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状元 第19章

作者:天子

朱娘想得很长远。

就算朱浩真的找到先生,开蒙读书了,但靠读书走科举出人头地,依然是小概率事件。

最后最大可能还是要承袭军职,朱浩的父亲为大明尽忠而死,可谓根红苗正,接班应该没有任何问题,但前提是必须要服从家族安排,因为这军职准确说是朱家带给朱浩的,而不是朱娘。

“浩少爷,姨娘觉得……你娘说得很有道理。”

这次连李姨娘都动摇了。

其实李姨娘最怕回到朱家,因为她只是小妾,若是朱家非要给她指派人家,她没有任何拒绝的办法。

但李姨娘很在意朱浩的前途,哪怕明知回朱家有危险,也义无反顾。

朱浩叹了口气。

他算是看出来了,现在两个女人都开始偏执,光嘴上劝说没用,只能靠自己实际行动来挣脱束缚。

“娘,姨娘,不管你们怎么想,至少拖到月底吧,咱不能主动放弃,就当给我一个机会,好好争取一下。”

朱浩用热切的口吻道。

朱娘不解地问道:“小浩,你说的争取……是指什么?”

朱浩没法解释,总不能说我要努力争取进兴王府当书童吧?

自甘下贱!

说出来朱娘更加不会同意了。

“娘,我现在正在跟陆先生学四书五经,不信我背一段给您听听?我还学会书写了,三五百个字不在话下,不信我写几个字给您瞧瞧……”

朱浩顾不上吃饭了,现在他只想让朱娘安心。

朱娘早就买了笔墨纸砚,闻言立即拿了出来,随后朱浩便在朱娘和李姨娘注视下泼墨挥毫,在白纸上把唐伯虎的《桃花庵歌》默写下来,只是故意写得很潦草,让朱娘看不出太多破绽。

看到最后李姨娘喜滋滋道:“我就说浩少爷是读书种子,这才两天工夫,居然识得这么多字,还写得这般好……亏你娘总担心你跑出去玩,看来你是真的去学习了。”

一句话就把两人暗地里说的话暴露。

朱娘肯定跟李姨娘抱怨过,认为儿子最近流连市井,有事没事总往外跑,一去就是一天,这样下去前途就毁了,于是便琢磨让他回朱家,至少有个约束。

“娘,不管到月底您作何选择,但至少趁着陆先生还在安陆,让我多跟他学习几天,可好?”

朱浩带着一脸天真无邪的笑容恳求。

若是连这条件都不答应,朱娘觉得自己愧对儿子,便点点头:“那你用心学,若是能打动陆先生,让他长久留在安陆,娘绝对不会让你回朱家。”

……

……

朱浩感觉到时间的紧迫。

眼看就要六月下旬,留给自己的时间也就十天左右,若计划不成,很可能就要进囚笼,回到朱家被人拴住,想出头全看朱家人的脸色……

此时他既恨自己小身板不能独立,更恨朱家咄咄逼人。

他已做了最坏的“打算”。

“如果真要回朱家,我宁可把晒盐的秘方卖给苏东主,换一笔钱,带着娘和姨娘、妹妹远走高飞,大不了到别处东山再起。”

虽然知道这个计划很疯狂,因为两个孀妇带着孩子,根本没法远行,官府路引什么的很难搞到。

但他知道苏东主关系网强大,或能办好这些,毕竟他拥有的晒盐法无异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没人不喜欢。

翌日。

天刚亮朱浩就再次去城外的小山查看他亲手布置的陷阱等物,确定没问题后才回城到花鸟市等候兴王府那个孩子。

日过正午,朱浩抬头看了看天色,心想这会儿王府里应该已到午休时间,谁知又等了半个时辰,依然没见那少年出来。

“若是他不来,就前功尽弃了。”

朱浩只能枯等。

一直等到日头渐渐西斜,朱浩感觉希望不大时,却见两个孩子一前一后往他这边小跑过来。

他们似乎并不是从王府大门出来的,至于自何处不好说。

但以朱浩观察,没有王府侍卫跟随,暗中也没人留意,这说明……他们这次是瞒着大人行动的。

这距离朱浩计划的完成,向前跨越了一大步……就是不知那个跟随出来的人是谁。

第22章 上山容易下山难

“你可算来了,我还以为你不来,要自己去了呢。咦……他是谁?”

朱浩快速迎了过去,看着少年一脸抱怨之色,眼角余光迅速掠过对方身后一张小脸上满是精明却带着几分鼻涕气的稚子身上。

少年理所当然道:“出门带个帮手,有个跟班没问题吧?”

朱浩装出一副不情愿的样子,皱眉:“说好了按人头分,他来怎么说?你们两个可只能算一份。”

没等少年跟朱浩讨价还价,身后稚子一把拉住他,往旁边拽了一段距离,警惕地四下打量一下,这才小声说道:“三姐,我们还是回去吧,父王不让我们出来,说外边很危险。”

还是小家伙实在,或是少与外人接触,光是这一句话,就让朱浩感觉自己发现了宝藏。

莫非这稚子……

便是未来的大明皇帝朱厚熜?

“说好了,出来听我的,而且不能称呼我三姐,要叫三哥,还有回去不许乱说,这样抓到的兔子我分你一半。”

少年叮嘱完弟弟,过来对朱浩道:“我们有两个人,出力更多,怎能只分一半?这样不公平。”

“对,不公平!”

刚才还跟姐姐争要不要回王府的稚子,已开始为姐姐帮腔。

朱浩道:“可出力最多的人是我,地方是我发现的,只觉得你会善待兔子,才叫你一起,你怎不讲理呢?”

