愣:“考完了?倒是挺快的,那说明,小浩考的没问题……这都还没天黑呢。”

她的心眼儿实在。

考试时间还没结束,既然能提前交卷出考场,说明考得不错。

朱娘急忙道:“于三还没走吧?让他顺带给小浩带几件换洗的衣服去,这两天倒春寒,中午天说变就变,晚上恐怕要下雨,得多加几件衣服……把屋里备好的四个包袱拿出来,里面还有床新褥子……”

第280章 内幕消息

县试第一场至关重要,阅卷时比较严谨,但通常三天内必定能发案公布成绩。

考试结束后第二天,朱家派人前来,却并非是之前张扬跋扈的朱万简,而是文质彬彬、对朱家三房没什么敌意的朱万泉,他来时也没带什么随从,就像是进城来办事,顺道拜访朱娘。

“……也不知朱浩这一场考得如何?按县试规矩,只要第一场通过,就可以参加府试。”

朱万泉乃是生员,年岁不大,在朱家属于与世无争的那种。

朱娘苦笑着回答:“小浩他考完后并未归家,留在王府,未及问询情况。”

朱万泉不解地问道:“既都考完了,为何不回来?”

朱娘对这个本家四弟还是带着一丝警惕,语气中带着回避:“说是接下来还有几场考试,在王府中能安心读书,再便是若通过县试的话,府试接踵而至,需要好好备考……一切都是为了早些进学。”

“原来如此。”

朱万泉点了点头,突然想到什么,叹道,“王府中教习,至少都是举人和进士,教书育人方面经验丰富,既然他们觉得朱浩小小年岁便可参加县试,定是认为他有此实力。以往县试中,只要有名师教导,不难通过……就看他的文章是否能中考官的意。”

相比于朱家对朱浩考科举的反对,朱万泉在这件事上却站在了朱家三房的立场,全力支持。

而且他觉得朱浩有实力。

朱娘抬头问道:“四叔之前有考校小浩的学问,他通过县试……到底有几分把握?”

在这件事上,朱娘没多少自信。

儿子在王府读书,看似一片坦途,但毕竟进王府不到两年时间,开蒙时间也只有这么长,居然就能去参加科举?

那科举的门槛是不是太低了一点?

朱万泉摇摇头道:“那日并未正式考校小浩学问,不过他察人于微,见地非凡,显然他的师长在教导读书以及做人方面,都有建树。对了三嫂,一直没问清楚,朱浩的先生到底是哪一位?说是姓陆,可为何此人……从未听闻过大名?”

之前唐寅进王府当教习时,朱娘曾对朱家说,儿子的启蒙恩师为“陆先生”。

作为朝廷派驻安陆的密探,朱家负责调查兴王府的一切秘密,但就是这个“陆先生”,怎么查都不得要领,此人就像是凭空出现。

堂堂举人,怎么都有点名气,比如说是哪年哪一届中举,乡试多少名,座师为谁,同窗有谁……

到了举人这层级,各地县志都会有记载,历史将会留下其名讳,有案可查。

朱娘听到朱万泉对朱浩老师的称赞,心中多少有些安慰,毕竟她很清楚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唐寅,虽然她一介妇人对于才名什么的没有直观的认识,却也明白,既然人家名气那么大,总归有点真本事吧?

这不本家四弟都觉得朱浩的先生有能力,不但教会儿子读书,还教导儿子做人。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只知他是王府聘请的当世大贤。”

朱娘当然不会出卖唐寅,只能避重就轻回答。

朱万泉点头:“若有机会的话,真想拜访一下……另外我听说,本州前学正,姓范的名儒,如今就在王府教书,传闻他跟王府中一个孩子打赌,那孩子说要栽培一名童生成为生员,三嫂可知此事?”

安陆不是什么大地方,一点小事就传得沸沸扬扬,朱万泉作为读书人,还是生员,经常进城参加文会,当然听说了这件事。

朱娘摇头:“从未听闻。”

这点她倒是没说谎,本来事情就与她无关,朱浩也不会跟母亲细说与本州前州学学正打赌之事,不然朱娘肯定会觉得儿子目中无人,严加训斥。

朱万泉笑了笑,道:“想来可能是王府中地位尊贵之人,不太可能是小浩……他有何能力栽培一个已过府试的童生?”

本来朱万泉也怀疑传闻中那个孩子是自己的侄子,可朱浩毕竟才九岁,连县试都没过,能跟大儒范以宽打赌?