稚子马上又对姐姐道:“他说得好像也有道理,咱本来就不知怎么抓兔子。”

“喂,你到底帮谁的?”

少年瞪了弟弟一眼。

稚子摸摸头,显然对跟人讨价还价不擅长。

并不是说这孩子缺乏跟人沟通的技巧,其实王府内能跟他说上话的人不少,但要让他以平等的方式跟陌生人对话,且涉及利益纠纷,他就完全没经验了。

朱浩道:“再不走就晚了,等到天气凉快下来兔子便会外出觅食……这样吧,抓到兔子多分你们一两只,怎样?”

“好!”

少年似知自己理亏,多带一个人多分一份,人家不乐意的话直接不带去了,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要出城,天黑之前赶回来,你们两个家里边没问题把?”

朱浩故意试探。

少年昂首道:“没问题。”

稚子:“出城的话……”

“你这小子,只是来给我打下手的,如果你想回去现在就走,我不拦着,你以后就再也没有出城机会了……去不去?”

作为姐姐,少年此时表现得很强势,更熟知弟弟的性格,一番威胁就让其闭上嘴。

……

……

三个孩子踏上出城的路。

朱浩知道,这样做极其凶险,若稚子真的是朱厚熜,且在半路出事,那华夏历史就此改写,让人知道他拐带王府中人出城,准没好果子吃。

富贵险中求。

想想被带回朱家,从此暗无天日,这两个孩子……该利用还是要利用。

三人跟着人流顺利出城,路上朱浩试着问两个孩子的名字。

“你打听那么多作甚?莫不是你有何企图?”少年很警觉。

朱浩没好气地道:“人总要有个名字,我叫朱浩,你们不肯透露姓名,那我就称呼你们阿大和阿二。”

少年皱眉:“阿大阿二?这么难听的名字……当是称呼狗呢?”

“三……哥,外院护卫养的一条狗,好像就叫阿大,很凶的。”偏偏身边还有个拆台的。

少年怒斥:“闭嘴!”

稚子马上乖乖当个跟屁虫。

少年转而瞪向朱浩:“还有多远?”

“出城走个一两里就到了,你们不会缺乏锻炼,走这么一段路就要叫苦吧……那个谁?”朱浩用不善的眼神看过去。

少年很生气:“你听到谁叫苦?还有,我们是有名字的,你可以称呼我为朱三,称呼他朱四。”

朱浩心中对于姐弟二人的身份又笃定几分。

“咦,跟我还是本家人……阿三阿四,好像跟阿大阿二也差不了多少啊。”朱浩故意大声嘀咕。

朱三嗤之以鼻:“谁跟你是本家人?你那个朱是山猪,野猪,跟我们的朱可没法比。”

这就是身为皇家人的骄傲与自大。

看不起平头百姓,有点阶级歧视的意思。

“还有,别在前面加什么阿,就叫本名。走不走?说好抓兔子,别天黑都没到地方!”

……

……

一行三人,终于在半个时辰后抵达目的地。

路上朱浩曾试着问“陆先生”的身份,但显然朱三也不太清楚,她说隋教习告诉她此人诗画当世一绝,仅此而已。

眼前是临近南湖的一片树林,距离官道约莫半里左右,本身到这里的人不多,深入林子后更是万籁俱寂,只听见“咕咕”的鸟叫声,行了大约一刻钟前方出现一个小山包,充其量也就一百来米高。

朱浩快步在前,不一会儿就走到半山腰,站在一块突起的大石头上,回头看向安陆城,阳光下古城说不出的巍峨雄壮。

朱三却在后边催促:“快到地方了,拖拖拉拉干嘛?”

“三哥,这里好危险啊,会不会有狼?”朱四看着山道四周密密麻麻的灌木丛,紧张兮兮地问道。

朱浩从石头上跳下来:“这里距离官道不远,不可能有狼……”

朱四刚松口气,朱浩补充一句,“夏天时,蛇倒是不少。”

朱三一听脸色立马变了,朱四则一脸懵懂,好奇地问道:“农夫与蛇的那种蛇吗?哪儿能看到?”

言下之意。

小家伙没见过蛇,此番倒是想见识一下。

朱三骂道:“你是不是缺心眼儿?蛇那么危险的东西,咬上一口可能你小命都没了,就怕是有命看,没命回家!”

朱四被姐姐叱骂,悻悻地立在原地不吭声,看样子真生气了。

小孩子还是有脾气的,年岁相当,谁愿意动不动就被人教训?

朱浩在前招手:“走了,走了,兔子窝就在前面,不远就是兔子道,大家小心一点……”

朱三问道:“什么是兔子道?”

“就是兔子平时走的路……它们出来觅食时非常小心,通常会有固定的路线,如果遭到破坏,或者嗅到其他动物的气息,它们就会心生警觉,下次便不再从那边走,甚至可能挪窝。”

朱浩以自己掌握的知识蒙两个半大孩子,一点问题都没有。

“哦。”

朱三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朱四则投来羡慕的眼神,为朱浩知道那么多事感到不可思议。

……

……

小山上并没有兔子原住民,更没有什么兔子道,一应痕迹都是朱浩伪造的。

最近他总往城外跑,查看盐田的情况,前世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后,他又钻研了一段时间历史,在进入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前曾供职京城文物研究所,对于地理有天然的敏感性,非常善于研究和总结,安陆州城外的地形地貌早就摸透,哪片地区什么地势,土地的酸碱情况,山川河流布局等等……了如指掌。

上一篇:国姓窃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