范以宽有多心高气傲,作为州学的学生,朱万泉当然清楚,那等于是他半个先生,在他看来,范以宽跟孩子打赌这件事本来就很荒诞,有可能那孩子就是王府世子,地位才对等。

若是跟朱浩打赌……

除非范以宽疯了。

朱万泉这趟来,明显不是为了给孤儿寡母找麻烦。

朱家之前出手阻止朱浩参加县试不得,眼下已经考过试了,再要出手也应该等到县试后确定朱浩没有通过,那时才有理由登门来嘲弄朱娘母子不安分守己。

“三嫂,若是朱浩回来,有时间让他多与我出门见见本县儒生,对他学业增益多有好处。”朱万泉起身要走,顺带发出邀请。

朱娘自然不会同意让朱浩跟朱家长辈出门,免得被朱家人钻空子。

但面对朱万泉她可不会拒绝,点头道:“等他回来,会跟他说的。”

……

……

县试考完的第二天下午。

范以宽重新出现在学堂上。

此时的范以宽,看上去更加清高孤傲,进入学舍后第一时间把朱浩和袁汝霖叫到外边的院子,而后唐寅和陆松跟着出现,看样子似乎是唐寅特意把范以宽请来。

“老夫昨日中午到的文庙,到今日共阅卷一百多份,后续不会再参与阅卷……相对而言,还是教导世子比较重要。”

范以宽做了开场白,大概意思是,就算我才学很高,有眼力辨别参加县试的人中谁的学问好,但为了教导世子,我不能继续为朝廷选才,而是以王府差事为重。

朱浩心想,你有本职工作不做,非要跑去阅卷,昨天你就不该应邀。

唐寅笑道:“范学正继续说。”

范以宽望着朱浩道:“我在这一百多人份的卷子中,发现有一篇卷子,写得与众不同,才学明显比之同考者高上一大截,而我之前看过朱浩你写的文章,那应该是你所写。”

朱浩看到唐寅望过来的促狭眼神,突然明白为何唐寅会跑来旁听。

这算是近水楼台吗?

我在王府读书,参加县试时,王府教习却是阅卷官,还能分辨出哪篇文章是我的?这说出去,别人一定以为其中有猫腻。

可问题是,范以宽不是那种好相与之人,或许他正看出那文章是我写的,然后故意给我评个劣等呢?

朱浩道:“范学正,您的话我听不懂,那么多文章,你怎能确定那篇文章一定是我写的?文章这东西,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难道是我在语句方面有与之前文章相似之处,让您察觉有异?”

范以宽板着脸道:“那你的文章,到底是如何写的?”

这问题非常直接。

范以宽发现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认为是朱浩写的,回来后问本人你的文章写成什么样,互相对比一下不就知道了?

朱浩摇摇头不予回答。

唐寅道:“朱浩,你无须遮掩,眼下范学正已不再参加后续阅卷,昨日他进贡院阅卷前便打定这个主意……出来后就不会再回去。”

每地县试,因为阅卷找的都是本府或者临近州府的名儒,难免会遇到这些名儒的弟子在本县参加考试的情况,或者本县学生认识他们,得知哪些人将参加阅卷工作,趁机找他们告知自己的文章写成什么样子,行那贿赂之事。

所以阅卷官都会在考试当天入场,一直到阅卷结束才出来,中途出来的不会再参与后续阅卷工作,为的是防止里外暗通。

朱浩叹道:“我记性不好,记不住写的什么了。”

此话一出,旁边陆松都忍不住笑出声来,明摆着朱浩是在糊弄范以宽。

范以宽神色不悦:“你一介稚子,却如此多心思,你以为老夫会诚心挑选与你文风相近的考生,故意给差评以刁难你?真是不知所谓……

“不想说也罢,那篇文章,老夫特别推荐给了邝知州,众阅卷官看过后也都是赞不绝口……不出意外的话,发案时会排在前列!若不是你,老夫会很失望!”

你失望?

失望什么?

朱浩有些莫名其妙。

旁边唐寅笑道:“朱浩,其实范学正很认同你的学问,想提前知道,那篇文章是否是你写的,毕竟从昨天到今天他看了不少优秀文章,能找他过眼的多半是已提前遴选过的。”

范以宽脸上有几分得意。

朱浩终于明白范以宽为什么说自己只看了一百多份考卷,感情那些水平不行的,根本就没资格让他阅卷。

大意意思是说,你只要把你写的文章说出来,我就知道在不在这一百份之列,甚至还知道你的名次如何,等于是让你提前知道自己是否通过县试。

诱惑我?

让我提前得悉考试信息?

我才不上当呢!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